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染病的知识

 强哥的书屋 2020-01-29

        公元6-19世纪间,鼠疫在全球发生了3次大流行,波及亚、欧、美和非洲60多个国家,死亡人数达千万。自1817年以来,霍乱已经在全球发生7次大流行,死亡人数也以千万计。1918年暴发的“西班牙流感”,造成全球2000余万人染病死亡。传染病给人类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历史上所有战争的总和。传染病不仅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而且会导致社会严重衰退,甚至造成国家消亡。随着科学的发展,许多对人类具有严重威胁性的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特别是在1980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消灭了天花,极大地增强了人们战胜传染病的信心。但是,总体而言,人类当前面临的传染病流行与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其中,既有传统传染病的持续流行或死灰复燃(如结核、流行性出血热、。麻疹等),也有新发传染病的出现与流行(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及禽流感等)。2003年在我国暴发、流行并波及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及2009年3月发端于墨西哥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甲型流感,更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还远远没有结束。

        近期在湖北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再次让传染病引起全国、全球的关注,那么对传染病,你了解多少呢?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

        传染病是指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以后,产生具有传染性的一类疾病。传染病属于感染性疾病,而感染性疾病不一定具有传染性。传染病的发生应具备三个环节,分别为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只要切断其中的一个环节,就能治疗或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及发展。疫苗的出现就是预防传染性疾病,注意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就是切断传染源的途径。

感染性疾病

        传染病现在更名为感染性疾病,也就是感染病,它是指的那些能在正常的或者非正常的人群中引起流行的疾病。通常它是由各种致病的或者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致病的病原微生物所引起来的。根据传播的特点可以进一步分为呼吸道感染病如流感、肺结核、腮腺炎等,消化道感染病如蛔虫病、蛲虫病、菌痢、甲型肝炎等,血液感染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虫媒感染病如鼠疫、疟疾、登革热等,体表感染病如破伤风、淋病等。对人类有致病性的微生物大约在500种以上,包括一些微生物和寄生虫。现在感染病的范畴比以往的范围要有所扩大。因此,感染病实际上就是研究那些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人类疾病。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其特征表现为:1、有病原体。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立克茨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等。 2.有传染性。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呈现出一定传染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状态等有关。3.有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4.有免疫性。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同一种传染病病原体产生不感受性,称为免疫。不同的传染病、病后免状态有所不同,有的传染病患病一次后可终身免疫,有的还可感染。

传染病分类

        我国法定的传染病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甲类(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霍乱和鼠疫,对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

        二类是乙类(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脊髓灰质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炭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白喉、百日咳、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病、梅毒、淋病、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疟疾。对此类传染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其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虽被纳入乙类,但可直接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三类是丙类传染病(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风疹、麻风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还有除了霍乱、细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临床上根据病因不同,还可以将传染病分为病毒感染性疾病、立克次氏体感染性疾病、细菌感染性疾病、真菌感染性疾病、螺旋体感染性疾病以及原虫感染性疾病、蠕虫感染性疾病等等。乙肝、手足口病、麻疹、风疹等等都是病毒感染性疾病,流行性斑疹伤寒属于立克次氏体感染性疾病。真菌感染有新型的隐型链球菌感染等,属于真菌感染性疾病。钩端螺旋体病是螺旋体感染类的传染病,阿米巴病、疟疾等是原虫感染性疾病。日本血吸虫、钩虫病、丝虫病、蛔虫病、蛲虫病等都属于蠕虫感染性疾病。

传染病传播途径

      1、空气传染:有些病原体在空气中可以自由散布,直径通常为5微米,能够长时间浮游于空气中,做长距离的移动,主要藉由呼吸系统感染,有时亦与飞沫传染混称。

  2、飞沫传染:飞沫传染是许多感染原的主要传播途径,藉由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时,喷出温暖而潮湿之液滴,病原附着其上,随空气扰动飘散短时间、短距离地在风中漂浮,由下一位宿主因呼吸、张口或偶然碰触到眼睛表面时黏附,造成新的宿主受到感染。例如:细菌性脑膜炎、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结核、麻疹、德国麻疹、百日咳等等。由于飞沫质、量均小,难以承载较重之病原,因此寄生虫感染几乎不由此途径传染其它个体。

  3、粪口传染:常见于发展中国家卫生系统尚未健全、教育倡导不周的情况下,未处理之废水或受病原沾染物,直接排放于环境中,可能污损饮水、食物或碰触口、鼻黏膜之器具,以及如厕后清洁不完全,藉由饮食过程可导致食入者感染,主要病原可为病毒、细菌、寄生虫,如霍乱、A型肝炎、小儿麻痹、轮状病毒、弓型虫感染症(T.gondii),于已开发国家也可能发生。有时,某些生物因体表组织构造不足以保护个体,可能因接触患者之排泄物而受到感染,正常情况下在人类族群中不会发生这种特例。

  4、接触传染:经由直接碰触而传染的方式称为接触传染,这类疾病除了直接触摸、亲吻患者,也可以透过共享牙刷、毛巾、刮胡刀、餐具、衣物等贴身器材,或是因患者接触后,在环境留下病原达到传播的目的。因此此类传染病较常发生在学校、军队等物品可能不慎共享的场所。例如:真菌感染的香港脚、细菌感染的脓包症(Impetigo)、病毒在表皮引起增生的疣,而梅毒的情况特殊,通常是健康个体接触感染者的硬性下疳(chancre)所致。

  5、垂直传染:垂直传染专指胎儿由母体得到的疾病。拉丁文以“in utero”表示“在子宫”的一种传染形式,通常透过此种传染方式感染胎儿之疾病病原体,多以病毒、和活动力高的小型寄生虫为主,可以经由血液输送,或是具备穿过组织或细胞的能力,因此可以透过胎盘在母子体内传染,例如AIDS和B型肝炎。细菌虽较罕见于垂直感染,但是梅毒可在分娩过程,由于胎儿的黏膜部位或眼睛接触到母体阴道受感染之黏膜组织而染病;且有少数情况则是在哺乳时透过乳汁分泌感染新生儿。后两种路径也都属于垂直感染的范畴。

  6、血液传染;主要透过血液、伤口的感染方式,将疾病传递至另一个个体身上的过程即血液传染。常见于医疗使用注射器材、输血技术之疏失,因此许多医疗院所要求相关医疗程序之施行,必须经过多重、多人的确认以免伤害患者,于捐血、输血时,也针对捐赠者和接受者进一步检验相关生理状况,减低此类感染的风险,但由于毒品的使用,共享针头的情况可造成难以预防的感染,尤其对于艾滋病的防范更加困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