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一个穴位一张图, 专治阳气不足、湿气重! 千金难买的穴位方

 先求中正后平圆 2020-01-24

阳气不足?4个穴位经常揉一揉,补足阳气,身体更健康!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中医常用的保肾强壮穴,俗话说长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足三里能够健运脾胃,按摩,足三里穴能够健脾益气,能够增补后天气血生化之阳气,经常按摩足三里,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补足阳气,延缓人体的衰老。

按摩方法:选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每次按压时间5分钟左右,每分钟按压频率为15~20次,按压力度以出现酸胀发热为宜。

大椎穴

大椎穴是人体健康的总开关,因为大椎穴位于背部的最高点,背部本来就属阳,因此大椎穴是阳中之阳。

按压大椎穴能够振奋一身阳气,阳气足则外邪不能侵入,具有很好的保健强身的作用。

按压方法:选用食指慢慢用力按压大椎穴,力度慢慢加深,持续30秒,然后松手,反复操作10~15次,每日早晚各一次。

关元穴

阳气不足会导致手脚冰凉,这时按压关元穴效果非常好,关元穴的温阳作用非常好,甚至能起到回阳的效果。并且按摩关元穴对男科妇科疾病也有较好的效果。

按摩方法:

以关元穴为圆心,用左手或右手的手掌,可以选择顺时针,也可以选择逆时针旋转按摩时长3~5分钟,随着呼吸节奏用力

气海穴

气海穴也被称为腰阳穴,经常按摩气海穴能够益肾固精、补益回阳、延年益寿。

按摩方法:

按摩时可以采取仰卧姿势,方法为将掌心贴于气海穴,顺时针旋转按摩,先是画小圈,然后是中圈大圈,顺时针画200圈,然后逆时针画200圈。

常按4个穴位,健脾又祛湿!原来赶走肥胖、水肿、脚气这么容易

丰隆穴

功效:对脾胃两大脏腑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是除湿祛痰的主要穴位,可调和、胃气、补益气血、醒脑安神。

位置:外膝眼到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处,再往胫骨旁开两横指,隔着一条筋的凹陷部位。

方法:用大拇指或食指间关节点按该穴3分钟,然后顺时针揉按穴位约5分钟。

中脘穴

功效:任何原因引起的脾胃虚弱、运化失调,均可取中脘为主进行调治。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4指。

方法:用指端或掌根顺时针揉按2-5分钟。

足三里穴

功效:有疏风化湿、调节机体免疫力、调理脾胃的作用。

位置: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方法:用大拇指按压或顺时针揉按该穴5-8分钟,至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曲池穴

功效:可以清利湿热,调理大肠气血,对「湿热」引起的荨麻疹、急性胃肠炎效果很好。

位置:完全屈肘时,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处。

方法:用大拇指指腹点揉该穴2-5分钟,也可四指并拢拍打该穴至局部皮肤微红为度。

人体这6个不起眼的穴位竟是“长寿穴”,每天按一按,养出好精神

内关穴

内关穴是心包经的“络”穴,它自古就是中医用来治疗心脏疾病的核心用穴。几乎所有与心脏异常有关的症状均可使用。

位置:内关穴位于前臂掌面的下段,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大陵穴(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绝大多数心脏疾患,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冠心病心绞痛、心律不齐等。尤其对预防心梗发作具有最突出的效果。

操作方法: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按揉内关穴,不论时间地点,随时可做,以感觉酸胀为度,常常按揉时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刺激感沿着前臂内侧传至心脏,此为较好的刺激效果,但注意适可而止不要用力过度。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三指拿捏法拿捏内关穴处的表皮。

坚持操作一个月后,患者就可以感到呼吸憋闷、心烦心悸等感觉明显减轻或消失了。

关元穴

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现代研究证实,按揉和震颤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位置:关元穴位于腹下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耻骨联合上2寸处。

主治:各种生殖系统疾病。尤其擅长治疗不孕不育、阳痿、遗精早泄、痛经、月经不调等症。

操作方法:按揉法或震颤法。震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为强壮及保健的要穴。具有扶正培元,调理阴阳,健脾和胃,通经活络之功。

主治:一切虚损性疾病,如治疗营养不良引起的贫血、产后术后、大病初愈、久患消耗性疾病等。是强壮身体,延年益寿的良穴。

位置: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面的上部,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处。

操作方法:用同侧的拇指按揉或用光滑木棒按揉,也可以用艾条灸。因为小腿部皮肤较厚,力量可以适当大些。但用力时不可以憋气,否则容易引起血压上升。操作不限时间和场地,但注意每天都要按揉,持之以恒才能有效。

神阙穴

即肚脐,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是人体的长寿大穴。神阙为任脉上的阴穴,命门为督脉上的阳穴,二穴前后相连,阴阳和合是人体生命能源的所在地。

位置: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

作用:神阙穴是先天真息元气的唯一潜藏部位,人们通过锻炼可启动人体胎息,恢复天真息能。经常对神阙穴进行按压,可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

主治:对腹痛肠鸣,水肿膨胀,弛痢,脱肛,中风等症有独特疗效。因而历来被医家视为治病要穴。

操作方法:

①摸腹揉转法。 孕妇以及月经期女性要慎用此法。每晚睡前,将双手搓热,双手左下右上叠放于小腹(双手叠放可增加按揉的力度,一只手的力量太小),双掌以肚脐为中心划圆运转,顺时针方向绕脐摩腹运转72圈, 再逆针方向绕脐摩腹运转72圈。先朝哪个方向转都行,顺时针方向和逆针方向绕脐摩腹运转的圈数也不要那么讲究,大致相等就行。

②指压法。手指按在肚脐眼上,不要任何揉动,根据自己的舒适程度调节按力大小。按压时平心静气,把意念集中在肚脐眼上,数自己的呼吸数,100次就够了,一天一次。当然也可以用手指按压小腹上的其它穴位(天枢、水道、归来、关元穴、气海等)。

③拍打法。方法:取坐位或仰卧位,用左右手掌着力,连续不断地拍打肚脐窝100~200次。操作时,腕关节固定或微动,以肘关节的屈伸活动为中心。操作者可在腹式深吸气后进行,拍打之力由轻而重,再由重而轻,连续反复几次即可终止。身体健康者还可适当增加拍打次数和力量。另外,拍打时要注意沉肩垂肘,腕部放松,五指并拢。在拍打时要平稳而有节奏,拍打后迅速提起,拍打的部位要准确一致。作用:经常拍打肚脐窝可起到安神宁心、调和气血、舒肝利胆、益肺固肾、通利三焦、调畅经络的功效。

涌泉穴

属性:是人体少阴肾经上的要穴及人体长寿大穴之一。

位置: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意义:涌泉穴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涌泉如山环水,维护中气气场,维护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作用:俗话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如果每日坚持推搓涌泉穴,可使老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防病能力增强。

主治:推搓涌泉穴疗法可以防治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软无力、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头晕、头痛、高血压、耳聋、耳鸣、大便秘结等五十余种疾病。

操作方法:

①揉按拍打法。在床上取坐位,双脚自然向上分开,或取盘腿坐位。然后用双拇指从足跟向足尖方向涌泉穴处,作前后反复的推搓;或用双手掌自然轻缓地拍打涌泉穴,最好以底部有热感为适宜。

②热水浸泡法。也可用热盐水浸泡双脚涌泉穴。热水温度以自己能适应为度,加少许食盐,每日临睡觉前浸泡15~30分钟。

太溪穴

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之“输”穴,古代又称其为“回阳九穴之一”,重在补肾,具有明显提高肾功能的作用。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绝大多数肾脏疾病,如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特别是对患有慢性肾病,同时表现为浮肿、腰酸腿冷、浑身乏力的患者效果最为明显。

操作方法:用对侧手的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注意力量柔和,以感觉酸胀为度,不可力量过大以免伤及皮肤。对于肾炎病人,按揉后可使高血压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尿蛋白明显减少。按摩虽然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仍然需要配合药物治疗。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我是养生中医说,每天分享中医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