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晋和东晋(9)士族

 昵称32901809 2020-01-26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将曹家和司马家的争斗划归为寒族和士族争斗的独特见解,成为理清这段历史的理论基础。

西晋和东晋(9)士族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图片来源于网络)

士族,有世家、门阀等多种称呼,简单点说就是大地主知识分子阶层。“士”这个称呼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士”阶层,为最基层的统治阶级,西欧的骑士、日本的武士,都包含这一意思。在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前,实行的是学在官府,只有士及以上的贵族子弟才有资格接受教育,士就渐渐演变为对知识分子的称呼,至春秋战国推崇各种学说流派的知识分子都可以称为士。

到了西汉,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倡导经学。所谓“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五部儒学著作,经学就是研究这五经的学问。汉武帝将五经列为法定儒家经典,在太学中设立五经博士教授学生,使得儒学特别是经学的社会基础有了巨大的发展,官府也多从习读经学的士人中选拔官吏,就出现了一些衣食无忧的大地主家庭为获取政治利益,鼓励族人专门研究经学,世代相传,渐渐地形成经学世家。

西晋和东晋(9)士族

光武帝刘秀(图片来源于网络)

光武帝刘秀就来自经学世家,云台二十八将中同样为儒士出身的也有很多,因此刘秀规定察举选官的重要条件就是通经,为世代通习经学的名门子弟出来做官提供了便利,他们的后代再以研习儒学入仕,周而复始,慢慢的就形成了一个阶层,称为士族,到了“四世三公”的弘农杨氏,士族已经成为统治阶级的中坚力量。士族在经济上大量兼并土地,文化上垄断教育和舆论,政治上握有相当大的权利,根深蒂固,以至于经过两次党锢之祸,士族依然挺立。

相对于士族而言的寒族,并不单指平头老百姓,绝大部分的还是地主,不过只是中小地主。他们的家世弱小,几乎没有获取政治利益的途径,做官的机会就少得多,政治影响力可以忽略不计。

东汉末年皇权衰弱,士族趁势进一步发展,甚至州牧可以自主募兵,有了可以和朝廷作对的实力。董卓夺权后,士族首领袁绍集结各路人马组成反抗联盟,却各怀鬼胎,最终因内讧破裂,参与联盟的曹操对士族彻底死心。

曹操的父亲曹嵩为宦官曹腾的养子,根本算不上士族,而且这样的出身为士人不耻。曹操年轻时放荡不羁,不修品行,推崇法家,为士族所轻视,待到曹操依靠本姓宗族(包括夏侯氏)和青徐豪强(如臧霸等)打下地盘,具有一定势力后,部分士族才开始与其合作。而作为对手的袁绍凭借“四世三公”的身份,具有强大的号召力,最为士族所支持,曹操成了他们口中的“赘阉遗丑”。即便曹操赢得了官渡之战,依然遭到北方士族的反抗,以至于在袁绍已死,袁尚、袁谭内讧的有利条件下,曹操还是用了七年之久的时间才平定了河北。

西晋和东晋(9)士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