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访古太和寨

 刘沟村图书馆 2020-01-31

“龙章宠赐”,“天语辉煌”。近日,太和镇发现两块碑帽,其上刻着上述文字。这碑帽出自什么石碑,其主人是谁?带着这些疑问,在一个星期天,我与南阳市蒙古族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社旗县政协委员李性克和蒙古族历史文化爱好者李让华—道深入太和街、太和镇国营农场、前赵,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走访探究。

    这两块碑帽存放在镇区的一个院子里,是一个村民从泥污中挖出摆放到那里的。两个碑帽新旧、大小、图案设计相同。与一般碑帽相比,它要长出三分之一。它中间是文字,下部是波浪纹,两侧和上部是龙形图案。过去,碑的规制有严格要求。从文字和规格上看,它的主人绝非泛泛之辈。问了几个人,都不知道情况。我们拍了几张照片,走了。

碑帽图片

在镇区,除了这两块来头不小的碑帽,在另—地方还堆放有两堆刻有图案的石块。这些石块是从镇区二三里远的国营农场的两座石桥上挖出来的,据说它是蒙古族李姓石牌坊上的东西。我们跑过去,想—探究竟。可是门关着,联系不上人。隔着门缝看到—堆石块,部分石块上刻有精美图案。

牌坊图片

我们决定到挖出石块的桥边看看。时值五月中旬,田野里—片金黃,穿行在田间小路,看丰盈的麦田,听鸟雀的啁啾,大家心里很舒畅。不多时,来到桥边。旧石桥拆掉的位置,已建成新桥。桥下有一些刻有图案的石块,被弃掷在—边。

这附近是太和镇国营农场,有两千余亩土地。地面平旷,土质肥沃,旧时是大庄园主李子炎的西花园。李子炎拥有土地—万六千余亩,西花园是他游玩赏心的地方。离桥不远残存几座旧房屋,大概是种花养草的仆人的居室。在过去,李子炎是宛东首富。民国时期,他建造了著名的太和转楼和七间楼,培育了大量人才。解放后,西花园的土地充公,辟为国营农场,农场又在这里建了一些房屋。农场集体经营了多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这里的土地也承包给了职工。里面的房屋多年没人居住,院里长满了树木野草,有的房子里都长出小树来了。

步出农场,我们走向前赵。前赵有位李子炎的族人,九十多岁了,眼不花耳不聋,我们想见见他,询问一些情况。

路上经过曹家关,我们停了下来。旧时这里立有—座高大壮观的石牌坊。这牌坊属于附近村的一户赵家。这户姓赵的,跟明代辽东总兵吴三桂是姑舅亲戚。借助这个关系,当年这家很是发达,成为方圆几十里数—数二的富贵人家。赵家最兴盛之时,建了这座石牌坊。后来,吴三桂与清廷反目,这家姓赵的出逃到了云南,牌坊也被拆除了,如今只剩下几块石条。

到了前赵李让华家门口,正碰到我们想找的那位老人。老人姓李,名叫明章,小时在太和转楼上学,当时的校长就是李子炎。老人精神矍铄,记性很好,谈起太和镇的蒙古族李姓滔滔不绝,如数家珍。我拿出相机,打开碑帽照片让他看,他—眼就认出是李家牌坊旁石碑上的。说起牌坊,老人沉思了一会,谈起了那如烟往事。

过去修建的牌坊,太和的牌坊也应该是这个样子

此牌坊位于太和街西二里左右,雕龙画凤,高大壮观,是清代官府为旌表李子炎的曾祖父荣禄大夫李贯—的妻子——品夫人贾氏而立。李贯一,字子融,清封荣禄大夫,生于道光二十一年,卒于咸丰九年。贾氏,大官寺人,温柔贤慧,深明大义。嫁入李家后,孝顺公婆,和睦乡邻,相夫教子,任劳任怨,深受人们敬重。丈夫去世后,她把一家里里外外的重担挑在肩上。家外的事,置办得安稳妥贴;家里的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赢得一片赞誉。后来,她被皇家旌表为“节孝”,此牌坊就是贾氏受旌表之后建造的。建牌坊的同时,又立了两通高大的石碑,碑帽上刻着龙形图案,中间部分各刻四个篆字:“龙章宠赐”、“天语辉煌”。另外,石碑外建有碑楼,碑前设有石栏杆。不管从远处还是从近处看,都相当庄严壮观。可惜的是,牌坊与碑楼,在1958年的大跃进中,被拆毁了。

听了老先生的一席话,我们豁然开朗。不说不知道,原来太和镇蒙古族李姓在家族史上还有这么—段精彩故事!

日月往复,世事多变,太和镇蒙古族李氏昨日的富贵与荣华已成梦幻泡影。当年的耀眼辉光,只能从残存的石头与房屋中寻觅。然而,凡是善的美的东西,人们还是愿意记忆,愿意述说,因而,那人,那事,也算不朽了。


作者 :网名河州翔鱼:张殿举老师,桥头人,社旗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现就职于桥头一中,担任政治教师,工作之余,爱好写作,自2009年5月开通新浪博客后,发表小说、散文、诗歌、通讯等各类体裁的博文作品近500篇,参与主编《桥头村志》,为挖掘宣传桥头地方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