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说汉字:昜

 杏坛归客 2020-01-30

这个“昜”字读作yáng,本为象形字。①是甲骨文形体。朱芳圃先生认为,该字上部的“日”是“灯缸也”。也就是说,“昜”本为灯形,表示“光明”义。②是金文的形体,下部的“彡”像“灯光之下射也”。③是小篆的写法,与金文相似。④为楷书形体。⑤为简化体,仅作偏旁用。
 
《说文》:“昜,开也。”说“昜”字的本义为“开”,似不妥。从古文字的形体看,本义应为“光明”。据《汉书·地理志下》记载,交趾郡有曲昜县,注中说:“昜,古阳字。”上古常以“昜”代“陽”,如古代铜币安阳布、安阳刀等的“陽”字大都写作“昜”。
 
在现代汉语中,“昜”字仅作简化偏旁,不单独使用,均写作“𠃓”,如“杨”、“炀”、“扬”、“旸”、“汤”、“场”、“肠”、“疡”、“飏”、“荡”等。
 
请注意:有一个形体近似的“易”字,作偏旁用时并没有简化,如“赐”、“锡”、“踢”、“惕”、“蜴”等字,不能以“𠃓代“易”。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会意字。从日,从丅。构形本意不明。商代甲骨文和西周早期金文日内或加点,或不加点。而西周中期以后则以加点为常。西周以后下部所从的“丅”逐渐附加装饰笔画,先是两画,后增加为三画。个别铜器铭文除下部加饰笔外,又于“日”上增加一画。战国时期字形结构和笔画基本稳定,一直保持到楷书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推行简化汉字,《简化字总表》规字“昜”字作偏旁时简作“𠃓”。“昜”字有光明义。金文𧊒:“敢明昜告。”张政烺先生谓“昜告”犹言“昭告”。从这个意义引申为山南水北之称,后来多用阳(陽)字表示。永盂:“易畀师永氒田𣻦昜洛。”“昜”字也用来表示称扬义。貉子卣:“对昜王休。”“昜”字还用来表示飞扬。沇兒钟:“中(终)且昜。”(孟蓬生)

——李学勤《字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