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屯兵只是下策,有效经营才是王道,谈朱元璋镇守边关的策略

 双飞金燕子 2020-01-26

在漫长的封建历史中,中华民族并不是像如今这般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相反,各民族之间攻伐不断,特别是汉族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因为中原地区的争夺彼此间常常短兵相接。虽然不管汉还是少数民族都各有胜负,但是,战争所带来的家破人亡,流离失所都是汉和少数民族难以接受的结果。因此,在汉族占据优势后往往采取的对边政策几乎都是以怀柔的态度来稳固少数民族政权,特别是宋,明的茶马贸易带来的效果是最好的,以官方经营为主取代了以往的屯兵御藩制度。

屯兵只是下策,有效经营才是王道,谈朱元璋镇守边关的策略

明朝时期面临西北的军事危机甚是严重,首先要防范北元政权的卷土重来,其次还要防止西部地区的各番环伺。面对重重包围,明朝一开始采用的当然是经济上封锁,政治上在边境屯兵。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西北各民族在面临漫长冬季时,仍会出来劫掠,然后就会发生战争,危害到边疆百姓。面对明朝的武力,他们甚至会相互结盟,这给明朝带来的是巨大的麻烦,所以,朱元璋下令坚定执行“茶马贸易”,以商贸经营来代替军事镇压,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 西北重镇

明朝代元而立后,元朝政权全面北缩退居漠北依然与明朝呈对峙状态,此时为了应对西北面严重的军事危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地交界的洮、岷地区的军事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像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向新疆开赴一大批建设兵团一样,明朝也在这些地区实行了屯田的制度,不但开拨军队驻扎,还迁徙了一大批百姓,将其建设为军事重镇。洮、岷两地也确实幸不辱命,承担起了像函谷关一样的缓冲和屏障的效果。

正因为它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文明的交汇处,所以它不仅对明朝很重要,对西北政权同样很重要。“汉赵充国、张奂、段煩,唐哥舒翰,宋王韵之所以经营,皆此地也。元封驸马章古为宁濮郡王,镇西宁,于河州设吐蕃宣慰司,以洮、岷、黎、雅诸州隶,统治番众”。从记载上看,此地几乎是历代无论汉、蕃都必争的地方。

从秦朝开始,这里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拓地千里,遂霸西戎。”,统一天下后又通过“废分封,行郡县”,将此地彻底占为己有。秦皇下令让蒙恬率大军数十万在此建造长城用来抵御匈奴。刘邦灭秦后率先将汉族居民移居到此,对此地进行汉化行动,意图控制西北这一块军事重地。此地在之后百年间数次易主,最终在安史之乱中被吐蕃占据。

从以上并不难看出,西北这个关键的地方对于各国的军事策划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经过数百年的演变,这个地方早就变成了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无论是何方势力,如果贸然入驻大量的军队,势必会引起群起而攻之,即便是明朝家大业大恐怕都是难以招架。除了它的军事地理位置重要,它还有中原最需要的东西。

众所周知,汉族虽然占据中原,是典型的农业社会,这导致了在明朝的疆土之中很难培育出适合行军打仗的战马,很显然,朱元璋也是意识到了此地因为气候、地形的原因,必然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的牧场,“水草甚佳,地势高寒,必宜马性”,如果能够好好经营这么一块天选之地,那么肯定能给明朝军队带来充足的战马补充。

屯兵只是下策,有效经营才是王道,谈朱元璋镇守边关的策略

朱元璋曾说“古人问国君之富,数马以对。朕观往古以至于今,无不以马为重,况人君统一寰宇,欲措生民久安于田里,岂可不中马哉”,这番话中暴露了朱元璋的雄心壮志又体现了他对马的渴求。但是,退居漠北的元朝占据了西北绝大多数丰沃的草场,再加上明朝一直处于军事战备阶段,对于马的需求十分的大,这就导致了朱元璋并不能对此地以重兵把控,因为一旦驻扎重兵,这块土地势必冷清,原住民也会因为惧怕、憎恶而拒绝提供马匹,也就会丧失很大一部分战马的来源。

因此,明朝采用了“互市”的方式,用中原的东西和西北少数民族在此地做茶马交易,“高皇帝时,南征北讨,兵力有余,惟以马为患,故分谴使臣,以财物与四夷市马,而降虏土目来朝,及正元万寿之节,内外藩屏将帅,皆以吗为币,自是马渐充。”确立了“以茶御番”的政策。

还有西北地区鱼龙混杂,很难允许重兵扎住,朱元璋征战四方、雄才大略自然对此了然于胸,所以采取了比较温柔的方式,和少数民族做生意,既稳定了西北,让四夷不那么排斥汉人,愿意提供战马,又能在茶马交易中获得丰厚的利益,简直是两全其美。

二 茶马交易的优势

首先,在宋朝时期,已经形成行之有效的茶马贸易,在西北地区宋朝苦心经营百年之久,在元朝短短的时间内是不可能彻底抹除宋朝在此地的影响。而且,在茶马贸易中,汉、少数民族都互利互惠、友好往来,经过元朝的残暴统治,自然对明朝较为开明的政策是十分欢迎的,这是明朝拥有的良好的开端。

当然,茶马交易中最关键的,还是中原地区垄断的茶叶。

早在唐宋时期,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已经成为产茶的中心地区,到了明朝时期当然变得更加的成熟,早在唐朝《茶经》的诞生就证明了汉人对茶叶的了解已经十分深入。然而,在番族的地方,因为气候、地势的原因,西北部并不能让茶树成功的生长。本来西北少数民族对茶叶也并不是很了解,但是经过唐朝的苦心经营,茶叶成为少数民族必不可少的日常物品。

如果说少数民族仅仅是贪图茶叶的味甘、生津解渴,还不至于能跟明朝进行大规模茶马交易,如果和番族的饮食习惯和生存环境相结合就能明白了。《洮州厅志》记载“盖番地苦寒,五谷不生,所种惟青稞菽豆已耳,土人皚作炒面杂以芜菁酪桨,非茗饮辄病,则茶不可须臾离”,这就让明朝处于卖方市场,往往不需要重兵屯住也能通过茶叶贸易制服诸番。

屯兵只是下策,有效经营才是王道,谈朱元璋镇守边关的策略

再加上西北地区深山老林较多,水果蔬菜等十分难进入,牛羊肉等西北人常见的食谱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肉类太多导致消化不灵,这就让西北少数民族的人经常生病。“茶之为物,西戎、吐蕃皆仰给之。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故不能不有赖与此”“无茶则病且死”,可想而知,茶叶在西北少数民族的地位可以是和药石相提并论,再加上茶叶本生就是消耗巨量的消耗品,想象一下,当盐被垄断的时候,人们是不是就要被支配了?没错,茶叶的需求让西北地区处于买方市场,所以明朝一实行茶马贸易,自然一呼百应。

西北少数民族的“宁可三餐无肉,不可一日无茶”,不仅给明朝代来了军事上的便利,还把自己也绑在了明朝的贼船上,西北地区的互市极大地减弱了交界区的民族矛盾,使其变成了商业化繁荣的市镇,运用了经济手段取代了军事手段,在对市马的不断经营中让明朝的话语权更是越来越硬,就有了后期“万福来朝”的现象,有这样稳定的局势还需要进行重兵的扎驻吗?

三 “经营”相比“屯兵”

屯兵就是为了应对或者防范敌方军事行动的一种常用的手段。《史记·傅宽传》记载,“徙为代相国,将屯。二岁,为代丞相。将屯。”证明了屯兵制度兴于汉朝,虽然屯兵制度确实能够很快地对敌人进行军事反击和维护边疆的稳定,但是屯兵具有相当大的弊端。

明朝代元而立,新朝伊始当然是百废俱兴,国内经济肯定是尚不景气,这个时候实行屯兵制,首当其冲的就是军队的粮草问题,西北地区可不止一个北元那么简单,其中还有藏族、吐蕃等少数民族政权,屯兵少还不如不屯,想要对他们造成威慑,必不可少要数十万大军,数十万大军每日的开销可都是要国库开支。

朱元璋也不是傻子,大军驻扎在外,第一,没办法攻占更多的疆域给明朝带来实质性有益的东西,第二,没有办法快速解决国内缺少上好的战马,总不能让军队全员牧马吧?第三,大军驻扎会给当地带来必不可少的麻烦,会让本来就不太稳定的区域发生哗变对抗明朝,这样就是在划不来了。第四,大军驻扎势必会引起北元的关注,从而导致边关局势紧张,还有当然是害怕北元会和其他少数民族结成联盟,到时候联盟的挥马南下将直接给明朝带来致命的打击,所以,保持西北的现状是必要的。因此,好好经营“互市”,“以茶御番”才是王道。

屯兵只是下策,有效经营才是王道,谈朱元璋镇守边关的策略

事实证明,朱元璋经营西北的策略是正确的。在建国之初,朱元璋巧妙地垄断了茶叶的经营,把茶叶贸易牢牢地抓在了政府手中,通过对茶叶原产地的不同税制,把茶马贸易经营的风生水起。明朝不但用过这个贸易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大量的战马还有力的加强了各藩国对明朝的羁绊,《明实录》记载“谴内使赵成往河州市马。初,上衣西番素产马,其所用货全与中国异,自更钱币,马至者益少。至是,乃命成以罗绮凌帛并巴茶往市之……,以通互市,……,自是番族感悦,相率诣阙谢恩。”,从中不难看出,那什么做交易都不如拿茶叶,朱元璋通过茶等代替货币,将与异族交易的体系悉数纳入官方贸易中,易马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了。

本来,西北地区只是个贫穷落后的战乱之地,在朱元璋的经营下欣欣向荣。

“游牧迁徙,逐水草而居,牛马羊无数,皆以山谷”,这是此地先前的典型特征,生产方式落后,自给自足,重农牧轻商业,虽然产了很多的牛羊马,但是没有办法贸易。朱元璋积极实施“以茶御蕃”后,以明朝超强的国家机器为推动力,建设了西北地区的茶马贸易体系,可以使得中原堆积如山的茶叶和西北少数民族们交换战马,激发了当地异族人的经营热情,自然愿意和明朝交易的战马也就越来越多,不但解决了一部分战马问题,还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这是只会破坏的屯兵所难以相比的。

屯兵只是下策,有效经营才是王道,谈朱元璋镇守边关的策略

除了对当地的经济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还对这个“三角区域”的市镇起到了建设作用。首先,洮岷地区路途遥远,偏僻难找,但是,茶马贸易的盛行为中原到达洮岷山区开辟了“从灌县到汶川,经茂汶至松番,再经迭部入甘南洮州通西域古道。连接着川、藏、甘几省”的茶马捷径。交通的发达取决于贸易的盛行,那么市镇的繁荣就有赖于交通了。洮州卫和岷州卫原本经常发生叛乱,是一个经济凋敝的边陲小地方,原本的目的只是为了驻扎,防范四夷。后来在朱元璋官营的过程中慢慢的居然成为了稳定的,繁荣的小镇,此地成为了汉藩之间的商品贸易中心。

总结

明朝运用茶马贸易经营西北军事要地的做法无疑是值得借鉴的,在破坏和合作中,朱元璋选择了与少数民族合作,他们获得了茶、绢等中原物品,而明朝则获得了数代人都一直渴望的战马,这样的互利共赢不但促使了民族间的交流融合,还将西北这块三不管的散乱区域经营成了繁荣的商贸中心,无论是汉、藏还是其他人,在这里都是平等的交易关系,这难道不比军事武力强迫屈服是更加高深的智慧吗?

屯兵只是下策,有效经营才是王道,谈朱元璋镇守边关的策略

朱元璋镇守边关的策略,不但维护了明朝前中期的长治久安,还为国库节省了一大笔屯兵的开支,“屯兵”与“经营”那个才是治边王道相信也就不言而喻了吧,这对今天也是具有一定的启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