分享

与北宋词人晏殊一同追寻如醉人生中的生命咏叹

 昵称32901809 2020-01-21

导语:

晏殊是中国北宋年间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作为经历两朝的宰辅,从年少得志到后来的官运亨通,晏殊的人生可谓是一帆风顺,未起波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身份和本来就衣食无忧的家庭条件给予了这位在北宋政治和文学文坛上掀起波澜的有力保障。先天性条件的优越造就了晏殊优于常人的见闻和发掘生活真谛的心灵,这种透过富裕生活直透心灵的生活影响也间接的影响了晏殊人生中大部分的诗词创作中去,因此许多他的传世名作在表面上无不浮现出富贵繁华之相。

与北宋词人晏殊一同追寻如醉人生中的生命咏叹

晏殊生活的富贵之家

晏殊的成名并不仅仅在于其对繁华生活的发现和普通情感的宣泄,如果真是如此,晏殊的才名只能淹没于一众艳词之下,作为北宋期间婉约派的杰出代表大家,晏殊的真正成功在于其对真实情感的掌握和把控。诗词之中涌现的富贵之感不仅是对雍容华贵、奢败腐糜的铺张和炫耀,在更深的层次上是对这种庸俗生活的过滤,进而在一方内心深处展现自己不为人知,不为他人知晓的高尚情怀。

富贵之下的淡泊雅致

晏殊相比同时代的学士,他在政治追求上的抱负是成功的,年少成名的他早在十四岁时就已北宋神童之名被举荐至朝堂之上,此后仕途不可不谓是一帆风顺,年少得意。在北宋建国初期,唐五代之后的花间词派的风格依旧流行,北宋因为其建国之后国情的稳定安逸,百姓生活的富足和平,因而在词性风格的创作上深受其影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晏殊早期乃至中后期作品风格和情调。

与北宋词人晏殊一同追寻如醉人生中的生命咏叹

宋代婉约词派代表人李清照

值得我们注意的一点即是虽然晏殊早期的词性作品在用词和整体风格的体现上来说保留了唐五代花间词派的富丽华贵,但是不同的一点就在于晏殊并没有将自己词藻华丽的诗词作简单和纯粹的当做艳词来抒发原始的情感,更深一步的是,他在常人所能看到的富丽婉雅的表象之下,又添加了属于自己的对于人世无常、离别愁苦、两情相悦的相思之苦等更多的复杂情感,这在艺术的层面上就将晏殊的诗词作与普通的艳词分割开来。

与北宋词人晏殊一同追寻如醉人生中的生命咏叹

晏殊作品中描述的富贵景象

晏殊词多有这种复杂、特殊的情感相互融合,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他对人生苦短的忧患,亦或是品尝过人间百态之后的回味与无穷。这是脱离于政治融合于生活的生命体验。晏殊后世所留作品《珠玉词》中,大多所留即是晏殊一生对于生活真谛和人世苦短的感慨和忧愁。晏殊生活的北宋时期,由于在多方面受到时代文化精神、前世流传的问题风格等一系列因素的感染,此时大部分的古典诗词总体程度上大多呈现出一种丰富而炫丽化的审美情调。

'放纵磅礴'、'婉约炫丽'、'深情隽雅'都是此时的诗词作品的主张,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于诗词美感的要求逐渐拔高,后世所谓的富贵诗词之说也是首次对于晏殊诗词的评价。拒宋代史料记载,有这样的一段话: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故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唯说其气象。 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 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从这段史料我们可以看出,晏殊对于李元庆所写的《富贵曲》一词在整体上是呈现批评态度的。

与北宋词人晏殊一同追寻如醉人生中的生命咏叹

晏殊所写题词

为何这样一首在旁人看来诗词形式得体,用词丰富的佳作在晏殊这位婉约词大家这里得不到共鸣,其原因就在于晏殊认为李元庆所写并非是真实体验过富贵繁华生活人的真实所想。李元庆全篇所用词藻华丽,恰恰就是刻意营造奢靡繁华的景象,以此来故作富贵之态,由此可见,晏殊对于自己诗词之作的繁华富贵之景已经超脱出常人所想,富贵二词应当不是由字词章句的华丽所判断,应当是词中表现出来的意境和作者的心性。他将自己所做的'富贵'之词与其他的锦绣繁荣之作区别开来,提出来北宋词派风格之中的'富贵之象',就是在彰显自己隐藏在繁华之中的淡泊,雍贵锦绣之中的内外风华。

境界悠远,心灵回旋的词作手法

宋代的文人在历史发展的角度上来说,自身拥有的眼界和学识远超唐朝时期的诗人。由于宋代独特的政治结构格局,不同于唐朝的是,宋代有名的词作家大多身居高位,不仅在词作的水平上堪称一流,同时也是思想有深度的哲学家和政治家,这样三种乃至多种的身份合二为一引导了这一时期的诗词作家们的审美和价值取向,多重的政治身份也代表着在醉心于词作的同时,自己朝堂上的身份不能与现实社会有所割舍,这就代表了他们大多数的人在情感抒发之时,仍要对自己的政治地位身份有所顾忌。

与北宋词人晏殊一同追寻如醉人生中的生命咏叹

诗人宰相王安石

晏殊作为历经两朝的宰相,身居高位的他对这样现实的问题也是无法回避,但特定的社会遭遇。复杂的多重身份,以及大时代背景下的社会认同都使得这位文坛大家在抒发自己情感的同时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语尽而意不尽'就是晏殊词作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对词作结尾的最后一词或一句,引发作者的足够联想,进而表达自己隐藏在心中未能表达的情感,含有无尽的韵味,晏殊的经典之作《浣溪沙》就是运用了此种手法。

与北宋词人晏殊一同追寻如醉人生中的生命咏叹

晏殊所著珠玉词书影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一方面,结句'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表达的是无 人陪伴的寂寞,也象征着人在面对时光流逝、时境变迁时的 渺小。'徘徊'二字使惆怅悲情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 使读者更容易领会这首词传达的无限情味。 另一方面,结句 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对比。 '花'与'燕'等美好的事物在永恒 变化着,而'徘徊'则暗示着词人动作的反复变化,个人动作 的变化与自然万物的变化同时进行着。在人与自然的对比中,表达了关于人类自身生命的哲学思考,这种思考具有永恒的意义,因此该结句蕴含的意味是无限丰富的。

与北宋词人晏殊一同追寻如醉人生中的生命咏叹

北宋词人和政治家忌惮的皇权

除了人与自然的对比,还有今与昔的对比,同样能够引发悠远的联想,如《玉楼春》(池塘水绿风微暖)上片的内容极言 昔日歌女的风姿绰约,过片写今日酒席的尽兴畅饮。这本该 是 一幅热闹的主客宴饮图,但结句'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却使全词笼罩上一层悲伤的感慨之情,'极美满之风 光,事后回思,都成陈迹'。 清代张思岩《词林纪事》中说道: '东坡诗'尊前点检几人非',与此词结句同意,往事关心,人生如梦,每读一过,不禁怅然'。李商隐诗《锦瑟》的尾联'此情可 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也反映了今昔的对比。二者比较而言,李诗是直露之美,将抚今忆昔的惆怅直言出来,晏词则是含蓄之美,只写今昔差异,通过今昔差异暗示对昔日美好时光的留恋。

晏殊就是通过一系列诗词中的对比联想,在结句中勾画出令人沉思的意境,将将作品的感情基调上升到非物质的层面,进而承载着词人在词作中没有说破的韵味。

柳永与晏殊词作的别具风华

关怀女性的现实生活和挖掘女性的内心世界,是晏殊和柳永所共同探索的主题。在继续创作五代《花间词》以来摹仿女性视角记事抒情词作的基础上,晏殊除去女性的外衣,直接以士大夫的面目出现,而柳永更是站在与女 性平行的视角表现对歌妓、闺中怨女等女子的深切同情。但究其创作道路,晏殊和柳永还是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以下就从柳永和晏殊的两首词作做进一步的探究。

与北宋词人晏殊一同追寻如醉人生中的生命咏叹

郁郁不得志的柳永

《定风波》 柳永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事事可可。日上花稍,莺穿 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嚲,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锦书无个。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 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少年,光阴虚过。

《浣溪沙》晏殊 淡淡梳妆薄薄衣,天仙模样好容仪。旧欢前事入颦眉。 闲役梦魂孤烛暗,恨无消息画帘垂。且留双泪说相思。

从语言上看,晏、柳两词都并非精致雕琢;'淡淡梳 妆薄薄衣,天仙模样好容仪'如坊间俗语,但晏词下片似 又回到典雅精丽的意境中,'孤烛暗'、'画帘垂',细微处 见幽思;而柳永则用长达 99 字的篇幅铺展叙述,'无那'、 '无个'、'恁么'、'和我'大量口语的运用使整首词成为 一个女子大胆深挚的内心独白。 主题虽都是闺中女子相思之意,但抒情主人公却表 现出截然不同的性格。晏词的女子纵有'恨',也只得蹙 '颦眉''留双泪',逆来顺受,是儒家士大夫理想中的尊 礼节、知忍退的贞妇形象;而柳词中的女子除了'恨薄 情'外,还对未来的爱情生活做了大胆设想:'镇相随, 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少年,光阴虚过。'

如果说晏词中女性的真实情感湮灭在男性话语权的控制之下的话,那么柳词中的这位女子则显得泼辣率真,不是贵 族妇女的温柔娴雅,而是市民女子对爱情和幸福生活的热 烈呼唤。 需要指出的是,晏词与柳词在女性的表现上。由于柳永混迹于烟花巷陌的生活经历,使其与歌妓舞 女的接触较为频繁而紧密,因此柳永笔下的女子,尤其是 风尘女子,鲜活生动,甚至名姓确凿,但需要指出的是,从类型来看,柳词所涉女子 绝大多数为歌妓舞女,类型相对单一;而晏殊作品中则还 包括采莲女、采桑女、闺中怨妇等多种女性形象,显得更为丰富。

从两首词作的写作背景上来看,柳永和晏殊在写下这两首词作之时,自身的境遇和处境决定了他们两者在表达情感方式上的差异。柳永自小与晏殊一般,自负才名,柳永虽爱好风月,但也依旧摆脱不了对自己创建功名,追求仕途的渴望,于是他进京科举,一路无阻的柳永却不料最终在殿试上吃下了自己的恶果。

与北宋词人晏殊一同追寻如醉人生中的生命咏叹

断送柳永仕途之路的宋仁宗

宋朝当时的皇帝恰恰是宋朝为数不多的励精图治的好皇帝,宋仁宗,负责殿试选拔人才的他早早就已听闻柳永这位艳词词人,本意是选拔人才的他对这位年纪轻轻就文名大著,不务正业的,流连红尘之地的年轻人十分恼怒,被皇上诏书批评'属辞浮糜',写下了一首鹤冲天,在这首词里,柳永不仅自封白衣卿相,而且把功名说成'浮名'。

皇帝当然勃然大怒,这首词也给他的仕途宣布了死刑。宋仁宗一句:'且去浅斟低唱,何必要浮名',将柳永罢黜。繁华与落寞、热闹与凄凉,皆在这位年轻人身上体现,怪就怪他锋芒毕露,才华太盛。此举直接影响了柳永未来的政治走向,造就了其后半生的困顿和挫折。晏词由于仕途通达、地位显赫,其抒怀之作主 要集中在慨叹时光流逝、及时行乐的主题上;而柳永由于 一生未得志,故较多阐发'名缰利锁,虚费光阴' 的 主题聊以慰藉,与此同时,由于柳永缺少如晏殊般稳定、 舒适的生活环境,羁旅行役之作及在旅途中进行的感发怀 想便成为柳词在自我抒怀上较晏词更为开拓的一个方面。而纵使柳词中少量表现与晏词相似的感叹年华、及时行乐的词作,与晏词相比也体现出别样的风貌。

精绝尘纷的内心世界

晏殊词随多有艳词,且有寻欢作乐、富贵繁荣之相,但凡此种种依然掩盖不住欢愉之中的哀忧愁思之情。在此情形之下,我们在理解晏殊词中的感伤时不应 将其笼统地解释为'富贵闲愁',词人内心的忧患 和愁绪实则是对其不顺的政治生活的真实反映。然而观《珠玉词》,我们几乎找不到词人对现实社会 的隐射之语。欧阳修、范仲淹都曾在其词中流露对 于官场沉浮的感慨,如欧阳修的'世路风波险,十年一别须臾。 '唯有晏殊始 终歌颂盛世太平之音,劝人及时行乐。《珠玉词》中没有'荡胸生层云'的激扬,也没有'我志未酬 人亦苦'的烦闷,更像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悠悠洒洒地抒发自己内心的些许感受后编成的一个小集子,像温润的珍珠散发出明丽和婉的光芒,却决不夺目。

与北宋词人晏殊一同追寻如醉人生中的生命咏叹

晏殊独特的内心世界

你可以说他过于圆融谨慎,但并非因为顾及名利而不敢作为,更多的是对于仕途的忧患和 对生命的珍视。这是个性也是成长环境的使然,对于敏感内敛的晏殊来说,纵然身处高位也岌岌可危,因为人心难测,君心亦难测,明哲保身实是他在参透仕途规则后的无奈之举。我们前面说到,艺术创作者在进行创作时往往有一种'角色意识',这种意识阻碍了其对真实个性的抒发。晏殊的'角色'是宰臣,为了避免祸患,他不得不将这种对环境的不满情绪进行克制,克制的结果就是要么避之不言,要么采用'移情'的手法来宣泄了。

与北宋词人晏殊一同追寻如醉人生中的生命咏叹

婉约派向往的山水实景

结束语:晏殊词中的情感复杂,包含了自己对于北宋政治生活感悟的真实写照,词中多有隐藏于内的感伤和哀思,在词的艺术造诣上来看,已经完全脱离了低俗艳词的行列。要想真正的了解晏殊的内在情感,必须藉由诗词的表达才能切实挖掘出他心灵中的那一方天地。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景象已经初现,繁荣稳定的富贵之相背后暗藏危机,晏殊心中的忧愁和苦闷,感伤与哀思都是这一期间的产物。

可以说,晏殊词作中显露出的感伤是社会政治即将改观带给当时文人的真实映射,而晏殊最富个性的一点就在于他用毫不娇柔作势的语言文字将暗含在内心深处的情感反映在特定身份地位人所含有的生活情绪。晏殊这种平庸圆滑的个性表现在词的创作方面,就是对有激隋的俚俗歌词的拒斥和自我情感表达时的遮掩'冷却'。其对于理性和真实的追求也将开启宋词格局上的一个巨大改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