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府逐瘀汤的组成与功效作用

 liyifangqiumin 2020-01-31

作者:彭。 发布时间:2019-07-18 20:33:31

养生之家导读:方中桃仁、红花、川芎、牛膝均能活血祛瘀,那么血府逐瘀汤的组成与功效作用?下面小编给您详细介绍下。

【组成用量】

当归、牛膝、生地各12g,桃仁、红花、赤芍、枳壳、柴胡各9g,川芎、桔梗各6g,甘草3g。

【服用方法】

水煎服。

【功效作用】

方中桃仁、红花、川芎、牛膝均能活血祛瘀,枳壳、柴胡、桔梗,甘草可以调气疏肝,前四味治血分瘀滞,后四味疗肝气郁结,合用则瘀去而郁舒。当归、地黄二味补血调肝,达到活血而无耗血,理气而不伤阴。全方共奏活血祛瘀,理气止痛之效果。主要用于治疗胸胁瘀滞疼痛,闭经、痛经等病证。

本方具有抗凝血,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解痉,止痛,镇静等作用。

【辨治病证】

中医临床运用以胸胁瘀滞刺痛,或经闭痛经,舌质暗红、或舌有瘀点瘀斑为其汤证之要点。

本方适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肋软骨炎、神经官能症、脑震荡后遗症、肺源性心脏病、哮喘、血管性神经头痛、脑血栓、脑梗塞、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眩晕、失眠、自汗、盗汗、动眼神经麻痹、结节性动脉炎、帽状腱膜下血肿、粘连性肠梗阻、乳腺炎、乳腺增生、原发性痛经、宫外孕、中止早期妊娠、中心性视网膜病变、顽固性头痛、顽固性呃逆、面部色素沉着、面部痤疮、水肿、顽固性脱发、肝硬化、肺癌并淋巴转移、阳痿、馒性肝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慢性胃炎、胃溃疡、五更泻、脏躁症、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经行震颜、血厥、顽固性口腔溃疡、不孕症、脑萎缩、鼻衄、再生障碍性贫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间质性肺炎、大叶性肺炎、食道憩室、嗳气、胃术后粘连、肠术后粘连、过敏性结肠炎、前列腺肥大、不育症、尿崩症、阴缩症、顽固性阴茎疼痛、糖尿病、白塞氏综合征、胸腹壁静脉炎、血胸、气胸、红斑、白癜风、乳腺增生症、盆腔瘀血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崩漏、黄体破裂等病证。而必须症见头、胸、胁肋疼痛如针刺,且痛处不移,舌质暗红、舌边有瘀点、瘀斑、脉弦涩者之病人。

【现代运用与主治疾病】

1.高热(瘀血邪实型)治宜理气活血,逐瘀退热。

以本方加丹参30g,三棱、莪术各9g为主治方。

若高热不退者,加生石膏30g,知母12g。若大便艰难者,加厚朴、酒大黄各12g。

2.昏迷(脑络瘀阻型)治宜活血、化瘀、通络

以本方为主治方。

瘀血征明显者,加穿山甲,水蛭各9g。口眼歪斜,语言不利者,加牵正散(白附子、僵蚕、全蝎各等份)3g,热酒调下。

3.上消化道出血(气滞血瘀型)治宜活血化瘀,理气和胃。

以本方去川芎,加茜草10g,冲服三七粉3g为主治方。

若胃痛胀满灼热者,加玄胡索、川楝子各10g。

4.心律失常(瘀血阻滞型)治宜活血化瘀,通络安神。

以本方去生地、牛膝、桔梗,加丹参15g,桂枝14g,香附12g,檀香(后下)4g,冲服三七粉3g为主治方。

若瘀血较著,心痛频作者,加玄胡索、五灵脂各12g。兼心阳不足,畏寒肢冷者,加附片(先煎)9g,细辛3g。夜来潮热,舌红苔少者,乃血虚伤阴,去桂枝,加生地、麦冬各15g。

5.心肌病(血脉瘀阻型)治宜活血化瘀。

以本方为主治方。

若气虚血瘀,心悸气短者,加黄芪15g,党参10g。血虚失眠者,加夜交藤20g,熟地10g。

6.风湿性心瓣膜病(心脉瘀阻型)治宜活血化瘀。

以本方去川芎、桔梗,加丹参15g,郁金,石1蒲各10g为主治方。

若气短乏力者,加黄芪、太子参各15g。胸痛如刺者,加玄胡索12g,川楝子10g。关节疼痛者,加青风藤、忍冬藤各15g。

7.心绞痛(瘀血痹阻型)治宜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以本方去生地,加地龙15g,玄胡索、蒲黄各12g,乳香、没药各6g为主治方。

若心悸较甚者,加酸枣仁15g,分冲服琥珀粉3g。兼寒者,去赤芍,加桂枝15g,细辛3g。兼热者,加生地15g,丹皮12g。

8.心肌梗死(瘀血闭阻型)治宜活血逐瘀,通脉止痛。

以本方加减:桃仁、赤芍、郁金、当归各15g,川芎、玄胡索、柴胡、香附、蒲黄各12g,三七粉2g(冲)为主治方。

若心痛剧甚者,加乳香、没药各6g。兼寒者,加荜茇12g,白芷9g。阳气虚衰者,附片12g(先煎),红人参9g,细辛3g。

9.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瘀血阻滞型)治宜活血化瘀,理气通脉。

以本方去生地、桔梗,加丹参、桂枝各15g,香附12g,玄胡索9g为主治方。若瘀血较著者,加五灵脂12g,三七粉3g冲服。阳虚寒盛,畏寒肢冷者,加附片9g(先煎),麻黄6g,细辛3g。

10.高脂血症(气滞血瘀型)治宜理气活血。

以本方去牛膝、桔梗,加决明子15g,郁金12g,布包旋覆花9g为主治方。若畏寒、四肢厥冷者,去赤芍,加桂枝12g,细辛3g。心烦易怒、舌红苔黄者,加丹皮、黄芩各12g。

11.偏头痛(瘀血痹阻型)治宜活血化瘀。

以本方去牛膝、桔梗,加桂枝、地龙各10g为主治方。

若头痛剧甚者,加全蝎、蜈蚣各5g。久病气血不足者,加党参、黄芪、熟地各15g。

12.系统性红斑狼疮(瘀热痹阻型)治宜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以本方去川芎、桔梗,加丹参15g,知母12g为主治方。

13.病毒性心肌炎(心血瘀阻型)治宜活血益气,宁心安神。

以本方加减: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丹参、玄胡索、赤芍各10g,桂枝、莪术各6g为主治方。

若胸闷者,加瓜蒌10g,甘松5g。心前区痛者,加乳香3g,蒲黄、五灵脂各8g。胁下痞块日久者,加炮山甲、水蛭各3g。

14.尿崩症(血瘀内停型)治宜活血祛瘀,益气生津。

以本方去川芎、柴胡、桔梗,加丹参、黄芪、淮山药、沙参、麦冬各10g为主治方。

若肢体屈伸不利,舌暗瘀斑者,加桂枝、苏木各12g,鸡血藤15g。肌肤甲错,腑实便秘,舌质瘀斑,脉象涩沉者,加大黄、水蛭、鏖虫各4g.

15.月经稀发(气滞血瘀型)治宜理气活血,化瘀调经。

以本方去桔梗为主治方。

16.闭经(气滞血瘀型)治宜理气行滞,活血通经。

以本方为主治方。

若郁而化热者,加重生地至15g,栀子10g。

17.子宫内膜异位症(气滞血瘀型)活宜理气活血,祛瘀消症。

以本方加减:丹参20g,川牛膝12g,柴胡、枳壳、制香附、川芎、三棱、莪术、苏木各10g,桃仁12g,水蛭6g,蜈蚣2条为主治方。

若经前乳房胀痛明显,或有结块者,加夏枯草15g,橘叶、橘核、荔枝核各10g。

18.急性子宫内膜炎(瘀热互结型)治宜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以本方去桔梗,加败酱草,红藤各15g为主治方。

若腹胀明显者,加川楝子10g,木香6g。

19.慢性附件炎(血瘀气滞型)治宜化瘀散结,行滞止痛。

以本方合活络效灵丹加减:丹参30g,赤芍、牛膝、生地各15g,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柴胡、枳壳、没药、甘草各10g为主治方。

若少腹胀甚,加玄胡索、川楝子各10g。黄带量多,加茵陈20g,薏苡仁15g,黄柏10g。

20.不孕症(血瘀型)治宜理气活血,祛瘀调经。

以本方为主治方。

若腹痛难忍者,加没药10g,水蛭8g。兼有寒凝者,加肉桂、干姜各9g,小茴香6g。

21.阴茎纤维性海绵体炎(瘀伤络阻型)治宜活血通络,化瘀散结。

以本方去桔梗,加莪术12g,橘核、路路通各10g为主治方。

22.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病(气血逆乱型)治宜调和气血,疏通经脉。以本方化裁:生地30g,当归15g,丹皮、枳壳、制香附、赤芍各10g,川牛膝、丹参、柴胡、玄参、黄芪各9g,甘草3g为主治方。

23.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瘀血机化型)治宜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以本方去桔梗,加昆布、海藻、海蛤粉12g为主治方。

24.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气滞血瘀型)治宜理气活血。

以本方去枳壳、桔梗,加地龙12g,水蛭9g为主治方。

25.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气滞血瘀型)治宜理气活血。

以本方加益母草,丹参各15g为主治方。

26.耳外伤(外耳、中耳、内耳之外伤及颞骨骨折)(创伤眩晕型)治宜活血化瘀,通络开窍以本方合安神定志丸加减化裁:当归、龙齿、茯神各15g,赤芍、生地、桃仁、牛膝、远志、菖蒲、五味子各12g,甘草6g为主治方。

若眩晕不已者,加珍珠母20g,天麻12g。烦躁焦虑过度,失眠多梦者,加枣仁15g,栀子12g。

27.听神经瘤(气血瘀结型)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散结。

以本方去桔梗、枳壳,加炮山甲12g,三棱、莪术各10g为主治方。

若腰膝酸软,精神不振,手足心热,乃是肾阴虚,加女贞子,知母各12g,黄柏10g。形寒怕冷,乃是肾阳虚,加仙灵脾、杜仲各10g,制附子6g(先煎)。28.中耳癌(气血瘀结型)治宜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以本方去枳壳、桔梗,加三棱、莪术、炮山甲各12g为主治方。

29.鼻腔及鼻窦良性肿瘤(气血瘀结型)治宜活血化瘀,散结消瘤。

以本方去赤芍、桔梗,加三棱、莪术、土元、炮山甲各12g为主治方。

30.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气血瘀阻型)治宜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以本方合鳖甲煎丸加减化裁:当归、鳖甲(先煎)各15g,桃仁、红花、柴胡、川芎、赤芍、丹皮、黄芩各12g,大黄、蜂房、甘草各6g,桂枝、鏖虫、蜣螂各3g为主治方。

31.鼻咽癌(气血凝聚型)治宜行气活血,化瘀散结。

以本方去牛膝,加三棱、莪术各12g为主治方。

若肿物色暗质硬者,加土元12g,穿山甲10g。肿物溃烂者,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栀子各15g、32.喉良性肿瘤(气血瘀阻型)治宜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以本方去牛膝,加穿山甲、三棱、莪术、土元各12g为主治方。

33.口腔良性肿瘤(痰瘀互结型)治宜活血化瘀,化痰散结。

以本方去生地、桔梗、桃仁、红花,合二陈汤,再加郁金、浙贝母、夏枯草、半枝莲各15g,三棱、莪术各6g为主治方。

34.口腔恶性肿瘤(气血凝结型)治宜行气活血,软坚散结。

以本方加虎杖、土贝母、半边莲各15g,土元10g为主治方。

若癌肿质硬不消者,加三棱、莪术各12g。若容易出血者,加地榆、茜草各12g。

35.子宫颈肿瘤(气滞血瘀型)治宜行气活血,软坚散结。

以本方加海藻15g,水蛭、夏桔草各10g为主治方。

36.中心性视网膜病变(肝气郁结,血行受阻型)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以本方加减:石决明、车前子(包)各30g,川牛膝,川芎、丹参各15g,当归12g,柴胡6g为主治方。

37.顽固性呃逆(热伤血络,阻于隔下型)治宜行气活血,清热止呃。以本方去红花、桔梗,加莱菔子5g为主治方。

38.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气滞血瘀型)治宜活血化瘀。

以本方为主治方。

若气滞偏重者,加川楝子、郁金、香附。若血热偏重者,加丹皮、山栀子、黄芩。若气虚甚者,加党参、白术、黄芪。若血瘀偏重者,加丹参。若痛甚者,加全蝎、乌梢蛇。

39.脑震荡(血瘀阻络型)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以本方去柴胡、桔梗,加重川芎剂量,再加鸡血藤30g,王不留行10g,桂枝3g为主治方。

40.哮喘(气滞血瘀,肺气不宣型)治宜活血化瘀,宣通气滞型。

以本方加麻黄适量为主治方。

41.顽固性失眠(气虚血瘀,心神失养型)治宜活血祛瘀,养心安神。以本方加夜交藤30g为主治方。

42.面部色素沉着(瘀血滞面型)治宜活血行滞。

以本方去当归、枳壳为主治方。

43.面部痤疮(瘀血阻滞型)治宜活血化瘀,和营散结。

以本方为主治方。

若在经前多者,加白花蛇舌草30g,蒲公英15g。

44.乳腺增生(血瘀型)治宜活血化瘀,疏肝理气。

以本方加王不留行、川楝子、生麦芽各15g为主治方。

45.顽固性脱发(瘀血阻络,血不荣发型)治宜活血通络,去瘀生新。以本方去桃仁、桔梗,加侧柏叶15g,川续断12g,丹皮9g为主治方。

46.肝硬化(气血瘀滞,脉络瘀阻型)治宜活血行气,化瘀通络。

以本方加减:金钱草、丹参各30g,石菖蒲、赤芍、炮山甲、白花蛇舌草各15g,桃仁、红花、枳壳、厚朴各12g,柴胡9g为主治方。

47.肺癌并淋巴转移(痰瘀滞经型)治宜活血化痰,解毒散结。

以本方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栝楼各30g为主治方。

服药后,咳嗽明显好转,胸痛消失,精神和食欲好转者,加薏苡仁60g,七叶一支花根15g。

48.阳痿(气滞血瘀型)治宜活血化瘀,补肾壮阳。

以本方去生地,加白术、巴戟天、阳起石为主治方。

49.慢性肝炎(气滞血瘀型)治宜活血化瘀,疏肝理气。

以本方去桔梗,加香附15g,郁金9g为主治方。

50.慢性胆囊炎(气滞血瘀型)治宜活血祛瘀,疏肝利胆。

以本方加减:丹参、楝子各15g,赤芍、玄胡索各12g,桃仁、香附各10g,红花、枳壳,郁金各9g,柴胡6g为主治方。

51.胆石症(肝郁气滞型)治宜疏肝行气,利水化石。

以本方加金钱草30g,生麦芽、鸡内金、王不留行各15g为主治方。

52.慢性胃炎、胃溃疡(瘀阻脉络,胸阳不通型)治宜活血通络。

以本方加丹参15g,玄胡索12g,檀香9g为主治方。

53.痛经(寒凝血瘀型)治宜温经散寒,活血祛瘀。

以本方去赤芍、牛膝,加附子、干姜、法半夏、台乌药为主治方。

若服药后,诸症好转者,加党参、小茴香、艾叶。

54.脑萎缩(气血不足,津液亏损,湿滞清空型)治宜活血通窍,开心益智。

以本方加减:黄芪40g,制首乌30g,赤芍、菟丝子各20g,鸡血藤、石菖蒲各15g,当归、远志各12g,川芎9g,人参、水蛭各6g为主治方。

55.脑血栓形成(经脉瘀阻,脑络失养型)治宜活血化瘀,疏肝通络。以本方加钩藤,地龙各10g,黄芪20g为主治方。

56.神经衰弱(瘀血阻络,脑失血养型)治宜活血化瘀,宽胸理气。

以本方加枣仁、远志各8g为主治方。

57.冠心病(气虚血瘀,心脉阻滞型)治宜益气活血,通脉止痛。

以本方合失笑散(五灵脂、蒲黄各10g),加黄芪30g,薤白6g为主治方。58.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脾肾阳虚,痰瘀伏肺型)治宜温补脾肾,活血化瘀。

以本方去生地,加白芍15g,附子10g,茯苓20g,白术15g为主治方。

59.再生障碍性贫血(气血瘀滞,血溢脉外型)治宜祛瘀健脾,舒肝调以本方去柴胡、桔梗、牛膝,加制首乌10g,黄芪30g,白茅根20g,三七6g,阿胶、党参各15g为主治方。

60.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瘀血型)治宜活血化瘀。

以本方去桔梗,加田三七粉6g(冲服),红参9g(另炖),羚羊角粉3g(冲服),黄精30g为主治方。

61.间质性肺炎(痰瘀蕴肺型)治宜活血化瘀。

以本方加连翘20g,前胡15g为主治方。

62.大叶性肺炎实变期(痰瘀壅肺型)治宜活血祛瘀,理气化痰。

以本方加鱼腥草50g,连翘30g,蒲公英25g为主治方。

63.食管憩室(中虚气郁,痰瘀互阻型)治宜理气解郁,化痰祛瘀。

以本方加苏梗10g,旋覆花9g,川贝母3g(吞服),生麦芽15g为主治方。64.胃溃疡(瘀血阻络型)治宜化瘀通络。

以本方为主治方。

65.胃术后粘连(气滞血瘀型)治宜活血化瘀,补气运血。

以本方加黄芪30g为主治方。

66.肠术后粘连(气机痹阻,瘀血内停型)治宜化瘀散结,理气通腑。以本方加生大黄10g为主治方。

67.粘连性肠梗阻(血瘀在腹,腑气受阻型)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以本方为主治方。

68.过敏性结肠炎(久病入络,气滞血瘀型)治宜活血祛瘀,疏肝健脾。以本方去生地、桔梗,加防风、三棱各10g,夏枯草12g为主治方。

69.前列腺肥大(瘀阻精道,膀胱气弱型)治宜化瘀通窍,活血利尿。以本方加王不留行30g为主治方。

70.不孕症(气滞血瘀,精窍闭阻型)治宜祛瘀通络,精室得养。

以本方去生地、桔梗,加穿山甲12g为主治方。

71.糖尿病(血瘀型)治宜活血化瘀,益气养阴。

以本方加黄芪、天冬、丹参各8g为主治方。

72.痛风(湿热下注,瘀血阻络型)治宜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以本方加减:川牛膝、土茯苓、忍冬藤各30g,滑石、威灵仙、赤芍各15g,黄柏、制大黄、红花、黄柏、桃仁各10g,穿山甲、甘草各5g为主治方。

73.白塞综合征(气滞血瘀,瘀久伤阴型)治宜活血化瘀,补气养阴。以本方去枳壳、柴胡、桔梗,加白芍10g,丹参12g,地鳖虫6g,徐长卿10g,生黄芪15g,黄精30g为主治方。

外洗方:明矾、蛇床子各30g,黄柏、苍术、蒲公英、紫花地丁、胡黄连各15g,皂角刺、白花蛇舌草各20g,水煎外洗生殖器。

口腔溃疡外敷方:珠黄散。

74.颈椎病(气滞血瘀型)治宜理气化瘀,活血止痛。

以本方重用赤芍,加丹参30g,全蝎、郁金、香附各10g,蜈蚣2条为主治方。

75.胸腹壁静脉炎(气滞血瘀,络脉不通型)治宜理气活血,化瘀止痛。以本方去桔梗,加五灵脂、桂枝、延胡索各10g,丹参20g,黄芪30g为主治方。

76.外伤性血胸(瘀血留胁,肝气不利型)治宜活血化瘀,疏肝理气,镇痛止血。

以本方加郁金、青皮各10g为主治方。

77.外伤性气胸(肝肺失调,气滞血瘀型)治宜行气活血,宜肺疏肝。以本方加苏子、厚朴、杏仁为主治方。

78.肝内血肿(气机不舒,瘀血阻肝散型)治宜疏肝行气,化瘀止血。以本方加生蒲黄、蒲黄炭各10g,三七粉(冲)3g为主治方。

79.黄褐斑(气滞血瘀,气血不荣型)治宜活血化瘀,舒肝理气。

以本方去生地、枳壳、桔梗,加香附、益母草、刘寄奴各15g,菊花10g,郁金、白芷各12g,菟丝子10g为主治方。

80.多形性红斑(寒滞经络,气血瘀阻型)治宜温经通络,活血化瘀。以本方去生地、柴胡、桔梗,加香附,路路通各12g,穿山甲10g,细辛6g为主治方。

81.结节性红斑(寒湿阻滞,瘀血凝聚型)治宜散寒利湿,逐瘀通络。以本方去生地、桔梗,加炮山甲、王不留行、地龙各15g,桂枝10g为主治方。

82.慢性荨麻疹(气血瘀结,肌肤失养型)治宜化瘀、通络、止痒。

以本方加减:鸡血藤20g,赤芍15g,当归尾、桃仁各12g,红花、枳壳、柴胡、地鳖虫各9g,甘草6g为主治方。

83.白癜风(肝失条达,气滞血瘀型)治宜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以本方加丹参、白蒺藜各30g,芜蔚子、草决明各20g,菊花10g为主治方。84.斑秃(血瘀型)治宜活血化瘀。

以本方加丹皮10g,制首乌30g为主治方。

85.乳腺增生症(肝郁气滞,痰凝血瘀型)治宜理气、活血、破瘀。

以本方去桔梗、川芎,加醋玄胡索、三棱、莪术、川楝子、夏枯草、浙贝母各10g为主治方。

86.更年期综合征(气滞血瘀,脾肾阳虚型)治宜活血化瘀,补肾益脾。以本方去牛膝、桔梗,加党参、茯苓各12g,附子、仙茅各10g,仙灵脾15g为主治方。

87.功能性子宫出血(血瘀凝滞型)治宜活血祛瘀。

以本方去柴胡、枳壳(恐伤气耗阴),加大黄10g,茜草15g为主治方。

88.月经性气胸(气滞血瘀型)治宜调理气机,活血化瘀。

以本方为主治方。

89.人流术后精神失常(瘀血阻胸,清窍逆乱型)治宜行气化瘀,宁心安神。

以本方加珍珠母30g,丹参15g,生大黄12g(后下)为主治方。

90.黄体破裂(瘀阻少腹型)治宜理气化瘀,消症止血。

以本方加减:五灵脂、生蒲黄(包)、炒玄胡索、川牛膝、枳壳、赤芍、当归各10g,桃仁、红花、制没药、柴胡、地鳖虫、甘草各6g为主治方。

91.耳鸣耳聋(气滞血瘀型)治宜活血化瘀,行气通窍。

以本方加石菖蒲10g为主治方。

92.过敏性鼻炎(气滞血瘀型)治宜活血化瘀,扶正固本。

以本方去桔梗,加黄芪20g,党参15g为主治方。

93.声带小结(气滞血瘀型)治宜行气活血,破瘀散结。

以本方加夏枯草、蝉衣各10g为主治方。

【随证加减】

1.气虚加黄芪、党参、白术。

2.虚寒加附子、肉桂。

3.阴血不足加阿胶。

4.头痛、痹痛加全蝎、蜈蚣。

【注意事项】

1.本方偏于温燥,故感冒发热,阴虚发热者,不宜用。

2.本方活血祛瘀之品较多,故非碓有瘀血之证者,不宜使用。

3.孕妇忌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