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腹诊篇(肖春宏老师)

 FyssqzhOk 2020-01-26

《腹诊辨证诊断肠病》

1,右少腹有压痛多为大便秘结,兼见腹满,舌质红苔腻,脉滑为热结肠腹。药用瓜蒌,火麻仁,败酱草,生石膏,女贞子,玄参,枳实,红藤。

2,左少腹有压痛多为大便溏泄,兼见腹满,舌淡苔腻,脉细,多为脾虚夹湿,药用茯苓,炒白术,炒薏苡仁,山药,防风,葛根,砂仁,仙鹤草,凤尾草。


【干货】胸胁苦满,这是个倒装句,意思是胸部和胁部为苦所满。如何腹诊胸胁苦满呢?分述于下:

1,患者自己感觉胸部与胁部有胀满或者堵塞感,此为自觉症状。

2,以大拇指放于肋弓下缘,稍向上推按,患者说苦满或疼痛。

3,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并列从肋弓下水平插入肋弓内,患者说痛。


1,痛在心下脐上,硬痛拒按,按之则痛益甚者,是食积。

2,痛在脐旁小腹,按之则有块应手者,是血瘀。

3,腹痛牵引两胁,按之则软,吐水则痛减者,是水邪。


胸胁苦满多用柴胡剂,根据不同兼症选用不同柴胡剂,分述于下:

1,胸胁苦满重,体格健壮或有便秘,用大柴胡汤。

2,胸胁苦满轻,用四逆散。

3,胸胁苦满甚,脐上动脉搏动明显,易便秘,或有烦燥惊狂,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4,胸胁苦满轻,体质弱,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5.按脐周硬痛,并且便秘。脐周硬痛主血瘀,用血府逐瘀汤加大黄,半夏,水蛭。


少腹急是指少腹部位皮肤紧张不柔顺。少腹结是指按压少腹部位有如条索状物。少腹急兼有少腹结则称为少腹急结。太阳病,其人如狂,少腹急结者,宜桃核承气汤。


【悸】胸腹处跳动如脉搏者,称为悸动,简称悸。悸可以是自觉症状,也可以是他觉症状。悸的病机是什么?躯体腰脐水平线以下属于阴位,以上属于阳位。当阴位病邪上逆于阳位之后而呈动态时发生悸。悸有气悸与水悸种类之不同,也有心悸,心下悸,脐悸,少腹悸等部位之不同。

腹诊时,气悸要轻按,重按则无。水悸要重按,轻按刚无。

【伤寒论77条】发汗,若下之,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讲解】胸中窒者,其中的“中”是内之意,窒是不通之意。患者自已感觉胸闷而呼吸不畅,这是自觉症状,医生可以腹诊心下,按之心下软而无底力。这是虚烦。

375条,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


濡字作软字解。


78条,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栀子豉汤主之。

【讲解】心,不是指心脏。心中是与心下相对而言,指两乳中央的颤中穴处,你去按压有硬结,并且痛。

《伤寒杂病论》,这本书才有意思呢,百看不厌。其中方剂,有时以舌诊为主而用,比如大承气汤,见舌苔焦黄或焦黑而干燥即用。有时以腹诊为主而用,刚才聊过了。有时以脉诊为主而用,有时以症状为主而用

靠什么辨证?四诊呗,当然以四诊中某一诊为主,兼参其余三诊,来辨证啦。

四诊中每一诊,皆有一票否决之时,不可偏废,四诊功夫都要过硬。

用大承气汤时,你去腹诊,许多相似病鉴别不开,迷糊啦,而望舌,一秒钟即定乾坤![强]

化瘀灵/膈下逐瘀汤:脐上压痛化瘀灵:①脐上水分穴压痛明显;②脉沉涩;③患者诸症常觉休息时加重,活动后减轻,尤以周身沉重、手足憋胀表现更为突出,常诉睡一宿觉周身沉重,难以转侧,醒来手足憋胀,两手发胀难以拳握。但下床活动一会儿反而减轻。

四逆散/柴胡疏肝散脐左压痛。凡见病人脐左并伴脐右下少腹部压痛,舌质正常但舌中有裂纹,苔薄白,脉沉弦偏细者,用四逆散必然有效。

奔豚汤:脐右压痛。

六味地黄丸脐下压痛。

当归芍药散脐中压痛。
 
苓桂茜红汤对胃脘部拍击有振水音,并伴脐上水分穴压痛者,不论出现何种症状,均有明显效果。
 
血府逐瘀汤敲击胠胁牵引剑下疼痛。
 
叶氏通补奇经法全身怕冷,有寒冷彻骨之感。
 
培土泄木方饿时心中(即胃)空虚难受,欲速食,但又不能多食,少食即饱,过一会儿又觉饿,饭量很小,饮食喜热恶凉。
 
栀子豉汤以拇指按其剑突下均可出现憋闷或疼痛,这是运用栀子豉汤的主症之一。
 
乌梅丸①ロ苦咽干而下腹部、下肢畏冷;②饮食欲冷,但食后不舒;③脉浮弦按之无力或细弱无力。
 


一【胸腹与脏腑对应关系】

胸腹十一区对应的脏脏,详述于下,请看上图:

1,胸区:对应心、肺。

2,心区:对应心。

3,左胁部:对应肝、胆。

4,右胁部:对应肝、胆。

5,左胁下:对应肝。

6,右胁下:对应肝。

7,心下:对应胃、心、胆。

8,脐部:对应脾、胃、大肠、小肠。

9,小腹:对应肾、膀胱、胞宫、膀胱、大肠、小肠。

10、左少腹:对应肝、膀胱、胞宫、大肠、小肠。

11,右少腹:对应肝、胞宫、膀胱、大肠、小肠。

二【对应关系之原理】

某一个脏腑病变,常在其对应的胸腹区域出现症状,即某一个胸腹区域的症状反映相对应脏腑的病理变化。五脏六腑与胸腹各区域之间,之所以存在对应关系,是因为有以下几点:

1,脏腑在体内位置不同,对应胸腹部位不同。

2,不同脏腑的经络分布于不同胸腹区域。

3,不同脏腑功能在胸腹特定部位不同。

三【重叠关系之原理】

某一胸腹区域对应不同脏腑,或同一个脏腑病变可在不同区域出现症状,如小腹区域对应肾、膀胱、胞宫、大肠,小肠。当小腹区域出现症状,要考虑肾、膀胱、胞宫、大肠、小肠发生病变。又如肝的病变可在胁部位,胁下部位、少腹部位出现症状。之所以某个脏腑对应多个胸腹区域,或者某个胸腹区域对应多个脏腑,是因为有以下几点:

1,体内脏腑位置相邻,对应胸腹部位相互影响。

2,脏腑的经络循行路线相近,彼此相互影响。

3,脏腑功能之间相互协调。


《中医腹诊技术之精华》


症状分为自觉症状与他觉症状。患者自我感觉到的症状叫自觉症状,比如头痛症状。患者自己无感觉而医师察觉到的症状叫他觉症状,比如结脉症状。对患者进行腹诊主要是搜集他觉症状,用来辨证。将腹诊基本知识掌握熟练,之后一切腹诊技术都好学。现在咱们开始系统学习腹诊基本知识,叙述于下:

【一】十一区与脏腑对应关系,请看上图。

1,胸区:对应心、肺。

2,心区:对应心。

3,左胁部:对应肝、胆。

4,右胁部:对应肝、胆。

5,左胁下:对应肝。

6,右胁下:对应肝。

7,心下:对应胃、心、胆。

8,脐部:对应脾、胃、大肠、小肠。

9,小腹:对应肾、膀胱、胞宫、大肠、小肠。

10、左少腹:对应肝、膀胱、胞宫、大肠、小肠。

11,右少腹:对应肝、胞宫、膀胱、大肠、小肠。

【二】胸腹区域之症状。

1,【痞】痞是阻塞不通之意。患者自己感觉堵塞。病机是邪气乘虚滞于胸腹之中。用手腹诊时,按之软而有底力。例如心下痞症状。

2,【满】患者自己感觉局部胀满,望之膨胀。病机是邪气横于内。用手腹诊时,按之如充满气体之球,例如腹满症状。患者自己感觉胀满而望之不膨胀者,多为虚证,患者自己感觉胀满而望之膨胀者,多为实证。

3,【结】患者自己感觉聚积不散。病机是邪气凝结于内。用手腹诊时,按之腹肌紧张,如木棒状,有压痛。例如少腹结症状。

4,【烦】患者自己感觉胸中苦闷。病机是胃气虚,邪气堵塞。用手腹诊时,按之软弱无力,稍有底力。有水音放散者,叫做虚烦,兼痛者叫做实烦,兼恶心呕吐者叫做烦呕,兼满者叫做烦满。

5,【悸】胸腹处跳动如脉搏者,称为悸,或称动悸。悸是病理状态下的异常跳动,有别于正常生理的动脉搏动。患者或能自觉,或无自觉。病机是有水邪或里虚。用手腹诊时,按之感觉指下有跳动。例如脐下悸症状。

6,【硬】硬是腹肌有弹性抵抗感,按之如板状,按压不痛。例如小腹硬症状。

7,【坚】坚是腹肌紧张,按之内有物,如块状,痛处固定或可推移。例如心下坚症状。

这既是腹诊基本知识,又是腹诊之精华。比如心下对应胃,胆,心。知道这个,再去看治心下痞的三个泻心汤,就好理解了,也好用。

心下之问题,病位在胃胆心范围内,锁定了病位之范围。再根据腹诊所得之痞,满,硬,结等,确定病性,辨证完活了。

痞常见于心下。满常见于胸胁,硬常见于少腹等……

会腹诊,辨证如虎添翼![强][强][强]

《内经》有个腹诊,叫“诊尺腹”,厉害!看一看胳膊可知脏腑病,这个咱们后学。


心下痞,如果“满”是半夏泻心汤证。

               如果“硬”是生姜泻心汤证和甘草泻心汤证,平时胃虚,为生姜泻汤证。

               旋覆代赭石汤,也“硬”,但是邪热已去,只剩下气滞,痰饮仍伏。

               桂枝人参汤,也“硬”,但是有表证

               如果“软”,是大黄黄连泻心汤证和附子泻心汤证,但是附子泻心汤证,有寒。

              心下痞,按之软为虛,硬为实,这不对,是信口开河。因为有邪气为实,无邪气为虚。无论心下软与硬,只要痞都是有邪气。准确讲是有“无形之邪”软,有“有形之邪”硬。


1,【痞】痞是阻塞不通之意。患者自己感觉堵塞不舒服。病机是邪气乘虚滞于胸腹之中。用手腹诊时,按之外表绵软而微紧,中按软弱,空而无物,恰如按绷紧的棉布。

2,【满】患者自己感觉局部胀满,望之膨胀。病机是邪气横于内。用手腹诊时,按之如充满气体之球,外绷紧而内有反弹性抵抗力。患者自感胀满而望之不膨胀者,多为虚,患者自感胀满而望之膨胀者,多为实。

3,【结】患者自己感觉聚积不散,疼痛不移。病机是邪气凝结于内。用手腹诊时,按之痛,腹肌紧张,如条索状。

4,【烦】患者自己感觉胸中苦闷。病机是胃气空虚,邪气堵塞。用手腹诊时,按之软弱无力,稍有底力。有水音放散,叫做虚烦,兼痛者叫做实烦,兼恶心呕吐者叫做烦呕,兼满者叫做烦满。

5,【悸】胸腹处跳动如脉搏者,称为悸,或称动悸。悸是病理状态下的异常跳动,有别于正常生理的动脉搏动。患者或能自觉,或无自觉。病机是有水邪或里虚。用手腹诊时,按之感觉指下有跳动。



    腹部为脾、胃、肝、肾等所居之所,是气血升降的枢纽所在,气不升降,非病则死,故诊断危重疾病和与腹部有关的疾病时非常重视腹诊。

    腹诊是确定虚实、寒热、表里和病位的关键。


*有压痛者,属实。

*喜按者,属虚。

*痞满而无压痛者,属气滞。

*剑突下小范围内有压痛者,为痰实。

*整个胃脘有压痛者,属胃中实滞不化。

*按胃脘而咳喘加剧者,属脾胃寒痰凝结。

*左胁下有压痛者,属肝寒。

*右胁下有压痛者,多实热或痰实。

*脐一旁疼痛而按之疼痛不剧者,为肝郁络瘀或肝郁寒滞。

*脐部疼痛,按之不剧烈者,属脾肾虚寒。

*脐部疼痛,时轻时重,或窜痛者,属蛔虫。

*小腹胀而不痛者,属下焦气滞,或在膀胱,或在大肠,或属肝肾;胀而有压痛者,多属气滞血瘀,或寒凝气结。

*少腹一侧或两侧疼痛者属肝,其中压痛者,多属气血瘀滞,或寒凝血滞;无压痛者属气滞。

*整个腹部均剧烈疼痛拒按多属痈、结胸、脏结,若疼痛不剧烈而按之较硬者,属水或瘀血凝结。

*痛彻心胸者,属心脾;

*痛彻胁下者,属肝胆;

*痛彻腰部者,属肾。

*胁下、脐旁、少腹两侧属肝;

*剑突下属肺、胃、心;

*胃脘属心、脾、胃;

*全腹属脾;

*小腹(关元穴附近)属肾、膀胱、冲任;

*脐中属脾肾。

*疼痛即喜按者属虚,拒按者属实,按之痛移者属气,喜温热者属寒,痛而胀者属气滞,痛而不胀者属瘀血、虚寒,痛而柔软者属虚,痛而腹肌紧张者属实,痛而起包块者属寒凝气结,痛而冷者属寒,痛而热者属热或瘀血。

*包块坚硬不移者属瘀血,柔软不移者属痰湿,时隐时现者属寒凝气滞。

*胀满胃脘满闷而外形不大者为痞,属寒热夹杂,外形胀大属气滞,有压痛者属实,按之如坚盘一块者属寒痰。全腹胀满属脾胃气滞。

*小腹自感胀满而外形不胀大者属瘀血。

*小腹胀大属下焦寒凝气滞。

*少腹一侧拘急微胀属肝气郁结。

*小腹满而小便不利属膀胱气滞。

*胁下、脐一侧胀满均属肝气郁结。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属实;

*腹满时减时剧属寒湿或虚寒。

*下午至前半夜胀满属脾肾虚寒。

*昼夜均胀满属实热。

*生气后胀满加重属肝气郁结。

*刮风天腹胀满属风邪入里。

*阴天前腹胀晴天后好转属湿。

*腹水按之柔软者属气多水少,按之较硬者为气少水多。腹有青筋属瘀血。

*腹水腹大而肌紧张、脐突、下大上小属肾。*腹水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痛属肝。

*腹水身重少气不得卧,烦躁,属心。

*腹大,腹水四肢沉重,属脾。

*腹胀大,按之紧者,难治。

*腹肌紧张度按之软而薄者属虚,紧硬而厚者属痰湿,索条或一片较硬属寒、瘀。小腹按之紧张属瘀血,上腹紧张多属气滞。

*腹部冷热按之发热属积、湿、痰、食积化热,冷者属寒。自感胃中灼热者为寒热夹杂,小腹灼热属肾虚湿热,胁下灼热属阴虚血瘀。

*悸动胃脘悸动属心或心脾虚,脐下悸动属水气奔豚

***************************************


*化瘀灵/膈下逐瘀汤:脐上压痛。


*化瘀灵:①脐上水分穴压痛明显;②脉沉涩;③患者诸症常觉休息时加重,活动后减轻,尤以周身沉重、手足憋胀表现更为突出,常诉睡一宿觉周身沉重,难以转侧,醒来手足憋胀,两手发胀难以拳握。但下床活动一会儿反而减轻。


*苓桂茜红汤:对胃脘部拍击有振水音,并伴脐上水分穴压痛者,不论出现何种症状,均有明显效果。


*四逆散/柴胡疏肝散:脐左压痛。


*奔豚汤:脐右压痛。


*六味地黄丸:脐下压痛。


*当归芍药散:脐中压痛。


*四逆散:脐左并脐右下少腹压痛,舌质正常但舌中有裂纹,苔薄白,脉沉弦偏细。

 

*血府逐瘀汤:敲击胠胁牵引剑下疼痛。


*栀子豉汤:以拇指按其剑突下均可出现憋闷或疼痛,是其主症之一。


*胸

胸满:桔梗汤、桔梗白散、桂枝去芍药汤、厚朴大黄汤、吴茱萸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大承气汤、猪肤汤、麻黄汤、苓甘五味姜辛汤(千金)、黄芪建中汤、小建中汤、半夏厚朴场

胸满胀:葶苈大枣泻肺汤

胸中痞硬:瓜蒂散

胸中窒:栀子豉汤

结胸:大陷胸汤、大陷胸丸

小结胸:小陷胸汤

寒实结胸:三物小陷胸汤、白散(桔梗白散)

胸痹胸背痛:瓜蒌薤白白酒汤

心痛彻背:瓜蒌薤白半夏汤

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人参汤

胸中气塞:茯苓杏仁甘草汤、橘枳姜汤

缓急:薏苡附子散

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

心痛彻痛、背痛彻心:赤石脂丸

胸中痛:桂枝加黄芪汤、十枣汤

心胸中大寒痛:大建中汤

心胸中有停痰宿水:《外台》茯苓饮

心胸不安:茵陈蒿汤

胸中有热:黄连汤

胸上有寒:理中丸

胸中甲错:苇茎汤

常欲蹈其胸上:旋覆花汤


*胸·胁

胸胁苦满:小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

胸胁满:小柴胡汤

胸满胁痛:小柴胡汤

胸胁满微结:柴胡桂枝干姜汤

胸胁支满:苓桂术甘汤

胸胁逆满:附子粳米汤

水结在胸胁:大陷胸汤

胁下硬满、胁下痛、胁下及心痛按之气不通或胁下痞硬:小柴胡汤

胁下满痛:柴胡汤

胁下偏痛:大黄附子汤

胁痛:当归生姜羊肉汤

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人参汤

引胁下痛:十枣汤

(千金)胁下痛引缺盆:小青龙加石膏汤

心下硬、心下因硬、心下满而硬痛、心下痛按之石硬、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大陷胸汤

病症在心下按之则痛:小陷胸汤


心下

心下痞硬:生姜泻心汤

心下痞硬而满:甘草泻心汤

心下痞硬引胁下痛:十枣汤

心下痞硬:旋覆花代赭石汤

心下痞硬:桂枝人参汤

心下硬:大、小承气汤

按下心下坚:大承气汤

心中痞硬、心下急微烦、按心下满痛:大柴胡汤

心下续坚满:甘遂半夏汤

心下痞坚:木防己汤、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

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枳术汤、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汤

◎枳术汤、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汤:皆有“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

枳术汤是由水气所致故出现“心下坚 大……”,

而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汤是气痞,尽管“大如盘 边如旋杯”我认为不会很硬。


*心下按濡

心下痞按之濡: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

心下痞:大黄黄连泻心汤

按之心下濡:栀子豉汤

心中懊憹:栀子豉汤、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

心中结痛:栀子豉汤

未到心下硬的程度但感觉有一定的抵抗

心中懊憹或热痛:栀子大黄汤

心中满微痛:桂枝去桂加苓术汤

心下逆满,心下有痰饮:苓桂术甘汤

心下痞:五苓散

心下支结:柴胡桂枝汤

心下痞,膈间有水:小半夏加茯苓汤

水停心下:小半夏加茯苓汤

心下有水(气):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

心下有支饮:泽泻汤

心中痞:枳实薤白桂枝汤、人参汤

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

心下闷:阳旦汤

心中恶寒:侯氏黑散

心中温温液液者:炙甘草汤

心痛:乌头赤石脂丸、九痛丸、甘草粉蜜汤、走马汤

心胸中大寒痛:大建中汤

心胸中有停痰宿水:《外台》茯苓饮

心胸不安:茵陈蒿汤

心腹卒中痛:柴胡桂枝汤

心腹胀满:三物备急丸


*腹

腹满,腹大满,腹满痛、腹不减,腹胀:大承气汤

腹大满:小承气汤

腹胀满,腹微满:调胃承气汤

腹满:厚朴七物汤

痛而闭:厚朴三物汤

腹满:大黄硝石汤

腹满,腹胀如水状:硝石矾石散

腹满:白虎汤

腹都满:小柴胡汤

腹满:栀子厚朴汤

腹微满:茵陈蒿汤

腹满:己椒苈黄丸

心痛腹胀:走马汤

癥病…胎动在脐上者:桂枝茯苓丸

腹满:温经汤

腹胀满: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

腹满时痛:桂枝加芍药汤

(腹满)大实痛:桂枝加大黄汤

腹满:大黄蛰虫丸

腹胀满:四逆汤


腹满痛:大承气汤

痛而闭:厚朴三物汤

腹痛:枳实芍药散、下瘀血汤

腹中急痛:小建中汤、小柴胡汤

腹满时痛:桂枝加芍药汤

大实痛:桂枝加大黄汤

腹痛:奔豚汤

腹痛:柴胡汤

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薏苡附子败毒散

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酒

心腹卒痛:柴胡桂枝汤

或腹中痛:四逆散

(腹痛)绕脐痛:大乌头煎

腹中绞痛:乌头汤

腹中痛:抵当乌头桂枝汤

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附子粳米汤

腹痛:附子汤

腹中痛,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

腹中痛:胶艾汤


*少腹

少腹急结:桃核承气汤

少腹当硬满、少腹硬、少腹满、亦男子膀胱满急痛瘀血者:抵当汤

少腹满:抵当丸

少腹坚满:大承气汤

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大黄牡丹汤

少腹满如敦状:大黄甘遂汤

腹痛……干血着脐下:下瘀血汤

少腹满痛:土瓜根汤

里急:黄芪建中汤



​【一】在临床上,虽然胸腹部位症状繁多,但是有规律可寻,各种胸腹部症状都是由“基本元素”排列组合而成,只要我们掌握了基本元素,即能以不变应万变,执简驭繁,可以诊断无数疾病。下面详细讲解基本元素:


(1)请看一组胸腹部位症状:胁下满,胁下硬满,胁下痞硬,胁下痛,这些胸腹部位症状,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异中求同,他们有共性,部位都是在胁下,胁下就是部位基本元素。部位基本元素除了协下之外,还有胸区,心区,胁肋,心下,脐部,小腹,少腹。一共有11个部位基本元素,即胸腹区域分为11个。


(2)请再看一组腹部症状:胁下满,心下逆满,胸胁苦满,腹满,这些症状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异中求同,他们也有共性,病性都是满,满就是病性基本元素。病性基本元素除了满之外,还有悸,痛,痞,硬,急,结,濡。一共有8个病性基本元素,即胸腹病性症状分为8种。


【二】咱们继续深入学习,将部位基本元素与病性基本元素弄清楚,学透彻,详述于下:


1,胸腹区域与脏腑对应关系。


(1)胸区:对应心、肺。


(2)心区:对应心。


(3)左胁部:对应肝、胆。


(4)右胁部:对应肝、胆。


(5)左胁下:对应肝。


(6)右胁下:对应肝。


(7)心下:对应胃、心、胆。


(8)脐部:对应脾、胃、大肠、小肠。


(9)小腹:对应肾、膀胱、胞宫、大肠、小肠。


(10)左少腹:对应肝、膀胱、胞宫、大肠、小肠。


(11)右少腹:对应肝、胞宫、膀胱、大肠、小肠。


2,胸腹区域常见之基本症状。


(1)【痞】痞是阻塞不通之意。患者自己感觉堵塞。病机是邪气乘虚滞于胸腹之中。用手腹诊时,按之软而有底力。例如心下痞症状。


(2)【满】患者自己感觉局部胀满,望之膨胀。病机是邪气横于内。用手腹诊时,按之如充满气体之球,例如腹满症状。患者自己感觉胀满而望之不膨胀者,多为虚证,患者自己感觉胀满而望之膨胀者,多为实证。


(3)【结】患者自己感觉聚积不散。病机是邪气凝结于内。用手腹诊时,按之腹肌紧张,如木棒状,有压痛。例如少腹结症状。


(4)【烦】患者自己感觉胸中苦闷。病机是胃气虚,邪气堵塞。用手腹诊时,按之软弱无力,稍有底力。有水音放散者,叫做虚烦,兼痛者叫做实烦,兼恶心呕吐者叫做烦呕,兼满者叫做烦满。


(5)【悸】胸腹处跳动如脉搏者,称为悸,或称动悸。悸是病理状态下的异常跳动,有别于正常生理的动脉搏动。患者或能自觉,或无自觉。病机是有水邪或里虚。用手腹诊时,按之感觉指下有跳动。例如脐下悸症状。


(6)【硬】硬是腹肌有弹性抵抗感,按之如板状,按压不痛。例如小腹硬症状。


(7)【坚】坚是腹肌紧张,按之内有物,如块状,痛处固定或可推移。例如心下坚症状。


【三】症状分为自觉症状与他觉症状。患者自我感觉到的症状叫自觉症状,比如头痛症状。患者自己无感觉而医师察觉到的症状叫他觉症状,比如结脉症状。对患者进行腹诊主要是搜集他觉症状,作为辨证之依据。


咱们再复习一遍腹诊原理,请看下文:


一【对应关系之原理】

某一个脏腑病变,常在其对应的胸腹区域出现症状,即某一个胸腹区域的症状反映相对应脏腑的病理变化。五脏六腑与胸腹各区域之间,之所以存在对应关系,是因为以下几点:

1,脏腑在体内位置不同,所对应胸腹部位不同。

2,不同脏腑的经络分布于不同胸腹区域。

3,不同脏腑功能在胸腹特定部位不同。

二【重叠关系之原理】

某一胸腹区域对应不同脏腑,或同一个脏腑病变可在不同区域出现症状,如小腹区域对应肾、膀胱、胞宫、大肠,小肠。当小腹区域出现症状,要考虑肾、膀胱、胞宫、大肠、小肠发生病变。又如肝的病变可在胁部位,胁下部位、少腹部位出现症状。之所以某个脏腑对应多个胸腹区域,或者某个胸腹区域对应多个脏腑,是因为以下几点:

1,体内脏腑位置相邻,对应胸腹部位相互影响。

2,脏腑的经络循行路线相近,彼此相互影响。

3,脏腑功能之间相互协调。



【一】在临床上,虽然胸腹部位症状繁多,但是有规律可寻,各种胸腹部症状都是由“基本元素”排列组合而成,只要我们掌握了基本元素,即能以不变应万变,执简驭繁,可以诊断无数疾病。下面详细讲解基本元素:

(1)请看一组胸腹部位症状:胁下满,胁下硬满,胁下痞硬,胁下痛,这些胸腹部位症状,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异中求同,他们有共性,部位都是在胁下,胁下就是部位基本元素。部位基本元素除了协下之外,还有胸区,心区,胁肋,心下,脐部,小腹,少腹。一共有11个部位基本元素,即胸腹区域分为11个。

(2)请再看一组腹部症状:胁下满,心下逆满,胸胁苦满,腹满,这些症状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异中求同,他们也有共性,病性都是满,满就是病性基本元素。病性基本元素除了满之外,还有悸,坚,痞,硬,急,结,不仁。一共有8个病性基本元素,即胸腹病性症状分为8种。

【二】咱们继续深入学习,将部位基本元素与病性基本元素弄清楚,学透彻,详述于下:

1,胸腹各区域所对应的脏腑。

(1)胸区:对应心、肺。

(2)心区:对应心。

(3)左胁部:对应肝、胆。

(4)右胁部:对应肝、胆。

(5)左胁下:对应肝。

(6)右胁下:对应肝。

(7)心下:对应胃、心、胆。

(8)脐部:对应脾、胃、大肠、小肠。

(9)小腹:对应肾、膀胱、胞宫、大肠、小肠。

(10)左少腹:对应肝、膀胱、胞宫、大肠、小肠。

(11)右少腹:对应肝、胞宫、膀胱、大肠、小肠。

2,胸腹部位最基本症状。

1,【急】急是“紧缩”之意,与“松驰”之意相反。急就是肌肤挛缩,甚者抽筋。部位偏深者叫里急。急是病理产物作用在腹肌或胃肠平滑肌上的反应。腹诊时,按之肌肤紧张,不柔顺。例如少腹里急。

2,【结】病机是邪气凝结于内,或气血聚结不散。腹诊时,按之如条索状,或木棒状。例如少腹急结。

3,【痞】痞是阻塞不通之意。患者自觉有堵塞感。病机是邪气乘虚滞于胸腹之中。腹诊时,按之软而有底力。例如心下痞。

4,【满】病机是邪气横于内。腹诊时,按之如充满气体之球,例如腹满。

5,【悸】胸腹处跳动如脉搏者,称为悸,或称动悸。悸是病理状态下的异常跳动,有别于正常生理的动脉搏动。患者或能自觉,或无自觉。病因是有水邪或里虚。腹诊时,按之感觉指下有跳动。例如脐下悸。

6,【硬】病机是有形之邪凝聚于内。按之腹肌有弹性抵抗感,如板状,按压不痛。例如小腹硬。

7,【坚】坚是腹肌紧张,按之内有物,如块状,痛处固定或可推移。例如心下坚。

8,【不仁】肌肤,触之无知觉叫不仁,常见小腹不仁。《内经》说:卫气不行则不仁。而卫气源于肾,因此小腹不仁是肾的问题。

【三】胸腹症状分为自觉症状与他觉症状。患者自我感觉到的症状叫自觉症状,比如头痛症状。患者自己无感觉而医师察觉到的症状叫他觉症状,比如结脉症状。对患者进行腹诊主要是搜集他觉症状,作为辨证之依据。医师不去腹诊,就不知道患者有他觉症状存在,诊断漏项目导致辨证不准,治疗无效!


腹诊不仅可以辨别寒与热,而且还可以辨别寒热真假。怎么以腹诊辨别寒热真假呢?以冲任脉之寒热为准,久按冲任脉冰冷就是真寒,其他症状表现为热性是假热,这叫真寒假热;久按冲任脉灼热就是真热,其他症状表现为寒性是假寒,这叫真热假寒。此为清朝时期的著名中医学家俞根初在《通俗伤寒论》中所言,原文如下:

1,若按腹两旁虽热,于冲任脉久按之,无热而冷,症虽面红口渴,脉数舌赤,是为真寒假热。

2,按冲任脉动而热,热能灼手者,症虽寒战咬牙,肢厥下利,是为真热而假寒。

一,【腹诊辨表与里】

1,轻按即痛者,病在表。重按痛甚者,病在里。

2,凡是身热,若初摸灼手,久按则减,是邪热在表。若初摸热甚,久按更甚,是邪热在里。

二,【腹诊辨虚与实】

1,喜按者属虚,拒按者属实。

2,按之不痛者为虚,按之痛者为实。

3,按之软者为虚,按之硬者为实。

4,患者自已感觉满而望之不膨胀者为虚。患者自已感觉满而望之膨胀者为实。

5,腹力强为实,腹力弱为虚。

三,【腹诊辨寒与热】

1,若胸腹壁冷,喜暖者属于虚寒。若胸腹壁灼热,喜冷者属实热。

腹诊,其中之精华是:辨寒热真假,脐诊,诊肾间动气,虚里候宗气。


1,【急】急是“紧缩”之意,与“松驰”之意相反。急就是肌肤挛缩,甚者抽筋。部位偏深者叫里急。急是病理产物作用在腹肌或胃肠平滑肌上的反应。腹诊时,按之肌肤紧张,不柔顺。例如少腹里急。

2,【结】病机是邪气凝结于内,或气血聚结不散。腹诊时,按之如条索状,或木棒状。例如少腹急结。

3,【痞】痞是阻塞不通之意。患者自觉有堵塞感。病机是邪气乘虚滞于胸腹之中。腹诊时,按之软而有底力。例如心下痞。

4,【满】病机是邪气横于内。用手腹诊时,按之如充满气体之球,例如腹满。

5,【悸】胸腹处跳动如脉搏者,称为悸,或称动悸。悸是病理状态下的异常跳动,有别于正常生理的动脉搏动。患者或能自觉,或无自觉。病机是有水邪或里虚。腹诊时,按之感觉指下有跳动。例如脐下悸。

6,【硬】病机是有形之邪凝聚于内。按之腹肌有弹性抵抗感,如板状,按压不痛。例如小腹硬。

7,【坚】坚是腹肌紧张,按之内有物,如块状,痛处固定或可推移。例如心下坚。

8,【不仁】肌肤,触之无知觉叫不仁,常见小腹不仁。《内经》说:卫气不行则不仁。而卫气源于肾,因此小腹不仁是肾的问题。

此为腹诊八纲,其实是十纲,还有“痛”,“冲”,这都好理解,不讲了。

掌握此八纲和胸腹十一区之后,腹诊无难事。[胜利]

腹诊时,耳,眼,手,嘴同时用,耳听,目视,嘴问,手摸。

腹诊,心中了了,则手下即明。[玫瑰][微笑]

腹诊治肺结核,没见过吧,很牛!有空时,我举例聊,看过之后,你会惊奇,这方也能治肺结核病呀!

仅仅按两下,一下是按中府穴,另一下是按脐下,就完活了。

肺结核就是阴虚证,但是没辨出形成阴虚之病机,当然治不好,用腹诊即抓住病机了。肺结核是相火刑金,导致金水不相生,黄元御讲了,肺金降化肾水。相火刑金,把肺弄干锅了,则肺金不化肾水,肾阴虚了。

补肺肾之阴,这能行吗?不行,根本不行。

要凭实据确定相火旺,用腹诊找到此实据,推测不行。

脐下动气有力,按不住,中府穴压痛,就这么简单。真火离位就是相火。经云“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相火要在本位为正常。

真火离位,变成相火,是从丹田(脐下)跑出来的。犹如天庭之妖跑出来兴风作浪一样。[呲牙]肺结核之病理特别深。


项强,刚痉项强,柔痉也项强,怎么区分?诊脉可以,如果诊脉功夫一般,则区分不开,这怎么办?腹诊,简单易用,上手快,即学即会。刚痉则腹板硬,用葛根汤,柔痉则腹棉软,用瓜蒌桂枝汤。

项强,是不是用葛根汤有时不好使?有时不好使正对,是没分清刚与柔。[呲牙]


@山东一吕华 肾气不足小腹凉,呈倒八字硬。肾阴不足,肾精不足,小腹软。肾精亏,并且有脐下筑动。


【心下痞鞕】心下处,按之软而有底力叫心下痞。心下处脂肪本来柔软,因病邪梗阻而凝滞不动,即脂肪僵硬叫心下鞕。心下处,按之软而有底力,并且兼有脂肪僵硬叫心下痞鞕,生姜泻心汤主之。


内脏增生肿大诊察方法,《难经·五十六难》说: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心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肾之积名曰贲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