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松河教授谈象征主义(三)

 五者自居 2020-01-28

杨松河教授谈象征主义(三)

庞大怪

2020年1月28日星期二

答:杨教授说,西方现代文学艺术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纷纷与传统的古典主义、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和自然主义分道扬镳,主张标新立异,异军突起,以至于旁门左道派系林立,动不动以xx主义为旗号拉帮结派,各领风骚若许年,如象征主义、现代主义、未来主义、后现代主义、存在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还有印象派、荒诞派、野兽派、意识流派、黑色幽默派……林林总总,五花八门,让人目不暇接。这些流派大都有自己的先锋人物、代表作家、经典作品,甚至有旗帜鲜明的纲领或宣言。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就是象征主义,可以断言,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与古典主义的分水岭就是象征主义诗歌。

尽管学术界对西方现代派文学起始年代存有争议,但有一点似乎已达成共识,那就是世界现代派文学始于象征主义诗歌流派的形成,而象征主义诗歌流派是在19世纪中叶首先在法国出现的。

作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文学流派,起码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有流派的纲领,有代表作家,有代表作品。在法国,何时出现这三合一的文学现象呢?那就是波德莱尔的《恶之花》问世的一八五七年六月二十五日。

《恶之花》中有一篇《感应》的诗(CORRESPONDANCES),是学术界公认的象征主义宣言。诗人在诗中提出了天人感应的诗歌美学理念,认为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可以同人的精神世界息息相通,互相呼应,形成色、香、声交感的象征性大森林。换句话说,诗人可以通过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来表达苦不堪言的内心痛苦、羞于启齿的内心隐秘、难以形容的复杂情感和抽象的思想理念。作为沟通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媒介,当然是诗的语言。一首诗就是一棵象征性的大树,枝枝叶叶都用亲切的目光观察着人生,不时发出隐隐约约的私语,在读者心中产生色、香、味、声、形具佳的百感交集的效果,从而让读者得到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百味杂陈的享受。也就是说,在波德莱尔看来,诗人无法直抒胸臆来描摹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也无法用明亮的语言表达对虚伪、卑劣人性的不满,也无法坦坦荡荡地表达抽象的理念和哲学思考,诗人只好另辟蹊径,拐弯抹角借助象征的手法进行淋漓尽致的表达。

象征主义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明示,即用一种约定俗成的客体来表达主观意愿,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图腾或旗帜,这种表达旗帜鲜明,一目了然,人人心领神会,这种手法大家司空见惯,你会我也会,不可能别出心裁、独树一帜,因而也就难以形成鹤立鸡群的流派;另一种手法就是暗示,所谓暗示,就是诗人用独特的意象,隐秘地、巧妙地抑或是模凌两可地、似是而非地对社会的病态、卑鄙的人性乃至腐败的政治进行无情的鞭笞,从而达成拍案惊奇甚至振聋发聩的效果。而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正是大量使用暗示的象征手法来描摹病态的西方社会,从而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功,《恶之花》也就成了享誉世界文坛的巅峰之作。

问:您刚才提到波德莱尔《恶之花》中的一首代表作《CORRESPONDANCES》,据说是象征主义的宣言,有人将它翻译成《通感》,而余秋雨先生却说《通感论》是钱钟书先生的首创,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答:来龙去脉说起来话就长了,若感兴趣且听下回分解吧!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