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付出那么多还被领导抱怨!大脑的5种工作法,拒绝蛮干瞎拼命!

 LHX600660 2020-01-25

导读

真正干事的人都有一颗全力以赴,专注的心,这叫什么?用一句接地气的话来形容就叫:跟丫死磕到底!死磕是对自我能力边界的探底,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它个底朝天,但不意味着你可以任性地挥霍大脑的资源,否则最终受伤的还是自己。就像有人说的那样,不带脑子地活着,其实是最艰难的活法。有头脑的做事叫理智,没头脑的做事叫自虐。

职场洞察

“你怎么中午不去吃饭呢?”

“你忙了一上午,屁股还没挪过窝,休息下吧?”

“你那么拼命干嘛!工作永远做不完,身体是自己的!”

……

这是很多人做事死磕到底的工作状态,为了完成好工作任务,工期紧、任务重、琐事多、压力大,这都不叫事!大脑总是习惯性绷着一根神经投入到工作中,全神贯注、废寝忘食,厕所也舍不得去,甚至都懒得去呼吸,觉得这些是在浪费时间。但这种忙得忘乎所以,忘记本我存在,没有空间、时间概念的工作状态就意味着高效吗?相反,很多人把自己和工作死磕到底,累得个精疲力尽,熬垮了身体,却吃力不讨好,不被领导赏识不说,反倒挨了不少批评!这种忘我导致丧失自我的卑微,效率又从何谈起?

如何工作运转一个高效的大脑?

大脑的勤奋弥补不了行动上的平庸。正如菲得洛斯所说,大脑应得到休息,这样你才能进入更好的思维状态。和工作死磕到底,必须学会双轨运转思维:一边埋头苦干,一边抬头巧干,才能提升大脑的处理能力——灵敏度和利用率,实现工作的高效能。下面介绍大脑高效运转的5种方法:

1、番茄工作法——定义一个标准的模式

你付出那么多还被领导抱怨!大脑的5种工作法,拒绝蛮干瞎拼命!

大脑工作法

番茄时钟,只适用那些于无聊、无感的机械化工作。

★目前流行职场流行的番茄工作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方法,由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于1992年创立的一种相对于GTD(核心原则是:收集、整理、组织、回顾、执行)更微观的时间管理方法。

番茄工作法是指选择一个待完成的任务,将番茄时间设为25分钟,专注工作,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直到番茄时钟响起,然后在纸上画一个X短暂休息一下(5分钟就行),每4个番茄时段多休息一会儿。

番茄工作法的原理是超限效应,是指大脑刺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大脑一个时间段内接受信息量的有效专注力时长约为30分钟。事实上,番茄工作法只适用于非急迫的熟练性工作,对于当下的讲究快节奏,高效率的职场来说,几乎没有多少工作可以按着番茄工作法所谓的规律来执行。

尤其是对于创意型、智力型的大脑工作的人来说,如果按着这个方法来操作,简直是一种灾难,小心这个番茄有毒!大脑刚进入思如涌泉的状态,正是捕捉灵感的最佳时机,这时番茄工作法的铃声响了,你正在思考兴致中,选择继续保持思维的连续性,还是选择中断思考去休息?毫无疑问,答案是前者。事实上,大脑进入兴奋的工作状态,连续运行个3-5个小时也不会感到疲劳,依然能保持很高的效率。况且,一人一时一事,一气呵成,中途间断反而破坏了大脑之前高效运转的节奏。

番茄工作法存在的巨大缺陷就是:忽视了大脑本身凭借训练还可以拥有良好的自适应性,以及个体者大脑之间的差异性。古人认为做事情应该“张弛有度”,每个人应该依据自身的情况,建立自适应的时间管理法则,而不是机械的套用所谓的“科学标准”来定义自己工作任务。

2、清空工作法——释放一个全新的空间

你付出那么多还被领导抱怨!大脑的5种工作法,拒绝蛮干瞎拼命!

大脑工作法

清空大脑,让信息流畅起来才能摩擦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无忌,你有九阳神功护体,学什么武功都特别快,太极拳只重其意不重其招,你忘记所有的招式,就练成太极拳了”,“你记住了没有”,“没记住”,“这套叫什么拳”,“不知道”,“你老爸叫什么”,“我忘了”,“好,你只要记住把这两个混蛋打成残废就行了!”这是电影《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中的一个高潮片段,张三丰让张无忌忘记之前所学的武功,将自己新创的太极剑传给张无忌,让张无忌现学现卖,打败了赵敏手下的玄冥二老。

工作也是如此,只有清空大脑阶段性的信息量,你才能接纳更多新的信息流。超长时间过度使用大脑,才智“用光了”就像熬干了的药渣,何堪再用?创意型、智力型的高强度工作,一旦感到体力、精力、脑力枯竭时,尤其是苦思冥想,又百思不得其解时,马上停止手里的工作,立刻清空阻塞在大脑神经网络中的信息,休息片刻,放松紧绷的神经。最后再杀个回马枪,大脑获得释放的空间,有利于大脑调取出更多的信息流量进行重组、碰撞和链接,产生出新的智慧和力量,从而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3、缓存工作法——带着灵感驶向下一站

你付出那么多还被领导抱怨!大脑的5种工作法,拒绝蛮干瞎拼命!

大脑工作法

缓存灵感产生的多巴胺,延迟兴奋的满足感才能做出更好的行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延迟满足能激励一部分人更好地去应付现实中的挫折、压力和困难,从而实现更有价值的目标。

创意型、智力型的高强度工作,身体疲劳但正在思如涌泉的状态,继续保持思考的连续性,捕捉到灵感时,立刻记录下来(灵感出现,往往稍纵即逝),暂停手里的工作;然后带着灵感的这个战利品,休息片刻,犒劳自己一杯清茶、咖啡或是吃点水果之类的,让“甜蜜”的大脑获得短暂的放松;最后从灵感获得一种更为自我满足感、挑战感和自豪感的心理驱动力,以此来实现自我激励,做出更好的行动,用更为高昂、激情的斗志去完成接下来的工作任务。

4、深度工作法——用心流打败你的极限

你付出那么多还被领导抱怨!大脑的5种工作法,拒绝蛮干瞎拼命!

大脑工作法

深度独处,全身心投入在一件事情上才能让智慧和能力走向巅峰。

★武侠小说中往往有一个经典的桥段:某个男主闭关三年,要么练就一身绝世武功,要门满血复活,然后打遍天下无敌手!

古语有云:静而生定,定而生慧。封闭式的环境能让大脑这部“精密仪器”发挥最大的功率。心无杂念,方能宁静致远;专注一心,才能攻克一役!执万念于一端,把自己定在一件事上,排斥一切外部环境的干扰,懂得享受一个人的孤独,才能心无旁骛、乐而忘忧地去干好一件事。积极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把这种做事情的状态定义为“心流”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心往一处想,劲才能往一处使”;换句话说,精力、体力和智力聚焦在一个点上,沉浸在目标任务的深度世界中,才能超越自我,能他人所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率。

什么样的环境能让人进行深度工作呢?家,无疑是一个很理想的选择,因为家是一个温馨港湾,也是一个释放压力的地方。但在是否“把工作带回家”这个问题上,很多人说:“我讨厌把工作带回家!”凡事辩证地看待问题,事物都有两面性,没有绝对,只有相对。尽量不把工作的情绪带回家,在家完成工作任务,很多时候这是效率的最佳选择。例如,创意型、智力型工作,常常需要个人独立思考、操作时,办公室嘈杂的环境很难让大脑进行高效的运转,但如果改变做事的环境,往往公司3个小时完成的工作任务,在家只需要“闭关”用1个小时就能够完成,而且完成质量更高。最后,你可以装作一副很牛叉的样子,在办公室里“笑傲江湖”,成为他人眼中的工作效率达人。

5、阳光工作法——运动让大脑更加高效

你付出那么多还被领导抱怨!大脑的5种工作法,拒绝蛮干瞎拼命!

大脑工作法

阳光普照,身体和思想与阳光才能一起光合作用。

★给你两种选择:拥有一颗霍金那样的宇宙级的大脑,身体却活动在轮椅的半径里;拥有一个活泼乱跳的身体,大脑却平凡而普通。宁可没有健康的身体,也要拥一颗“自由驰骋宇宙”的大脑,有多少人会有勇气做出这样的选择。

任何高强度的智力工作,拼到最后都是在拼身体。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没有健康作为支撑,哪来惊人的毅力,爆发出拼劲去和困难死磕到底!那就去运动吧,在阳光下,每天至少不低于30分钟的有氧运动,祛除身体的湿寒,对于久坐办公室、吹空调的职场人来说,这点尤为重要。只有身心灵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才能让大脑拥有更加高效的运转活力。哪怕找个有阳光的角落,像村里的老人们那样蹲坐着,晒晒太阳,傻傻的、呆呆的,漫无目的地看着周围的一切,让大脑处于一种“休克”的状态,对大脑和身体也有着极大的益处。

结束语

巧干胜于蛮干,理智胜于拼命;做事有头脑,还得有头脑地去做事!脑子只有活在不同的情境中,时而放空、时而停滞、时而游离、时而燃烧……,大脑的潜能才能达到极致的状态,从而完成高质量的工作任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