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暮云深 2020-01-29

 2019.10.20

导读:古典油画是对过去的历史时期美的记录,更是当时对美的向往。本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些停留在历史中,最美的古典油画人物。

古 典 油 画 人 物 欣 赏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作 者: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 - 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

作品名称:拿破仑·波拿巴成为第一执政官- bonaparte as first consul

作品尺寸:147cmx227cm

作品年代:1804年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现收藏于:

安格尔在等待去罗马留学的这段时间,曾接受过今属比利时的列日城的一幅订件,为那里画一幅《第一执政波拿巴肖像》,此时正值1803年,即路易十六被处死之后,拿破仑又发动旨在推翻督政府的雾月十八日政变的重要时期。这位第一执政官要实行全国的军事独裁统治,人民无不切齿痛恨.安格尔却应允去完成这样一幅肖像画。1806年,他又画了《拿破仑一世在皇座上》,这后一件作品已是赤裸裸地为庆贺这个军事独裁者称帝而创作的歌颂性作品.安格尔不问政治,却在这两幅画上宣告了自己的立场。当作品于同年在巴黎沙龙展出时,受到了舆论界的冷嘲热讽。在罗马的安格尔获知这幅画的反应后,心情非常沉重,曾愤慨地表示:“人们总以为,沙龙是鼓励绘画的地方,其实不,它给绘画提供的是一条可悲的道路。”1813年,他与玛德莱娜·夏佩尔小姐结婚,总算使他得到一些慰藉。他说道:“夏佩尔是自我牺牲精神的典范,她成为我生活中的安慰。”这时,他除了画神话题材之外,还画了几幅裸体题材的大画,准备送往巴黎再度露面。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作 者:保罗·德拉罗什 - Paul Delaroche

作品名称:拿破仑越过阿尔卑斯山- napoleon crossing the alps

作品尺寸:

作品年代:1850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

《拿破仑越过阿尔卑斯山》(Napoleon Crossing the Alps)。这幅作品描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1800年5月,拿破仑在阿尔卑斯山穿过大圣伯纳德山口(Saint-Bernard Pass),率领两万多军队突袭正在意大利的奥地利帝国的四万多军队,以少胜多击败奥地利,决定了意大利战场的胜利,史称马伦哥战役(Battle of Marengo )。西方四大军事天才:汉尼拔,亚历山大,凯撒,拿破仑。其中汉尼拔和拿破仑都曾翻越阿尔卑斯山发动奇袭。描述这次翻越阿尔卑斯山的艺术作品很多,大多美化了拿破仑的形象。

只有保罗·德拉罗什的这幅作品,真实再现了历史真相:拿破仑肠胃不好,经常手捂胃部。拿破仑精力旺盛:每天只睡四个小时,但是大约每三小时要吃一只鸡,生活不规律导致肠胃和消化不好。

在拿破仑之前,欧洲没有一个国家的军队超过20万:君王们养不起大批常备军。拿破仑发明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组织动员了合计超过300万军队,所以在欧洲曾经取得一系列的胜利。但是,当时法国说法语的人口不到一半。民族国家正是从拿破仑开始形成的。现在,欧盟已经取代了民族国家等陈旧思想。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作 者:雅克-路易·大卫 - Jacques-Louis David

作品名称:拿破仑·波拿巴穿越大圣伯纳德山口,1800年5月20日-

Bonaparte Crossing the Grand Saint-Bernard Pass, 20 May 1800

作品尺寸:高: 271 厘米. 宽: 232 厘米.

作品年代:19世纪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现收藏于:

大圣伯纳德山口连接着瑞士与意大利,海拔2,473米,是欧洲最高的山口。

作品描绘1800年4月底,第二次反法联盟战争时期,拿破仑皇帝亲自率领法国士兵从大圣伯纳德山口翻越阿尔卑斯山,进攻意大利时的情景。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作 者: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 - 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

作品名称:拿破仑在艾牢战场 - napoleon on the battlefield of eylau

作品尺寸:521 x 784 cm

作品年代:1808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藏

埃劳战役,是拿破仑一世和第四次反法同盟之间的一次重要战役,发生于东普鲁士境内。1806年10月,拿破仑率军击溃普鲁士军队,与援普的俄军相遇。1807年1月,贝尼格森率领7万俄军和8000普鲁士军队从东普鲁士首府哥尼斯堡出发,进击米歇尔·内伊率领的法军,而拿破仑也调集约7万军队抄袭俄军后路。贝尼格森得知法军动向后,返军普鲁士埃劳,迎战法军。在会战中,双方都展现了难以置信的英勇。法军还上演了拿破仑战争中最壮观的一次骑兵方阵大冲锋,但还是被俄军正面击退。这次不分胜败的战役是拿破仑流血最多的战役之一。

拿破仑亲自描述当时情景的一切细节,并由美术主管维旺德农转述:“正当陛下视察埃劳战场命人抢救伤员之时,一位膝盖被炮弹炸伤的年轻立陶宛骑兵,抬起身来对国王说:“国王,你要我活下去,那好,让人治好我的伤吧,我要像前人为亚历山大效劳一样忠实地为你效命!”画面左方,真的有名年轻士兵好像在发誓,军队里的外科医生佩希(Percy)男爵扶着他,一名护士正给他包扎膝盖。这幅画凸显拿破仑国王的人情味,他的手势充满感情,与他在战场上讲的一句话完全吻合:“如果世上所有的君王能够看到这样的场面,他们就不会如此嗜好战争和征服异族。”安东尼·让·格罗在这幅油画中,创造了拿破仑最崇高的形象之一,拿破仑面色苍白而严肃,身着灰缎面的毛皮大衣。拿破仑在埃劳的确穿过这件大衣,画家格罗为了作画向他索来衣服,连同帽子,一起保存到逝世。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作 者:雅克-路易·大卫 - Jacques-Louis David

作品名称:拿破仑一世及皇后加冕典礼 - Coronation of Emperor Napoleon I and Coronation of the Empress Josephine in Notre-Dame de Paris

作品别名: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

作品尺寸:高: 610 厘米. 宽: 931 厘米.

作品年代:1808- 1822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现收藏于:

油画《拿破仑一世及皇后加冕典礼》是新古典主义画派的代表画家雅克-路易·大卫受拿破仑委托创作的,又名《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

雅克-路易·大卫在创作《拿破仑一世及皇后加冕典礼》这幅大型油画的过程中,雅克-路易·大卫先在巴黎圣母院的平面图上耐心地配置了每个人的位置,并为主要出场人物作了素描,他还借出了仪式中穿用的衣物进行揣摩。在画面中央位置是拿破仑和他的妻子约瑟芬皇后,两人穿着刺绣锦缎,上面镶满了珍贵的宝石。在他们身后是教皇彼奥七世,周围则是美国、西班牙、意大利各国的外交官和政治家。这场加冕仪式在当时颇具戏剧性,教皇曾想在各国代表的面前把皇冠戴在拿破仑的头上,但拿破仑却用双手接过皇冠,自己戴在了头上。雅克-路易·大卫原想表现出拿破仑为自己授冠这个场面,但这样来免显得太过外露,于是他就改画为拿破仑为皇后授冠,强调和平的场面。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作 者:雅克-路易·大卫 - Jacques-Louis David

作品名称:1804年10月5日军队在五月广场向皇帝宣誓 - The Army takes an Oath to the Emperor after the Distribution of Eagles

作品别名:马尔斯竞技广场的军旗授予式

作品尺寸:高: 610 厘米. 宽: 931 厘米.

作品年代:1810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现收藏于:法国凡尔赛宫

《1804年10月5日军队在五月广场向皇帝宣誓》是一幅历史画,描绘军队向称帝的拿破仑宣誓效忠,拿破仑授予他们军旗。场面宏伟,军人们群情激奋,表现出拿破仑无上权威。就绘画本身而论,这是一幅现实主义作品,但由于逢迎造神而使画面过分渲染崇拜气氛,政治色彩浓重,艺术只是降到为这一历史事件树碑立传之功能。画家以极精致的笔法描绘了众多人物肖像和衣着配饰,具有物质感,是古典主义中的细密形式,但是服饰的繁琐、旗帜的喧哗有夺人之处。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作 者:伦勃朗·梵·莱茵 - Rembrandt van Rijn

作品名称:夜巡 - the nightwatch

作品别名:Gruppovoy company portrait shooters Frans Bening claws and William van Reytenburha (Night Watch)

作品尺寸:437x363cm

作品年代:1642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现收藏于: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夜巡》是伦勃朗最著名也是最引起争议的一幅作品。创作于1642年,像《夜巡》这样的集体肖像画,在当时的荷兰绘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伦勃朗早就对这种陈旧俗套的标示方式感到不满,因此,伦勃朗接受订画时,就决心不把所有的人物都平等的排列在画面上,而尝试新的集体肖像画创作。

例如此画中伦勃朗掌握了班宁·柯克上尉的民兵连出巡前一瞬间的战斗性效果,事实上,那时候民兵连已不具有军事作用,只是在庆典时盛装列队,烘托气氛而已,但若是创作出充满活力的画面,捕捉出巡的一瞬间是再合适不过了。面对光线的正是弗兰斯·班宁·柯克连长和威廉·凡·莱汀普克副官二人,其他队员都在阴影里,可以说是近乎于画面背景。画家伦勃朗还画了一个正对光线的小女孩,以和副官华美亮丽的衣着相对比,这个小女孩在画面上取得了色彩上的平衡,同时呼应连长和副官,起到映视两人荣誉的作用。但是,这种打破传统模式的崭新标示,很难让人们所理解。

据说,这种画面处理惹怒了民兵连队员,并未获得应有的好评。姑且不论是否为事实,但这种完全摆脱传统平面式的集体肖像画的画面具有了动感和空间感,展现了一幕雄伟壮丽的情景。画家伦勃朗在描绘确实存在的人物肖像同时,也创造出从其自身产生的战斗性及全新而独特的绘画艺术世界

一般认为《夜巡》是描写民兵连夜半出巡、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所以《夜巡》这个名字已为人们普遍接受,然而,它的正式名称应该是《班宁·柯克上尉的民兵连》、描绘的不是夜间而是白天的景况。但由于伦勃朗强调光影明暗的画风,使这幅画完成之初给人以暗淡的印象,后为保存画面又涂上了多层凡尼斯,但多数的凡尼斯经过久远的年代后都会变质、变深,甚至影响到下层画面的色彩,再加上灰色沾染,使画面更加灰暗。因此,不知从何时起,原本是白天场景的画面,竟然误认为是黑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过修复、清洗,才确认画面的景况是白天,但因为这幅画长期是以《夜巡》而闻名,就一直延用至今。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作 者:雅克-路易·大卫 - Jacques-Louis David

作品名称:荷拉斯兄弟之誓(贺拉斯兄弟宣誓) - the oath of the horatii

作品尺寸:424.8x329.8

作品年代:1784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现收藏于:

由于接触到一些反封建的革命党人,如雅各宾党的领导人罗伯斯庇尔等,大卫在政治思想和艺术观念上产生了一些变化,创作了一些富有时代精神的作品。从这时起大卫就勇敢地站在时代的高度,用自己的艺术为反封建斗争服务,逐渐走进现实主义潮流。他说过:“艺术必须帮助全体民众的幸福与教化,艺术必须向广大民众揭示市民的美德和勇气”。从此,大卫把艺术作为反封建的战斗武器使用,作为战士登上了画坛和政坛。他在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是《贺拉斯兄弟宣誓》。

这件暗示共和,颂扬为国牺牲的巨幅作品,以三个圆拱门将整个画面分为三部分。左边是在父亲面前宣誓的贺拉斯三兄弟,他们有着强壮的体魄,匀称的比例以及大多以直线构成的形体和姿势。中间是手举武器带领儿子们宣誓的老父亲。右边则是由曲线和柔软姿态表现的几位妇女的形象。画面突出地显露出一种质朴和古罗马式的庄严感,男子的刚毅和女性的孱弱对比鲜明。尽管构图平淡,人物姿态过于戏剧化,但仍不失为一幅唤起人们革命斗志和牺牲精神的具有鼓动性的作品。

此画取材于罗马故事,罗马城与毗邻的阿尔贝城争夺最高统治权,为避免大规模的流血,双方达成协议,各选出三名勇士代表本城同对方格斗,胜者则有统治权,画中荷拉斯家三兄弟被选中代表罗马城,临行前他们在父亲面前宣誓,表明为祖国而放弃个人私情,不获胜将战死沙场的决心。而与之交战的邻国战士中,恰好有三兄弟的姐妹的未婚夫。这个极富有戏剧性的情节,被大卫用直与曲、刚与柔的对比手法表现出来。这一主题正切合当时的时势,获得一片喝彩声。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作 者:达芬奇 - Leonardo da Vinci

作品名称:安吉里之战- the battle of anghiari

作品尺寸:63.7x45.2

作品年代:1503-1505

作品材质:生煤, 钢笔墨水, 水 black chalk, pen and ink, wate

现收藏于:

《安吉里之战》是莱昂纳多·达·芬奇最大最重要的作品,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作,取材于15世纪佛罗伦萨和米兰之间的战争,是达·芬奇少有的关于军事题材的美术作品。《安吉里之战》描绘了战争的心脏部分,展示了人与战马的躯体痛苦、恐怖的纠缠,透露出达。芬奇对人性暴力的看法。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作 者:欧仁·德拉克洛瓦 - Eugène Delacroix

作品名称:自由引导人民(1830年7月28日)- liberty leading the people (28th july 1830)

作品别名:自由女神,自由引导着人们

作品尺寸:325x260

作品年代:1830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现收藏于:

油画《自由引导人民》 又名《1830年7月28日》,描写了当时巴黎人民反对波旁王朝而奋起战斗的场面。路易十八的弟弟查理是位反动的暴戾之君,他上台后恢复了许多旧秩序,偿还贵族在革命中失去的财产,取消1814年宪章,暂停出版的自由,解散国民议会等等,他的举动激怒了法国人民,于是在巴黎爆发了起义,人们拿起武器同国王作战。街垒战就发生在离德拉克洛瓦画室不远的地方,他亲眼目睹了这场为自由和权利而战的斗争。

德拉克洛瓦本来对政治不感兴趣,也不同政治家交往,同贵族却过从甚密。然而1830年7月的战斗深深打动了画家,正义感和人民斗争的热情促使他决心将这一切创作为一幅作品。

油画《自由引导人民》以浪漫和丰富的想象,表现了1830年7月28日巴黎人民占领王宫,推翻查理十世反动统治的战斗场面。画中心高举法兰西三色旗的自由女神,强健而美丽。她半裸着身体,赤脚走在硝烟弥漫、尸横遍地的街垒中,她是共和国的象征。在她身边跟随着参加战斗的少年、头戴礼帽的大学生以及工人和市民,他们全都手拿武器,群情激奋,在自由女神的引导下,踏着尸体勇敢无畏地迎向敌人,画面充满高昂热烈的战斗情绪。德拉克洛瓦以浪漫主义激情,强烈的色彩,浓郁的战斗氛围感创造了一幅歌颂革命的作品。油画《自由引导人民》于1831年展出后,被政府以3000法郎收购,挂在卢森堡宫内。现在它是卢浮宫的艺术珍品。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作 者:弗朗西斯科·德·戈雅 - francisco de goya

作品名称: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 - may 3, 1808

作品别名:五月三日的枪杀、1808年5月3日的马德里

作品尺寸:268×347厘米

作品年代:1814年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现收藏于: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

戈雅是1808年5月2日西班牙人民起义的目击者,并站在人民起义一边, 戈雅用自己的画笔热情歌颂了西班牙人民不畏强暴、英勇反抗的爱国主义精神。《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又称《1808年5月3日的马德里》,是一幅描绘法军镇压起义者暴行的悲剧性作品,一幅英雄主义悲壮激昂的画面。画家戈雅将要被杀害的起义战士置于画面上方的视觉中心,突出三个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右边是一位僧侣,在就义前,正作最后的祈祷;中间是位农民,看上去有着一副饱经风霜的面孔,神情坚定地望着夜空,无惧无畏;画家戈雅着意描绘一位愤怒之极、高举双手的市民,义正词严痛斥敌人暴行,这是人类英雄的伟大形象。画家戈雅以马德里的夜景作为画面刑场的背景,意在表现黑暗笼罩着西班牙。画面聚光于起义者形象,而将法军置于暗部,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又在地面置一灯笼,使一部分光由下向上放射,造成一种动荡不安的气氛。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作 者:雅克-路易·大卫 - Jacques-Louis David

作品名称:萨平妇女(萨宾妇女) - intervention of the sabine women

作品尺寸:385 x 522 cm

作品年代:1799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现收藏于:

萨平妇女(萨宾妇女)是一个脍炙人口的主题,被历代画家描绘过。它取材于古代罗马故事,相传罗马人建国后缺少妇女,于是他们便将萨平城青年妇女劫夺来做自己的妻子。萨平人当然不会善罢甘休,经过几年积蓄力量后,他们向罗马人宣战,决心夺回自己的姐妹。当罗马武士同萨平军队展开生死搏斗之际,已为罗马人之妻并生下孩子的萨平妇女痛苦万分,她们冲到两军之间,用自己的身躯将其分隔开。因为一方是她们的父兄,另一方是她们的丈夫。大卫遵循古典主义的原则,在画中并未渲染战争的激烈和残酷,而是把一个个裸体武士画得像舞台上的演员,摆着优美的姿态。只有那些英勇无畏的妇女和地上哭喊着的孩子们引起观者的同情和怜爱。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作 者:欧仁·德拉克洛瓦 - Eugène Delacroix

作品名称:

希阿岛的屠杀-

the massacre at chios

作品别名:希奥岛的屠杀

作品尺寸:345x419

作品年代:1824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画作《希阿岛的屠杀》是画家德拉克洛瓦创作于1824年的一幅油画。现存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这幅油画叙述希腊人民为反对土耳其人的压迫,所引起的一场战争中的悲惨经历,画作展出后,引起了西方世界的震惊,这幅画证明了德拉克洛瓦对历史题材的重视。这幅油画的线条和构图十分严谨,但是画家却以大胆新颖的手法,表现光和大气下的色彩。

正如画家的许多作品一样,这幅画是由三个部份构成;前景是一组伤患和俘虏,出现在明暗相间的背景上;中景是发生战争的平原;第三部份则是占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一的天空,几乎全部被黄色的烟云所覆盖。在此画中,画家用浪漫主义惯用的象征手法,着重表现残暴的土耳其侵略者强加给希腊人民的惨无人道的灾难。

油画《希阿岛的屠杀》首次在沙龙中展出时引起了巨大反响,它令古典派人士大为震惊。因为他们无法接受这样的题材和内容,称它是“绘画的屠杀”。不过它却鼓舞了一批年轻人,他们给予作品极高的评价。这幅油画取材于当代事件,描写19世纪20年代希腊人民反抗土耳其人的统治,遭到土耳其侵略者在希阿岛上的掠夺和屠杀,这种暴行引起欧洲各国人民的强烈反响。英国诗人拜伦还直接参加了支援希腊人民的战斗,贡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画家德拉克洛瓦以极大的热情创作了这幅画,无情地揭露侵略者的暴行,对希腊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油画《希阿岛的屠杀》直接表现了土耳其人的掠杀和手无寸铁的希腊人民的困境。画中心坐着一位老妇,她惊恐而绝望地看着周围发生的一切,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旁边有一对希腊夫妇依偎在一起,他们被抢劫一空,几乎没有勇气再面对生活。画幅右边有位倒在血泊中的母亲,她可怜的孩子还爬在她身上寻找乳汁。画中还有拖在侵略者马背后拼命挣扎的少女,有绝望的老人,无力反抗的、惊恐的男男女女。这些被凌辱的无辜希腊平民,同骑在高头大马上趾高气扬的侵略者形成对比,更激起人们的激愤之情。

前景的深色调在明亮的背景衬托下显得格外突出,人物的服装和各种物品的细节都被仔细而生动地刻画出来,色彩尤其复杂醒目,笔触也相当明显,暗褐色的土耳其士兵衬托出希腊人苍白的躯体,远处宁静的地平线衬托着海滩上的动荡掠杀。整幅画充满了人类的不幸与灾难,充满了痛苦与残忍。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作 者: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 - 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

作品名称:达芬奇之死 - death of leonardo da vinci

作品尺寸:40 x 50.5 cm

作品年代:1818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现收藏于:

安格尔描绘的是悲痛的弗朗索瓦一世深情地把奄奄一息的达芬奇抱在怀中。达芬奇在意大利的伯乐朱利亚诺德美第奇公爵去世后,于1515年12月底,应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邀请,离开意大利来到昂布瓦斯城堡中的克鲁克斯庄园,在此渡过了生命中最后的三年,1519年5月2日因病逝世。据说他是在赶来的弗朗索瓦一世怀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他最钟爱的学生弗朗西斯科·梅尔兹(达芬奇临终前将所有绘画作品和大量手稿都托付给了他)说:“达芬奇的死,对每一个人都是损失,造物主无力再造出一个像他这样的天才了。”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作 者:爱德华·马奈 - Edouard Manet

作品名称:墨西哥皇帝马克西米利安的枪决- Execution of Emperor Maximilian of Mexico

作品尺寸:252cm× 305cm

作品年代:1868年

作品材质:oil on canvas

现收藏于:德国曼海姆美术馆藏

1867年6月19日,墨西哥皇帝马西米连诺一世因颠覆共和国“印象派之父”爱德华·马奈有一幅名作,《处决马西米连诺》全名《枪决墨西哥皇帝马西米连诺》,。1867年6月底马西米连诺的死讯传到了巴黎。那里正在举办世界博览会,陈列的墨西哥展品依然打着墨西哥第二帝国的标记,而签署授权书的人已经死去。作为马西米连诺的同龄人,马奈以他的死创作了一组同题油画。配文的即是其中一幅,那是墨西哥皇帝与手下的两位将军米拉蒙和梅西拉中弹倒地的一瞬。油画与现实稍有出入的是,马西米连诺面对行刑队时,已经摘下了他的帽子,交给了从欧洲带来的厨师——拜托了,请把这个交给我的母后,并请转告她,我至死都在思念着她。《处决马西米连诺》因为其题材敏感再次被沙龙拒绝,其实马奈对此倾注大量心血,曾经几易其稿,费尽心机。

1867年6月19日星期三凌晨三点,行刑队押解皇帝和他手下的两位将军米格尔·米拉蒙和托马斯·梅西拉去执行死刑,皇帝身穿黑色制服,胸前佩带着哈布斯堡家族继承自勃艮第公国金羊毛骑士团的金羊毛勋章。神甫为皇帝主持弥撒之后,被押赴刑场克雷塔罗的克罗什高地。他把他的帽子给了他的匈牙利厨师,并对他说:“把这个交给我的母后。请转告她,我在临终前仍然思念着她。”皇帝与行刑队成员一一握手,然后站到离他们几米远的矮墙前。“我愿宽恕天下人”,皇帝大声说道,“但愿天下人能宽恕我,为了国家的利益,我甘洒热血,墨西哥万岁!独立万岁!”行刑队员举起了指挥刀。“孩子们瞄准了,瞄准正前方!”皇帝一边叫喊,一边指着胸膛。枪声响起,皇帝应声倒下。有人听到他低语:“天哪!(Hombre!)”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作 者:泰奥多尔·席里柯 - Théodore Géricault

作品名称:梅杜萨之筏- the raft of the medusa

作品尺寸:716x491

作品年代:1819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收藏

画作《梅杜萨之筏》是画家席里柯创作于1819年的一幅油画。现由巴黎卢浮宫收藏。

“梅杜萨号事件”当时在法国轰动一时。梅杜萨号巡洋舰载着四百多位官兵开往非洲,在西非海岸不慎搁浅,船体陷入沙里不能自拔。船长是位对航海知识一窍不通的贵族,经过两天混乱而无效的努力后,他便带着一部分官员乘救生艇逃之夭夭,扔下150多位官兵困在茫茫大海上。遇难的人们靠一个临时拼起的木筏,在汪洋大海上漂流了十几天,筏上发生了一幕幕骇人听闻的惨剧。人们在惊涛骇浪和饥寒交迫中同死神搏斗,为了活下去,有的人被迫啃吃死人的骨肉,有的人精神失常,尸体在海水的浸泡中开始腐烂。经过十几天的漂流,筏上最后只剩下15人。当幸存者向报界披露了这一丑闻后,引起了社会的极大震动。26岁的席里柯决定将这场悲剧搬上画布。为使油画作品《梅杜萨之筏》有真实的细节,画家席里柯到存尸所研究尸体,造了一个同样的木筏,又仔细观察了处于各种非常情况下人类的种种表情,还去精神病院画病人,同那儿的医生交朋友。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席里柯终于完成了这幅7米长的油画巨作。

画家席里柯选取了绝望的幸存者突然发现天边一线船影拼死呼救的情节。画的高潮是几个青年挣扎使出最后的力量将一位黑人青年举起,他手中拼命挥动着求救的红巾。有的人对这突如其来的转机或将信将疑,或又惊又喜。一位坐在死去儿子身边的老人已完全陷入绝望之中,对这激动人心的时刻竟置若罔闻,木筏边还漂浮着腐烂变色的尸体。画上的细节如此真实生动,不能不使观者为之动情。作品采用了不稳定的斜线构图,整幅画没有过多的悲惨景象,但却笼罩着绝处逢生的骚乱和激动,非常富有戏剧性。画家在构成上也十分考究,从画幅前坐着躺着的人一直推向手举红巾呼救的青年,从静到动逐步形成一个高潮,让观者的视线最后集中于呼救这个中心。后来人们把这件充满激情的巨幅绘画视为浪漫主义的伟大宣言。

油画《梅杜萨之筏》的视角表现出木筏的极不稳定性。两条对角线是整个构图的框架:一条线把观众的视线引向画面左侧正向木筏扑来的大浪,另一条线把观众的视线引向地平线上几乎看不见的救援船的微小侧影。油画《梅杜萨之筏》中人物表现出各种心理状态:怀抱死去儿子的男人的沮丧和迷茫、垂死者的突然振奋和向救援船挥手的人们的强烈渴望。但就在此时,谁也不知道这可怕的天平会向哪边倾斜。在这震撼人心的故事里,人类是唯一的主人公,至今仍令人感动。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作 者:保罗·乌切洛 - paolo uccello

作品名称:圣罗马诺之战- Battle of San Romano

作品尺寸:高: 188 厘米. 宽: 327 厘米.

作品年代:1436-1440

作品材质:木板油画

现收藏于:

名作《圣罗马诺之战》中,显示了画家乌切洛对透视学的大量知识,这幅木板油画的前景是交战的双方。战土们有的骑在马上,有的已被踏在马下,后面是持矛的队伍,人物都被描绘得富有装饰意味,地上横七竖八地扔着武器和盔甲。背景中的群山和田野经过精心的几何式的抽象处理和透视安排,具有很强的空间幻想效果,然而并不完全合乎透视学原理。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作 者:米开朗基罗·梅里西·德·卡拉瓦乔 - 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

作品名称:大卫手提戈利亚的头 - david with the head of goliath

作品尺寸:125x101

作品年代:1609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现收藏于:

此画因各种原因而非常重要。首先,画面描绘被砍掉的歌利亚的头就是画家本人的头像;其次,剑刃上有难以破译的文字,这是从不在自己作品上签名的卡拉瓦乔的画中极少有的。只有马耳他的圣约翰小礼拜堂中的《圣约翰的斩首》例外,而且画家也从不在自己的画上写任何东西;第三,画的总体概念非常著名,大卫和歌利亚是当时艺术家们表现得最多的人物,而卡拉瓦乔却将其浓缩为最少的一些基本要素:画面中最典型和强烈的要素就是明暗对比,人物形象在黑暗中凸显出来,周围几乎完全没有可以识别清楚的空间,包围着人物形象的黑暗妨碍着人们看到周围任何其他现实。画中的两个人物是在露天或者是在一个房间内,而此画的观看者虽然隐约可见左上方有帐篷,却很难有足够的凭证来清楚地判断事件发生的环境背景。于是,整幅画就沉浸在一个神秘而痛苦的氛围之中,考虑到卡拉瓦乔的人生和活动,这一切就容易理解了。

歌利亚的脸就是卡拉瓦乔的脸,可以推算出是其去世前不久三十九岁时的样子。大师的脸显示其在被砍头时不可避免地呼喊和扭曲着,而年轻的大卫提着歌利亚的头颅向人们显示(按照圣经讲述的样子) ,年轻而脆弱的大卫终于战胜了巨人歌利亚的威胁。画中卡拉瓦乔的脸显出了痛苦、忧伤,左眼似乎是肿胀的。这种形象符合现实。从找到的证据得知,此前不久在那波利,卡拉瓦乔就被人暴力袭击过,所以他的脸有些走样。显然,在画自己的肖像时,他是想让人明白他本人当时的脸的模样。歌利亚的脸使人们看到,那是一个绝望的,对所见到的情况充满恐惧的人,好像卡拉瓦乔有意让人们看到自己被判处并执行死刑时的样子。这也符合他的真实情况。卡拉瓦乔实际上是曾被判处死刑的,时间就在作此画的前四年,对其这一经历后来的史学家做了详细讲述。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作 者:欧仁·德拉克洛瓦 - Eugène Delacroix

作品名称:萨尔丹纳帕勒之死- the death of sardanapalus

作品尺寸:496x392

作品年代:1827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现收藏于:

油画《萨尔丹纳帕勒之死》是德拉克洛瓦从英国回来后创作的一幅富有浪漫主义特色的作品。它取材于拜伦的同名诗作,描写古代亚述国王在兵临城下之际,从容地命侍从处置自己心爱的妻妾犬马,最后放火焚烧自己宫殿的故事。

画面以斜构图给人视觉上造成一种不安的感觉,国王静卧在华丽的大床上,四周是弥漫的硝烟,凶悍的武士,颤栗而绝望的美女,挣扎的惊马……动荡、混乱、悲惨和不安交织成一幅充满恐怖气氛的画面。画家用强烈的色彩对比表现了五光十色的宫中珠宝和隐现在烟雾之中的楼阁,红色的宫床衬出明亮的女人体。画幅几乎没有什么空隙,被各种错综复杂的形象、缤纷的色彩和奔放的笔触所充斥,动荡同萨尔丹纳帕勒的静卧形成了令人惊叹的对比效果。

在油画《萨尔丹那帕勒之死》中,样式主义不仅流露在人的形体方面,而且也流露在色彩方面(床的玫瑰色只是颜料而不是色彩),而且主要是流露在构图方面,画家虽然在构图上力求表现出空间的深度,然而他所造成的却仅仅是人体的堆积。

油画《萨尔丹纳帕勒之死》在沙龙中展出时并未获得成功,遭到各种攻击和非议。人们称它是“第二号虐杀”。如此强烈的色彩,如此动荡的场面和血腥的屠杀把人们惊呆了。看惯了古希腊罗马典雅趣味作品的人们怎能接受如此强烈刺激的作品呢?这也正好表明画家作品具有突破性的新意。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作 者:老·彼得·勃鲁盖尔 - pieter brueghel the elder

作品名称:尼德兰箴言- Netherlandish Proverbs

作品尺寸:高: 117 厘米. 宽: 163 厘米.

作品年代:1559

作品材质:油画

现收藏于:德国柏林国家美术馆

这件传世油画作品《尼德兰箴言》是老勃鲁盖尔的代表作品之一。在这幅油画中,作者俯视的、散点透视的构图使画面失去了中心焦点,然而,画家老勃鲁盖尔却运用建筑物将看似杂乱的画面统一起来。

这件作品带有明显的细密画的特征。作者在对人与社会的深刻思索中注入了不无荒诞的创意,他运用幻想和虚构的手段,以表达人生的某种悲剧性看法。

现在这幅《尼德兰箴言》藏于德国柏林国家美术馆。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作 者:保罗·委罗内塞 - paolo veronese

作品名称:利未家的晚餐(最后的晚餐) - feast in the house of levi

作品尺寸:1280x555厘米

作品年代:1573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现收藏于:

油画《利未家的晚餐》(1573年,1280 x 550厘米)是威尼斯画派画家保罗·委罗内塞的代表作之一。

保罗·委罗内塞《利未家的晚餐》的原名是《西蒙家的圣宴》,表现的是基督被叛徒犹大出卖后,和众门徒在西蒙家过逾越节用最后晚餐的情景,这是众所周知的充满悲愤气氛的场面,但画家委罗内塞完全不受宗教内容的羁绊,把最后的晚餐描绘成富丽堂皇的、具有浓厚的世俗生活趣味的欢聚大场面。文艺复兴盛期典型风格的雄伟建筑占满了整个画 面,在画面下部三分之一处,富丽典雅的厅廊之间,丰盛的餐桌旁不但坐着基督与众门徒,还有金发华服的贵妇,穿着入时的达官显贵以及乐师、士兵、司厨与仆 人,构成色彩斑斓的人流。基督与圣徒的形象在画面上并不引人注意,画家委罗内塞着意表现的是威尼斯现实生活的壮丽与欢乐,为了渲染节日般的热闹气氛,委罗内塞还把侏儒、小丑与醉汉以及良驹、宝狗、猿猴这些与宗教完全无关的人与动物全都搬上画面。这种极端的世俗化、风俗化的表现反映着委罗内塞的人文主义思 想,将宗教的神秘涵义完全当作儿戏,委罗内塞为此而受到宗教裁判所的审讯,委罗内塞虽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来为自己辩护,最终还是把画的题目改为《利未家的晚 餐》,因为《圣经》中有一个税吏叫利未,一次基督在讲完道以后经过税关时,利未把基督领到家中,大摆宴席,招待基督及其门徒,在这个宴席上好多税吏和罪人与基督同桌共饮。这才结束了这场官司。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作 者:达芬奇 - Leonardo da Vinci

作品名称:安吉亚里战役- battle of anghiari

作品尺寸:115x85

作品年代:1503-1505

作品材质:油画 oil on panel

现收藏于:

1504年,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受命在佛罗伦萨维奇欧宫五百人大厅的墙壁上绘制雄浑壮阔的战争场景,创作了著名的壁画《安吉里之战》,希望借助这幅作品将佛罗伦萨军队1440年上演的经典战役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由于一些原因,这幅用油画颜料创作的壁画最终未能完成。但与达·芬奇同时代的人认为,《安吉里之战》无疑是他最伟大的绘画作品。

16世纪中期,柯西莫·德·梅第奇雇用乔治·瓦萨里对这个大厅进行改建,达·芬奇的著名壁画就此神秘失踪。这幅创作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只能从达·芬奇在壁画失踪前创作的草图和复制品中寻找最可能的样子。

《安吉里之战》为鲁宾斯和毕加索这两位绘画名家提供了相当大的创作灵感。在利用科技手段对艺术品进行分析方面,60岁的莫瑞希奥·塞拉西尼绝对是一个专家,塞拉西尼说:"我们认为,这幅杰作在当时的影响力要超过《最后的晚餐》。"

为了揭开《安吉里之战》的失踪之谜,塞拉西尼博士付出了毕生的努力,他始终相信,达·芬奇的这幅名作就是贪婪的瓦萨里私自藏起来的。1975年,他在瓦萨里为韦奇奥宫创作的壁画《基安纳谷马尔恰尼洛之战》中发现了神秘的信息--这幅壁画上的一面绿旗上写着意大利文"Cer?ca,Trova",意思就是"寻找吧,你一定会找到"。

在此之后,他又花了多年时间对大厅的最初结构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找到有关达·芬奇作画地点的线索。利用先进的热/雷达成像设备,他锁定了瓦萨里画作后面墙壁的一个微小气隙,这里恰好就是那面绿旗的位置。他相信,瓦萨里这个达·芬奇的崇拜者和第一个为他写传记的人,私自隐藏了达·芬奇作画的墙壁。

首先,达芬奇创作这幅画是确凿无疑的:1505年,达芬奇开始了一项巨大的艺术工程:

在佛罗伦萨维吉奥宫市政会议大厅的墙壁上描绘《安吉里之战》,表现的是战马和士兵在战斗中的情景,这是为了纪念1440年米兰军队的"佛罗伦萨之败"。达芬奇创作这幅画在当时被认为是一个"奇迹"。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就不是很清楚了。这幅画是已经完成,还是后来被完全毁掉?成了永久的谜团。这幅画就这样成了历史悬案,其蹊跷程度丝毫不亚于丹·布朗创作的悬疑小说《达芬奇密码》。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作 者: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 - 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

作品名称:查尔斯七世加冕礼上的圣女贞德- foan of arc at the coronation of charles VII in the cathedral of rheims

作品尺寸:240 x 178 cm

作品年代:1854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现收藏于:

这幅查尔斯七世加冕礼上的圣女贞德里,贞德一身戎装,比正在加冕的皇帝更为光辉。她是一个农家姑娘,16岁时接到神圣命令,率领法国军队同英军作战,解放了奥尔良。但1430年,她赶到康边去救援时,被英国同盟军勃良第军俘虏。曾经大大受恩于贞德的查理七世却丝毫没有出力援救她,致使贞德于1431年5月30日,贞德在鲁昂被处火刑,后人纪念她为圣女,圣女贞德史称西方花木兰。

画家安格尔并不关注加冕礼本身,更没有在意查理三世的个性刻画,而是借这一题材用心描绘人物与环境中各种摆设和道具的质感,这种精微的静物表现简直超过现代精密摄影术,从中可见安格尔的写实造型技巧已臻极致。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作 者:瓦西里·伊万诺维奇·苏里科夫 - Vasily Surikov

作品名称:火枪手行刑日的清晨- Morning of the Execution of the Streltsy

作品尺寸:高: 223 厘米. 宽: 383.5 厘米.

作品年代:1881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现收藏于:特列恰可夫画廊

画作《火枪手行刑日的清晨》是画家苏里科夫创作于1881年的一幅油画。现藏于特列恰可夫画廊。

《火枪手行刑日的清晨》这幅油画描写了17世纪俄国历史上的一件真事。1698年正当彼得大帝出国访问时,俄国发生了近卫军兵变。彼得大帝得知后仓促回国,立即残酷地镇压了这次兵变。画面的背景是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墙外和华西里伯拉仁诺大教堂的天球顶。身穿海蓝色军装的彼得大帝骑在高头大马上,亲自监督处决“谋反”的近卫军。他的背后是整齐森严的行刑队和一排绞刑架,他的右边是一群外国使节和他的宠臣。占据画面大部分前景的是动乱的人群,一些农民装束的近卫军家属围绕在六个即将临刑的近卫军身旁,他们悲痛地哭泣着。表现了宁死不屈的俄罗斯民族的坚强性格。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作 者:卡尔·帕夫洛维奇·布鲁洛夫 - karl pavlovich bryulov

作品名称:庞贝城的末日 - last day of pompei

作品别名:庞贝的末日

作品尺寸:651x466

作品年代:1833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现收藏于: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这幅《庞贝城的末日》的作者布鲁洛夫,是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的高材生,毕业后被学院公费派往意大利进修深造。1827年,布鲁洛夫随考古队到庞贝城去考察,出土的庞贝城遗址使他惊叹不已。庞贝城毁于公元79年一次火山爆发,许多古代的艺术品因此重见天日,在欧洲再次引起人们对古代艺术的向往之情。

布鲁洛夫在当时便产生了一个构思,表现这个古代庞贝城毁灭时震撼人心的场面。他用了六年的时间,反复思考,并进行了长期的资料收集工作,最后决定表现人们在末日到来时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亲人间的相互支持。

油画《庞贝城的末日》画面的处理手法夸张,布鲁洛夫用鲜红、暗红、黑灰和白的对比,表现闪电雷光和山崩地裂时的景象,人嚎马嘶,大理石雕像从屋顶往下坠落的细部描写,更加强了画面的气氛。人群中有一个头顶颜色盘和绘画工具的青年人,是画家布鲁洛夫的自画像。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作 者: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 - Jean-Honoré Fragonard

作品名称:大祭司克里休斯牺牲自己拯救克莉尔- coresus sacrificing himselt to save callirhoe

作品尺寸:400x309

作品年代:1765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现收藏于:

《大祭司克里休斯牺牲自己拯救克莉尔》是法国洛可可油画家弗拉戈纳尔1765年创作完成的一幅油画布油画,画家弗拉戈纳尔依靠这件作品获得沙龙的赞赏,而成为皇家美术院的会员。从此弗拉戈纳尔展开了以历史绘画大师享誉画坛的生涯。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作 者:尼古拉斯·普桑 - Nicolas Poussin

作品名称:海神的凯旋 - the triumph of neptune

作品尺寸:146.6x114.5

作品年代:1634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oli on canvas

现收藏于:

海神波塞冬是宙斯兄弟,油画《海神的凯旋》画的是海神从宙斯那里分得了海域,并把古代地方性海神涅柔斯等排挤到次要地位,得胜而归的情景。海神右手执三叉戟,左手驾着金鬃铜蹄马车,在画的左边飞驰着,画面的中央是其妻子安菲特里忒和众女神们,她们驾驶着由海豚牵引的贝形船。所有人物比较对称,构图热烈而又均衡。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作 者:彼得·保罗·鲁本斯 - peter paul rubens

作品名称:阿马戎之战 - battle of the amazons

作品尺寸:166x121

作品年代:1618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现收藏于:德国慕尼黑老绘画陈列馆藏

《阿玛戎之战》,1618年,德国,鲁本斯,木板油画,120.3cm*165.3cm,德国慕尼黑老绘画陈列馆藏 《阿玛戎之战》又名《阿马松之战》,描绘的是希腊神话中一则由英雄忒修斯与阿玛戎女王希波吕忒发生爱情而引起的战争场面。传说中两队人马在桥上狭路相逢,战斗异常激烈。

《阿玛戎之战》又名《阿马松之战》,描绘的是希腊神话中一则由英雄忒修斯与阿玛戎女王希波吕忒发生爱情而引起的战争场面。传说中两队人马在桥上狭路相逢,战斗异常激烈,前仆后继。英雄忒修斯远行至亚细亚的克律姆诺伊,见到阿玛戎女王希波吕忒并向她求婚。婚后英雄携她回家。这引起了阿玛戎部落的不满,发兵攻打希腊,一路所向披靡。

当时忒修斯正去克里特岛的迷宫中翦除牛怪,直至他得知后赶到雅典,阿玛戎女族即将进抵雅典。忒修斯立即率军迎敌,双方在特尔摩顿河桥头短兵相接,展开了一场血腥的战斗:阿玛戎人为保住自己的军旗正拼死地搏斗着,希腊军队从左侧桥头冲去,势不可当。桥边出现人仰马翻的惊险形象。画上色彩流动,线条飞旋,一切都处在一种惨烈的杀戮风暴中。画家通过敌我激战的情景,烘托了夺军旗的英勇行为。阿玛戎虽处劣势,仍显出不可动摇的战斗意志。右边已出现脱缰狂奔的战马,滚落河中的阿玛戎战士,给人以强烈的动感。全画气势激越,令人震颤。

《阿玛戎之战》画面总的动势好象一团旋风,紧紧朝向桥的右侧滚动着。人物的层次绵密,所有的造型服从于一种连续性的运动。色彩所表现的激情已达到了最高点。有的研究者认为这幅画是鲁本斯受到达·芬奇的一幅《安加利之战》或提香的《开多尔之战》的影响,这是不确切的。鲁本斯没有见到过那两幅画,即使他当时能见到,也只能是这两幅画的摹本或素描稿,要说汲取前人的构思,至多只是桥上的夺旗战斗。就鲁本斯这幅画的总构思看,他没有摹仿前人的动作,画家是凭借自己娴熟的写实技巧,使线条与色彩取得生动的呼应,并且有他的独创性。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作 者:瓦西里·伊万诺维奇·苏里科夫 - Vasily Surikov

作品名称:贵妇蒙洛佐娃 - Boyarina Morozova

作品尺寸:高: 304 厘米. 宽: 587.5 厘米.

作品年代:1887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现收藏于: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馆藏

《女贵族莫洛卓娃》是苏里科夫1887年的作品。女贵族莫洛卓娃是沙皇的亲属,她年少时守寡,拥有农奴八千人。她是当时的狂热的“分离派”旧教徒,因为激烈地反对沙皇的宗教改革,被沙皇阿历克塞·米哈依洛维奇亲自下令逮捕,并流放到远离莫斯科的帕洛夫斯克,关在地牢里,后因饥寒交迫死去。由于莫洛卓娃笃信旧教,疏财仗义,救济贫民,还为残疾人和狱犯缝制衣服,施舍乞丐,因此深得民众爱戴,素有普济众生的美誉。而维护旧教又使沙皇不安,因此被捕流放。

画家选择押解莫洛卓娃赴流放地途经莫斯科街道情景。这是一幅场面宏大、人物众多的历史画面。画面由莫洛卓娃乘坐的雪橇向纵深飞驰而过,画面自然分成两个部分:右半大部是一群旧教的信徒,曾获得过莫洛卓娃施舍的流民乞丐,他们赶来送行。其中有人掩面悲哀哭泣,尤其在近景处特别典型地描绘了两位虔诚的追随者,一位老妪和一个乞丐。他们心目中的莫洛卓娃无比崇高神圣。那个乞丐举两个手指与莫洛卓娃对应(新教用三指划十字,旧教用两指,这手势表明坚持旧教习俗决心)。

人群中个个显得悲哀,他们中有贵族有平民,都身着民族特色服装,都是旧教的捍卫者。而画面左上方描绘了一组新兴资产者和拥护新教的人物,他们喜笑颜开。画中主体形象是莫洛卓娃,这位近于疯狂的贵族女子,由于长期的苦苦修行,使得她面颊清瘦,脸色苍白。但她神情傲慢,顽固地坚持自己的信仰。在她那被黑衣包裹的身体和微露的面孔上,嵌着两只放射出复仇光芒的眼睛,仍然显示出清教徒那迷人的魅力。画家为了使雪橇在画中飞奔而过,就在雪橇边画一男孩,他的飞跑姿态立刻使雪橇飞驰起来。这幅画表现出苏里柯夫伟大的历史画家的气质。

画中几乎找不出概念化的人物形象,也没有两个人是相同的表情。好奇的、害怕的、惋惜的、嘲笑的、讥讽的、关怀的、惊恐的和看热闹的等等,画中人各尽其态。这幅画的人物塑造的成功远远超过画中莫洛卓娃本身,他们都具有典型的普遍意义。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作 者:夏尔·勒·布伦 - charles le brun

作品名称:波斯皇后伏于亚历山大脚下(又名大流士大帝的营帐) - The Queens of Persia at the feet of Alexander, also called The Tent of Darius

作品尺寸:高: 298 厘米. 宽: 453 厘米.

作品年代:17世纪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现收藏于:

战争的最原始动力是什么?战争最原始的动力,便是劫掠。正因为如此,古代大部分军队占领城池后,往往都要掳掠数日。

打仗劫掠这种事情,在古希腊更加频繁。当时古希腊人当兵,武器装备全靠自己买,唯一能吸引他们打仗的好处,便是打赢后能肆意掳掠。当然,士兵抢东西怎么能叫掳掠呢?那叫搜集战利品!战利品的范围很广,从日用百货、到金银珠宝,应有尽有,只有想不到,没有不能抢。不过总结下来,大致有三种,分别是“钱、粮和女人”。因此,那时候的战争,一旦城池被攻破,女人必定会遭殃。

到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时期,希腊人这种“搜集战利品”的习俗,仍旧非常盛行。士兵们在战场上拼死卖命,打赢了当然要搜集一波战利品,来安抚自己在战场上受伤的心灵。搜集一两个女俘虏当作战利品,然后糟蹋一番,也是人之常情。

公元前331年10月1日,亚历山大大帝率领马其顿4万大军,与20万波斯军,在高加米拉进行了一场大决战。为了让自己的战车在平坦的地面上跑,波斯王大流士甚至把高加米拉铲平。然而数量庞大的波斯军队,却败给了人数处于劣势的马其顿。大流士抛下自己的军队,落荒而逃。亚历山大大帝则兵不血刃地占领了波斯首都巴比伦。巴比伦是波斯王宫所在地,王宫内住着一位号称“亚洲第一美女”的人——大流士的妻子。当时西方口中所谓的亚洲,其实仅限于西亚和中亚一带,所以这个“亚洲第一美女”,实际上是“波斯第一美女”。不过很奇怪的是,亚历山大大帝并没有霸占这位“亚洲第一美女”,而且还给了她非常高的礼遇。

这种违背希腊人的传统,令人匪夷所思。根据《远征记》的说法:亚历山大大帝要么品德高尚,要么没有爱上她。还有一些人说,亚历山大大帝是同性恋,所以对大流士的妻子没有兴趣。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作 者:弗朗斯·哈尔斯 - frans hals

作品名称:圣乔治民团军官宴会图- banquet of the officers of the st george civic guard company

作品尺寸:257.5x179

作品年代:1627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Oil on canvas)

现收藏于:

弗朗斯·哈尔斯的油画作品《圣乔治民团军官宴会图》

(banquet of the officers of the st george civic guard company)便是一例,这幅油画作于公元1616年,可能是用来装饰该组织在霍莱姆的大会议厅。油画上共有12名成员,围着一张盛满食物的桌子。每个人都身穿制服,面朝着为他们作画的画家哈尔斯 (或者说是面朝看画的观众),姿态极其自然。而且我们可以看出画面上的人物,皆按照他们社会地位的高低排列。卫队等级中地位最高的军官坐在椅子上,地位最低的旗手站立着。人物的手势和动作使油画栩栩如生,桌子顶端,左边那位上校举起酒杯对来宾表示欢迎;正中央的上尉,拿着刀准备切烤肉,邻座的人正帮他出主意。

荷兰城市所拥有的民团,是一种军事性质的行会,民团将地方上的男性居民组织起来,交由当地的显贵指挥。在民团组织内部能占有一席之地,可说是一种名望的象征。城市民团的军官们,为了使自己的形象永远完美不朽,遂要求画家制作大幅油画,把他们全体庄严的肖像,一一呈现出来,以装饰他们平日聚会的大厅。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作 者:米开朗基罗·梅里西·德·卡拉瓦乔 - 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

作品名称:david and goliath

作品尺寸:110x91

作品年代:1598-99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现收藏于:

卡拉瓦乔,是16世纪著名的意大利画家,因为其画作对后来的巴洛克画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所以被后世誉为巴洛克之父。

卡拉瓦乔的一生几经大起大落,坎坷而充满了传奇,而这与他浓烈的性格与做事风格无不相关。大概除了卡拉瓦乔,也没有哪一个像他一样享负盛名的画家,会在一生中几次因为与人发生暴力冲突而入狱;没有哪一个像他一样依赖教廷的天主教信徒画家,却毕生一意孤行的坚持自己的那份信仰,对圣经的理解,用妓女做模特去画圣母Maria,用赌徒做模特去画圣徒,只因他相信上帝会原理每一个有罪的人,救赎每一个深受苦难的人。

《David with the Head of Goliath》是卡拉瓦乔晚年的画作,画于逃避教廷通缉的逃亡途中。那时,卡拉瓦乔已因在罗马被指控伤人而逃到那不勒斯,在那不勒斯因才华受到礼待,并答应以为那不勒斯的教堂作画为交换,被授予骑士荣誉。然而好景不长,卡拉瓦乔在那不勒斯又因杀人而被判入狱,最后成功越狱,自此踏上了逃亡的旅途。

众所周知, 在这幅画里,卡拉瓦乔将自己画成了罪人Goliath——David手中提着的头颅。蓬乱的头发和胡须、紧蹙的眉头、低垂的眼里空洞而绝望的眼神、张开的嘴仿佛临刑前在上帝面前用尽全力的呐喊过——然而即便声嘶力竭,也无法诉出这一生的痛苦、在人生终点的忏悔、绝望和无奈。

—— 我的一生,荣耀过、辉煌过、受到过世人的崇拜和赞美、我曾经桀骜不驯、恃才傲物、我拿起笔,就仿佛可以睥睨整个罗马的千古。然而福祸旦夕、荣耀转瞬即逝。即使我的画笔依旧,然而人们却开始对我指责和谩骂,他们说你的性格、你的举止、你的为人,却不再注意你的画——我这一生,因画而成名,荣耀半生,却在后半生被千夫所指,亡命天涯。

总觉得看着David手中的那颗头颅,能够在视觉上延续手起刀落临刑前Goliath的身姿——他一定是跪在地上的——茫然而痛苦的望着一片漆黑的前方,无力的垂下头——我是一个罪人,生前生后,哪里会有我的容身之所,生前生后,又有何不同,若是死亡能够终结一切痛苦,那么请砍下我的头颅,让我从无休止的痛苦中解脱。

而David, 我觉得那更像是另一个卡拉瓦乔。有人说这幅画的寓意是赎罪——善良的那个自我,终于挥剑斩杀了罪恶的那个自我——这是卡拉瓦乔在四处流浪逃避通缉的晚年献给教皇的画作,以请求教皇原谅。可我觉得这幅画,投射的内心情感,绝不只是放弃自我的一个面那么单纯,人的情感总是千丝万缕、复杂而又矛盾的。

画里,David的半张脸隐在了黑暗中,垂眼看着手中拎着的头颅,蹙起的眉和紧抿的嘴角都勾画出痛苦、不舍、身不由己的感觉,跃然纸上却又一言难尽。

人常说“一副好牌却被打烂”,说的应该就是像卡拉瓦乔这样的一生。天赋异禀,少年成名,却因自身的性格在鼎盛时期遭到牢狱之灾,就此人生直转而下,晚年更是颠沛流离。可是即便把上帝给的一手好牌打烂了,那又如何呢?这一手好牌,即便打烂了,仍是精彩绝伦的,有多少人,蝇营狗苟的一生牌局,结果又如何呢?

不去评判一个人的一生成功与否,我们真的无法去评判人生怎样算是成功怎样算是失败。诞生与死亡,人生只是这两点间的一段或长或短的旅途,旅途是好是坏,除了当事人,真的谁也无法评断,也无权评断。温和的拉斐尔那样的性格总是受人喜爱的,米开朗基罗那样隐忍而铿锵有力的的性格似乎就不那么讨喜,卡拉瓦乔这样将恃才傲物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谓跋扈的性格,自然更是不讨喜甚至遭到许多人嫉恨的。可是在我看来,他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精彩绝伦,像他们的画作一样,都是足以让一个时代为之惊叹的。

14世纪到16世纪,那么多天才点亮了文艺复兴时代,人类群星闪耀,那时迸发的光芒,即便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让我们觉得神往。特别爱巴洛克之父卡拉瓦乔,爱他的画作,爱他的一生,也是自身的审美的原因,就喜欢那样浓烈的性格,那样横冲直撞,懒理后果的做事风格。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作 者:乔万尼·巴蒂斯塔·提埃波罗 - Giovanni Battista Tiepolo

作品名称:克里奥帕特拉的盛宴 - the banquet of cleopatra

作品尺寸:346x249

作品年代:1743-1744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现收藏于:

18世纪的意大利艺术已远远不及法国,它不再占有领导欧洲艺术潮流的地位而让位于法国。这时意大利的艺术家大都是室内装饰家,绘制巨幅壁画或作一些装饰雕刻。18世纪的威尼斯画家占有特殊的地位,其中最负盛名的是提埃波罗(G·B·Tiepolo 1696- 1770年)他是当时的壁画名家,不仅在意大利,同时也在德国和西班牙从事创作,他的艺术有巴洛克的影响,也继承了文艺复兴的传统。他在威尼斯、米兰等地画有大量壁画和天顶画。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1750年左右为威尼斯贵族宅第所作的壁画《克里奥帕特拉的盛宴》。他以豪华的衣着,艳丽的色彩和有趣的古代故事来打动观众。提埃波罗的画风相当自由洒脱,也十分华丽繁杂。因此有人认为他是罗可可风格在意大利的代表。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文章来源原创

。。。 。。。 。。。 。。。

“中国书画邮”:致力中国文艺复兴,挖掘传统艺术深层智慧。抑制欧美艺术意识形态的隐藏渗透。创新中国艺术,走向世界主流。

聊聊古典油画的那些历史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