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击新型肺炎 中医方案进行时 || 陈纪藩教授访谈(一)

 中医药方便 2020-01-27
——经典团队访谈第一辑
拜访陈纪藩教授实录


李赛美教授:2007年我参加了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攻关项目“寒温并用法防治流感中医药方案研究”,排名第3,立项基金是400万。当时是去科技部答辩的唯一的中医院立项项目,也是邓老推荐由我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伤寒教研室、温病教研室共同组成研究团队,并倡导寒温并用法防治流感。当时我、吴智兵主任、王保华老师、葛文华老师参与了组方研究。提出了两个方案:流感表证阶段以柴胡桂枝汤为主,里证阶段以麻杏甘石汤为主,加上急诊科当年抗SARS常用的几味清热解毒药。实验部分是由我负责,当时参与研究的有王保华、段豪博士,也是他们毕业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实验研究表明,柴胡桂枝汤打底方有抗病毒作用,麻杏甘石汤打底方有调节免疫作用。

吴智兵教授:这个项目由急诊科左俊岭主任牵头,他负责临床部分,同时也进行了中药毒理研究。

李赛美教授:王保华发了2篇实验论文(见编者注-6)王保华老师已毕业留校,当时她的博士论文,是在大学热带病研究所,专门搞病毒研究的张奉学教授实验室完成的。最早是我们第一附院提出非典期间做到了四个零( 编者注:病人零转院、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病人零后遗症)。现在有人问,我们用的什么方案?有没有用激素?

吴智兵教授:激素有用的,但量很少。没有钟南山院士所在医院用的剂量大。因为那边都是危重病人,来了肯定要马上用大量激素的。我们会用激素,但用量小,用得晚。基本上以中药为主,再加部分西药的对症处理。毕竟西药也是为了达到治疗目的,一些合并感染的患者还是有用到抗生素。开始时没有一个成方,而是辨证论治。到后来有项目了,要求定成方,我们就一起开会讨论,温病老师提出以银翘散为主,伤寒李主任提出柴胡桂枝汤为主。最后命名为“银翘柴桂方”

李赛美教授:组方思路是寒温并用,也是邓老的倡议。邓老说,由急诊、伤寒和温病联合研究,也是体现 寒温并用

吴智兵教授:立项了以后就没有非典了。

李赛美教授:是的。昨天刘力红教授打来电话,因受邀发表有关中医抗击“新型肺炎”的见解,当年广东做的很好,想进一步核实我们一附院当年的抗击SARS情况。有没有什么方案。我回答说我是知道做到了4个零,文章已发表,院长还写了一篇非典十年祭。

林兴栋教授:2013年有一个非典十周年祭,当时做了一个研讨会。我当时了解到,在74例病例中,一附院用的比较多的还是银翘散和升降散。主要以卫分、气分证为主,效果很好。而且中医为主,大概只有3-4例用到了激素,而且是小剂量。抗生素用的也很少,不超过10例。基本是纯中药。所以当时报道出去,效果不错,当时影响蛮大的。

陈纪藩教授:中医看病,必先看病人的临床症状和舌脉,才能用药,不能瞎猜。

吴智兵教授:当时我会诊看过几个病人,中医用方是不一样的。在ICU,我用过清营汤,还有犀角地黄汤、银翘散、三仁汤、藿朴夏苓汤、蒿芩清胆汤等都用过,去省人民医院会诊的那个病人,当时用的是甘露消毒丹。

李赛美教授:哦,都是温病的方。按照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

陈纪藩教授:不同病人用方是不同的。现在还不清楚湖北这次流感是哪个证型。问题是哪一个型的信息都没有,用何方案就不好说了湖北气温还是偏低的,到底是该用温病方,还是伤寒方、金匮杂病方?不好说。虽用方不一样,但按照温病的大原则是一样的,只是现在搞不清楚,是温病为主还是伤寒为主。总体倾向性是通过几十例病例分析,伤寒、温病以哪一个辨证体系为主就会明确了。

吴智兵教授:当时广州非典以湿为主,刘仕昌老认为是风邪夹湿。

陈纪藩教授:病机以湿为主,在广州是可以理解的!但在湖北就不一定适合了。

吴智兵教授:这次湖北新型肺炎治疗,中医还没参与。湖北中医药大学校长、基础医学院院长都是搞温病的。我问他们,回复都说没有。前两天正好在参加省政协会议。

陈纪藩教授:这次技术力量以协和医院为主。协和是收治医院。

吴智兵教授:开始收治病人是位于农贸市场附近,一所社区或二甲医院,现都转移到金银潭医院,类似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这样的传染病医院。有教授在朋友圈发表自己的处方,只能作为预防方。与治疗是两码事。预防方以扶助正气、调理脾胃为主。一个人平时吃得好、睡得好,锻炼身体,自然就不容易感染。

林兴栋教授:这次广东患病,主要是以老年人为主,60岁左右的有9个。有教授发朋友圈处方只是针对流感的预防方。因为最近不单纯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流感,甲流也很多。广州已经确诊了好几例甲流患者,病情也很重,高热持续不退,超过6-7天,39以上。但是甲流既往已有,有诊断的试剂,容易确诊。美国现在也在爆发流感,已经死亡6000多人了。比我们这边新型冠状病毒还要厉害!

陈纪藩教授:我觉得很奇怪,非典那次在欧美没有一个人患病,以亚洲人居多。我总怀疑有人在搞基因战。基因不一样,易感性就不一样。可能若干年之后才能揭示此事件秘密。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流感也是以亚洲人为主的,泰国、日本、韩国均有患者。但欧洲暂时还没发现。今天报告有一例美国人感染,是美籍,有接触史。从中国飞西雅图的。

朱章志教授:以我的观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理中丸加红参、山萸肉、猪苓等。我认为新型肺炎就是伤寒,寒水之毒。我这十年来看病很简单,用一个基础方,十六、七味药。一方治百病。一般附子15g,用量在国家法定剂量内。

陈纪藩教授:我用五苓散治疗痛风效果不错。五苓散中并没有降尿酸的药物。病人吃过五苓散后,虽然尿酸没有明显下降,但疼痛很久不发作。我诊治痛风这个病和别人思路不太一样,我认为“痛风”不是膏粱厚味问题,是水湿内停,是脾虚肾虚。现在来看痛风病的患者,以身材偏胖者为主。饮食肥甘厚腻的基本没有,急性发作的也很少。这点和西医观点相符,尿酸高不单是吃进去的病,更是排泄障碍造成。实际是基因,抑酸基因的问题。患者家族史占40%以上。临床上有些观念我们需要转变一下。朱主任刚才说“水邪最毒”有道理!



未完待续,录音内容持续翻录中......


编者注:

1. 陈纪藩教授: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全国著名金匮学家,风湿病专家。

2. 李赛美教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带头人,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主任

3. 林兴栋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党委书记,知名温病学家

4. 吴智兵教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术带头人,广州中医药大学温病教研室主任

5. 朱章志教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术带头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6. 论文发表:

[1] 王保华,李赛美,左俊岭,等.银翘柴桂汤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2(8).

[2] 王保华,李赛美,等.白虎清解汤对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免疫调节影响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4).


【录音时间】 2020年01月22日(周三)上午

【  翻   录  】  沈创鹏、李冠东

【  整   理  】  李赛美

【图文编辑】  袁颢瑜、李奕诗

【  审   核  】  李赛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