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学习笔记67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20-01-29
《生气通天论》(第三段,第三小段。阳气失常,则受邪为病)

【原文】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陷脉为偻,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微风疟。)
----------------------------
   下边,进一步讲了阳气的作用。先说一句阳气作用。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教材有注释,这是个倒装句法,阳气的作用是养神则使神精明,养筋就使筋柔润。
   筋要柔润,筋不能硬,对不对?
   年轻人肢体柔润,筋脉和调,老年人胳膊发硬了,那是筋脉不柔了。所以阳气养神则神精明,人的精明是要有阳气充足,这阳气虚了,你就该但欲寐了。阳气大衰,可不是但欲寐了,头脑昏沉沉的。所以养神则精,精就是精明。养筋则柔,筋就柔韧。这是阳气的作用。

“开阖不得,”- 如果是开阖不得,阳气不足了,阳气虚了,不能够正常开合了,这开合是指汗孔的开合。

“寒气从之,”- 由于汗孔开了,汗孔开合失常了,所以(寒)邪气侵入人体。

“乃生大偻,”- 偻,就是伛偻,经脉拘急导致的腰脊屈而不伸。大偻,腰脊的屈而不伸。就是所说的伛[yǔ]偻。北方话叫罗锅。这是由于寒邪侵入,导致的筋脉拘急而不伸,和阳气受伤有关。

   还有
“陷脉为瘘,”- 邪气陷到血脉里头去,久而不解,还可以出现瘘管病。陷脉为瘘,这瘘管病是脉的问题。比如说痔瘘,肛瘘,这些瘘都属于瘘管。陷脉为瘘。

“留连肉腠,”- 邪气还可以留连,留连就是停留,不能很快散掉。到肌肉腠理,邪气停留在肌肉腠理之间。

“俞气化薄,”- 俞就是腧穴的腧,经脉腧穴的腧。腧穴之气,是和五脏之气,和脏腑之气相联的,而且我们在讲经络一篇时提到过,所谓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这句话提到过,这个腧穴不是一般的简单的孔穴的问题,它是神气游行出入之处,它是内连于脏腑的。不单是连于经脉,经脉就连于脏腑。所以邪气通过腧穴,可以进入脏腑。
   教材注释,有“俞气化薄”,24注,128页,俞气化薄指邪气从腧穴传入而内迫五脏。化就是传化,薄就是迫的意思。俞气化薄,而传入五脏。

“传为善畏,”- 五脏主藏神,因而可以出现善畏,容易害怕。

“及为惊骇,”- 很容易受惊,这邪气影响到五脏了。
   怎么影响到的呢?通过腧穴而影响到五脏,出现精神、神志方面的症状。因为五脏主藏神,阳气受伤了,营卫之气都不能正常运行。

   刚才上面主要讲的是卫,这里又说
“营气不从,”- 不从就是不顺,导致了营气也不能正常运行。营卫反正相协而行,卫气失常,营气也不能正常运行了。

“逆于肉理,”- 它(营气)不正常运行了,可以逆乱停留在肉理之间。

“乃生痈肿,”- 停留了又郁而化热,就红了,就肿了,就痛了。就成了痈肿了。营者,血之气,就是气血瘀滞在那不通了。可不就肿起来了吗?瘀滞又容易化热。瘀又化热了。 红肿热痛都出现了。痈肿。
   那么,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那你看,那要治痈肿的话,我们曾经讲过一次,在《阴阳应相大论》里头,注意:
 @ 要行气,他营气不行,
 @ 要活血,营者血之气,
 @ 要凉血,一般他有热,郁而化热了。
   要行气,要凉血,要活血,就行了。
 @ 当然,你说由于毒热,再加清热解毒。
   我曾经提过这个问题,一看到痈肿,就清热解毒,说什么革兰氏阳性杆菌引起的,必须是二两银花、二两蒲公英,那个思路就不准确了。我没说不许用,应该用,但是你应该用理气活血、凉血、清热解毒,好像这样才全面。

“魄汗未尽,”魄汗就是自汗,汗还没有尽,这个时候,当然就形体比较弱。

“形弱而气烁,”- 这个弱是指的虚,魄汗未尽,汗孔张开,就虚,这个虚就叫做弱,不是体重减轻多少,就是容易感受外邪的时候。
   气烁就是气热。因为汗出,劳动的时候,他有热,形体汗孔张开了,是虚的状态,又有热的状态。

   突然受到外邪,
“穴俞以闭,”- 这时突然受到外邪,使得腧穴,包括汗孔又闭住了。
   闭住怎么样呢?闭住了,里边又有热了,也就是说,在汗孔张开的时候,容易受外邪,同时它里面还有热,受到外邪汗孔一闭,里边热停在里头了。

“发微风疟,”- 这个时候,看来是这个穴俞以闭,是受到了风寒之邪,使得穴俞闭塞,发为风疟,发热恶寒的风疟病。

  上节课,我们已经讲了第三段的,第三个小段。

   这一段,同样是说阳气失常之后可以引起各种疾病,比如最后一句他说:“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微风疟”。
   我们谈到了魄汗,就是说的自汗。自汗出的时候,未尽就是汗没有出完,正在出汗,这个时候形体是弱的,因为汗孔是张开的,邪气容易侵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形弱。
   气烁,汗出就有热,所以叫气烁,这个时候如果再受到风寒之邪,可以导致汗孔的闭塞,因而出现里有热,而外有风寒,热郁于内,风寒束于外,因此可以出现,寒热往来的疟疾。
   这个疟疾在《内经》里边,主要是说,
* 有寒热往来的症状,
 @ 一天可以出现一次,也有两天出现一次。
 @ 一般的话,(寒热往来)都是先冷(后热)
  # 冷到什么程度呢?冷到厚衣汤火不能温,穿多厚的衣服,盖多厚的被子,泡到热水里边去,那还是冷。
  # 热到什么程度呢?《内经》形容,热到冰水不能解。搁到冰里头,喝冰水,他还热。
   所谓“汤火不能温,冰水不能解”就是说这疟疾,热就热到汤火不能温,冷就冷到冰水不能解的程度,就是说那个疟疾呀,先冷后热。

   然后《内经》又讲的,
* 一般说还可以有头痛,“头痛如裂”,疟疾也可以出现头痛这些症状。

   但是《内经》说的这个疟疾,一般的说是一天一发作,也有两天一发作,还有三天一发作,这根据发作的频率,分成一日虐,二日虐,间日虐。

* 《内经》所说虐,又有如虐这种现象,《内经》本身也有这个词,叫如虐。
   如虐,好象是疟疾,它《内经》里有时说的是虐,有时候就说是如虐,有时候不说如字,其实讲的也是如虐,一天可以有很多遍,也就说我们所说的往来寒热的这种现象,寒热如虐。

   现在呢,说疟疾还有真虐,假虐,
 @ 所谓真虐就是在血液里头,查到有疟原虫的那种虐,那叫真虐。
 @ (血液中)没有疟原虫的那种虐,叫假虐。
   不过话说回来,按中医治疗,不论吃药也好,针刺也好,有疟原虫的那种虐,没有疟原虫的那种虐,常常是用同样的方法治疗,所以呢还是要辩证论治。
   但是治虐还是有一些基本治法,吃药还可以说,吃药后,疟原虫没有啦,那就算把疟疾治好啦,用现在的生化检查,理化检查的方法血液里头再也见不到疟原虫了,可以说是吃药吃的。
   那么针刺呢,用针刺方法,治疗疟疾,再查血里没有疟原虫了,针刺穴位上也起到了这样的治疗作用。
   所以,虐或者如虐,现在的说法概念上,有没有疟原虫的真虐或者假虐,在中医的治疗方法上,无论是用药,还是用针,还是用按摩以及其它方法,都是用辩证施治的方法。当然辩证施治,对于疟疾这个病来说,也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的辩证论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