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均田制的崩溃入手,浅谈北魏中央政治的黑暗对于北魏革新的影响

 思明居士 2020-01-26

引言

在中国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与相对稳定的南方政权不同,中国北方的政治形势在那个时期是长时间处于动荡之中的。但是到了北魏当权的时候,中国北方曾经有过一段较长时间的稳定期。在魏孝文帝执政期间,他对北魏的政治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推行了包括均田制在内的多种新政,让北魏的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从均田制的崩溃入手,浅谈北魏中央政治的黑暗对于北魏革新的影响

北魏陶俑

但是好景不长,在孝文帝改革之后没过多久,北魏就爆发了六镇起义,动摇了北魏的统治基础,后来更是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使得中国北方再次进入分裂状态。而之所以在孝文帝改革之后,北魏的发展没有得到持续,主要是因为在孝文帝死后,中央政治在一段时间内被外戚把控,国家中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腐败现象。

而且迁都洛阳导致国都的守卫任务加重,人民承担的徭役也连年增加。最重要的问题是,当时北魏的农业生产力还比较低下,人们甚至要依靠高利贷才能过活,后来又衍生出了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这些事情严重地破坏了北魏的均田制基础,让国家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从均田制的崩溃入手,浅谈北魏中央政治的黑暗对于北魏革新的影响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北魏生产力的低下与均田制的崩溃

孝文帝在位时期,最重要的政治革新举措除了采用均田制之外,就是迁都洛阳了。在当时洛阳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大都市,里面不仅生活着超过十万户居民。在城外还有特设的市区,在这里无论是手工业还是商业都有不错的发展。

但是我们不能仅从洛阳的繁华来断定北魏的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因为在迁都之后,孝文帝曾经下令铸造名为"太和五铢"的青铜钱币,用来与其他地区进行贸易往来。但是在发行之后,除了在洛阳附近的地区之外,其他地区依然看不到这种钱币的流通。当时河西诸郡和西域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但是他们也不用太和五铢来支付,而是采用西域地区用的金银钱。

从均田制的崩溃入手,浅谈北魏中央政治的黑暗对于北魏革新的影响

北魏官方货币太和五铢

在当时的河北地区,人们甚至用布帛来当作货币,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在北魏年间中国北方的经济基础依然是自然经济,而且当时由于生产力相对低下,所以人们并没有什么剩余物品用来交易。当时各户还会自己纺织布帛,因此也就用布帛来充当货币,而对真正的钱币视而不见了。

北魏生产力的相对低下除了由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农民们缺乏相应的农业知识之外,政府沉重的税收也打击了农民们的生产积极性。在孝文帝去世之后,对于官员的兼顾力度有所下降,在各地负责收税的官员也趁此机会大肆搜刮百姓的财产。

按照均田制的要求,每户人家需要上缴四丈绢布,但是当时的相州刺史奚康生却要求每匹绢布都要有七八十尺,这在无形中加大了百姓的压力。而在收粮食的时候,这些官员的手段就更加直接,他们会采用较大的量器来收取田租,百姓们实际上缴的田税甚至是规定的两倍之多,这些平民的生活之困苦也是可以想见的。

从均田制的崩溃入手,浅谈北魏中央政治的黑暗对于北魏革新的影响

收取田租使用的米斛

在这样的生活压力下,这些农民只能向发放高利贷的人借贷以求满足政府的需求,当时的高利贷利息甚至可以达到百分之二百二十五。因此这些借贷的农民根本无力偿还高额的利息,最后只能靠变卖自己的土地来偿还,在北魏的统治区域中再次出现了大量的流民。对于当时官员发放高利贷的问题,在《魏书》中有如下记载:

"孝庄诏黄门高道穆令加检捕,一坊之内,家别搜索。至光韶宅,绫绢钱布,匮箧充积。议者讥其矫啬。其家资产,皆光伯所营。光伯亡,悉焚其契。河间邢子才曾贷钱数万,后送还之。"

当时北魏境内的富商甚至寺庙由于看到发放高利贷有利可图,因此纷纷开始举贷求利,百姓们受到的盘剥更加严酷,北魏的均田制终于在高利贷的介入下无法支持,土地兼并现象再次在中原大地出现。

孝文帝在进行改革的时候明确知道当时最大的问题是农民与土地结合不紧密的问题,因此才提出了当时最优解法之一的均田制。但是在孝文帝去世之后,北魏的政治迅速走向堕落,对于官员的监管出现漏洞,导致人民的生活变差,北魏的统治基础也因此发生了松动。

中央政局的混乱与权臣专政

孝文帝在位的时候,其对于贪官污吏的惩罚还是十分严苛的,因此终其一朝,北魏政府的政治风气一直还比较良好。但是在其去世之后,其子元恪即位,是为孝武帝,其人"宽以摄下",北魏的政治开始趋于腐败。后来孝武帝去世,孝明帝即位,当时孝明帝只有七岁,因此朝中大权落入了其母亲胡太后的手中。

从均田制的崩溃入手,浅谈北魏中央政治的黑暗对于北魏革新的影响

北魏孝明帝元诩

后来太后妹夫宗室元叉与宦官刘腾一起幽禁了胡太后,彻底把持了朝政,北魏的政治至此大坏。这两人当权的时候,北魏贵族之间兴起了攀比的邪风,大家都花费重金修建亭台楼阁,并在暗地里相互较劲。这无疑花费了大量的金钱,这些官员为了搜刮更多的金钱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就开始破坏孝文帝建立的政治制度。当时贵族们相互攀比的情景在《洛阳伽蓝记》中有如下记载:

"于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争修园宅,互相竞夸。崇门丰室,洞户连房,飞馆生风,重楼起雾,高台芳榭,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

从均田制的崩溃入手,浅谈北魏中央政治的黑暗对于北魏革新的影响

北魏专权的宦官刘腾

当时北魏政府收入最多的行业依然是盐铁的提炼,这些人逐渐占据了国家所有的盐矿与铁矿,并将经营所得收入自己名下,导致北魏政府的收入大幅下降。除此之外,这些官员还积极兼并周围农民的土地,将这些人收为自己的僮仆,变成了大地主,这些人的土地是不需要向国家缴纳高额田税的,因此北魏的财政收入再次受到打击。

而他们对朝政最大的破坏是他们在朝堂之上公开卖官鬻爵,贿赂公行。比如当时的皇室元晖作为吏部尚书,对外给出了明确的价格。"纳货用官,皆有定价,大郡二千匹,次郡一千匹,下郡五百匹"按照这样的流程所选拔的官员的政治能力是十分低下的,而且这些人多是想借助官职来牟取暴利的,对于政治十分不热心。前面提到的地方官极尽所能搜刮百姓,就是对这些人最好的写照。

我们知道孝文帝是一个坚决推行汉化的皇帝,因此在进行改革的时候其难免损害了贵族的利益。在其死后,北魏的政局出现震动,北魏贵族与宦官专权,这些人自然是反对孝文帝的改革的,而且他们对于官员的监管十分不力,导致孝文帝的改革大开倒车,北魏重新回到了过去的黑暗时代,这也为后来的六镇起义埋下了伏笔。

从均田制的崩溃入手,浅谈北魏中央政治的黑暗对于北魏革新的影响

北魏平城明堂

沉重的力役对于百姓的沉重负担

在北魏迁都洛阳之后,由于洛阳地处黄河以南,因此要巩固洛阳的防务,必须要夺取南朝长江北部的土地。在孝武帝即位之后,战争的规模日益扩大,交战的地点甚至扩大到了荆州地区。因此人民要承担的兵役和徭役也日渐增加。

当时大部分的农民都要为战争做出牺牲,要么是成为北魏的军士,要么就要在战场沿线承担运输的人物。这些人本来已经十分辛苦,但是在军队中却还要受到上级军官的剥削,生活苦不堪言,在军中甚至连基本的生存都难以保障。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量均田制的农民甚至自己抛弃了土地,逃到外地或者隐姓埋名隐居起来。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政府的征召了。除了这两种方法之外,还有的人民甚至"举家入沙门",通过进入寺庙来逃避徭役,由此可见当时人民对于徭役的惧怕。此事在《北史》中有如下记载:

"使门齐身等而泾、渭奄殊,类应同役而苦乐县异,士人居职,不以为荣;兵士役苦,必不忘乱。故有竞弃本生,飘藏他土。或诡名托养,散没人间;或亡命山薮,渔猎为命;或投杖强豪,寄命衣食。"

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北魏均田制农户的数量出现了进一步的下降,导致北魏的兵源以及财政收入出现了比较大的缺口,政府只能加强对于现有均田制农户的剥削,激起了极大的民愤,这也是造成北魏覆灭的直接原因。

从均田制的崩溃入手,浅谈北魏中央政治的黑暗对于北魏革新的影响

北魏六镇之乱


结语

北魏孝文帝是一个有着极高政治理想的君主,他敏锐地发现了当时困扰北方政权的问题是土地问题以及民族问题。因此他通过迁都,全面汉化以及推行均田制来改善这两个问题。于其在位期间,这些新政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他的去世,北魏政权发生了权力动荡,而孝文帝的改革也因此功亏一篑。

北魏改革的失败是从中央政治的腐败开始的,当时的北魏政权皇权低落,皇族与宦官相互勾结,把持朝政,导致北魏政治走向黑暗,在底层贪污腐败现象盛行,而这一切行为带来的后果都压到了均田制农户的身上。他们只得出卖土地来缴纳田租,均田制的崩溃出现了苗头。之后北魏政府为了让洛阳保持稳定,在全国大兴干戈,百姓们身上的负担也因此更加沉重。在均田制实行之后稍有缓解的流民现象出现了反复,而这也是北魏覆灭的开始。北魏孝文帝一代英主,由于推行改革的速度太快,终于让北魏走向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参考文献

1《魏书》

2《北史》

3《南史》

4《资治通鉴》

文章内容为本号100%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存在疑义,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