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天在哪里——读程十发的早期代表作《歌唱祖国的春天》

 泊木沐 2020-01-31

程十发 歌唱祖国的春天 1956年

工笔重彩《歌唱祖国的春天》是程十发先生早年的代表作,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作品之一,现由上海中国画院收藏。2019年恭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幅作品比以往更频繁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使大家有机会领略程十发早期工笔人物的功力。2019年5月,这幅作品参加了由文汇报社和上海中国画院共同主办的《红火的年代——庆祝上海解放70周年艺术特展》,9月至11月,作品参加了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伟大历程,壮丽画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展》。从12月起,《歌唱祖国的春天》领衔程十发系列展览,在新落成的程十发美术馆展出。

歌唱祖国的春天 局部

《歌唱祖国的春天》创作于1956年5月,工笔重彩,描绘的是上海郊区的农民在农闲时聚在田间,听一位老妈妈的放声歌唱。这幅作品高138厘米,宽82厘米。主要人物错落有致地安排在中景。唱歌的老妈妈头上包裹着江南盛产的蜡染方巾,身着蓝色夹袄,围着灰色围裙,脚踏棉鞋,双眼远眺,自若地歌唱。倾听的观众们在她身边散落着,或坐或站,将视线投向她。一位少年坐在老妈妈的身后,吹笛伴奏。中景处还有一棵健硕的桃树,满枝芬芳,缀满桃花。远处青峦叠嶂,薄雾笼罩,可谓云山缠绵。近处长满青苔的岩石上翠叶红花点缀,一派春的气象。

这是一幅写实的春之合唱。从作品看,主声部来自画面中心的老妈妈,尽管绘画不能表达出声音,但作为无声诗,我们依然能感受到老妈妈的如春光般明媚透亮的歌声。第二个声部来自自然,一花一草,一树一木,无不宣告着春到田间。第三个声部来自围坐的人群,他们舒展的身姿,惬意的神情透露着心里荡漾的和煦春风。而指挥这场合唱的画家程十发无疑也在心里低吟浅唱春的旋律。那么在这幅画创作的1956年,画家从哪里发现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然后要歌唱春天呢?

歌唱祖国的春天 局部

1956年的确是新中国成立最初十年中重要的一年。这一年4月,毛泽东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要在艺术创作上“百花齐放”,在学术研究中“百家争鸣”。1956年5月,毛泽东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正式提出实行“双百方针”。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作为青年画家程十发一定感受到了一股宽松的氛围,和由此活跃起来的艺术活动。7月,中国美协上海分会主办了上海市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会。8月,根据周恩来总理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在北京和上海各成立一个中国画院的决定。程十发随即被调遣参加上海中国画院的筹备工作。同时,上海美术展览馆也在南京西路456号原康乐酒家改建竣工,正式开馆。9月,墨西哥全国造型艺术阵线油画版画展览会在中苏友好大厦开幕。10月,中国美协上海分会、江苏分会联袂举办宋元明清名画展览会在上海美术馆开幕。巨然的《茂林叠峰图》、王诜的《烟江叠嶂图》以及马远的《雪景》等名作公开向观众展示,极受欢迎。到了11月,8月开展的上海市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会公布获奖名单,程十发位列其中。

1956年当年,上海美术界的美术创作和理论研究非常活跃。在近半年的时间内已有300余人分批去黄山、富春江等风景区和工厂、农村体验生活,创作出700余件作品。程十发感受到艺术的春天来了,这不仅是整个艺术界的春天,也是他个人的春天。他不仅跨入了高规格的专业美术创作单位——上海中国画院工作,开始了真正稳定的专业创作道路,并且所画的《歌唱祖国的春天》在上海地区得奖。他的春天从1956年摆荡到1957年。《歌唱祖国的春天》获得了1957年全国第一届青年美展一等奖。同年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获得了文化部组织的去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考察的机会。这次云南之行,开启了日后程十发艺术创作中的恢弘篇章。

1957年 程十发在云南体验生活

尽管在创作《歌唱祖国的春天》之时,画家还没有机会去云南考察。但从画面主角——农民老妈妈和一旁坐着的老爷爷的塑造来看,程十发尽力将传统人物绘画的线条贴敷进现代题材,并十分巧妙地选择了长围裙作为服饰,满足了传统人物画线条表现衣褶所需要的曲折婉转。程十发是上海美专中国画山水科毕业,在经历了几年的新中国连环画创作的锤炼,此时的人物造型能力已经比较强健。在此之前,他已经创作出《红楼梦》金陵十二钗,《聊斋志异》《孔乙己》插图等一系列上乘的人物插图和连环画。在《歌唱祖国的春天》的画面中,我们似乎隐约找到了与他后来钟爱的少数民族题材的某种技术上的关联或者可能性,这大概是他所钟爱的传统人物画题材和造型在还未来得及被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活方式塑造的边缘地区被暂时的保留下来,在传统与边缘之间找到某种契合点。

有意思的是,几乎每一位画家心里,画里都有一爿春天。1958年至1959年,遥遥相对的北京画院,六位画家创作了巨制《首都之春》。20世纪60年代,上海中国画院的应野平和乐小英绘制《上海之春》。春天,成为了画家对美好时代歌颂的象征,同时也可以理解为等待春天,迎接春天的期盼与召唤。尽管程十发之后也遭遇过萧瑟的秋天、严酷的寒冬,但他在心里,笔端始终歌唱着祖国的春天。春去春回,期盼春风常拂,春光常照,春日常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