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碑林藏阜昌石刻《华夷图》拓片
测绘,在中国是一门古老的学科 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就有关于测绘的描述 翻看史书,追随古人的足迹, 探寻古代测绘的发展, 也算一件乐事。 ▼ 夏 禹 时 期 古籍文献《山海经·海外东经》中记载,“帝令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说的是夏禹派竖亥步量世界大小,说明早在4000年前,中华民族的先辈们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测绘工作。 《山海经》 夏禹治水成功,促进了农业发展,夏朝盛世,各部族首领向大禹进贡图画、金属等物品,禹命工匠铸成九鼎,并刻上图,图上有九州的山川、草木、道路分布,这就是原始地图。 大禹治水
商 周 时 期 商周时期的儒学经典《周礼·夏官·职方氏》中记载:“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说的是商周时期就已经测绘了大量的地图资料,需要设立专门的官职“地官司徒”来掌管。 《周礼·夏官司马下·职方氏》
秦 汉 时 期 秦汉时期,经数代先贤的努力而定本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详细阐述了运用勾、股、弦和相似三角形来推算距离、测量面积的方法,极大地推进了测绘技术的进步。随后又发明了“记里鼓车”,这是用齿轮等机械原理制作的测量距离和确定方位的工具,每走一里,车上木偶击鼓一下,走十里打镯一次,车上的指南针则记录着车子行走的方向。 《九章算术》
三 国 时 期 三国时期,著名的制图学家裴秀所著《制图六体》,在前人的基础上,划时代地指出了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相对高程)、方邪(坡度起伏)、迂直(曲直),这6条测绘地图的原则,几乎把现代地图的测制原则全都扼要地提到了,对后代测制地图有着深远影响。 裴秀像
唐 朝 时 期 唐朝时期,《唐六典·尚书兵部》中记载,“职方郎中、员外郎掌天下之地图及城隍、镇戍、烽侯之数,辨其邦国、都鄙之远迩及四夷之归化者。凡地图委州府三年一造,与板籍偕上省。其外夷每有番官到京,委鸿胪讯其人本国山川、风土,为图以奏焉,副上於省。其五方之区域、都鄙之废置、疆场之争讼者,举而正之。”说的是,唐朝规定全国各州、府每3年要修测地图一次,外国朝贡,要索要该国地图。这是有史记载以来,最早建立起对地图的实时更新的概念。 《唐十道图》
宋 元 时 期 宋代大科学家沈括所著《梦溪笔谈》中记载“地势,京师之地比泗州凡高十九丈四尺八寸六分”;是现存古文献中最早对于水平高程测量的方法、过程和结果的记录。而元朝大科学家郭守敬则是第一位用平均海水面作为高程起始面的人。 《梦溪笔谈·杂志二》
明 清 时 期 明朝军事著作《武备志》中记载的《郑和航海图》是我国古代测绘技术应用的杰作之一,是我国最早的一幅亚非地图,在世界地图学﹑地理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郑和航海图》 清朝康熙时期,开展了全国性的大地测量和地图测绘工作,统一了测量长度单位。先后测绘了华北、东北、内蒙、东南、西南、西藏等地区的地图,然后编绘《皇舆全图》。乾隆时期,编绘了《西域图志》和《亚洲全图》,这些图都是当时世界上极为重大的测绘成果,标志着中国测绘科技曾一度走在世界的前列。 《康熙皇舆全览图》
《钦定皇舆西域图志》
《乾隆内府舆图(亚洲全图)》
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 我们的先辈们 创造出无数令人叹为观之的测绘成果 有绵延万里的长城,巍峨的古城 也有埋藏于地下的地宫,巧夺天工的测绘文物 …… 今天,中华民族正走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测绘技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光学到电子,从手动到自动,从天上到地下。先人们的测绘技术在世界上独领风骚数千年,作为新一代的测绘人,更不能屈居人后,我们必将接过先贤的大纛,背负今人的重托,迎接未来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