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管理50强案例: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昵称815848 2020-01-22

搭建“云上山科”管理平台

深化小企协同教学管理

服务学生成长成材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隶属山东省工信厅、教育厅,是国家示范校、山东省首批优质高职校,全日制在校生17500余人,其中留学生203人。学院历经41年办学经历,累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7万余名。学院是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验校、连续16年省文明单位,被授予“国家技能人才培育工作突出贡献单位”“全国工人先锋号”等称号。2012年,高等职业教育服务青年成长发展暨第五届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成果展示会在学院召开,全国4000余名职教同仁参会观摩,对学院职场化育人模式给予高度评价。学院教学成果丰硕。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全国纺织职教成果奖一等奖4项。主持完成1个、参与12项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建有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主持1个、参与5个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高。建有省高职院校唯一的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教学团队9个、教学名师5名。2017年获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1项。



一、教学管理整体情况



(一)教学管理规划

1.构建起完善的教学管理工作体系。办学四十多年,学院积淀了“厚德博学,善思精技”的育人理念,和“心贴心,育人于爱;手把手,教以致用”的教风。学院坚持“挖掘学生多元潜能,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宗旨,服务学生成长成材,并构建了“五位一体”育人体系。学院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坚持教学管理服务于人才培养,通过制度化规范、信息化支撑,系统构建起以质量管理为核心,以过程管理为重点,校企协同管理贯彻全过程的工作体系。

教学管理工作体系

(二)教学管理组织

1.构建起完善的教学管理机构。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由教学副院长主管教学工作。教学中心负责全院教学管理与运行,学生处、质控中心、督导办、校企合作办等部门协同管理。构建院系二级管理架构,配足配强教学管理人员。

教学管理机构简图

2.建立健全教学工作研究和决策体制。学院每两个月召开一次党委教学工作专题会,研究保障学院在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经费、教师队伍、条件建设等资源配置方面,体现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每周召开的院长(校长)办公会中,教学工作是固定议题之一;成立教学工作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对专业建设、重大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规划、重大质量工程提升项目进行研究指导。

3.校企共同制定德技并修、能力为重的人才培养方案。依据国家教学标准、职业资格标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规范制订流程,校企共订人才培养方案。

4.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按职场化与信息化融合理念,建设校内混合式教学实训基地;遴选教育型企业,共建优质实习就业双基地;实施精细化、开放式、信息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三)教学管理实施

1.规范日常教学管理,加强课堂教学过程监控。坚持教学过程管理制度化,制订了覆盖教学全过程的制度并实施。通过院系两级日常教学巡查,对教学过程各环节实施监控,确保有效实施各教学标准,课堂教学运行有序。

2.制定专业动态调整管理机制,形成特色鲜明专业群。坚持每年暑期社会调研制度,构建起专业设置、预警和动态调整机制,形成与区域经济高度契合的专业群。学院48个专业中,国家示范专业7个、省特色品牌专业10个,国家示范、省级特色品牌、省优质校建设专业覆盖率75%。

3.深入课程研究,强化课程管理。组建课程建设与管理中心、国际课程研究中心,推行课程首席负责人制;完善课程管理制度,对课程质量与实施进行全程评价;每年调研并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年更新率15%以上。引进国外优质教材和课程资源,对接国际标准开发专业标准、核心课程和跨境网络课程,并向境外输出。

4.强化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成立实训中心,制定实践教学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实践教学管理。校企合作开发实训项目及配套资源;建设“工学云”管理平台,推行课程化、信息化顶岗实习管理,开发技能题库,对学生进行技能抽检。

5.加强教学团队管理,提升教学管理队伍素质。坚持战略规划引领,实施师德固本工程,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注重提升教学管理队伍素质,设立专项经费,年投入300万元用于队伍培训,近两年参加国培省培66人次,国(境)外培训62人次。

(四)构建“刚性规范,柔性实现,动态监控”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

1.建立了“刚性规范,柔性实现”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制度建设是教学组织管理的根本和保障。学院根据服务教学工作改革与发展、质量提升的需要,围绕教学运行、问题导向、教学质量保障等几方面加强制度建设,构建起了全覆盖、全过程教学管理制度体系;规范制度制订流程,教学工作运行分析会针对问题提出制订制度需求,教学工作委员会研究制定相关教学管理制度,每年一次教学工作大会发布重大制度;形成覆盖教学组织与实施、开发与设计、监控与保证等程序文件、操作文件114项。

2.建立健全教学质量“动态监控”体制机制。“动态监控”是指质量动态监测和过程考核。自2004年起,借鉴ISO管理理念,实施教学过程闭环管理,构建起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设置督导与ISO认证办公室,建立四级监控机制,使“规划引领、规章管人、数据说事、闭环运行、持续改进”成为常态,有效保障了教学质量。

3.建立教学运行分析会制度。坚持数据分析和问题导向,每学期召开三次教学运行分析会,全面分析教学秩序、教学改革、实践教学、顶岗实习等方面情况,查找问题,进行整改。分析会由学院全体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全体专业主任参加。



二、教学管理特色创新



(一)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构筑“五位一体”育人体系

自2015年起,学院创新教学工作理念,突出以人为本、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和优质就业能力,围绕品德、知识、能力、素质、创新创业五个维度,构建起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创新实践、素质养成、价值积累“五位一体”育人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工匠精神有机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质量监控和综合评价体系,培养“政治素质硬、职业能力强、综合素养高、国际视野宽、发展潜力大”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知识传授,通过传授扎实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发展潜能;技能训练,通过单项训练、综合训练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技艺高超的专业技能;素质养成,通过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提升职业核心素养和人文素养、加强体育美育、强化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创新实践,通过创新引导、专创融合和创业孵化,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创业能力;价值积累,通过“三全育人”模式,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五位一体”育人体系图

(二)搭建“云上山科”教与学平台,创新教育新形态

“云上山科”是集资源共建共享、在线学习、大数据分析及教学管理于一体的信息化教与学综合服务平台。教学应用系统支撑混合式课程开发、实施和在线学习管理;校园智能数据分析系统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分析和即时反馈;教学辅助、网络公共资源等系统做有效补充。平台功能覆盖教学全生命周期,支撑发展决策、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

“云上山科”教与学管理平台

依托“云上山科”教与学平台,创新实施“线上、线下,职场化”教学模式。学院制定了《平台课程开发与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工作方案》,依托平台,开发808门线上课程,创新实施“线上、线下,职场化”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课前,教师设计教学情境,将制作的课程资源上传平台;学生通过平台进行自主学习、虚拟训练。课中,教师集中讲解难点,发布职场化教学任务并做操作演示,进行个性化指导、考核测评;学生领取任务,在职场化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遇到难点时登录平台自助学习。课后,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完成作业,线上提交作品,教师在线辅导答疑,行业专家远程评价。该模式获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山东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个案例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43人次参加国内会议交流,407所学校到访学习。

“线上、线下,职场化”混合式教学模式示示意图

利用“云上山科”平台,持续推进教学改革,构建职业教育新课堂生态。依托平台系统,由教学中心专人负责,对教师登入平台次数、作业批改情况、答疑情况进行管理;依托平台,对学生学习时间、作业完成情况、在线测试情况、讨论参与情况等学习行为进行分析。推动教师借助平台,实施课堂实战、协作学习等多元化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基于不同模式,学院在平台结构、分析策略、授课方式、考核形式等方面深化研究,不断完善,利用大数据分析,诊改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升了教学管理和服务质量,构建起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新型课堂生态,学生在线学习成为常态,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考核激励并重,引导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学院制定了《“线上、线下,职场化”课程评价标准》,借助于信息化应用管理平台,通过对线上开发课程大数据分析,参照课程开发标准,对开发课程进行考核评价,保障课程开发的质量。

基于教学辅助系统平台,实施虚拟仿真训练与无纸化考试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建设虚拟仿真职场教学环境。按照“实训系统职场化、生产过程仿真化、设备运行可视化、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资源立体化”思路,校企共同开发化工技术、建筑工程等虚拟仿真模拟实训教学平台;汽车维修、纺织服装等操作难度大、原理抽象类专业,依托云空间技术和VR/AR技术支持,建设15个虚拟仿真职场教学环境,实施虚拟仿真训练。

基于实习管理平台,提升实践教学管理水平。应用工学云平台,实施全方位过程管理。通过工学云平台移动端,实施学生GPS 定位签到、发布通知、实习报告、实习申请、实习秀、业务指导等,实现实习流程化、过程化管理。

(三)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管理贯穿人才培养始终

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与中国中车、潍柴动力等585家企业深度合作。成立学院理事会,形成社会力量支持办学和监督办学的长效机制。校企共建科教平台。现有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等12个省级技术服务平台和9个市级研发平台。学院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统筹校企协同育人工作。通过“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与实训资源、共同组织教学实施管理、共同组建师资队伍、共同参与学业评价与考核”的六共同协同育人方式,校企协同教学管理贯穿人才培养始终。

校企协同育人管理贯穿人才培养始终

创新探索多样化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双主体育人等多样化的协同育人模式。学院有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省级试点专业5个,累计505名学生参与试点。通过制定《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实施办法》《现代学徒人才培养制质量监控与管理实施方案》等系列制度,有效推进现代学徒制项目的顺利实施。实施集团化办学,牵头组建山东省智能制造职教集团、山东省模具制造产教联盟。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成立4个混合所有制特征二级学院。校企共建18个专业,在校生1414人。



三、教学管理工作成效



(一)教学管理促进了学院综合实力提升

学院以优秀成绩通过山东省首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产教结合育人、国际交流与合作被专家认定为办学特色。获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集体、全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二)教学管理工作有效提升了育人质量

近五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98.74%,对口率平均达86.51%,平均起薪3496元,毕业三年职位晋升比例67.52%。到中国中车、一汽大众等世界500强企业就业毕业生,受到一致好评,学院被称为“山东制造企业工匠人才培养摇篮”。学生技能大赛成绩突出,获国赛一等奖14项、省赛一等奖17项。

(三)学生对教学和管理满意度高

经山东朋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统计数据显示,近五年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95.48%;2018年在校生对教学育人满意度97.79%,对课堂教学满意度97.99%,对教学管理满意度97.39%。

(四)教学管理工作理论研究成果丰硕

近年来,累计立项省级教学管理类课题131项,增强了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