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面拆穿魏延“子午谷奇谋”的千古谎言

 我来看书滴 2020-01-25

魏延,本为荆州刘表麾下小将,后从刘备夺取益州,其间多立战功,成功引起了刘备的注意。公元219年,刘备夺取汉中后,破格提拔魏延为汉中都督、太守,魏延由是显名。但在三国猛将如云、名将倍出的时代,魏延的资历实在有点嫩,但魏延的名气之大,却远非那些名将可比。如郭淮、陆抗、刘馥、羊祜、杜预、王濬等,很少有人晓得他们的事迹,但魏延之名,却是老幼皆知。究其原因,就是在诸葛亮首次北伐前,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引起了延续千年的军事争议。

那么,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真有其事吗?

全面拆穿魏延“子午谷奇谋”的千古谎言

一、魏延“子午谷奇谋”的真相

关于魏延“子午谷奇谋”,千百年来,有很多附和之人。

如北魏李苗每读《蜀书》,见魏延请出长安,诸葛不许,叹息谓亮无奇计;宋朝胡寅,兵行诡道求胜而已,延之计可用甚明;明朝尚书程公许,魏延骁勇,欲以奇兵间道与大军会,孔明信用其说,安知三秦之不归于汉?但是这些人多是纸上谈兵的文士,书生意气,岂可当真?!

北宋武学博士何去非,著有古代经典兵书之一《何博士备论》,也涉及了魏延出奇兵一事,但他并不支持魏延,反而肯定诸葛亮出祁山才是真正的奇谋!

因此,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在军事上讲,根本就是个笑话,不值一提。

那么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怎么产生的呢?

在《三国志》魏延传记载: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

此段文简略翻译为:魏延每次跟随诸葛亮北伐,都想亲自统率一万人众,与诸葛亮分道进军,在潼关会师。在时间上,并不是在诸葛亮首次北伐时提出的,而是每随亮出而提出的;在目标上,文中提到的是潼关,而不是长安;在路线上,文中提到的是异道,而不是子午道。

因此,按陈寿《三国志》说法,根本不存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在裴松之的《三国志注》中,引用了《魏略》中的一段话:

夏侯楙为安西将军,镇长安,诸葛亮于南郑与众将商议北伐大事,魏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此一段文,正是魏延“子午谷奇谋”的出处!但《魏略》所言,是否可信呢?

《魏略》是曹魏郎中鱼豢私撰的关于魏国的史书,后人对此书的评价很不错,但此书有严重缺陷,就是记载魏国较详实,对偏远地区的记载则较粗略,甚至与他书记载不大相同,简直如同儿戏。现将《魏略》关于后主刘禅、诸葛亮出山的事迹附后赏析。

初刘备留家眷在徐州小沛,不意曹操大军突至,刘备抛妻弃子投袁绍,后又奔荆州。刘禅刚数岁,四处藏匿,随流民西入汉中,为人所卖。建安十六年,扶风人刘括避战乱入汉中,买得刘禅,问知他是刘备的儿子,便养为义子,与娶妇,生一子。刘括有个姓简的邻居,在刘备手下任将军,姓简的将刘禅的势告诉了刘备,刘备派简到汉中,简把事告诉张鲁,张鲁为结好刘备,便将刘禅送还给刘备,刘备乃立刘禅为太子。

上文所载,错漏百出,实在可笑。

曹操平定河北,诸葛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便以普通人相待。后众宾散去,唯亮独留,备亦不问诸葛亮来此何事。...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

诸葛亮于《出师表》明言,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由此可知,《魏略》关于诸葛亮出山的记载也是错的。

因此,《魏略》中关于蜀汉的记载并不可信,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根本是子虚乌有,纯属作者鱼豢道听途说、杜撰而出。

但真正使魏延“子午谷奇谋”为天下知的,还不是《魏略》,而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内容如下:

诸葛亮屯兵汉中,商议进兵伐魏。忽哨马来报:“魏主曹睿遣驸马夏侯楙,调关中诸路军马,前来拒敌。”魏延上帐献策曰:“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无谋。延愿得精兵五千,取路出褒中,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夏侯楙若闻某骤至,必然弃城望横门邸阁而走。某却从东方而来,丞相可大驱士马,自斜谷而进。如此行之,则咸阳以西,一举可定也。”

《三国演义》的剧情,完全是根据《魏略》记载改编而成,小说家之言,更不可信。

通过以上分析,足可断定魏延“子午谷奇谋”纯属杜撰而出,既已是空穴来风,更何谈凭此取关中?!

全面拆穿魏延“子午谷奇谋”的千古谎言

二、魏延提出分兵的原因

虽然“子午谷奇谋”是假,但据《三国志》记载,魏延确实多次提出和诸葛亮分兵北伐的要求,但都被诸葛亮坚拒。

那么,魏延为什么会有分兵的想法呢?

自东汉和帝起,权力斗争就成了东汉政治生活的常态。到了三国时期,这种政治斗争并未消亡,反而愈加残酷!

曹魏司马懿斗曹爽、斗王凌,司马师斗毌丘俭、废帝,司马昭斗诸葛诞、弑君;东吴二王之争,诸葛恪斗孙弘,孙峻斗诸葛恪,孙綝斗皇帝孙亮、大司马滕胤、骠骑将军吕据,皇帝孙休斗孙綝等。

蜀汉的政治斗争,虽没有曹魏、孙吴的精彩,但别有隐秘,更加勾人。

(一)把持朝政的荆州人

刘焉统治益州时,靠东州集团统治益州。刘备夺取益州并称帝后,一改一家独大的局面,关张等心腹旧臣、诸葛亮等荆州人、黄权等益州人、法正等东州人并受重用,相互制约。但诸葛亮辅政后,颇有老蒋用黄埔的风范,大力提拔荆州人,将其他地方人完全排斥在权力中心之外。大司马蒋琬、大将军费祎、尚书令董允、车骑将军邓芝、右车骑将军廖化、镇军大将军宗预、辅国大将军董厥、右骠骑将军胡济、右将军高翔、尚书令吕乂、尚书令樊建、卫尉陈震等。此上诸人,多出自诸葛亮相府,如此用人,蜀人焉能不降?

全面拆穿魏延“子午谷奇谋”的千古谎言

(二)诸葛亮剪除异己

在《三国志·蜀书》中,有七人合成一传,即刘封、彭羕、廖立、李严、刘琰、魏延、杨仪。此七人,除去杨仪后,便能突显出两大共同点:一是都曾是刘备政权中的重要角色;二是都因诸葛亮或死或废。诸葛亮虑刘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诸葛亮屡密言先主,彭羕心大志广,难可保安。好一个诸葛亮。刘封、廖立死于刘备生前,不再多说。

公元223年,刘备病危,托孤白帝城,命诸葛亮、李严共同辅政。诸葛亮为丞相;李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事实上,除此二人外,刘备还有后手,早在刘禅身边安排了亲信。

一是侍中廖立。自汉武帝削丞相权,推行内外朝制度后,侍中便成为重要官职。东汉以来的大将军,往往都要加录尚书事、侍中官。侍中能随意入宫面圣,与皇帝计议大事,对皇帝影响极大。司马昭辅政时,便派亲信到曹髦身边任侍中,曹髦举兵讨司马昭,这些人便逃回告密。廖立脾气大、资格老,诸葛亮可容不得廖立在刘禅耳边嘀嘀咕咕,立将廖立改任为长水校尉,将郭攸之、费祎、董允提为侍中。后蒋琬又告发廖立非议大臣,诸葛亮趁机将廖立贬为庶民。

二是统内外军事李严。226年,诸葛亮北上汉中,准备伐魏,借此欲调李严率军镇守汉中,被李严拒绝。230年,诸葛亮再调李严赴汉中,在诸葛亮任命李丰(严子)督江州后,李严被迫北上汉中。231年,诸葛亮废李严为民,流放梓潼郡。李严被废一事,史书不可信,必另有隐情。

三是中军师刘琰。刘琰是汉室宗亲,刘备在豫州,辟为从事。有风流,善谈论,刘备甚亲待。后主立,刘琰封都乡侯,班位每亚李严,为卫尉中军师后将军,迁车骑将军。231年,诸葛亮罢黜李严,刘琰在公文的弹劾诸臣中名列第一。232年,因与前军师魏延不和,被诸葛亮训斥,后回成都因事而死,被判死刑、弃尸街头。刘琰之死,和董允、费祎脱不开关系!

(三)魏延的困境

拒《三国志》载,魏延其人,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而且魏延自荆州跟随刘备,因战功被破格提拔,在刘备去后,亦属于掌控地方大权的老臣。魏延自219年镇守汉中,到227年诸葛亮北屯汉中,魏延坐镇一方已有八年。

魏延虽是荆州人,但却不属于诸葛亮的小团体,诸葛亮等皆是有学问的名士,魏延一个泥腿子,自然不被诸葛亮等当回事。丞相长史杨仪就对魏延很轻视,杨仪敢这么做,无非是狗仗人势而已。

诸葛亮先剪除了皇帝身边的廖立,在平定南蛮、声势大涨之后,便要一统蜀国的军事大权,在李严和魏延当中,必然先拿魏延开刀。这里,诸葛亮还使了个一石二鸟之计,一是屯并魏延的军权,令魏延随军出征;二是调李严北上汉中,可惜李严坚拒,以致计策没成功。

公元227年,诸葛亮北上汉中,立刻就剥夺了魏延独立领兵的大权,将魏延的汉中军,纳入诸葛亮的统一指挥中。

230年,李严北上,并于231年被废。李严之事,魏延必然知道真相,从此胆战心惊,如履薄冰,心不自安。

231年,同是先帝重臣的刘琰,又被诸葛亮训斥,被贬回成都。

魏延本就性矜高,不肯屈居人下。丞相诸葛亮一旦汉中,就夺了魏延军权,魏延必然更加不忿。后魏延在诸葛亮身边,又亲见诸葛亮剪除李严、刘琰的手段,魏延更添惊惧。

在这种形势下,魏延提出分兵的想法,其真正目的并不是为了帮诸葛亮破曹魏、取关中,而是图自保、图自立。

诸葛亮何许人也,怎看不出魏延的意图,魏延最终还是步了前人后尘,死在诸葛亮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