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地木雕造像的分区难题

 蠢牛颜旭茂 2020-01-21

  这是一个困扰我很久的问题,直到上个月参加安徽师大三雕研讨会的时候,借着介绍湖南木雕造像的话题,重点交流了我在木雕造像区域划分方面的一些困惑。今天把那次所讲的困惑整理一下,并扩展为整个汉地木雕造像的分区难题。

  我在2016年6月的时候写过一篇名为《汉地木雕造像的区域特征》的小文(后来作为《汉地木雕造像的源流与审美》的一部分,在《像前》一书中全文引用)。那篇文章写得很简略,都是一些比较常规的内容。之所以没有充分展开,是因为很多问题我自己也没有弄清楚。

  目前的官方研究好象还没有将汉地木雕造像的区域划分当作一回事,我的朋友圈里边对佛教造像的史料和作品有兴趣的虽然不少,但他们的关注点大多集中在高古,对中近古都不大看得上。

  木雕造像的早期遗存除日本在当时购藏并保存下来的几尊外,中原地区似乎只有一两件不太确定的作品。除此之外,现存的早期木雕造像基本上都出自新疆甘肃,而且流失海外。所以说,唐代和更早的汉地木雕似乎没有分区的可能性了。

  即使是中古的宋元木造像,存世量也不太多,大多也在海外。做一个简单分区还是可以的,比如北方、南方,山西、江浙、广东,想做详细的分区也不太可能。

  明清时期木造像的存世量倒是蛮大的,而且各个省区都有或多或少的遗存。对这个时期的木造像做一个详细到省区甚至更细的分区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如果与早期木雕造像综合分析的话,完全能够将汉地木雕造像的全国地图补充完整。但是实践起来也难,因为目前的研究者都在一窝蜂的追求高大上,中古的宋元木雕尚可勉强引起他们的兴趣,对于近古的明清木雕就难以让他们看上一眼了。而且随着几十年来这些作品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流转,大多数经手者只关心其经济价值而不在乎其他,他们的地域信息正在飞速丢失。等我们这一代接触过明清木雕造像第一手资料的人成为过去式的时候,后人再想将他们的区域信息缕清楚估计也难。这个事情我们不去做,算不算对不起后人呢?但是我们要去做的话,单靠几个人的热情也是不可能的。

  目前的明清木雕造像的区域研究有如下两个特点:

  1、目前公认的划分方式是民间自发的,在市场引导下不知不觉地完成的,几个主要的集散中心和经销商掌握着重要的话语权;

  2、一些木雕造像的大省区因为没有重要的交流市场,也没有人主动地研究和宣传,已经基本上失去了自己的品牌,这些地区的作品被随意地归入到其他几个已经形成品牌的区域中。

  也就是说,这些所谓的研究其实只是一些口头上的谈论而已,根本不成体系。

  目前公认的几个大区是这样的:北方的山西、北京,南方的江浙、福建、湖南、四川,共六个区域。

  存世量这么多,接触第一手资料的人基本上都在世的情况下笼统地划分成这么几个分区不只是不严谨,也十分不该。单就我这样过手木雕造像数量不算太多的人,在这六个区域之外,古代汉地风格木造像就接触过新疆、甘肃、云南、越南、广东、江西、湖北、安徽、山东、河北、辽宁等地区的实物或图片资料,其他省区如陕西、河南等地的木雕造像也有所耳闻。对比经手的实物和资料,也确实能发现一些异同。但是接触的量太少,很多信息也不太确定,不可能形成明确的认知体系。

  想做全国地图的话,工作量太大,零散的爱好者(像我这样的)是做不来的,因为我们的信息来源有限,也没有这个精力。市场没有义务,也没有动力去做更加详细、严谨的分区。他甚至有更充足的动力将已知的区域和时代信息隐瞒、删除或篡改,因为不同区域和时代的品牌效应是不一样的。所以说,木雕造像的严谨分区这个事情,市场(当然包括定位于市场的公众号和杂志稿件啦)是不会去做的,他不误导你就非常不错了。

  区域判断的主要依据:

  1、发愿文:

  发愿文是造像的身份证,因为他包含了太多的信息,比如:何时何人发何愿请何人造了哪几尊像,供奉在哪一座寺庙;后世何时何人发何愿重新装彩,供奉在何处……

  2、造像的来源:

  购买的时候问经销商从何处得来,上一家从何处得来……最初出自何处。

  3、形象、工艺和材料:

  仪轨、服饰、身份、比例、动态、雕刻手法、拼接手法、装彩方式……

  4、包浆:

  不同地区的环境、气候、供奉习惯不同,形成的包浆也会有一些差别,比如风化、剥蚀、腐朽、虫蛀、烟薰等痕迹会因地域不同而有不同。

  5、整体气息:

  综合上面3、4各项因素,作品会形成不同的气息。如果地域特点比较典型,有经验的人不需要详细分析,一眼便能分辨出他的出处。尤其是一些读书不多,但过手造像极多的商家,他可能不会做上面的分析,也说不出具体的理由,他会很肯定地告诉你:这个是明显的某某地区佛像呀,没有为什么,你看多了自然就知道。

  区域判断的难度:

  1、发愿文的遗失、古代乡邑寺庙的考证难度:

  木雕造像的发愿文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用纸片写好,折叠起来后与其他具有宗教意义的物品封装在造像背面的窗洞里;第二种情况是刻、写在造像的底座或背面。以第一种情况最为常见,发愿文也最容易丢失。我过手的木造像中,保存下发愿文的情况大约十不存一。主要的原因除了原本丢失、商家好奇拆看,然后不记得放回去之外,还有一些肯定是为了故意隐瞒不利于他们牟利的地域或时代信息。我本人就曾经在一些专营木雕造像的店铺中见到过不少散落在各处的发愿文纸片。

  即使是发愿文保存完好,由于古代乡邑寺庙与现行的地名变化很大,仍然有很多作品的地域无法确知。举个例子:“万历四十七年岁在己未六月十三日良利奉佛□□新立四姑□相四尊入于上塔仙住持僧释子法胜”。上塔仙似乎是一座寺庙的名称,具体位置很难考证。在我家乡附近一小片地方就有好几个类似的寺庙名,比如上金仙、大唐仙、太和仙……

  2、追溯源头的困难、经营者的误导

  有一些作品转手的次数太多,商家也弄不清他的源头在哪里。还有一种情况是商家的故意误导。比如把湖南造像说成山西,其价格可能会几倍地往上翻。湖南的木雕造像中确实有不少与山西造像极为相似的,有一些连我们湖南本地的爱好者都难以分辨。这种故意误导的情况我看到或知道的就有不少,这里不能说破。

  3、古代工匠的异地流动与相互影响、造像的异地流转

  有一些能够弄清楚源头的作品明显具有另一地区的风格,以此推断,古代工匠的异地流动肯定是有的。比如我前面提到的湖南地区,尤其在明代早期和中期,很多木雕造像作品有明显的山西风格。我曾经怀疑过明初大移民时有大量的山西匠人迁移到湖南地区,不是说山西洪洞大槐树下也是当时的移民集散中心吗?但是查不到与我的猜测相关的资料。从我所知道的情况看,我们湘东地区大部分人的祖先都来自江西。通常说江西填湖广,湖南的其他地区可能也差不多。这也是一个困扰我很久的问题。

  木雕造像相对于石雕、金铜来说非常轻便,非常适合异地流动。从一些实例来看,不排除工匠到异地制作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从异地采购的可能性。比如日本现存的一些汉地风格木造像便有从中国采购的原始记录。

  4、重新装彩、修复之后的信息丢失与变化

  作品异地流转之后,如果在后世有修复或重新装彩,他的地域风格将会复杂化。比如现存日本的著名的《杨贵妃观音》,他有明确的记载是南宋时采购于中国,但是现在的样子明显是日本人重新装饰之后的效果,如果没有原始的采购记录,是不是很多人会把他当作日本的作品来看待?

江浙地区 杨贵妃观音 南宋嘉熙元年(1237) 日本京都涌泉寺观音堂

  5、早期作品存世量极少,稀有品种缺少标准件

  作为生在湖南,活在湖南的造像爱好者,我目前所见的本地区木雕造像最早只到明早期,能够确定的更早作品没有见过。也许见过,但已经被贴上其他地区的标签了。以后也许能碰到,但是我肯定认不出来,因为没有标准件。

  设想中的汉地木雕造像全国地图

  这里只说汉地风格的木雕造像,就不包括藏传风格了。所以,西藏、青海等地区可能不会被纳入,但是越南会纳入,因为他们有明显汉地风格的木造像。

  1、现行的六大分区

  这六大区基本上只能说是广义的某某地区了,因为现在的边界太模糊,比如:

  山西地区:这个地区除了山西本省,也可能包括容易与山西地区作品混淆的其他地区,如山西附近的陕西、河南、河北,甚至还有更远的湖北、湖南等地区。因为山西木雕的品牌大,能沾上边的都会沾上。

  北京地区:元代、明早期、清代宫廷风格的北京地区木造像可能比较好认,还有一些就难说了,这个品牌也不小。

  江浙地区:相邻的福建地区是他的模糊边界,安徽和江西的东部地区是他的辐射范围。

  福建地区:相邻的江浙地区是他的模糊边界,江西、广东是他的辐射范围。

  湖南地区:相邻的四川重庆是他的模糊边界,湖北、江西是他的辐射范围。

  四川地区:重庆跟他是一体的,相邻的湖南是他的模糊边界。

  2、失去品牌的木雕造像大省:

  江西地区:我个人所见过的好几尊被称作湖南木雕的高水平造像据说都出自江西(不方便上图)。专营木雕造像的雷亮兄说,他所接触的江西造像整体水平可能要高于湖南。专营江西花板的王文生兄认为,江西造像的量虽然很大,但是当地没有大型的集散中心,这个地区的作品大多被输送到相邻的湖南、江浙、福建去销售,因为与销售地的造像风格接近,所以基本上被这几个地区当作本地作品消化掉了。

  我个人在网络上曾经见过几尊具有综合风格的作品,怀疑出自江西地区,但是一些资深的玩家都非常肯定地认为是出自福建或者湖南。我看别人都是自信满满的样子,而我本人就没有这样的自信,所以只能将信将疑吧。

  举个例子:

  我对造像接触不深的时候,有人很肯定地告诉我这件作品出自湖南。我对此深信不疑,因为她的线条确实跟湖南造像的手法有相似性。随着经验越来越丰富,我感觉她可能出自福建,因为她的整体气息很福建,尤其是那种婉约的女性美。然后请教了几位资深的朋友,他们都很肯定地说,出自福建。再后来,我又开始怀疑了,因为她的比例并没有福建造像那么写实,比如大头、短身体。而且她的开脸又似乎有一点江浙的味道。那么……她有没有可能出自这几个省区中间的江西地区呢?先这么猜着吧,我真的没有把握。

  湖北地区:

  武当山有一批旧藏的木雕造像,都是明朝作品。我以前发过一个专帖,感觉有三种类型。一是接近山西,二是接近湖南,三是二者之间,也就是我个人认为比较典型的湖北风格。

湖北武当山 明代

  云南地区:

  云南是汉传、藏传和南传的交汇地,其中有很多木雕造像是比较明显的汉地风格。馆藏的云南木造像精品有很多,市场上也常常可以见到。

云南.昆明.安宁.温泉.曹溪寺 大理国

  广东地区:

  南方宋代木雕可以确认的比较少,其中广东就有光孝寺和南华寺两批数百尊作品(内含少量清代作品)。广东的清代木雕现存也不少,广东省博物馆似乎有一批藏品,我个人不太喜欢,一时没保存资料,现在想找却找不到,算了。

广东韶关南华寺 北宋庆历 广东省博物馆

  越南:

  按理说,不适合把越南纳入到汉地木雕造像地图中去。但是越南曾经也是中国的一部分,他们的木雕造像大多也是明显的汉地风格。所以……

越南 清代? 赛努奇博物馆

  河北地区:

  我记得梁思成先生《中国雕塑史》中提到宋代木雕的时候,似乎是说流失海外的中国木雕造像大多出自河北地区。书不在身边,没办法查证。如果我没有记错,估计梁先生总会有所依据。但是现在所见资料,似乎应该是大多出自山西地区。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普宁寺 清代

  新疆地区:

  新疆是中国和南亚、西亚文化交流的要冲,是佛教传入中国的源头之一,木雕造像风格多样,其中有不少汉地风格的作品。唐朝以后,新疆的佛教渐渐被伊斯兰教所取代,所以现存的新疆木造像一般属于唐代或以前的作品。

新疆.七个星明屋 大英博物馆

  甘肃地区:

  同上

甘肃.敦煌.莫高窟 吉美博物馆

  3、其他地区:

  这里有我见过一两尊实物或图片,但不确定作品是不是一定出自那里的省区;有仅仅听说过一些实例的省区;也有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实物或图片资料,仅凭感觉应该会有不少汉地木雕造像的省区。比如山东、陕西、河南、辽宁、安徽、广西等地区,不一一介绍了。

  不说了,谨以此文为引玉之砖,还望师友们指正!


  这个是我在安徽师大三雕研讨会上的发言视频,也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