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版本学——从某“考据学大佬”用《康熙字典》释音说开去

 小藏身馆 2020-01-29

昨日刷SNS看到某位朋友探讨“棤”古音的时,居然查阅《康熙字典》,得出“《尔雅·释木》音错,拼音写出来是cuo4的”结论。(引用时还分了《康熙字典》内府、同文、标点三个版本,显然是会用国学大师网查字的聪明孩子)

《康熙字典》(内府)

据他说用了大量音韵学知识,我是没看出来,论证过程本亦不值一哂。不过本能的求知欲还是驱使我去查一查,这个《尔雅》“音错”的说法到底出自哪里。稍微有点经学文献常识的人肯定知道《尔雅》经文不注音,查注音一般还是看经注疏合编所附的《音义》,我就按图索骥地查了一下两个手头有的整理本,分别是北大简体横排本与上古繁体竖排本。

《尔雅注疏》北大简体横排本
《尔雅注疏》上古繁体竖排本

好了,问题来了为啥他们所附的释文是不一样的呢?那是因为二者整理的底本不一样。

北大版点校底本源头是阮刻本(我提源头是因为实际上是用中华书局影印世界书局本作为底本点校,但世界书局本出处有争议,但不管怎样,源头都是嘉庆二十年阮刻本),阮刻本的底本是元十行本(即经注疏附释文,阮元以为是宋本,实是元明递修本,前人已有辨析),而元十行本《尔雅注疏》所附《音义》多为直音,当是宋人所为(见张丽娟《宋代经书注疏刊刻研究》第387页),故内容与单行《经典释文》不同。且据朋友提醒《尔雅注疏》特殊还在于,《音义》中关于名物的基本删去。因此追本溯源,北大版的“棤音错”并非《经典释文》的原貌,当是阮刻沿袭元十行本(《尔雅》是九行)。

阮刻本“棤音错”
《中华再造善本》影印北京市文物局藏元刻明修《尔雅注疏》(实九行)“棤音错”

上古版点校的底本是元十行本(十行本今存只有诗、左、穀,所以上古《尔雅注疏》的校点前言说宋十行本也有问题的),实际上整理者以《尔雅》宋刊经注本、宋刊《经典释文》、宋刻宋元明递修单疏本三书合一而成。故覆案国图藏宋本《经典释文》,“棤”字下注音是“七各反”。因此,上古本无直音,还宋本《音义》原貌,点校不误。(当然这种处理方式符合是否合理,有待深究。)

国图藏宋本《经典释文》

综上,若要讨论“棤”的古音,找最早的反切,还是宋刻本《经典释文》的“七各反”,“音错”则是出自宋元人改动。不明个中缘由就直接拿来用,就很危险。(附带一提,七各反在《广韵》属清母铎韵。而《广韵》收“棤”字作“思积切”属心母昔韵。好吧,这不是重点。)

我想说的是,不学好版本学讨论音韵学,也不太行。

题外话:杜泽逊老师《尚书注疏校议》已经提过散入经注本、注疏本的《释文》不能与的单本别行《释文》一一等同。(见杜泽逊《尚书注疏校议》第110页)如今碰到《尔雅注疏》,这种问题我算是也有了直观的感受,一旦犯错,后果可怕。

临急写的,可能有小问题,欢迎指正。

PS:好久没写豆瓣日记了,就吐槽一下所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