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哥●聊天】“魂牵老家”之三:在老家,有我们最难忘的往事

 罗满元 2020-01-23

在我的老家,我家的对面有一座小山,叫“羊岗岭”。羊岗岭山腰有一个山湾,我们生产队就在那建了座很大的牛栏。这牛栏比一般社员家的住房还好,“牛是农民的宝贝”嘛。小时候,我和几个发小白天为队里放牛,晚上就经常睡在牛栏里护牛,而且觉得很神圣也很惬意。每天放牛出栏赶牛归栏,反复出出进进的,山腰上自然形成的小道就自然被牛踩成了“牛道”
我们放牛的地点叫“松树冲”。松树冲也就是松树山的山谷。老祖山是我老家最著名的山,松树山则是我老家最高的山,越过山顶,就是邻村的地盘了。
小时候放牛树冲,是我们做的最正经的事了。我们把牛从牛栏里放出来,鞭子一抽,大牛小牛就沿着那条“牛道”呼啸而去,直奔松树冲。松树冲坐北朝南,谷口有口山塘;对面是座平坦的小山,山上天生了两个平坦的大石台,那是我们看护牛们的瞭望台,也是我们玩“皇帝棋”的好地方。皇帝棋是我们老家特有的一种棋类游戏,可以就地取材画好棋盘,用小石子做棋子玩,玩法类似跳跳棋。山冲两侧的山岗,呈合抱之势。我们玩皇帝棋玩腻了,就冲到山冲左边的入口处玩“造皇宫”的游戏,四处搬运一些大小石头来堆砌自己的“宝座”,那时我们以为孙悟空就是世界上最牛逼的“皇帝”,都说自己是“齐天大圣”,耍着根棍子蹦蹦跳跳一屁股坐到自己的“皇位”上,感觉自己真成了皇帝一样。
放牛松树主要在冬天。因为冬天冷,没什么水草可吃,牛在山冲里不需要到处觅食,没有太多的走动,也就是晒晒太阳,反刍反刍,至多相互追逐斗斗角玩玩而已,这就需要一个自然宽阔、阳光充足、温暖避风的地方,而松树冲恰恰具备这些条件,所以这里就成了我们队里冬天放牛的天然牧场,也是一个天然大牛栏。待到半下午,太阳渐渐西下时,我们进入冲里,找到各自负责放养的牛,一鞭子甩去,我们和牛们便像出来时那样,又紊乱又井然地牧归。

我为生产队放养的最后一头牛,叫“大水牯子”,那是我们生产队的“牛王”,不仅力气大,干活是顶梁柱,而且年龄大、辈分高,更重要的是,在它十几年与邻近队里所有号称最有战斗力的水牯牛进行“角斗”时,我的大水牯子都是胜利者。可惜的是,在那个暖冬的一天傍晚,当我从松树冲把我的大水牯子牵着回生产队的路上,在羊岗岭山脚的一个田陡坡下,它突然站在那里不动了,气喘吁吁一阵以后,两行清泪流下来,然后慢慢地瘫坐在田里,怔怔地望着我。我马上向队上报告情况,然后大家抱来许多稻草给它盖上取暖,然后我和两个发小一起要求在那里守夜陪护。第二天中午,我的那头大水牯子全身冰凉了。我像失去亲人一样哭了。从此,我没有再为生产队放牛,直到我离开老家。
是的,在老家,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串最难忘的往事。这些欢乐的、痛苦的,靠谱的、荒唐的,幼稚的、成熟的,公开的、隐秘的等等往事,都是我们留给老家的印记和印象,都是我们自身成长的记录和记忆。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它们都会伴随着我们,并被我们在合适的时候合适的情境中拿出来翻晒与分享,成了我们愿意珍藏的一份最宝贵的人生和精神财富。
同时,我们在老家的那些最难忘的往事,也是我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基础和最初的选择与实践。我们离开老家后,不管人生遇到怎样艰难的判断与选择,我们在用我们日益成熟了的信仰与价值尺度权衡取舍时,总忘不了还会用我们的“老家往事”所体现出来的“老家眼光”来打量一番。因为我们相信老家的那把尺子最公最准,最能量出世道人心的是非曲直,也最能量出我们人生选择的长宽高厚;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人生之路怎么走,老家始终在遥望着我们、指引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于是,当我们走出村口时,我们就已经懂了那句忘不了的叮咛:不管走到哪里,不管遇到怎样的迷茫,只要心里装着老家,就不会忘本,就不会迷路!
天下游子,老家赤子!那个与我们血脉相连的老家,那个和我们情感相通的老家,那个使我们不忘初心的老家,那个让我们魂牵梦绕的老家,我们永远爱你!

@邢婷:近年来,在公共话语空间里,“乡愁”屡屡走入公众视野,许多网友微友,许多作家学者,都在写都在说自己心中的那片“乡土”,抒发自己对乡村的复杂情感。或许,对我们每个人而言,乡土是写不完说不完的,因为乡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来处,它实在太深太厚,值得永远挖掘。

@wfy899999在外打工很多年回到老家,最明显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人还是那些人,但路早己不是那些路,房子也早不是那些房子了。城市变了,老家也变了,但感觉老家还是老家。我幸福!

@路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一般而言,故乡就是自己的出生地,自己的童年乃至青少年的许多岁月都是在故乡度过的,这里不但有自己的家和亲人,更有自己家族的记忆。一个人的经验积累以及情感与性格养成,都与家乡的自然风貌和文化积淀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正因为如此,人们对故乡都有一种割不断的特殊情感。它是人的出发地,也是人的归宿点。

@不学无术:第一次有乡愁的概念,是在大学时代,偶然翻看旧书,读到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和余光中的“我在这头,故乡在那头”,忽然就感到那优美的文字中就露出了淡淡的忧愁与思念。

@海底金鱼:“日幕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老家落在千山万水之外,是梦中若现却无的一个影像,它使人平添清愁。但正是这份清愁孕育了无数醇情挚爱,使得在外打拼的游子在歇息的时候能够品尝到生命的滋味。难怪那一首《橄榄树》能够感动这么多漂泊的灵魂:“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流浪,远方……”

@典:因为“老家”这个背景的存在,流浪变得既缠绵又豪迈,心飘得再远也不会失重,脚步踏得再凌乱也不至于迷失方向。这是一种感觉、一种状态、一种折磨,也是一种享受。老家使流浪者情有所依、心有所系。老家使流浪者能够在似水流年中理出一根温情脉脉的生命线条。你总是丢不开它,也不被它丢弃。因为老家,有你我的根,和陪着我们流浪千年的祖先。 

@涅槃重生:闭上眼,老总是在眼前晃动;睡梦中,老家也总在梦中飘忽。但回到老家,却发现老家已如此破败、如此荒芜,凄凉得让人心酸!再也找不回以前的老家了,再也找不回童年的欢乐了,再也找不回那一切的一切了!酸涩中,我掩上故居的门,又离开了老家……

@雨露:故乡是我们生长的根,故乡是我们记忆的家园。故乡见证着我们的快乐,故乡记录着我们的成长。远在他乡的游子视故乡为母亲,总是乡音不改,总是乡情难忘,因为谁也谁也割不断那绵绵的乡愁。

@秦川:无论是留在故乡还是离开家乡,总有原因。“青春不是眼前的苟且,还有梦想和远方。”对于为改变命运离开老家的人来说,除了抒情之外,我们应该还要时刻想想:能不能为家乡做点什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