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书鸿:毕生守护敦煌石窟,妻子与人私奔,女儿传播敦煌七十年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0-01-22

从1907年到1924年,隐身千年的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成为外国强盗的乐园。

这座顶级的文化艺术宝库,被一次次劫掠瓜分:

英国人斯坦因两次掠走文书、文物10000余件;

法国人伯希和挑走文书精品5000余件,用胶布粘走大量珍贵壁画;

日本人橘瑞超骗走经卷500余卷;

俄国人奥尔登堡抢走10000余件文物,盗走大量壁画,后面还跟着几百名俄国士兵;

美国人华尔纳用化学药水粘走26块壁画……

清政府还在的时候,听到消息急忙派陕甘总督把剩余的文书运回京城,一路丢失损坏,加上有人偷偷私藏,到京只剩下8757件。

莫高窟被称为千佛洞,当年僧人们为了躲避西夏军队破坏,用石头挡住,并画上佛像掩盖。它沉睡了千年,直到1900年被一位王道士无意惊醒。

藏经洞内珍藏了自北魏以来历代收集的佛教文书、写经、文物等五万余件,这一发现让敦煌无可争议的成为河西走廊上最具影响力的佛教文明交流中心。

随后的几年中,王道士与以上几位谎称研究的外国探险家做了几场肮脏的交易,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瑰宝就被瓜分殆尽了,她们如今被藏在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国立图书馆、俄罗斯科学院等处。

敦煌石窟表现出的巨大魅力和丰富内涵,让她成为一门新兴学科“敦煌学”。令人难堪的是,这门学科竟然是由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的人发起的。

这场民族之殇,让中国人迟到已久。但敦煌艺术首先是中国人的艺术宝库,中国人绝对不能缺席。历史将会选择谁来承担这个重任呢?

01

1935年秋,来自中国浙江的留学生常书鸿,在巴黎塞纳河边的二手书摊上,见到一本由法国汉学家伯希和创作的《敦煌石窟艺术图录》,300多幅精美绝伦的敦煌千佛洞塑像和壁画图片诉说着过往千年的辉煌,常书鸿一下子就陷进去了。

 常书鸿:毕生守护敦煌石窟,妻子与人私奔,女儿传播敦煌七十年

常书鸿(1904-1994)

常书鸿先后在里昂和巴黎学习油画,已经在法国油画届闯出名堂,作品曾多次获得法国国家沙龙展金奖,前途一片光明。

此时的巴黎吉美博物馆,正在展出伯希和从敦煌偷盗的大量唐代大幅绢画。常书鸿知道消息后急忙赶过去。

平时言必称西方绘画艺术多么优秀的他,没有想到,中国竟然有敦煌这样璀璨的艺术,从艺术表现技法上远胜西方艺术。中国人如果不懂中国的艺术,不是数典忘祖吗?

 常书鸿:毕生守护敦煌石窟,妻子与人私奔,女儿传播敦煌七十年

常书鸿一家,中间为常沙娜

常书鸿立即决定只身回国,妻子陈芝秀和女儿沙娜暂时留在法国。

常书鸿甘洒毕生心血,与“敦煌”粘在一起。他成为中国敦煌学奠基人之一,为了敦煌民族艺术宝库的守护和弘扬历经坎坷一生。

02

卢沟桥事变后,北平被日本军队占领。在北平艺专执教的常书鸿,不得不逃往上海。这时,妻子和女儿也从法国回来相聚。为躲避战乱,一家三口到江西、湖南、昆明,直到了重庆才安定下来。

回国已经六年多,但常书鸿还是无法到达敦煌,他在苦苦寻找着机会。

洛阳龙门石窟巨型浮雕《皇后礼佛图》被破坏后偷运出国,全国舆论大哗,如何保护民族艺术成为议论焦点。

在于右任的建言下,国民政府终于同意筹建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常书鸿被任命为所长,多年来触摸敦煌的梦想眼看变成现实。

教育部除了拨给他一点可怜的经费,其他工作人员都要他自己物色。常书鸿把自己的画卖掉,筹得几万元经费。

一辆破旧的敞篷卡车,载着六个灰头土脸的人,一路向西。

 常书鸿:毕生守护敦煌石窟,妻子与人私奔,女儿传播敦煌七十年

等莫高窟真正出现在常书鸿的面前,已经是1943年3月了。

何为敦煌?敦,大也;煌,盛也。在河西走廊上,敦煌是著名的河西四郡(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之一,早在公元前2世纪,这里便是中国与西域文明交汇的繁华之地,佛教也从印度经由敦煌传至内陆。

 常书鸿:毕生守护敦煌石窟,妻子与人私奔,女儿传播敦煌七十年

这座饱经千年风霜的敦煌石窟,自公元4世纪到14世纪,无数能工巧匠贡献心血和智慧,共同打造了中华民族艺术财富。

可是,经过20世纪初那一场外国人的盗取瓜分,数以万计的手抄经卷,以及绣像、幡画都被掠走。那场浩劫虽已过去四十多年,但是莫高窟仍然被无情地放逐,没有丝毫保护,遑论研究。

常书鸿看到,很多洞窟已空空如也,壁画残破,流沙掩埋,一副破败。

洞窟成了淘金沙人留宿的场所,放牧的牲畜随意践踏,树木被砍掉作为柴火,壁画在烟熏火燎中失去了本来的光彩。这里处于沙漠戈壁之中,距离最近的村子也有三十里地,如果不熟悉路线,迷路甚至死亡都是常事。

03

来之前常书鸿就知道,敦煌的自然环境是极为恶劣的,没想到实际情况比预想还要坏。

敦煌当地百姓常说一句话:敦煌一年只刮一次风,从初一刮到年三十。

风沙之狂虐,管你是人是屋,一夜掩埋,再无生机。石窟上的壁画经年累月受到侵蚀,不断有石块掉落。洞窟顶部一旦出现缺口,很快就会灌入流沙,如果不及时处理,国宝就会被埋葬。

为了保护洞窟,必须要除沙。经费有限,花钱请当地农民除沙很不现实,常书鸿只能带着几个同事干。

他发明了“拉沙排”,用绳子拉着木板一层层的刮沙,然后用渠水把积沙冲走,洞窟一点点的露出来。为了减弱风沙的侵蚀,常书鸿等人克服重重困难,在石窟外围筑起了一堵千米土墙。

 常书鸿:毕生守护敦煌石窟,妻子与人私奔,女儿传播敦煌七十年

总算是燃起了一点希望,接下来就要开始给石窟测绘、编号、临摹壁画了。沙漠腹地物资奇缺,就算有钱也买不到颜料。常书鸿他们只好自己制作,好在不难,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临摹壁画就很难了,那些丹青妙笔是历代画家精品,一般人怎能临摹逼真?头顶上壁画色彩斑斓,但临摹起来要仰着脖子,脖子与身体呈90度角,提着油灯看一眼,画几笔,一天下来,脖子成了僵硬的木头。

 常书鸿:毕生守护敦煌石窟,妻子与人私奔,女儿传播敦煌七十年

办公室

工作的艰苦,物资的匮乏,固然让人疲累,与孤独和烦躁比又可以忍受了。画家张大千曾两次到莫高窟临摹壁画,离开之前,他就对常书鸿说,我先走了,但你还要在这里忍受无期徒刑。

张大千偷偷交给常书鸿一幅画,上面是他画的一幅可以找到野生食用蘑菇的路线图。靠着这幅图,常书鸿和同事们解决了一定的生活困难。

常书鸿给妻子几番写信,让她带着孩子来敦煌团聚。

妻子陈芝秀也是留学法国的雕塑家,起初觉得丈夫去敦煌只是随口说说,没想到成真了。她认为敦煌环境恶劣,并不愿来。常书鸿劝她来看石窟里璀璨夺目的敦煌彩塑,一定会对她的专业有很大帮助。

拗不过常书鸿的软磨硬泡,陈芝秀带着女儿和儿子一路颠簸,一个月后才到敦煌。戈壁沙丘旁,一双儿女开心玩沙子的情景,给常书鸿带去莫大轻松。

 常书鸿:毕生守护敦煌石窟,妻子与人私奔,女儿传播敦煌七十年

常沙娜

在敦煌,吃的非常简单。一顿只加盐的面条就是大餐了,没有半点菜。

成年人尚可忍受,但孩子正长身体,没有蔬菜怎么行。常书鸿决定种树和种菜,一方面可以稍微阻挡风沙,另一方面还可以改变小环境。

04

常书鸿每天非常忙,除沙、临摹,驱赶来放牧的农民。之前带来的资金早已用完,申请支援的报告已经打过几次,教育部也没有汇款过来。常书鸿只能去和敦煌县长借钱,债台高筑,日子愈发艰难。敦煌地处西北,兵荒马乱,土匪成群,每天提心吊胆地保护石窟。

他在自传中写道:“一个军官明火执仗地拿走一件北魏彩塑的菩萨像,说是放在家中让他妈妈拜佛用,真是荒唐。”

常书鸿好说歹说,并用女儿常沙娜画的飞天画作为交换,军官才骂骂咧咧地走了。

用句现在的流行语形容常书鸿,“我太难了”。

 常书鸿:毕生守护敦煌石窟,妻子与人私奔,女儿传播敦煌七十年

常书鸿画作:《敦煌春天》

起初,靠着对艺术的热情,妻子还能坚持。她从小生活在优渥的江南,在法国学会了优雅的法式生活,精致的妆容,得体的衣服,甚至在沙漠中还每天穿着高跟鞋,这一切都让她与断壁残垣的石窟不相容。

丈夫每天和石窟风沙打交道,对她的心理变化疏于抚慰,二人常常因为琐事吵架。女儿常沙娜后来回忆:“他们打架,打的时候,母亲就去揪父亲的眼镜。因为父亲高度近视,拿掉眼镜,就看不见了。”

两年以后,妻子再也无法忍受常书鸿冷落自己,以及苦日子。恰好身边有位姓赵的老乡对她照顾有加,感受到了温暖,妻子以去兰州看病为由消失了。

起初常书鸿并没在意,在同事的提醒下,他急忙骑上一匹马只身穿行大漠寻找。三天之后,他从马上摔了下来,没有意识。直到被人救起,才知道,妻子已然在兰州登报与自己离婚。

常书鸿悲伤不已,回到敦煌,曾经一个温暖的家瞬间坍塌。如果他离开敦煌,也许就没有人会守护她。如果交给敦煌县城,这座千年艺术宝库很可能迅速被破坏,直至消失。常书鸿绝对不允许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家庭和事业中间,他选择了继续他的事业,无论有多么艰难。

 常书鸿:毕生守护敦煌石窟,妻子与人私奔,女儿传播敦煌七十年

常书鸿和女儿常沙娜

在酒泉上中学的女儿常沙娜,被常书鸿叫了回来,一边学习临摹壁画,另一方面照顾弟弟。

05

没想到,常书鸿又遭受了一次沉重打击。教育部宣布撤销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常书鸿觉得天要塌了。但他还在坚持,给于右任写信争取撤销,但石沉大海。

日军投降,抗战胜利的消息让研究所的同事们纷纷提出要回到家乡与亲属团聚,好不容易慢慢扩大规模的团队,又面临着散伙。这些曾追随常书鸿来到这不毛之地,奉献了了自己的能量,常书鸿怎么忍心强留呢?

唯一的希望,是中央研究院打算接管敦煌艺术研究所,但需要常书鸿到重庆交接,前途莫测,但有一点希望,常书鸿就不会放弃。留下两位同事看守洞窟,他带着儿女骑驴先到兰州,举办了常书鸿常沙娜父女画展,取得了意想不到效果。

敦煌艺术的辉煌,引发了国内外艺术界空前的热情。十五岁的常沙娜临摹的敦煌壁画作品,风格飘逸,色彩灵动,一位美国妇人很欣赏她的潜力,愿意承担她到美国留学进修的费用。三年后,常沙娜接受这位美国妇人的帮助,进入波士顿美术博物馆附属美术学校学习美术。

 常书鸿:毕生守护敦煌石窟,妻子与人私奔,女儿传播敦煌七十年

常沙娜临摹敦煌壁画作品

常书鸿从重庆中央研究院申请到了经费,又招募了一些专业人才,带上设备资料再次回到敦煌。后来几批到敦煌的艺术生中,有位叫李承仙的女孩,学习油画专业,醉心于敦煌艺术的魅力,决心献身艺术,不怕环境艰苦。她最后坚持了下来,并与常书鸿结合,一对“敦煌痴人”继续前行。

有了人才和设备,研究工作加速推进。到了1948年初,常书鸿带领团队已经完成了十几个专题的编选工作,选绘了壁画摹本800多幅。为了展示近年来研究成果,常书鸿精选了其中的500多幅,赴南京、上海等大城市展出。内战爆发,常书鸿被命令将壁画摹本悉数运往海峡对岸,他借口推托,找人精心藏好,脱身回到敦煌千佛洞。

经费又没有着落,时局动荡,让研究所的人又走了大半。甘肃等地的官僚士兵们,正准备逃跑,常书鸿整日担心他们临走前会把千佛洞洗劫一番,多年的心血将付之一炬。

他和同事们组成石窟保卫队,找来几只破旧的步枪,手边堆满石块和沙袋,作为武器。石窟中放上咸菜和干粮,准备长期坚守,与洞窟共存亡。一群柔弱的书生,在自己同胞制造的危难面前,也举起了武器,这是怎样的一股悲壮?

好在虚惊一场。

06

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也吹红了沙漠戈壁。每天担心被抢的常书鸿,终于可以放下心,踏踏实实地工作了。他们在敦煌披肝沥胆八年的事迹,经由媒体报道,全国人民非常感动,慰问的信件、图书陆续寄到。

在海外留学的常沙娜,听闻祖国的变化,心情澎湃,尽管还没有毕业,也随着留学热潮回到了北京。

1951年,为了支持抗美援朝,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国家在北京办了一场敦煌文物艺术展览,将常书鸿临摹多年的敦煌壁画作品在故宫博物院展出。常沙娜参与了部分布置讲解工作。

虽然身体不好,林徽因也到了现场参观。林徽因、梁思成夫妇一直对敦煌艺术痴迷有加,却无法亲自到敦煌一睹风采。

 常书鸿:毕生守护敦煌石窟,妻子与人私奔,女儿传播敦煌七十年

林徽因

常书鸿和林徽因、梁思成是故交,就安排女儿常沙娜陪同伯母参观并介绍敦煌艺术。林徽因脑子很快,她觉得敦煌艺术完全可以被运用到现代工艺品中,进行传承。她聘请常沙娜为清华大学营建系的一名助教,与自己一起工作。

按照常书鸿的规划,是希望常沙娜继续搞绘画的。但林徽因认为常沙娜很适合搞设计,就把她留在身边,希望她把敦煌的图案运用到现在工艺美术设计之中。

林徽因改变了常沙娜的艺术方向,也为中国培养了一名世界闻名的工艺美术大师。

恢弘的敦煌艺术,应当从敦煌走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它,才能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敦煌是常沙娜艺术之源,她在用于赠送友好邦交的“国礼”上呈现敦煌古代艺术。亚太和平会议上,景泰蓝大盘、和平鸽丝巾成为中国优秀文化与爱好和平的象征。

 常书鸿:毕生守护敦煌石窟,妻子与人私奔,女儿传播敦煌七十年

敦煌古代艺术插上了现代的翅膀,翱翔于国际。

07

国家对敦煌石窟的保护工作非常重视,拨下专款,陆续开展了多项工程,如机械除沙,对晚唐木建进行加固,收集购买民间散落的石窟文物,对残破塑像、壁画修补复原,并由专业队伍考察课勘测了莫高窟地质情况等等。

研究所的工作,在常书鸿的带领下,也从开始的单纯临摹转变为临摹与研究并重,陆续发表多篇有价值的论文。

 常书鸿:毕生守护敦煌石窟,妻子与人私奔,女儿传播敦煌七十年

1959年,已经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的常沙娜,带着自己的学生到敦煌,进行系统化的临摹和研究,再次追随父亲扎根敦煌。

十年浩劫开始后,常书鸿的工作受到极大冲击。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取得的成绩,被无情抹杀。敦煌艺术被有些人认为是封建的毒草,没有保护和研究的价值。

常书鸿被迫接受劳动改造,他竭尽所能,守在敦煌,护着石窟,不让临摹和研究,他就每天坚持清扫洞窟,一个窟一个窟的观察。奉献了大半辈子的事业,被稀里糊涂的赶了出来,他不甘心。那是他的命,是他的根。

多年过去,常书鸿并不愿回忆这段经历,他只是称自己是“幸存者”,只不过身上多了很多“纪念品”。

08

离开常书鸿的妻子,过得并不好。

私奔的情夫死在了监狱,她只好改嫁一个工人。生活艰苦,她给人家做保姆,干着粗重的活,换取微薄的收入。

时隔多年,常沙娜又见到了母亲。记忆中的母亲是端庄优雅的女雕塑家,然而出现在面前的她窘迫困顿,与劳动妇女并无分别。

母亲怔怔地说,沙娜,我对不起你们。

人的命运是最难猜的,既然当初做了选择,就要承担选择的后果。是好,是坏,都要承担。这一点上,常书鸿也并不好过。

常沙娜开始不断给母亲寄钱,正当她准备再次去看望时,却收到了母亲即将见到女儿兴奋过度不幸猝死的噩耗。

常书鸿久久不愿相信,连问三次“什么时候去世的?”

一日夫妻百日恩,尽管当年被抛弃,心里始终有她的位置。

09

1978年,常书鸿恢复了所长职务,已过古稀之年的他抖擞精神,加紧工作,组织出版多部石窟壁画和彩塑画册和摄影集,并与日本、德国等国进行交流和传播敦煌文化。

 常书鸿:毕生守护敦煌石窟,妻子与人私奔,女儿传播敦煌七十年

常沙娜始终记得,父亲教导自己要弘扬敦煌的文化艺术。过去由于条件所限,常书鸿只能开展必要的抢救保护和临摹研究工作。到了常沙娜这一代敦煌艺术家,要把重点放到如何挖掘敦煌艺术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让年轻人领略敦煌艺术的价值,开发年轻人喜欢的文创产品等。

 常书鸿:毕生守护敦煌石窟,妻子与人私奔,女儿传播敦煌七十年

敦煌的保护神:常书鸿和常沙娜父女

常沙娜说,中华民族的文脉必须保留,而且理应走向世界。她不断举办敦煌艺术画展,各地演讲,扩大敦煌艺术的影响。

在2019年7月15日,“花开敦煌——常书鸿常沙娜父女作品展”在清华大学举办,这是时隔73年后父女再度联手。

上一次,是动荡岁月中常书鸿为了挽救石窟做出的“无奈之举”,这一次,是崭新时代下常沙娜为了传承敦煌做出的“积极创新”。

常书鸿生前,已经离开敦煌到北京生活,但他仍挂念着敦煌。他患上了失忆症,但总也忘不了敦煌,总是说着要回到敦煌,住他那个土房子。五十年的岁月,倾注敦煌。他说,如有来生,仍守敦煌。

 常书鸿:毕生守护敦煌石窟,妻子与人私奔,女儿传播敦煌七十年

常沙娜

常沙娜今年也是89岁的老人了,这位敦煌的女儿,为了敦煌已奋斗了七十余载,至今仍旧不断奔走,鼓励年轻人热爱敦煌艺术,传播敦煌精神。

一座石窟,因其伟大的艺术性,成为国宝,发展成世界瞩目的敦煌学;

一对父女,毕生心血守护和传承中华民族艺术宝库,践行敦煌精神。

敦煌精神是怎样形成的?

常沙娜说,是几代人舍去了自己的家庭、儿女,一代接着一代干。

这么苦,这么难到底为了什么?

因为敦煌,代表中国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