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zZ

 魔洛哥 2020-01-26

三观,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人际关系中,我们会发现三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大多数人都更愿意和自己三观相投的人待在一起,而三观相投的人之间也更容易建立起亲密关系。

另外,我们还会发现,有一些人三观非常正,他们总认为人应该按照传统、正宗、经典等标准而生活。这类人往往做事靠谱,是很好的合作伙伴。但是,在相处的过程中,他们也会无形之中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压力。心理学家建议,我们应远离生活中那些三观太正的人,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习惯“教育”别人

和三观“太正”的人交往,你会感到非常压抑,因为他们总是习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你的身上。如果你不能按照他们的模式去做事,就会受到他们的鄙夷、指责,甚至对你教育一番。

他们规定了人在社会上应该如何做人处事,在内心给自己画了一个框架。如果身边的人没有按照他所画的框架生活,他就会认为对方是错误的,并开始“教育”对方。在他们自己看来,这样做完全是为对方好。但事实上,这种总是喜欢“教育”别人的姿态实则是一种自大。他们在教育别人时,对方内心往往是不会感到愉悦的。

案例

王女士是一位咨询者,她称自己情场失意,丈夫坚持要和自己离婚。而离婚的理由很简单,因为丈夫再也无法忍受她淡漠的性子,以及做任何事都必须按照她制定的框架去做。王女士费尽心思去试图挽回,但丈夫心意已决。王女士认为,自己已经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了。

但是,咨询者却认为,这是两人沟通出现了问题。首先,这并非是一种平等的交流,而是一方对另一方的说教,这种交流方式是一种无效交流。

真正的沟通必须具备这三种元素:创意(合适的时间地点)、笑声(夹杂在严肃讨论中)以及共处和分享。如果忽视这些元素,只一味对他人进行教导或纠错,甚至严厉苛责,会让对方失去发现和享受快乐时光的能力。

与他人交流时,应该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尊重对方的兴趣和想法,顺其自然相处。在沟通中,情感层面的相互认同是更重要的,如果双方处于敌对状态,讲道理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

给人带来压力

从精神分析角度来看,三观“太正”的人通常有一定“精神洁癖”。他们不仅对他人要求苛刻,对自己更是极其严格。同时,他们会忍不住想去改变周围的人,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想法才是对的。因此,这类人在长辈或同事面前大多是彬彬有礼的,但作为伴侣或为人父母者就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压力。

案例

现在的一些追星党,容不得别人对他偶像的半点质疑。一旦有人说了他偶像的一丝不好,他们就会破口大骂。这种就是典型的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他们永远觉得自己才是对的。

咨询师认为,这样的现象在生活中数不胜数。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的观点被他人认可,却忽视了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和局限性。用自己的观点去衡量群体的三观会让人身心疲惫,自己也得不到更好的成长。

每个人活在这世上都是不容易的,都有自己追求的生活方式。与其去讲道理,让别人认同自己,不如学会去包容、尊重以及理解别人的不同,而不是盲目自大。

不能接受别人和自己不同

弗洛伊德曾将人格结构模型分为了三部分: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是位于无意识中的本能、冲动与欲望构成的,是人格的生物面。超我是人格的社会面,是道德层面上的我,而自我则是介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三观太正的人,其明显特征就是超我比较强,本我比较弱,自我偏向超我。

这类人在很多时候会去倾听别人说了什么,却很少考虑这些话语背后的真正含义。他们做事总是中规中矩,喜欢按照固定的一套标准去做事,往往给人刻板、枯燥、虚假的印象。

三观太正的人,大多时候都生活在理性中,无法表现出真实的自己,因而显得刻板沉重。之所以说不要和三观太正的人交朋友,根本原因在于同他们交往是对自身能量的消耗,会让你感到相当疲惫,并且还会在无形之中让你产生对自我的怀疑和否定,非常不利于你的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