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慶東:金庸者誰?

 玉森书馆 2020-01-30
■孔慶東在鄭州松社書店接受採訪。  劉蕊 攝■孔慶東在鄭州松社書店接受採訪。 劉蕊 攝

「金庸寫武打,有『赤手屠熊搏虎』之氣魄;寫情愛,有『直教生死相許』之深婉;寫風景,有『江山如此多嬌』之手筆;寫歷史,有『一時多少豪傑』之胸懷。」在孔慶東看來,金庸的小說遠遠超越了武俠的範圍,「他打通儒釋道,馳騁文史哲,驅遣琴棋書畫、星相醫卜,關聯到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如果把金庸比喻為一個巨大的十級寶藏,孔慶東說目前「金學」研究只算挖掘到三級,「金學」仍舊大有可為。■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蕊 通訊員 邵鮮艷

金庸的武俠小說有極高的傳閱率與影響力,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同時他也被認為是全球讀者最多的中文作家之一。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嚴家炎先生1994年在北大率先開設金庸小說研究課,是金庸小說走進高雅文學殿堂的開始,而後有無數人曾對他的作品進行研究,寫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感想,而師從嚴家炎的孔慶東是「金學」裡一位響噹噹的人物。

孔慶東,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人稱「北大醉俠」。是錢理群先生的開山碩士、嚴家炎先生的博士,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尤其對魯迅頗有研究,同時研究金庸20多年,也是金庸先生的忘年交。曾多次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金庸和魯迅。曾以最高票數當選北大「最受學生愛戴的老師暨『十佳教師』」。孔老師博古通今,有奇才異想,寫文犀利獨到、天馬行空、任意揮灑。十餘年來,孔老師先後寫出當下中國罕見的痛快文字,其《47樓207》《空山瘋語》《超越雅俗》《正說魯迅》《金庸評傳》《笑書神俠》等書一直暢銷不衰。

嚴家炎先生在1994年開設金庸小說研究課之後,從2004年開始,孔慶東每隔五年就在北大開設一次「金庸小說研究」的全校性通選課,目前已經講過四次,每次開課都是堂堂爆滿,頗得學生的喜愛。近日,以其「金庸研究」課程課堂錄音為底本整理成書的《金庸者誰》出版,將孔慶東的北大課程向大眾敞開。

近日孔慶東帶着對金庸深度解讀的新作《金庸者誰》做客鄭州松社書店,一針見血話金庸,講述那個不朽的江湖。這是一部北大金庸研究課堂實錄,從現象學、文化、文學、武俠四個方面,將金庸、金庸武俠小說作為六十年來重要的文化現象,進行以武俠文學為核心的大文化研究。

雅俗共賞 承載「全息」中華文化

孔慶東主要研究現代文學即1949年之前的文學,金庸本來不屬於他的專業研究範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表示研究金庸小說屬於「管閒事」。那麼他為什麼要「多管閒事」呢?孔慶東稱向老百姓解釋全球讀者最多的作家之一金庸的作品到底價值何在是學者應有的擔當。

金庸小說剛開始是在《大公報》等香港報刊上連載,而後以盜版的方式逐漸進入內地,在書攤上、在路邊,跟不知名的亂書放在一起,慢慢進入了百姓的視野,逐漸暢銷。然而在當時有很多人認為金庸小說是很庸俗的,「低俗、暴力、色情、下流」等批評的聲音不斷。但是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嚴家炎先生曾對金庸小說有過高度評價,說金庸小說「發動了一場靜悄悄的文學革命」,「他的作品可以說填平了高雅文學與通俗文學之間的溝壑,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讀金庸到底是庸俗行為還是高雅行為,到底有沒有價值,價值有多大,成為了一個新問題。」孔慶東說,作為大學的老師,不同於將已有的學術成果轉化為知識傳授下去的中學老師,理應擔負起不斷發現以及研究新出現問題的職責,而金庸無疑作為「一個新問題」進入了孔慶東的學術研究範圍。

孔慶東回憶道,他第一次見到金庸先生是25年前,金庸先生因參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起草而被北大授予名譽教授之時。當時的他還是一名博士生,與金庸先生也有了交流,後來又通過「華山論劍」以及後來對金庸先生的作品研究過程中逐漸與金庸先生熟絡,研究也得到金庸先生的認可與褒獎。

金庸小說從不被正統話語認可,以盜版的方式進入內地,到現在的家喻戶曉,孔慶東稱之為「優秀的文化產品滾滾洪流誰也阻擋不住,是人民群眾選擇了金庸,社會需要俠義精神。」在孔慶東看來,金庸小說遠遠超越了武俠,金庸寫歷史、寫政治、寫景物、寫風俗,均出手不凡,著筆成春,承載着全息的中華文化,「他打通儒釋道,馳騁文史哲,驅遣琴棋書畫、星相醫卜,將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光輝燦爛以最立體、最藝術的方式,展現在世人面前。」

同時作為全球讀者最多的中文作家之一,孔慶東認為金庸小說在中西文化交匯點上拿捏好了分寸。「中國的書有的太中化,有的過於西化。而金庸小說去掉了文藝腔,語言非常純正,很好的平衡了中西文化。」

金庸研究仍大有可為

紅樓夢研究協會的會長馮其庸曾說,「金庸小說的成就,不在《紅樓夢》之下。」孔慶東告訴記者,金庸小說的研究也可以像研究紅樓夢的「紅學」一樣,成為單獨的學問「金學」。「從金庸本身的研究可以產生一種方法論,研究金庸小說的版本問題,理論問題以及文化問題,目前的研究還很不夠,青年學者大有用武之地。」

孔慶東說,20年前有一大群人看不起金庸小說,經過這20年來,金庸的作品在逐漸經歷經典化的過程,逐漸被學術體制認可。進入了文學史教材,得到下至人民群眾上到學術體制的共同認可,未來以金庸小說為研究對象的論文等成果還可以更多。

孔慶東特別提到了金庸小說的版本問題。金庸小說的版本非常多,至今為止還沒有一個人能夠羅列出金庸小說的全部版本。孔慶東介紹,現在金庸小說主要有舊版、新版和新編版這三種版本。現在以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4年版的發行量最大,也得到了最多讀者的認同,在「三聯版」之前,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還曾出版過《書劍恩仇錄》,是比較有價值的藏品。

但是1955年到1972年也就是金庸從事武俠小說創作的17年裡主要連載在報紙上的最初的舊版,還無從收集。我們現在能看到的版本都是金庸後來進行過很大改動的內容,但在孔慶東看來,舊版的內容是很有價值的,有利於研究當時金庸本人的思想以及以香港為中心的東南亞的話語情況,並且每一次版本的改編都可以折射出時代的變化。「我相信將來在金學裡面早晚會獨立出一門學科叫『金庸版本學』。」

孔慶東說目前學術界還沒有動用主力隊伍來研究金庸,「金庸先生是屬鼠的,他非常不願意過多透露自己的信息,喜歡藏着自己的秘密,在他的洞裡還很多寶貝等待我們去發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