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滑铁卢之战真相:威灵顿、布吕歇尔、拿破仑及其元帅性格的对决

 寥斋 2020-01-27

1815年6月18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南方的一个小镇上,法军和以以英、普联军为主的反法同盟军爆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战役。

如果加上前两天的战斗,这场艰难的会战一共也只打了4天。在这场会战中,参战各方的进程,甚至是以“小时”计算,步步紧凑,让人喘不过气,又不得不迅速跟进。

这四天里,突降的暴雨,连绵的大雾,泥泞的土地,让交战双方,一边筋疲力尽的对抗自然之力,一边发挥最大的勇气,争取最后的胜利和荣耀。

令人遗憾的是,指挥战斗的拿破仑,并没有一如以往的打败对手,以英、普军为主的反法同盟军险胜,法军战败,拿破仑被流放,欧洲格局进入了新时代。

那个小镇,就是滑铁卢,而那场决定了欧洲命运的会战,历史上称之为滑铁卢之战。

英国华威大学的副研究员蒂姆·克莱顿在他《滑铁卢》这本书里,描写了滑铁卢之战的全部过程,精彩之至,不过这场战役的细节和失败之处,十分值得反思。

关于此战法军战败的原因,后人总结了不少原因,包括蒂姆·克莱顿也在书中做了总结,包括拿破仑对敌人认识不够,兵力不足,错用格鲁希等原因。

但是,如果我们从这些细节中,仔细对比一下参战双方主要将领的性格,

不管是皇帝,元帅,还是公爵,侯爵,你也许能发现,这场战役的结果,可能在备战时就已经注定。

性格决定命运,当这些不同性格的人被放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之处,他们的性格,也决定着历史的走向。

滑铁卢之战真相:威灵顿、布吕歇尔、拿破仑及其元帅性格的对决

拿破仑

一、为什么会打滑铁卢之战

1. 拿破仑王者归来

滑铁卢的位置在比利时境内,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镇,谁也不曾想到,影响欧洲格局的重大战役,会在这样一个小地方打响。

可因缘际会,历史总是被不知名的小人物,在不知名的小地方扭转方向。

1815年2月16日,在莱比锡战败后,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被流放于厄尔巴岛,波旁王室的路易十八复辟。

打败拿破仑的欧洲大国们——主要是英国、奥地利、普鲁士、俄罗斯,在维也纳忙着瓜分胜利果实,重新绘制欧洲版图,为了各自的利益,他们争夺不休。

可复辟的波旁王室,并没有处理好与军队的关系。保王党们对高级将领没有给与足够的回报以拉拢,对下层军官和士兵也没有进行有效的安抚,以至于军队不少士兵心中,还在怀念着带领他们夺取无数胜利的拿破仑。

他们甚至认为,如果莱比锡战役中,他们在拿破仑身边的话,皇帝兵力充足,根本不会战败。

再加上法国经历过多次革命,共和原则已经深入人心,人民对复辟的王室并没有多少好感。

就这样,在欧洲大国们在维也纳为了各自的战后利益互相争吵,

法国人民对王室没有好感,

军队没有心向王室,甚至怀念拿破仑的情况下,

1815年2月26日,拿破仑逃离了厄尔巴岛,并且在法国戛纳附近的海岸登陆,带着他的一千多名手下向巴黎进军。

拿破仑感受到人民和军队对他的怀念,来讨伐他的军队纷纷归顺,他经过的地方,人民甚至唱起了革命歌曲。

滑铁卢之战真相:威灵顿、布吕歇尔、拿破仑及其元帅性格的对决

士兵归顺拿破仑

3月20日,在“皇帝万岁”的欢呼声和《马赛曲》的歌声中,拿破仑进入了巴黎,路易十八逃往比利时。整个巴黎都在沸腾,人们采摘着拿破仑喜欢的紫罗兰花束,聚集在巴黎王宫前庆祝。

2.时不我待,法军等不起

重新掌控法军的拿破仑,迅速召集旧将,比如苏内特,奈伊,格鲁希,重建指挥系统,整军备战。

考虑到将要面对的反法同盟,以及法国人民不想被拖入战争的想法,首先他向维也纳递出橄榄枝,希望能以法国现有的边境保持和平。

在遭到拒绝后,拿破仑又以为各国会迅速组织反法同盟军进攻法国。

可由于他重返法国的速度太快,在维也纳争执的各国,得到消息后,迅速抱团,一起备战,也无法短期内组织,协调大军入侵法国,只能在法国边境外令英军和普军先防守,一边继续组织力量备战,奥地利军队和俄军正在逐渐到位。

考虑到拖的时间越久,反法同盟军的力量越大,时不我待,毕竟法国是以一国对抗欧洲各大国。

面对已经在比利时布防的反法联盟的两支主力——由威灵顿公爵指挥的英军(包括荷兰、比利时、拿骚、汉诺威等军,以下简称英军),布吕歇尔侯爵指挥的普鲁士军队,拿破仑最终还是决定先发制人,于1815年6月15日,率领约12万法军,越过边境,主动出击,进攻总兵力12万多人(英军近7万,普军近6万)的英军、普军。

滑铁卢之战,由此爆发。

滑铁卢之战真相:威灵顿、布吕歇尔、拿破仑及其元帅性格的对决

《滑铁卢》

二、滑铁卢之战:以“小时”计数,法、英、普三军的时间赛跑。

1. 隔绝英、普军联系,先击普军

拿破仑的出击计划是,发动突然袭击,占领位于英、普两军之间的交通枢纽四壁村等地,切断英军和普军的联系,然后用分兵左翼打击,牵制英军,主力首先击溃布吕歇尔的普军,再掉头击溃英军,这样才能继续面对正在整军的奥军和俄军。

在拿破仑的军队架构中,苏尔特元帅任总参谋长,传达命令,协调诸将,奈伊、德隆、雷耶、旺达姆、热拉尔、格鲁希分别指挥各军,近卫军由拿破仑亲自指挥。

战役开始后,奈伊元帅指挥法军一部,作为左翼,牵制英军,同时寻机合围普军。

奈伊是拿破仑的先锋大将,首先进军,在法国通过布鲁克林的大道上,沙勒罗瓦、日利、戈斯利、弗拉讷等地,逐渐被法军攻取,英军、普军不断后退,德隆军在奈伊军背后前进支援。

此时,英军在法军正前左方,普军在斜右方向,法军看上去马上就能进军二者之间,切割两方。

得到法军进攻的消息,威灵顿不紧不慢,他已经安排好了足够的防御,并与布吕歇尔达成了协同作战的计划,让普军与法军先战,他会率领英军向前攻击前进,支援对方。

尽管大家的兵种都是步兵,骑兵,炮兵,布吕歇尔还是有些迟疑普军能否与法军一战,法军可是当时欧洲战力最强的军队。

但双方交战时,普军还是靠着磅礴的战斗激情,与法军不断厮杀,即使在枪托和刺刀的白刃战,也互不相让。

原来在拿破仑统治普鲁士时期,对普鲁士人课以重税,这样的长期压迫,让他们再也不想回到从前,拼命战斗。

最终还是实力决定成败,法军击败普军,普军撤退后,与后方军队配合继续作战,顶住法军前进的脚步。

滑铁卢之战真相:威灵顿、布吕歇尔、拿破仑及其元帅性格的对决

骑兵对决

2. 合围普军失败,法军失去了前两天决胜最好机会

拿破仑在双方交战时,下令奈伊和他身后位置的德隆军向右迅速进军,从左方合围普军。

可惜苏尔特在下达给奈伊和德隆的军令时,传达失误,奈伊在四壁村面对英军的进攻和防御,进入相持阶段,他不敢轻易转移。

于是他不仅自己不遵军令,还不顾一切的留住德隆军,这让德隆军左右为难,在6月16日整个下午,都踟蹰不前,让法军失去了围歼普军的大好时机。

随着拿破仑将战斗经验丰富的近卫军投入战场,普军战败,布吕歇尔率军撤退,普军虽然被击溃,但主力并没有被围歼。

于是拿破仑派格鲁希元帅率领热拉尔,旺达姆等军追击普军,这近四万人,几乎相当于法军三分之一的兵力,自己率军支援奈伊,进击英军。

3. 进击英军,战场滑铁卢

威灵顿率军且张且退,最终撤退到早已经布置好的有利防守地点滑铁卢,并派人与布吕歇尔继续沟通,令普军来援。

早在前两天法军进攻开始时,因为地图兵的细心,他非常幸运的,及早拿到了滑铁卢的地图,早已在此进行了详细的布防。

在布吕歇尔和威灵顿撤退的过程中,几次天降大雨,迟滞了法军的追击速度,令普军和英军得以幸运逃脱,这不得不说是时也命也。

滑铁卢的地形分为位于右侧的乌古蒙庄园,位于中间部位,也就是在通过布鲁塞尔大道上的拉艾圣农庄,左侧是一片森林。

拿破仑看出了英军部署的问题,准备从中央拉艾圣农庄突破,切割英军左右两部,同时自己的右翼会包抄英军处于森林部位的左翼,隔绝他们与普军的联系,建立对普军的防御,也方便从东方来支援的格鲁希军进入战场。

奈伊还是法军的先锋,他率领法军左翼佯攻乌古蒙庄园,德隆和洛博军进攻拉艾圣农庄,打开局面。

这时6月18日已经进入下午了。

滑铁卢之战真相:威灵顿、布吕歇尔、拿破仑及其元帅性格的对决

滑铁卢之战示意图

乌古蒙庄园的英军拼命抵抗,威灵顿并没有派去援军,法军的佯攻反而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兵力,乌古蒙庄园仍然岿然不动。

德隆对英军中路的进攻也开始,双方在炮兵、步兵、骑兵三个兵种间不断的来回冲锋。

在布鲁塞尔的不少居民听到炮声,都惊恐不安的逃离,以便在英军败退时遭殃。

没想到,这次英军和协防的其他军队,顶住了法军的进攻,双方逐渐进入相持阶段。

4.援军赛跑,格鲁希在哪里

早在滑铁卢法军进攻一开始,苏尔特就下令格鲁希率军来援,威灵顿也在顶住法军一次次进攻后,感受到巨大的压力,派人与布吕歇尔联系,法军的攻势太猛烈,他也不确定自己能顶多久。

这时这场会战已经变成三方在时间上的赛跑:

1. 拿破仑是否能在布吕歇尔的普军到来前,击溃英军?

2. 格鲁希率领的法军和布吕歇尔的普军,谁先到来?

3. 如果普军先到,攻击法军右翼防线,拿破仑能否在右翼被突破前,正面击溃英军?然后再趁胜转向迎击普军?

在第一次进攻失败后,拿破仑调整策略,选择以炮兵为主,进攻中路拉艾圣农庄,法军一度攻取成功,不久又被英军夺去。

可以说,在滑铁卢战场,随着法军的不断进攻,英军已经竭尽能力,全靠一口气死撑,威灵顿本人,甚至不断向上帝祈求,让普军先到来,就像一个神棍。

幸亏一些普军齐藤军团的先头部队到来,开始进攻法军右翼,而拿破仑手中,也几乎没什么军队,只能派出近卫军一部去协助右翼防守,手里还剩不到六千人。

既然普军到了,作为追击普军,掌握了三分之一法军的格鲁希,应该也不远了,那他在哪里呢?

滑铁卢之战真相:威灵顿、布吕歇尔、拿破仑及其元帅性格的对决

骑兵来源

相比于威灵顿,苏尔特更早下出了让格鲁希率军支援的军令,但固执的格鲁希拒绝执行,而是要继续执行追击普军的军令。

普军已经游弋到了他与拿破仑之间的位置,他与拿破仑之间的情报,已经被普军隔绝,这些他都没有意识到。

他甚至还错估了普军的前进方向,距离滑铁卢的法军越走越远,最终永远无法回到滑铁卢。

5.胜负瞬间反差,法军一败涂地

可滑铁卢的拿破仑不知道这一点,作为天生的乐观派,他认为普军虽然到来,格鲁希军也会在其后,于是对着威灵顿的英军,打出了他最后的预备队——近六千人的近卫军。

威灵顿公爵面对法军最后的投入,咬着牙的坚持,他知道普军到来,但也要坚持援军到跟前才行。

在法军的战斗序列中,作为王牌的近卫军投入战斗,一般是快要胜利时,被执行最后一击的。

由于滑铁卢左中右战场太大,再加上炮声和浓雾,周边情况会有些模糊,当法军其他部队看到近卫军投入战斗,还有法军右翼传来的枪炮声,他们以为格鲁希的援军到了,胜利在望了呢。

“皇帝万岁”的声音从法军右翼一直传到乌古蒙庄园左翼,法军战意高涨。

可到来的并不是格鲁希,随着普军齐藤军团的不断进攻,法军右侧被突破,更多的普军到来,这让法军从胜利的喜悦,经历中间的困惑,迅速转化为失望。

尽管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到来的是普军,但对方援军到来已经是铁一般的事实,我国的曹刿早在春秋时就说,作战要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此时的法军再也提不上气,巨大的落差让他们再无战意,法军开始逃跑,滑铁卢之战的结果,就此注定。

滑铁卢之战真相:威灵顿、布吕歇尔、拿破仑及其元帅性格的对决

拿破仑

三、法军主要参战将领的性格

1.皇帝拿破仑:性格乐观,对敌情预估不足

拿破仑的军事才华出众,在此战中,他的作战计划和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的调整无可挑剔。

此战之所以战败,是因为他的乐天派,对于敌情预估不足。这里的预估不足,并不是指在战役最后,乐观的以为是格鲁希先到,打出了最后的预备队。

而是指他在面对普军和英军,还处于以前多次战胜的认知里,认为不管是普军和英军,都是一击即溃,认为如果普军撤退,英军也会撤退,没有提起考虑到他们会联合。

等到他意识到这一点时,他的三分之一兵力已经被格鲁希带出去追击了。

他没有考虑到此时英军和普军,因为对法军的敌对和法国以前的压迫,已经发生变化了,都是同仇敌忾。

所以在最初迎战普军顺利,看到自己的作战计划取得一系列胜利后,放心大胆的让格鲁希带领三分之一的人去追击普军。

这让他在滑铁卢使用兵力时捉襟见肘,没办法迅速正面击溃威灵顿的英军。

滑铁卢之战真相:威灵顿、布吕歇尔、拿破仑及其元帅性格的对决

苏尔特元帅

2.元帅苏尔特:性格投机,做事不细、缺乏条理

苏尔特本人作为帝国的元帅,在战场上足够独挡一面,在西班牙战争中,他曾与威灵顿多次交手。

但因为他在波旁王朝复辟时,担任过陆军大臣,就没有把他派到战场上,单独带兵。

此时拿破仑的众多旧将,要不然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为拿破仑作战,而参战的也各有重用。

比如达武元帅负责留守巴黎,絮歇元帅负责监视奥地利边境的奥军,而原来的总参谋长贝尔蒂元帅,作为拿破仑最得力,也是最了解拿破仑的助手,因为不在巴黎,无法赶来,最后还被保王党谋杀。

于是,从没有做过总参谋长,没有与拿破仑近距离合作过的苏尔特,被推到了总参谋长的位置上。

可在这个位置上,建立参谋部,传达军令,协调诸将,苏尔特做的十分的不到位。

他召集了一批没有经验的参谋和传令官,拿破仑的很多军令都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尤其是给德隆、奈伊、格鲁希的军令。

给德隆和奈伊的军令中,两个军令被传达错误,德隆反而收到了给奈伊的军令,导致德隆进军迟缓,最终受到了奈伊的影响,没有及时合围普军。

在合围普军的关键时机,被军令耽误的不仅是德隆军,还有克勒曼等好几支骑兵部队,因为军令传达不到位的原因,在6月16日那个关键的下午,都没有参战。

注意,他们是骑兵部队哦,如果他们及时参战,缠住对方,创造机会,让法军合围全歼,哪怕是重创普军,就没有后来的滑铁卢之战了,英、普军根本没有合军的机会,会被各个击破。

而且由于他性格投机,曾经在波旁王朝任职,对路易十八表现的很热忱,军中很多将领很不听他指挥,除非拿破仑强令执行,比如旺达姆将军甚至连手都不跟他握。

这使得法军上下军令传达,不能做到及时执行,如臂使指,影响巨大。要知道,在战场上,瞬间万变,一点儿差错都会结局不同。

事实上也是如此,普军再晚到半个小时,英军可能就会被击溃了,英军和普军都在战后感叹滑铁卢是他们打的最艰难的战斗。

拿破仑在此战被流放后,也对苏尔特组建的糟糕参谋系统不断抱怨。

滑铁卢之战真相:威灵顿、布吕歇尔、拿破仑及其元帅性格的对决

奈伊元帅

3.元帅奈伊:性格暴躁,不听指挥,匹夫之勇。

作为法军的先锋大将,奈伊的性格实在是太暴躁。

拿破仑下达了让他去合围普军,他以对面英军众多为借口拒绝。在此前的行军中,奈伊也是违抗军令,行进速度迟缓,这时威灵顿的英军都还没有到位,如果他的进度及时到位,后面的进展或许不同。

在德隆军要去合围普军时,奈伊脾气大发,不顾军令,强烈要求留德隆向他增援,导致德隆迟疑不前。

奈伊前期取得的军事胜利,是因为他有一位杰出的参谋,瑞士人安托万·若米尼,后来托万· 若米尼与拿破仑的参谋长贝尔蒂埃元帅闹翻,加入了俄军。

再加上这时法军上下还不熟悉,奈伊不熟悉他指挥的军队和军官,他们也不熟悉他,在这样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又没有参谋的情况下,性格暴躁的奈伊,只会逞匹夫之勇。

在滑铁卢之战,他负责指挥法军左翼,在他的指挥下,法军骑兵、炮兵、步兵就跟他一样,只是靠着勇气往前冲,并没有看出他有什么协调多兵种作战的技巧。

他只会在冲锋失败后,向敌人大吼:

“过来吧,看一看一个法国元帅是如何死的”。

让这样一个人为先锋,可见拿破仑手下当时能够独当一面的元帅实在是捉襟见肘。

4.元帅格鲁希:意志薄弱,没有主见,为人固执,只会执行。

在滑铁卢之战前,格鲁希是一名中将,他与旺达姆,热拉尔是一样的地位。

在追击普军时,格鲁希被拿破仑提拔为元帅,旺达姆,热拉尔等军都受他指挥,仅次于苏尔特,奈伊。

作为一名骑兵指挥官,格鲁希是够格的,但他没有指挥骑、步、炮兵等兵种协调作战的经验,就只会执行命令,没有主见。

这一点,在滑铁卢战场上害惨了拿破仑。

在滑铁卢的战斗打响后,苏尔特在就给格鲁希下了军令,并且特别强调,要他立即行动,赶在任何普军出现在他们之间前,与滑铁卢的法军汇合。

格鲁希并没有立即行动,而是停下就餐,他们甚至都能听到隆隆的炮声。

此时两地距离14公里,格鲁希的当地向导说,他们只要四五个小时就能抵达炮声响起的地方。

热拉尔将军要求向炮响之地,也就是滑铁卢方向进军,因为他据理力争,有些大吵大闹,

格鲁希感到自己被下属冒犯,拒绝了这个要求。

当热拉尔将军和其他军官讨论回去的可能性时,格鲁希再次重申,他们的职责是服从拿破仑原来给他的军令,追击普军。

热拉尔将军最后希望带着他自己的步兵和骑兵去滑铁卢支援时,又被格鲁希拒绝,他说他向皇帝许诺过,要集中使用步兵。

就这样,法军能在滑铁卢战胜的机会,被格鲁希一而再,再而三的给扼杀掉。

在滑铁卢,齐藤的普军到达时,英军已经被法军打到什么程度呢?

当英军听到左翼侧面的枪声时,认为战场上只有法军有枪骑兵,以为法军到来了呢,也马上准备逃命,等他们看到军服才知道是普军,可想而知,要是格鲁希军提前普军到来,英军会是什么局面?

此后就算格鲁希把所率法军完整不缺的从敌军包围圈中带出,也于事无补了。

滑铁卢之战真相:威灵顿、布吕歇尔、拿破仑及其元帅性格的对决

格鲁希元帅

格鲁希对拿破仑的影响,就像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里说的:

“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的怯懦,毁掉了最勇敢、最有远见的人在叱咤风云的二十年间建树的一切”

四、英、普军参战主要将领

1.公爵威灵顿:为人高傲,自信独断,勇敢冷静,称职高效

威灵顿的个性有些复杂,本人深通兵略,自信独断,在战场上从没有输给过法军,最为人不喜的是他的傲慢,喜欢指摘一切,批判他人。

可他又是一个极为称职高效的人,勇敢冷静。

作为指挥官,他能处理好军事上的一切,包括补给和地形考察,在战斗中能够亲临前线,带领士兵走出困境,打开局面。

在得知拿破仑重返法国后,威灵顿不久就被派到比利时与法军边境,重掌在那里的反法同盟军,他拼命的整顿军备,考察地形,召集士兵,鼓励士气,协调驻地的多国军队。

最重要的,是协调好与普军联合作战。

不管是英军,还是普军,彼此都深知无法单独在战场上正面硬刚法军。

尽管他性格有些独特,还是认识到了协调作战的重要性,前后两个阶段,不管是普军作战,英军支援,还是是英军作战,普军支援,都配合良好。

在法国越过边境进攻普军后,威灵顿一边从容不迫的下达军令,又幸运的在地图兵那里及时看到了滑铁卢的地形图,提前做了布置。

冥冥之中好像是命数,其实是他的高效和称职在背后起到作用。

当然,还因为他任命了几位合格的副官,来帮他建立通畅的参谋和军需部门,确保了军令传达和补给供给。

滑铁卢之战真相:威灵顿、布吕歇尔、拿破仑及其元帅性格的对决

威灵顿公爵

靠着预先选定的地形和打造的防御工事,以及勇敢冷静,威灵顿一边死撑,一边祈祷,终于等到了普军来援,成就了自己的盖世名声。

2.侯爵布吕歇尔:性格坚韧,圆滑,勇敢多谋

作为与拿破仑多次交手的老将,在莱比锡战役前,他曾打败过两位法军元帅,莱比锡之战,布吕歇尔参加了会战,并在战后被拿破仑击败三次的情况下,最终打败了寡不敌众的拿破仑。

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他都能拍拍身上的灰尘,用他的决心和勇敢,继续上路,带给士兵继续前进的勇气,被称为“前进老将军”。

作为爱国爱的深沉的普鲁士人,他在于威灵顿的合作中,毫不自大,顺利的与威灵顿达成了合作,在双方协调作战中,一直都保持信息通畅。

如果布吕歇尔也是一个性格傲慢而不圆滑的人,很难想象,双方就谁打主力谁辅助,会不会争的不可开交?

在与法军作战失利后,布吕歇尔及时带出了主力,并且切割了格鲁希与拿破仑的联系,误导格鲁希,及时派遣齐藤军团,支援英军。

战败之后不气馁,寻机再战,不断给对手制造麻烦,这是一个坚韧和有经验老将的表现。

滑铁卢之战真相:威灵顿、布吕歇尔、拿破仑及其元帅性格的对决

布吕歇尔侯爵

同样,他也有个好参谋长格奈泽瑙,格奈泽瑙在做好其他战争准备的同时,亲力亲为的把两军合作的重要性,告诉了威灵顿,这让双方认识到互相合作,才是战胜法军的前提,这一点,在战场上被证明是至关重要的。

可见威灵顿和布吕歇尔的参谋长,与苏尔特这位法军参谋长,跟在此战的作用中形成强烈的对比。

行文到这里,我们可以看一下法、英、普军主要将领的性格,并且进行对比。

法军将领的性格容易多犯错,英、普军将领的性格让他们更为稳当,这让两军备战前,战役的结果,几乎都被注定。

之所以说几乎,是因为战场总有意外发生,大人物的超常发挥,小人物的意外举动,都可以影响战局。

如果拿破仑的关键军令,被执行了哪怕一个,如果拿破仑早点投入预备队,直冲威灵顿中军,如果格鲁希对热拉尔的再三要求,采取了任何一个,战役的结果可能就会不一样。

但这世上没有如果,拿破仑在战后说:

“一场战役的历史无异于一场舞会的历史,有人或许能回想起这场战役胜负这个大事件的所有小事件,但是没有人能想起这件事情发生的次序,或者是每个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而这决定了他们完全不同的价值和重要性。”

这些大小事件的顺序,也是要人来执行,哪怕是传令的军令官,还有不起眼的将军,而不同的性格又决定了不同的行事风格,比如除了格鲁希外,还有那位曾经踟蹰不前的德隆。

这样本来能赢的战斗,实在让人输的不甘心。

就算往事已矣,作为拿破仑的崇拜者,著名诗人拜伦在1823年发表他的诗歌时,仍然心有不甘:

“哦,最血腥、最无用的滑铁卢!

你证明蠢人也有好运,

一半是错误,一半是背叛,铸成了胜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