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生命到灵魂,我们可以学着彻悟

 爬虫爱书 2020-01-30

我们喜欢事后找补:遇到职业瓶颈了,才警觉自己没有利用业余时间好好进修;遇到感情问题了,才质疑自己没有及时察觉到伴侣的需求;遇到亲人去世了,才后悔当初没多花时间陪伴。

这种懊恼、愧疚往往于事无补。于是,痛苦加倍,渴望从信仰、从书本、从先哲处寻找苦痛的出口。恰是在这种情况下,我遇到了周国平写的《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当然,我不是上述的三者,我是对生活迷茫:越是找不到出口,越挣扎;越是挣扎,越痛苦。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以生命为出发点,探讨在面对苦难、生老病死、爱、信仰等人生重大议题时,我们应该保持怎样的态度。在自序里,周国平告诉我们:人生有三层觉醒,分别是生命的觉醒、自我的觉醒、灵魂的觉醒。

从生命到灵魂,我们可以学着彻悟

第一层:生命的觉醒。

在周国平看来,生命原本是单纯的、只有自然性的,但因为我们生活在社会上,也就不得不带上社会的气息:财富、地位等。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命的觉醒既有最低层次的生理需求,也有更高层次的安全的需求、爱与归属感的需求。从周国平的角度来说,生理需求是生命与自然的相处方式,安全、爱与归属是我们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等的情感体验。

从生命到灵魂,我们可以学着彻悟

从生命原本的角度来看,这些体验应该是自然的、快乐的、愉悦的,而非较劲、拧巴的。在自然上,生命是遵循自然节奏的,既有逆境,也有顺境。在亲情上,生命是一时的陪伴与适当的放手。在友情上,生命是聚散终有时,不过分苛求。在爱情上,生命是相信世界上有两个互相吸引的灵魂、因爱而结合的。


第二层:自我的觉醒。

作为一个独立的自我,我们常常会问:什么是为自己活着?什么又才算是做自己呢?周国平提出两点:认识你自己、成为你自己

从生命到灵魂,我们可以学着彻悟

在希腊圣城德尔斐神殿上,有这么一句话:“认识你自己”。周国平认为,这句话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是苏格拉底彻悟后的感言:我唯一所知的是我一无所知——我们要有自知之明。第二个,是赫拉克利特的箴言:我探寻我自己——通过自己认识世界,将自己当作反省者而深刻地理解世界。第三个,是文艺复兴以来的理解:自我实现——在创造性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成为真正的自己。

从生命到灵魂,我们可以学着彻悟

那什么又是“成为你自己”呢?一是有自己的处事原则,不人云亦云;二是做自己喜欢的事。

周国平说,成为自己,首先要明确地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只有通过独立的思考、自主的探索,我们才能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才能不随波逐流。其次,要清楚自己的志趣,只有将自己的长处和志趣结合起来,做自己喜欢的事业,才能不被世俗左右。


第三层:灵魂的觉醒。

我们都知道,肉体总有死亡的时候,但是不思考死亡可以吗?周国平说,思考死,是一种有意义的徒劳。“朝闻道,夕死可矣”,是孔子的死亡观;“人生不得行胸臆,纵年百岁犹为夭”,是惠开的死亡观;“世人所难得者唯趣”、“五快活”是袁中郎的死亡观。

正是因为把生死的道理想得明白,周国平才会发出“因为珍惜爱,所以不愿意死;因为知道死,所以更珍惜爱”,“顺乎天性之自然,坦然于生死,我们也就算得上是圣人了。只怕这个境界并不容易达到呢。”

从生命到灵魂,我们可以学着彻悟

在茫茫宇宙中,我们仅是一粒尘埃,无法超脱生死,也无法超脱七情六欲;于是,我们洞悉生死,彻悟人生境遇,找到了灵魂觉醒的途径——信仰和智慧

有的人信奉宗教,将宗教当成了自己的信仰,但更多的人,是无宗教信仰的。从周国平的角度看,所谓信仰,在于真诚地相信:相信人生有超脱于世俗之外的追求,相信人生有崇高的理想值得奋斗。

从生命到灵魂,我们可以学着彻悟

信仰是照亮人生道路的明灯。有了信仰,我们会将生命的重点由外转向内,更在意精神生活,而非外界的物质享受。有了信仰,我们在遭遇挫折与成功时,能更理智冷静地保持客观的心态,用超脱的态度看待生命中的起起伏伏。


我想,周国平的《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里,这三层境界就是这本书带给我们最大的感悟:生命总会有起伏,或是面对苦难,或是获得巨大成功,但无论面对何种情境,我们都应保持清醒、冷静,寻求内心力量的支撑与觉醒。精神世界的丰富与满足,才是我们毕生的追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