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汉谈炎记水饺 最地道的武汉名小吃 最美味的老字号美食

 饮膳道人 2020-01-31

饺子,对北方人来说有一种执念,逢年过节家里几乎吃的都是饺子。吃饭一般是一项集体活动。人多,对口味的挑剔也就更多。不吃甜的不吃辣的不吃酸的都有,但是,不吃咸的人微乎其微。而饺子主要就是咸、鲜的口感,适应大众的整体口味,再挑食的人也不至于对饺子产生绝对的抵触。于是乎,饺子成为居家团圆、外出聚会的保险选择。

谈炎记水饺,创始于1920年。因其皮薄、汤鲜、馅大,吃到嘴里滑香鲜嫩,风味独特享誉武汉三镇,被人称为水饺大王。“谈炎记”水饺的创始人是谈祥志,1920年从黄陂乡下来汉,起初是肩挑小担在汉正街、利济路一带走街串巷的熟食小贩,主卖水饺,也卖汤圆,并无多少特色。

因当时夜市生意较多,谈祥志的担子上时常放着带罩煤油灯,玻璃业罩上横排“谈言记”三个小字,言字下面又竖写了“煨汤水饺”四个大字,以示招徕。过不多久,谈祥志听人劝告,把谈言记的“言”改为“炎”,取意于炎为两火,谈字一半又为两个炎,炎上加火,以图生意红红火火,买卖兴旺发达。

谈炎记水饺之所以这么美味,是因为在制作水饺时,从选肉、配料、点味、制馅、制度到包制、熬汤、煮熟等各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标准,关键是坚持“八严”:

选料严,专选肥瘦适宜的猪前腿肉和黄牛腿肉;

制馅严,肉要洗净沥干,筋络要清除干净,馅要剁得细腻均匀;

制皮严,面要和上劲,条要出均匀,皮要反复压,四方都标准;

包制严,收口不轻不重,饺成金鱼形体;

熬汤严,只用筒子骨,水与骨控制一定比例;

作料严,专用猪花油,葱、姜都制成末状;

汤饺严,汤水要滚开,下锅要顶份,随时用勺拨,受热都均匀;

点味严,下盐讲分量,一次要点准,咸淡刚合适,盛碗香喷喷。

这样独特的制作技艺使水饺的馅嫩、汤鲜、形美、皮薄,吃起来爽口润腹,余香满口,吃后留有余味,使人吃了还想吃。谈炎记就是以这样独特的制作技艺赢得广大食客的喜欢。近年来谈炎记陆续研制出冬菇水饺、厂米水饺、三鲜水饺鸡茸水饺、虾仁水饺等新的品种,适应不同食客的口味。

2012年,谈炎记申请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并获得中国烹饪协会颁发的“中华名小吃”认定证书。

如今,当你在“天下第一街”尽情留连购物之后,转到中山大道闹市,还可以品尝到这种又鲜又热的美味小吃。在历经近一个世纪的风雨之后,店外挂着的仍是那块古色古香的“谈炎记水饺”的招牌,而店里的水饺也还是那么的原汁原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