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先圣之弊端与不是

 动力实体能 2020-01-21

     《道德经》第一章的内容反映的不是“玄之又玄”的天地万物之道,而是帝王要改革祖规、祖法的决心!因为在千古以来的祖规祖法中,大多涉及的都是如何执政管理的内容,而没有涉及到人民幸福的内容。

      祖规祖法,是历朝历代施政道法的根本和基础,几乎所有的道和理都是在祖规祖法的基础上建立的,遵循祖规祖法就是有理,不遵循祖规祖法就是无理,就是大逆不道,就是背祖忘宗!所以,千古以来对于祖规祖法只有无条件的继承与遵循,而没有试图改变的尝试!

      祖规祖法的改革,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规则的改变,而是要冒着大逆不道与背祖忘宗风险的改革,因为在我们中华文明的历史上,没有什么罪行比背祖忘宗更大,如果哪一个执政者被扣上了背祖忘宗的帽子,那么该政权就离灭亡不远了,因为背祖忘宗的行为是全天下共谴之的行为!

      祖规祖法的至高无上,决定了试图对其改革之人的身份和地位!为什么千古不变的祖规祖法到了黄帝时期才有了开天辟地的第一次改革?这是因为黄帝之前的中国是邦国林立的共祖形式,没有哪一个邦国有改革祖规祖法的能力,凡是想改变祖规祖法的邦国必然被扣上背祖忘宗的帽子,必然会受到其他邦国的群起而攻之!黄帝,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国家统一模式的帝王,邦国的形式在黄帝时期已经不复存在。统一的中国,必然要有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法度,统一的行为规范和统一的行为准则!所有的这些都是国家一统的标志和统一存在的基础。

      可以说,没有中国的统一,就不可能出现改革祖规祖法的行为,唯有先实现中国的统一才能够实现对祖规祖法的改革!《道德经》第一章的内容已经充分说明了此时的中国必定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若不是如此,就不可能出现黄帝改革祖规祖法的决心和意志!就不可能将人民的因素加入到祖规祖法之中!更不可能产生以“民愿”为主的“道”和“理”!

道经,第二章(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道经,第二章(译文初稿)

      人人皆言真理美,是因真理至纯真。人人皆言真理善,是因真理无伪善。有无察其生,黄梁视其用,长久观其理,恶俗视其别,音声由谁发,政权相其随,此乃恒也。古往圣贤处为难之事,常尊祖训之教诲,虽万物止而不死,然生而不能决,作而不从心,权民合理而不拥,夫无望而不定,此乃先圣弊端与不是也。

      以上是《道德经》第二章的原文和译文初稿,从译文结果来看,《道德经》第二章的内容主要讲述的是政权存在的合理性和先圣治世的弊端与不是。

      政权存在的合理性,就是真理的有和无!有真理,就是至真至善,无真理,就是至恶至伪!所以判断一个政权存在的合理性就有了如下的几个标准:

      有无察其生。指的就是政权有无真理,要看其是如何生成的,是在什么基础上生成的?知道了政权生成的根本原因,就知道了这个政权是否有真理,是否具有合理性!

      黄梁视其用。黄梁是黄帝时期政府官员的代称,意思就是黄帝宗庙的栋梁之才。这句话中的黄梁二字指的是官员的意思。黄梁视其用,就是看一个政权是如何使用官员的,你就知道这个政权是否是合理的。官员尽忠职守,说明政权是合理的,官员贪污腐化,说明政权是不合理的。

      长久观其理。就是政权是否能够长久存在,要看政权的理是什么理?是有理还是无理?以及理的性质是什么?也就是说理的性质决定了政权是否能够长久存在!

      恶俗视其别。恶,就是邪恶的意思,是必须要铲除的对象。俗,就是低俗的意思,是可以容忍和进行矫正引导的对象。因此,恶俗视其别就是要区分恶俗之间的差别,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归为一类。

      音声由谁发。指的就是国家或政权的主要言论是由谁来定调的?根据定调的对象来判断政权的合理性。如果定调的是一国之君,那么这个政权是可靠的,如果不是一国之君,那么这个政权是危机的,如果是社会上的杂言来定调的话,那么这个政权就离崩溃不远了。

      政权相其随。指的就是看一个政权是否合理,你只需要观察该政权的跟随者就可以知道这个政权的合理性了。跟随者个个表现优秀,那么这个政权也错不了,如果跟随者个个都是无恶不作的,那么这个政权就是有巨大问题的政权,就是不讲理的政权,就是即将崩溃的政权。

      此乃恒也。指的就是以上的这些判断标准是永远都适用的判断标准,也是最基本、最准确的判断标准。

      古往圣贤处为难之事,常尊祖训之教诲。指的就是自古以来的先圣们在治理国家遇到困难时,往往都是依据祖规祖法来处理问题。

      虽万物止而不死,然生而不能决,作而不从心,权民合理而不拥,夫无望而不定,此乃先圣弊端与不是也。这段话的意思就是:祖规祖法虽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并不能决定政权的生死,也不能称心而为之,权民关系看似合理却无相互依存,民无望而生乱,此乃先圣的弊端与不是也。

      文明是发展的,社会是进步的,具体问题应该具体对待,祖规祖法虽然是先祖先圣们的经验之谈,但并不一定在所有的历史发展阶段中都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虽能暂时拯救国家或政权于危亡之中,却不能彻底扭转颓废的局面,其原因就是政民之间的分离,造成了民对政权的失望,从而导致社会的不稳或乱象的滋生。可以说,在国家遇到困难时,不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只依靠祖规和祖法的问题解决方式,就是先圣们以往治世的弊端与不是!

     《道德经》第二章的内容与第一章的内容紧密衔接,在表示出要改革祖规祖法的决心后,又提出了检验政权是否合理的标准,更是进一步指出了先圣们以往治世的弊端与不是!由《道德经》这两章内容的综合来看,毫无疑问《道德经》就是黄帝的亲言亲笔所著,因为自古以来有能力、有魄力、有条件、有资格改革祖规祖法的人,非黄帝一人莫属!

      黄帝对于祖规祖法的改革,即是中国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黄帝的辉煌功绩并不仅仅是统一中国、统一度量衡,还创造了以“民愿”为主的指导思想!并成为我们炎黄文明的主导思想和思想体系!《道德经》的真实内容就是对这一伟大思想最真实的记录!

《甲骨文道》文章留言交流群,加管理员微信:gongjingtian1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