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岁家道中落,逆袭成民国四大才女:做自己的女性,有多厉害?

 冬不拉拉 2020-01-21

作者:主创团·三清妙音

七十七年前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她离开了这个世界。

她是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也是三百年来第一位女编辑,第一位女撰稿人,大公报第一位女记者,第一位女子动物保护主义者,第一位女校长,第一位。

她叫吕碧城,号宝莲居士。与她齐名的另一个人,叫做秋瑾。

很多人曾经好奇,到底这位奇女子是如何诞生,到底是什么样的经历让她能够成长的如此独树一帜?

也许,对抗世界,就是最好的成长。

12岁家道中落,逆袭成民国四大才女:做自己的女性,有多厉害?

寄人篱下,漂泊天涯

1883年,吕碧城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她的父亲是光绪三年的进士,当过翰林,家境优渥。

从小吕碧城就有神童的美誉,吕碧城排行老三,她的两个姐姐也都以诗文著称于世,所谓“淮南三吕,天下闻名。”

她的样貌也非常出众,著名作家苏雪林回忆她的时候,满脸洋溢着羡慕:“她美艳有如仙子!”

12岁家道中落,逆袭成民国四大才女:做自己的女性,有多厉害?

才貌双绝,出身名门,即便在今天,也是令无数人羡慕的开场。

这样的一个大家闺秀,看起来应该会一帆风顺:年幼定亲,风风光光的嫁人,走上相夫教子的生活。

然而命运让她走上了一条注定传奇的人生之路。

12岁那年,吕碧城的父亲去世了。她家里的财产被族人霸占,母亲只有4个未成年的女儿,无力争夺家产。她本来已经定亲,却遭遇了退婚。这在当时,是奇耻大辱。

本来无限光明的人生,瞬间掉入了黑暗的谷底。

她和母亲被迫寄人篱下,只有微薄的抚养费维持她们生活,无奈之下,母亲带着他们辗转投奔了天津的舅舅严凤笙。

12岁家道中落,逆袭成民国四大才女:做自己的女性,有多厉害?

任性出走,绝处逢生

吕碧城在舅舅家读书七年,有了一个想法——去女校念书。

但是这个想法,遭到了维护传统的舅舅强烈反对。

当时女校还是新兴事物,在清末那个保守陈旧的环境里,读女校毫无疑问是让那些“老顽固”们难以接受的。毕竟女孩子出去读书在他们看来没任何用处,就像《红楼梦》里面薛宝钗所说的那样:“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

不过吕碧城可不这么想,年少轻狂的她,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离家出走。

为了能够读上女校,她居然真的就孤身离家,身无分文。

这在当时是非常危险的一条道路,要知道那可是清末乱世,一个女孩子孤身出门,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然而吕碧城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这条道路。

在今天看来这简直是不可思议,一个富家小姐,抛弃安稳的生活,到底为了什么?

可能,这就是梦想。

然而没人能想到的是,吕碧城被好心的老板娘收留,她得知自己舅父的僚属在《大公报》任职,于是就写信给他希望能谋得一份职位。当时大公报的主编英敛之恰好看到,对此文赞叹万分,于是就把吕碧城留下当了编辑。

12岁家道中落,逆袭成民国四大才女:做自己的女性,有多厉害?

她也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编辑

12岁家道中落,逆袭成民国四大才女:做自己的女性,有多厉害?

让世界教育自己,让自己带来光明

吕碧城在大公报担任编辑的第一件事,就是呼吁“女权”。

和今天那些假女权不同,吕碧城的“女权”从来都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她在大公报发表的最有名的一首词,是《满江红》。女子做《满江红》,三百年来唯此一人而已。这一年她才刚刚21岁。

吕碧城认为:“女子乃国民之母”。如果女子不明事理,那么孩子的教育只怕就会天昏地暗。她非常反对“养不教,父之过”,养孩子不能全靠女人,教孩子更不能全靠父亲。

所以,吕碧城从自己的经历出发,决定呼吁全社会做一件大事:“兴办女子教育。”

吕碧城为了兴办女学,长篇累牍的与社会上“女子无才便是德”和“女子认命苦”的观点唇枪舌剑。她的笔锋所向,那些“顽固派”无不俯首称臣。

这才是真正的大女主,真正的女权主义者。

12岁家道中落,逆袭成民国四大才女:做自己的女性,有多厉害?

吕碧城表示,女权不是让女子“势力胜过男子”而是和男子一样平等自由,享受教育,享受工作的权利,这在当年堪称惊世骇俗的观点,但是至今回味仍旧振聋发聩。

1904年5月,吕碧城认识了一个特殊的人,她叫秋瑾,两人一见如故,仅仅四天时间就义结金兰,这两位处于时代风口浪尖的女性,一起打开了中国女子身上数千年沉重的枷锁。

从此之后,中国女性开始走出牢笼,走向光明的世界。

吕碧城深知,三从四德是中国女性自古以来最大的桎梏,女性成为男子的附属品,就是依赖于三从四德的理论。童年的经历教育了她,失去了父亲,她和母亲就像无根之木,没有继承权,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只能寄人篱下。

吕碧城为了能够身体力行,经过再三筹备,冒着今天所有人都不能想象的巨大舆论压力,决定亲自举办女学。在那个时候,除了青楼酒肆,几乎没有女子能够抛头露面。

但是对于吕碧城来说,敢为天下先已经成了她的习惯。

1904年9月,在和秋瑾分别之后,她担任总教习的北洋女子学堂正式开办。

到场的中外人士观看了中国历史上的震撼一幕:一个女子带领着30个女子祭孔开课,担任总教习,负责一切事物。

12岁家道中落,逆袭成民国四大才女:做自己的女性,有多厉害?

从这一刻开始,教育权再也不是男子的专利。女子担任老师甚至校长开始深入人心。当时年仅十三岁的诗人陈赓白都暗中去看过这位“总教习”的风采。

当他回忆的时候,不禁感慨道:“功绩名誉,百口皆碑”。

她是北洋学堂的哥伦布,是中国女子的先锋军。

吕碧城没有因为童年丧乱而消沉,也没有因为受到束缚而自暴自弃。她被世界所困,但是却懂得了到底应该如何改变这个世界。

作为普通人,我们可能没有她那样的智慧与能力,更没有她那样的胆识与魄力。

然而,我们仍旧可以从她的经历中明白一件事:被世界所困的女子,不止会在世界的黑暗中凋零,也可以在阴冷与囚笼中绽放。

涂尔干曾经说:最好的教育是远离社会的自然教育。他认为社会让人黑白不分,社会让人迷失自我。
但是不经历社会的洗礼,在蜜罐中长大又如何知道人间疾苦?又如何了解是非黑白?倘若吕碧城真的成了深闺小姐,即便天性使然也不可能如此大声疾呼的倡导女权。
正是经历了世界的洗礼,吕碧城抛弃了“闺阁小姐”那约定俗成的人生,不再对封建礼教唯唯诺诺,走向了独立自信的“大女主戏”。
忍气吞声固然可以苟且的活下去,但是奋起反抗才能摆脱黑暗,即便面对冰冷的世界,坚持信念,也许光明就在前方

12岁家道中落,逆袭成民国四大才女:做自己的女性,有多厉害?

晚年的吕碧城,远走重洋,开始信佛,她厌恶杀生,但是却大呼中国要自强。

她独自游历欧洲,被意大利人爱慕过,被日本少年追求过,无数的名流公子想把她娶进家门,但是她始终独身直到离开这个世界,在她的眼中,婚姻最重要的是势均力敌,而她,无人可比。

她一生中的最后遗愿,是不要留下尸骨,骨灰撒入她魂牵梦萦的南海,和她的最爱的祖国永远在一起。即便她一生最爱的,是瑞士的旖旎风光。

世间已无吕碧城,也许也不会再有吕碧城。

也许你还在为生活上班左右奔忙,也许你还在厨房与办公室之间奔波。也许成长不顺,水逆缠身,也许一天到晚都很丧,感觉生活好难,感觉职场和家庭难以平衡。但是正因为生活的不易,我们才会有希望与梦想。

也许民国过于遥远,但那个柔弱而刚强的影子将一直给站在那里,给我们生活的力量。

参考资料

【1】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

【2】吕碧城《欧美之光》

【3】刘人鹏《近代中国女权论述一一国族、翻译与性别政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