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七十七章 上古中国汉字的书写方式

 动力实体能 2020-01-21

      众所周知,文字和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没有语言的文字是不存在的,没有文字的语言在上古时期的世界却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现今的人们包括中外的专家学者在谈到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文明时,总是将苏美尔遗址中泥砖上的楔形文字当作苏美尔人的文字进行解读和对苏美尔人的历史进行研判,然而楔形文字并不是苏美尔人的使用文字,因为苏美尔人使用的文字是象形文字、是汉字,是已经走向艺术化和书法化的汉字!伊拉克八卦陶盘上的万字符,土库曼斯坦的安诺印章,无不证明早在距今5500年之前的苏美尔人就已经拥有了非常成熟的汉字系统,所以苏美尔人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再去研发一套落后的表音的楔形文字来作为自己的文字。楔形文字是阿卡德人根据苏美尔人的象形文字发展出来的一套单纯表音的文字。

      萨迈拉陶盘上的绘画完全是意象思维方式下的国画风格,萨迈拉八卦陶盘上的万字符是金文癸字艺术化的结果。由于苏美尔人登陆阿拉伯半岛的时间在距今5500年至6000年之间,所以我认为金文文字的艺术化和八卦图案的国画风格应该在苏美尔人登陆阿拉伯半岛之前就已经形成或成熟。与萨迈拉陶盘基本处于同一时代的甘肃马家窑彩陶的陶器上也发现了大量的金文的癸字,距今5800多年。

      安诺印章的年代虽然晚于苏美尔,也晚于马家窑,但安诺印章的来源却一点也不晚于以上两者。苏美尔人于距今4400年被阿卡德人所灭,安诺印章的年代距今4300年,这说明什么?说明持有安诺印章的人就是从苏美尔地区逃亡出来的苏美尔人,而安诺印章上的文字是汉字的“夏”字,说明逃到土库曼斯坦安诺地区的苏美尔人就是我们中国人!

      通过前文对安诺印章文字的破解,我们知道安诺印章上的文字不仅是汉字,而且还是具有浓浓书法意味的汉字“夏”字。夏字和建字我们在破解千古之谜生命树时已经做过解读,就是历法制定的方法或立杆测影的方法。建字就是夏字,安诺印章上的文字也是夏字,但为什么一个字或是一个意思却有不同的写法呢?这让我想起了破解湖南高庙石头人像文字时遇到的情况,两个与一般甲骨文和金文写法完全不同的“正”字,天在上为正,天在下为错,字形结构可以是绳,可以是矩,可以是废规的止,非常灵活多变。因此我得出一个重大结论,为什么许多的甲骨文文字中同一个字会出现那么多不同的写法,就是因为上古时期的中国人在书写汉字时,不是按照规定字形去写字,而是按照文字的造字本意在写字,所以才会出现那么多的同意不同形的同一个汉字。

 “正”。

 “夏”。

      按照文字的造字本意去写字!太牛了!这在今天的人们看来简直就是一件完全不可能之事!那么上古的中国人是怎么做到的呢?为了证实我的这个结论,我查阅了大量的甲骨文文字和金文文字,发现确实如此,很多汉字的写法不是一种而是有三四种,多的有五六种。在我没有得到这个重大结论之前,我的认识是一个文字的不同写法标志着文字的演变与发展,也或许是地区性的差异造成的。但随着研究的深入,随着越来越多的实证的出现,我认为自己过去的想法和认识是错误的,同一个汉字有不同样的写法不是演变发展,也不是地域差异,而是上古的中国人是按照造字本意在写字的结果。

      按照造字本意写字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按照文字最初产生的机理和文字所指的对象进行表意和组字。如:建、夏、安诺印章的“夏”字等,三个字的写法虽然不同,但表达的意思却完全一样,因为不管字形结构如何变化,其都有一根垂直挺拔的立杆,立杆之外的偏旁部首往往是矩、绳或与立杆矫正相关的偏旁部首之间的组合。绳和矩是校正立杆的工具,只要能将立杆校正到绝对垂直的状态,就能够测得一切想要的结果,这就是“建、夏、夏(印章)”三字的核心意思,这就是立杆测影的方法,这就是历法制定的基本方法,只要能够体现这个核心意思的汉字,不管你如何变化,都是夏字或建字。

      汉字来源于历法,汉字来源于科学,汉字是科学的说明书,汉字是说明性的表意文字,汉字的说明可以有不同样的说法,也可以有不同样的写法,但无论你千变万化,意思只有一个,并始终不变!九九归一,万宗归一,天下归一……等等,中华民族的思想是怎么产生的?就是这样产生的。不拘一格的写法,九九归一的理念,必将导致人们思想上的变化,必将促进人们思维方式的改变和发展。有容乃大、万千细流归江海的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基本思想之一,也是我们中华文明多元化和延续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

      世人都说中国人灵活,中国人聪明,但却无人知道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汉字,这是因为思想,这是因为在我们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思想体现。北方人爱吃的饺子,可以有无数种馅料,但形状却都是基本一致的饺子的形状。南方人爱吃的汤圆,可以有各种各样的配料,也可以有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造型,但最终也还是汤圆的吃法。为什么中华美食独具一格享誉全世界?为什么看似普通的一个食材在中国人的手里能做出无数道菜肴?就是因为我们中国人早在几万年前就率先于世界上的其他民族产生了思想上和思维方式上的重大转变,就是因为我们有灵活多变的、不拘一格的汉字表意系统,就是因为我们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大局观和宇宙观,就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思想产生于科学、来源于科学,就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走过了一段其他任何民族都没有走过的艰难发展之路!

      司母戊、司母辛、妇好等字是按造字本意书写文字的结果,今天的人们之所以不认识他们,之所以用偏旁部首去命名他们,就是因为我们已经不知道汉字的造字本意是什么?就是因为今天的人们依然在拿着《说文解字》那种歪曲胡扯的理论去解读中华汉字的结果!看看甲骨文中那么多同意不同字形的汉字吧,看看马家窑彩陶和伊拉克陶盘上的汉字吧,再看看安诺印章上浓浓书法意味的夏字吧,你就会知道6000多年前的中国人是怎么写字的?8000多年前的湖南高庙人又是怎么写字的?根据造字本意书写汉字,不是从6000年前开始,也不是从8000年前开始,而是自汉字诞生之初就是这样书写的,因为最初的汉字不是文字,而是科学的说明书,这种说明的特性决定了汉字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和构成达到同一个目的,如:立杆的垂直可以用绳对其校正,也可以用矩对其校正,还可以绳矩并用对其进行校正,如此就导致在对立杆垂直的说明上会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同时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汉字写法。

      历法的普及和深入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更使我们中华汉字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与想象空间。原来用于对科学实践进行指导和说明的汉字随着文明发展的需要走入了寻常百姓人家,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与思想的文字工具,汉字的意思自此得到延伸,汉字的使用范围从此得以扩大和普及。偏旁部首之间的组合可以说明一个字的真意,字与字之间的组合则能够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诗歌诞生了,文章诞生了,我相信早在6000多年前的中国就已经产生出了诗歌和文章的高级文字表达形式。因为只要能按造字本意书写文字,就能将字与字相连创造出新的表意。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就是这个意思。

不要忘记转发分享到朋友圈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