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破襄阳城,抓文天祥,灭小南宋,但这个汉人将领绝不背汉奸之名

 思明居士 2020-01-29

我们对于历史英雄一直是推崇和敬仰的,但基本上都是为汉族而奉献的英雄,这也是由我们华夏文化传统和记载方式所决定的,于是只要是不利于汉族的人都归于异族和或者是叛逆。大中华还是有一个大胸怀更好,中华各族之外称为异族,可以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但咱自己大一统的民族,大可不必强调至此,我们对元朝汉人将军张弘范也就没必要称为叛徒或者是汉奸了,他真不应该去背负这个骂名!

破襄阳城,抓文天祥,灭小南宋,但这个汉人将领绝不背汉奸之名

张弘范,河北保定人,虽是汉族,但与南宋无关,元太宗十年(1238年)张弘范出生,其父张柔属于金国的臣民,张柔归顺蒙古得以重用,全家均效力于元朝。如果非要在张家人头上安上一个叛国之名,最多也能牵强到张柔头上,跟张弘范扯不上什么关系。因为张柔属于金国,叛国也是叛金,那跟南宋也没任何关系。

破襄阳城,抓文天祥,灭小南宋,但这个汉人将领绝不背汉奸之名

其实自从五代十国时期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后,直至元朝结束对中国的统治,汉人统治的王朝就再也没有染指过张弘范的家乡,因此张弘范做的任何对于南宋不利之事都谈不上叛国汉奸之名,相反,张弘范为元朝征战,屡立功勋,为最终蒙古建立一统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张弘范是元世祖忽必烈麾下最出色的汉族将领,同时也是最出色的蒙古将军之一

张弘范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是我们中华文化精神的体现,也是为国为臣者的典范。若是我们仅以汉人态度的狭隘观点去评判他,不仅仅是对张弘范的不公,也是对中华民族的偏颇之见。由于张弘范的成就全部是靠战争而获得,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自然会降低他成就的基础,也会招致受害者的口诛笔伐,他与其他将领不同的是他是汉人,为当时的异族摧城拔寨,横扫江南,他杀害的是汉人,破坏的是汉人的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记载主要还是汉人在承担,于是,张弘范就成了"汉奸"。都说杀人诛心,人死而灭,心仍沸腾,汉人记载的历史自然就容不得异族的侵扰,这是我们的特色,到现在都还是。

张弘范一生征战,功绩卓著,有以下三点让其名扬天下:

破襄阳城,抓文天祥,灭小南宋,但这个汉人将领绝不背汉奸之名

襄阳城

一、 破襄阳城:

元朝以强大的武力征讨四方,统一北方之后,只剩下南宋还在做顽强抵抗,襄阳城是南北交界之地,军事战略之重地,元军必须拿下襄阳才能一马平川杀过江南,南宋只有守住襄阳才能力保后方平稳。这里的争夺异常激烈,双方僵持不下,于是有虚实两个历史人物来到了这里,都是为了生死一战。一个就是张弘范,忽必烈派张弘范来到攻宋总指挥伯颜麾下作为攻襄阳的将领,伯颜根据张弘范的计谋和军事安排,顺利攻破襄阳城,捕获襄阳守将吕文焕,张弘范立下头功,得到忽必烈嘉奖和进一步的信任。另外一个就是"郭靖",依靠"九阴真经"和"武穆遗书"以及大批爱国武林同道,毕竟挡不住如狼似虎的蒙古铁骑,一代侠侣葬身于此,可怜了我的黄蓉啊!

破襄阳城,抓文天祥,灭小南宋,但这个汉人将领绝不背汉奸之名

二、 抓文天祥:

1278年,张弘范继续南下攻打广闽小南宋残余部队,文天祥和张世杰作为南宋抵抗主要将领一直在承受着蒙古大军摧枯拉朽般的肆虐,在潮州五坡岭,著名爱国将领文天祥被俘,张弘范对于文天祥这种铁骨铮铮的爱国将领既有同情也戴敬仰,希望文天祥能够归顺元朝,并劝降张世杰,文天祥自是宁死不惧,无奈张弘范只能将其送至忽必烈处理,过零丁洋时,文天祥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旷世绝命书。如果非要把文天祥和张弘范做一个对比的话,只能是各说各事,因为各为其主,谈不上忠奸,只是文天祥作为汉人杰出的爱国旗帜,深受汉人的尊敬,他只不过生在一个飘零无助的南宋,他尽忠了,他尽力了,他为信念而死了,绝对是值得推崇的民族典范。从客观角度而讲,他的失败和被俘,不能把罪恶加到张弘范身上,张弘范是在那个年代做了忠君忠国之事而已。

破襄阳城,抓文天祥,灭小南宋,但这个汉人将领绝不背汉奸之名

三、灭小南宋:

破襄阳城,抓文天祥,灭小南宋,但这个汉人将领绝不背汉奸之名

元替宋是历史发展的过程,不能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人或者某一代上,但具体到军事行为的过程中,张弘范就是终结宋朝的那个人。1279年,张弘范与宋军最后的军队相遇于崖山,此一战成为灭宋最后一战,张弘范不仅消灭了宋军的军队,更是逼得南宋丞相陆秀夫抱着八岁的小皇帝跳海自尽,随行数万南宋军民皆随皇帝跳海尽忠。随后张世杰复国无望,亦溺亡于大海之中。南宋三杰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死后,宋彻底亡灭。"崖山之后再无中华",不仅仅说的是宋朝的覆灭,更是中华文化的断代,延续数千年的华夏文化戛然而止,虽然后世几经修复,然而中断的历史确实无法完整的延续了。

破襄阳城,抓文天祥,灭小南宋,但这个汉人将领绝不背汉奸之名

张弘范被后人所了解,除了以上几点外,还有一个著名的崖山岩刻事件,这也是他被后人记住并被汉人无奈所用以发泄的事件。灭宋后,张弘范命人在崖山壁上刻下:"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以标榜功绩。后人有个书生见此愤怒异常,就在此句之前加了一个"宋",于是就成为"宋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这句就成为了张弘范汉奸叛国证明。发泄一下情绪谁都难免,后人非要把张弘范作为一个宋人叛国而去铭刻耻辱倒是显得小气了许多,文人可能只能靠笔杆子去爱国、去义愤填膺、去济难天下吧!

张弘范并不是一个只会打仗的将领,他从小也熟读各类经典,是文武兼修之人,只不过他的印记都体现在战场之中,有一首尽显霸气的大笔之做,抛去民族成见和战争残酷的因素,也不失为一首诗家大作:

"磨剑剑石石鼎裂,饮马长江江水竭。我军百万战袍红,尽是江南儿女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