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客家的来源——为什么福建多姓氏

 昵称散步收藏 2020-01-25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气侯温和,自然条件优越,适合人类的生存、发展。早在十八万年前,今天福建的区域之内就有了原始人的活动痕迹。新石器时代,以采集、渔猎为主要生活方式的先民足迹更是遍布八闽。

传说古闽人是夏禹后裔,夏灭亡后逃亡于此。古闽人在福建建立了一个又一个居住点,在此扎根。战国时越国句践后裔被楚国所灭,一部分越国贵族后裔逃亡于闽地重新建立了闽越国。闽人与越人融合起来。

福建客家的来源——为什么福建多姓氏上杭客家族谱博物馆

闽越国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被废,改设闽中郡。原闽越国贵族在楚汉相争时归服于汉,汉初刘邦复立闽越国,然而最终闽越国被汉武帝所灭。汉武帝迁闽越于江淮,贵族和闽越之师虽被迁走,但闽越之民逃遁山谷仍然留在了闽地生息繁衍下去。

两汉时闽地因为远离王朝的政治核心,地处偏远又山高林密,所以人口并不算多。但东汉末年中原战乱迭起,导致大批生民离散逃入闽地以避祸。同时江东孙吴向南拓展,遣军入闽,这也带动了大批北人南迁进入闽中。这时候,闽作为一个移民社会的雏形已经初具规模了。

福建客家的来源——为什么福建多姓氏客家迁移路线沙盘

但是真正的北方汉人大批进入福建还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第一次汉人大规模入闽是西晋永嘉年间的“八姓入闽”。清代乾隆年间的《福州府志》记载,“晋永嘉二年(公元308年),中州板荡 ,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林、陈、黄、郑、詹、邱、何、胡是也。”“衣冠”是指缙绅名门世族。估计“八姓”也不只是八姓,只是个泛指。第二次大规模入闽是东晋末,永嘉太守卢循遭刘裕攻打,卢循攻入晋安,即今天的福州的晋安区,从此在这儿活动三年之久。卢循兵败后余部则散入福建生息繁衍。

唐高宗李治总章二年,闽中爆发了“蛮獠啸乱”。“蛮獠”是对当时苗族、瑶族、畲族等不税不役的当地土著蛮族的统称。唐初闽南地区爆发蛮獠之乱,归德将军陈政及其子陈元光率府兵三千六百人入闽平定。总章三年,唐朝又在陈政的求援之下让其两位胞兄率府兵及其家眷共五千人“尽室南来”前来增援。这其中还有陈政七十五岁的老母亲魏太夫人。行军途中陈政的两位兄长相继病死,年高的魏太夫人代替两个儿子把援兵带到泉州的九龙山与陈政会合。唐军一鼓作气大克三十六蛮獠山寨。陈政病死后,其子陈元光接替父亲执掌唐军继续开发南蛮之地。唐朝在泉州和潮州之间设置漳州,以陈元光为漳州刺史。陈元光重视生产、惠农通商,推行科举,其子陈珦创立了福建历史上最早的“松洲书院”。陈元光死后被历代追封二十二次,直到清代乾隆年间被追封为“开漳圣王”。唐初两次入闽的府兵姓氏可考者六十余种,随军家眷姓氏可考者四十余种,都在漳州、泉州、潮汕落地生根、生息繁衍。

福建客家的来源——为什么福建多姓氏客家迁移路线

唐末随黄巢起义的固始人王潮在福建开基立业形成割据的局面。王潮死后他的弟弟王审之又接替他主政于闽。五代政权更迭,王审之一直奉中原为正朔同时治闽以德,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兴利除弊,令蛮荒之地变为“海滨邹鲁”。所以王审之被尊为“开闽第一”。随王潮、王审之兄弟入闽的军队及眷属形成了五代时入闽的大批北方力量。除此之外还有投奔闽地的士子、商贾、文人、流民等等。

宋代以来经济重心南移,两宋之间战乱频繁,北人更是大批南迁。朱熹说,“靖康之乱,中原涂炭,衣冠人物,萃于东南。”流寓之人,遍布江淮、湖广、浙、汀、闽。宋元时“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番客”也就是外国人纷纷入闽,甚至与当地通婚,这也是福建移民史上的特色。

明清时福建一千年的人口输入史终于结束。在这样的人口迁移史之下形成的福建文化是中原汉文化、闽越文化以及当地少数民族文化融合而形成了独有的特点:重视耕读,义利兼重,开拓进取等等。

福建客家的来源——为什么福建多姓氏宁化的客家公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