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美德制造业现状及异同分析之二-德国制造

 源源不断 2020-01-30

德国巴伐利亚州卫生部召开新闻发布会

今早传来消息,德国慕尼黑地区发现三例新冠肺炎确诊案例。患者都是一个公司的员工,本月曾与来自中国的同事一起开会,该同事已被确诊后三名德国同事也被确诊了。我一看这公司竟然是我之前工作过的某公司的客户。这一石激起诸多回忆,这才想起来该更新公号了。

笔者与德国制造颇有缘份。先后曾供职于两家德国制造企业,都是存续期过百年的老店,也都是在各自的细分领域赫赫有名的全球领先企业。其中一家位于德国北部的鲁尔区,这里是德国工业的摇篮,也曾是煤矿和重工业核心地区。鲁尔地区没有一个核心大城市存在,但是诸多的工业小镇相当发达,每个小镇人口不多,但都有世界级的制造企业存在,也曾经因为污染而头痛万分,现在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既保留了青山绿水,又发展了产业。另外一家在德国南部的慕尼黑地区,这一地区的鲜明制造业特色是德国的骄傲汽车行业。著名的BBA三家公司总部都在这里不远,由此衍生的汽车产业链上的各个供应商更是多如牛毛。在这里能很轻松的找到汽车产业从主机厂开始往上四五级产业链的全球头部企业。这里也是全球汽车产业的圣地,只要你从事汽车行业,几乎不可能摆脱这个地区的影响力。

德国制造,无疑是十分成功的。多年来德国产品给人留下了产品品质过硬,做工一丝不苟,功能完善发达,研发和技术超前的印象。从小家电到重型卡车,德国产品在很多细分市场里都以技术领先著称,或许在性价比上不如日本产品和中国产品,但是论产品和技术却无法否认德国产品是最好的。在摄影圈子中,德系产品早已将市场份额让出,却在发烧友中流传着“德味”的口碑。在高端汽车领域,BBA几乎统治全球各地汽车市场,纵使在可靠性方面日本车已经获得比德国车还高的口碑,但却无法在驾驶感受,乘坐舒适以及科技先进性等各方面超越德系。除了在能源,机械等传统制造业保持优势之外,在电子信息领域也产生了西门子,SAP等巨头。而德国制造业最出色的,还不是BBA,西门子,SAP,而是成千上万的中小型制造企业,所谓的“隐形冠军”。这些企业大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创业初期都是家族企业,后来上市或者家族退出由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他们大多执着的在自己的细分行业默默耕耘,很少转行或者涉足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哪怕遇到行业冰点,他们也默默坚持,从不轻言转型。国内企业成功后往往涉足地产或者金融,因为这些领域赚钱比较容易,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容易拿到土地和信贷资源,从而赚到快钱,或至少能平衡制造领域的波动。在这一点上国内企业像是以赚钱为目的,而德国中小企业则更像是做事业。这种倔强使得德国制造企业身上具备了“工匠精神”。如果能连续50年坚持做一件事情,很自然这件事情能做的很好。如果能坚持100年做同一件事情,则很容易成为全球最佳,因为其他竞争对手大部分在半路就掉队了。在德国制造业中,存在着成千上万的百年老店,他们在长达百年的时间周期里坚持的做着同一个产品,对外界的各种纷纷扰扰的干扰因素置之不理,能做到今天,自然就是最好的。

而德国企业的工匠精神,并非是大家自主的选择,而是与德国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教育特色息息相关。德国人以守时守信,严谨认真而著称于世。如果你跟一个德国人约好了五点开会,他一定会协调自己的时间,保证自己在五点正一秒不差的时候走进会议室,既不会客气给对方留面子提前到达,也更不会拖延时间给对方带来麻烦。绝大多数德国人刻板严谨,甚至有点不近人情,他们不懂得东方人的礼貌,却也少了东方人的小心眼和玩弄权术的动力。相比移民背景的美国人,德国人缺少创新精神和进取心,大多数德国人最理想的工作就是在西门子,蒂森克虏伯或者梅赛德斯公司做个工程师,踏踏实实的过一辈子。这种心态虽然缺少点冒险精神,却也造就了德国的工匠精神。在制造业人才供给方面,两个最重要的工种-工人和工程师,德国都有着源源不断的人才供应。这与亚洲文化不同,在亚洲人们致富之后往往不再认为工人和工程师是最有前途的职业。许多工人和工程师家庭不希望自己的下一代再成为工人或工程师,在子女教育上就体现了出来,医生律师,金融地产,互联网等等都成为热门从业方向,工人和工程师较少有人问津。在德国,从中学开始,学生可以选择一年或者一年以上的实习课程,在实习期间,学生可以到自己安排的公司中去,真正的去做公司里面的工作,不用上任何课程。由于这个实习期可以长达几年,学生在公司是真正的在做工作,而不是跑腿打杂走个形式。德国教育认为这个过程比坐在教室里学习要重要。许多学生都会选择在学生期间做这个工作,能学到真实的本领还能领到薪酬(不高)。由于实习需要公司配合,想实习并不容易。我认识的很多德国高管同事,都安排自己的子女到公司实习。这些学生实习完毕后,可以再去读大学,申请大学的时候这段实习经历很有帮助。德国大学教育实行完全免费,许多工程类大学在全球大学中水平很高。亚琛大学和慕尼黑工大在全球排名不算太高但是在工程领域却是出类拔萃。这些教育很好的保证了德国源源不断的向企业输送高素质的工人和工程师人才。与美国人偏爱律师医生,亚洲人偏爱金融地产一样,德国人对工程师和制造业的偏爱造就了德国制造的辉煌。

德国制造在国内有段时间被推上了神坛。不知哪位网络段子手编出了青岛德国造下水道油布包的故事在de网上疯传,再加上一些推波助澜,德国制造很显然被神化了。以笔者对德国制造的了解,德国制造虽然水平高,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最明显的缺点就是德国制造很难把全球化做的很好。德国制造在德国的成功是以德国本地的工人和工程师人才为基础的,换个国家,少了这个人才基础,德国制造就经常不灵了。笔者之前所在的公司曾经把德国工厂关闭,设备和工艺原封不动搬到中国工厂,却频频出质量问题,始终找不到原因何在。经过一番详细调查,发现德国制造严重依赖于人,工艺手册和质量手册编织过于简单,不够细致,在德国工人都在同一工厂里干了许多年,没有手册他们也知道怎么干,没有质检他们也不会以次充好。到了亚洲则不行,工人和工程师的素质还没有达到这个层次,日式的事无巨细的细致管理更适合一些。而美国制造企业这方面则做到了极致,手册里几乎没有文字,全部是图片,即便是语言不通,或者完全不认字,也能顺利完成生产。德国制造在管理方面明显远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当德国企业把业务扩展到全球,在世界各地建厂的时候,就出现了这个问题。德国企业在其他国家的工厂,也严重依赖于人而不是体系,若本地领导者素质和水平高,能把德国制造的工艺水平与本地相结合,则能把工厂管理的很好,若不能做到则非常糟糕了。笔者曾经管理的工厂经历了大约两年的痛苦挣扎才算实现了本地化与德国制造的融合,其中包括了引入偏日式的质量体系,甚至重写工艺和质量手册等推倒重来的措施,历经磨砺,才算实现了在中国复制德国制造的水平。

其次,德国有全球最好的工人和工程师,却没有全球最佳的领导者。德国企业的开拓和创新精神距离亚洲企业和美国企业差的很远,领导力缺失的现象很严重。大多数德国制造企业非常保守,面对灵活多变的市场有些无所适从,宁可选择忍受业务缩减也不愿勇敢转型。这一招却也不是不行,绝大多数德国制造企业依托的是技术和工艺,属轻资产运营,而且底子厚负债率低,只要捱过冬天,到了春天还能再发展。但这确实影响了德国企业的发展,很少数的隐形冠军能成长为行业霸主,发展速度确实不快。领导力的缺失还体现在资本运作方面。德国企业很少有成功的资本运作案例,至少我没有遇到过。并购重组也从来没有被当作一个发展的重要途径来好好安排。事实上德国的资本市场也不是太活跃,不仅不如美国,连同是欧洲的英国也比不上。笔者曾接触过一些德国的基金,虽然号称是德语系规模最大的基金,主要的基金管理人也都有华尔街背景,水平却真是难以恭维,几年下来成功的投资案例少之又少。由于家族早已退出,德国企业管理层已没有亚洲创业者的开拓进取精神,又不像美国能够吸引全球优秀的年轻移民留在德国工作,德国企业的领导层缺失现象严重。最近几年更是爆出大众排放门等巨大的丑闻,足以彰显现在德国企业高管阶层的无能和道德缺失。美国有乔布斯马斯克,中国有曹德旺马化腾,日本有稻盛和夫,大家却实在说不出德国有哪些出色的企业家,足以证明德国制造最弱的一环是领导力。

最后一点,守时守信有时也可以解读为机械僵化,按部就班也可以解读为教条主义,执着也可以解读为固执己见。德国人明显缺乏灵活性,做事情的速度也确实太慢。大多数德国制造企业慢条斯理的按照他们固有的节奏在做业务,经常错失发展机会。由于太固执,他们也不太听别人的意见,执意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做。笔者去过很多次德国,每次从杜塞尔多夫下飞机后驱车前往公司所在的小镇,由于德国高速不限速,每次都想体验一下高速行驶的快感,无奈那条高速一直在修路,所以总是有限速,无法尽兴。几年下来这条高速仍然没有修完,有次我好奇就问了同事,为什么这条高速总是在修。同事告诉我自从他出生以来这条高速就一直没有修完过。笔者的公司有次研发设计新产品,整个研发过程用了两年时间,我们感觉很慢了,德国同事却认为是史无前例的快。出于种种原因到了产品快发布的时候,本应两年前就完成的商业计划书一直没完成。发布前德国同事按照两年前的规划和数据仓促完成了计划书。发布的时候德国同事坚持按照计划书制定市场策略,可是里面的数据都是两年前的,早已不合时宜,真是让人好气又好笑。

最后,谈一下德国的智能制造。工业4.0由德国开始发起。作为制造强国,有不计其数的隐形冠军,又有西门子,SAP这样的信息化巨头,照理智能制造方面德国应该很强。事实却不是这样,工业4.0已经喊了多年,德国制造业的信息化历程也非常的长,基本上SAP覆盖率是100%,但是信息孤岛严重,而且僵化教条的厉害,经常是因为系统要求而增加工作岗位,系统不是为业务服务而是业务为系统服务。除了自己供职的两家公司之外,笔者在德国参观过很多制造企业,可以很不客气的说大多数德国制造业在数字化和信息化方面还不如中国的头部制造企业。不要说先进的数字孪生没有见过,就连基本的数字化也是经常缺失。在我看来,德国企业对SAP的严重依赖是非常错误的,很多德国管理者没有SAP就像瞎了眼一样,完全对自己没了认知。SAP不是万能的,SAP更不能代表智能制造和工业4.0。而西门子一直在宣传的工业4.0仿真和模拟软件,在德国也远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

总之,德国制造业当前的水平很高,这种高水平是由于德国人多年的工匠精神和上百年的积累造成的。但德国制造总体上是在走下坡路,完全没必要神化。笔者熟悉的一些德国企业,最近几年都发展的不太顺利。在全球局势瞬息万变的今天,德国企业的僵化保守和领导力缺失会让德国制造业步履维艰。

最后,还是给大家奉上我喜欢的诗句。在如此严峻的疫情控制下,希望大家还能保持轻松愉悦的好心情。

古寺青灯寒月下,轻描淡写两三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