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收藏的《铜山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同学录》(附名录)

 静思斋历史文献 2020-01-31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春节期间因疫情蜗居在家,却因此有大量时间用于对历年收藏的民国文献加以整理,工作还算颇有成效。今日便来更新一篇民国故纸题材的文章,因为平时顾不过来,这一专题已经停滞许久了。

去年我于孔夫子旧书网购得一册民国时期的《铜山师范同学录》残本,此书封皮全无,卖相奇差,卖家介绍为1937年编印的,我在手机上也没瞅太仔细,看到老师和同学都有照片,随手就给买了。收到后发现,其实是民国37年(1948年)的,时间已是在徐州解放前夕。该校的全称是“铜山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于百度上检索,却毫无所得。
图1:几乎对徐州城区形成包围的铜山区

铜山县即如今的徐州市铜山区,不过说起来,如今的徐州市区还是汪伪时期从铜山县域内析出来的,从上面那张地图中,您大概也能感觉出这种关系来。在我整理过的诸多民国文献中,这里人填写籍贯时绝少有填江苏徐州者,而多为江苏铜山。铜山自清雍正年建县时即为府治,在此后两百多年中,基本上都是地区的行政中心所在。
图2:铜山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校徽

那么,这所名不见经传的师范学校诞生于何时?最终又归并到哪里了呢?对于这一问题的探索,我还是采用传统的笨方法,先整理完同学录中师生名录,然后再一一按图索骥。这其中有一位关键人物——时任教导主任的程希庚。这位程先生大概是徐州教育界一位重要人士,解放后写了许多有关民国时期徐州教育方面的文章,收录于《徐州文史资料》中,因流传不广,很多资料鲜为人知。在他一篇名为《建国前徐州六所师范学校(堂)简史》的文章中,我终于找到了“铜山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这一校名,再辅以其他文献记载,该校深埋于历史中的脉络亦逐渐清晰起来。

1938年徐州(铜山)沦陷后,铜山县立师范学校被迫停办,部分师生迁往乡下,在城东南、西北的游击区创办了各种流动学校,游教于敌伪势力的缝隙之中,殊为不易。大概是在1943年,这些学校由县长耿继勋整合为铜山中学。抗战胜利后,铜山中学的中学部迁返城里,师范部则仍留在车村(位于徐州市区西北,今属刘集镇)独立办学,1947年春奉江苏省教育厅令更名为铜山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1948年12月徐州解放后,该校迁往郑集,合并改组为铜北中学(现名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
图3:校舍平面图

而该校原先的校址,据程先生文中所述,是在车村村东的天齐庙,一位叫“洁文”的开明僧人将房屋借给学校使用。由于程先生长期在该校负责校务,这段记载应是可靠的,但这个天齐庙已在解放后被拆毁,我无法找到其准确所在。据《彭城周末》中《寻访徐州的天齐庙》一文所述,其大概是在柳新镇北边,从地图上看据车村倒是有几里路呢。该校初创时筚路蓝缕,因陋就简,与战时相比,也仅仅是不用再流动教学而已,由于条件实在太差,教师团队流动频繁,就连程先生也终在1948年8月离职。

这所简易师范存世时间仅三年左右,只有首届三班学生于1948年毕业,据我整理一共是133人(如果没有缺损的话)。很难想象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他们还能编印出这样一本同学录来,其实像这种有照片的同学录,印制时的技术和费用要求比纯文字的高很多,这或许也就是它留存于世间唯一的痕迹了吧。
图4:1948年该校毕业合影,其中的“第二届”应为笔误

我想,这些毕业生最终大多成为了平凡的园丁,扎根乡梓,教书育人,一辈子默默无闻。不过有一点挺牛的是,由于他们参加工作的时间都在解放前,所以全是离休老干部(程先生文中原话,当然,我对此也是有些疑问的)。我在检索他们姓名时几无所获,就待山穷水尽之际,还真是发现了一位名人!他便是袁仲一先生。袁先生自该校毕业后,曾在徐州某小学任教数年,后凭借自身努力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从而彻底改变了人生轨迹。后来,他主持了秦始皇兵马俑的勘探发掘工作,担任过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被尊称为“秦俑之父”。
图5:同学录中袁仲一先生青年时的照片
分割线----------------------------------------------------------------------

以下名录由静思斋——于岳整理,名录中所列之师长(除兼校长耿继勋之外)、同学均有照片收录。敬请遵守网络文明及个人劳动成果,未经本人许可,谢绝以任何形式抄袭、转载、引用。如需在公开出版物中使用,需事先征得本人同意,并注明出处。违者必究,情况严重的,将寻求法律途径解决。本同学录已完成史料应用可转让交流,纹银五百两。


                                 静思斋 于岳
                                 2020年1月30日


1948年铜山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

部分师长名录:
校长  耿继勋(兼)
校务主任  赵玉璞
教导主任  程希庚
简师科级任导师兼国文教员  刘子鸿
乡三甲级任导师兼测验统计教员  葛维森
乡三乙级任导师兼小学行政地方自治教员  李长年
乡二级任导师兼理化教员  陈秉业
乡一甲级任导师兼史地教员  张仲仪
乡一乙级任导师兼数学教员  张银庵
补习班级任导师  黄世芳
农村经济与合作教员  曹介安
体育主任  朱郁文
生理教员  田丽亚(女)
教育教员  马文洁(女)
音乐实用技术教员  范雪轩(女)
会计教员  彭敬逸(女)
事务主任  许厚基
庶务助理  梁兆凤
会计助理  韩维远
书记  李乐圣

简师科同学:50人
李惠海、李志超(或李自超)、鹿守香、鹿守维、鹿亚民、张延炳、张尚金、刘兆丰、武慎五、范殿凯、梁培坦、张道湘、焦玉松、王瑞升、朱广昌、李凡都(或李繁都)、李耀华、李晴岚、王荣宣、袁兴昭、刘凤山、李润森、拾方初、胡效骞、胡光洁、耿宗文、阎维成、徐永兴、彭玉龙、赵忠恕、赵忠祥、周鸿钧、佟焕廷、李昌钧、丁永棠、王玉龄、王德永、沙炳臣、李广平、陈家伦、陈作文、曹开云、杨增勋、翟广涛(或崔广涛)、张德、张树仁、丁曦晨、张慈宇、张正兴、刘金钊

乡(村师范?)三甲班同学:47人
李沛漳、滕尚龙、朱邦俊、李继武、李子坤、陈绪英、支大义、董心善、王从哲、赵祖英、王厚森、盖福五、汪成华、刘其恭、孟宪坤、张绪顺、汪永涛、陈崇倜、袁中一(即袁仲一)、胡传绪、辛明训、王德纯、王培勤、刘源鸿(或刘鸿源)、郭公鼎、张兴仁、傅从志、戚厚谅、赵阶檀、张基龄、胡光祥、王广英、荣厚光、杜长赞、李繁梓、刘鸿俊、刘爱助、孙广镇、陈金瀛、单山云、刘念义、李金桥、孙歧廷、叶永清、张道淮、李鹏飞、吴修斋

乡(村师范?)三乙班同学:36人
丁培元、王宜宣、马步月、武兴元、李淮漳、叶昌莱、赵怀仁、张道书、张成一、李玉瑶、李玉振、周士仁、程公善、袁忠祯、朱家瑞、李洪烈、朱家珍、朱家灿、孙尚仁、高文选、李正典、侯勤义、李凡超、刘兆祥、接元信、李明远、杜玉勋、张光清、王广礼、丁培芝、丁道林、袁玉璞、张作祯、张颂经、拾景旸、李永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