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铜山区张集镇张家马路的故事

 新用户82177594 2021-11-23

铜山区张集镇水口水库原是乾隆十八年(1753年)“张家马路决堤”冲出的一个口子。黄河决口后,原刑部尚书刘统勋自告奋勇带领官民堵塞决口,同知李焞、守备张宾因侵帑误工在决口处被就地正法,乾隆老丈人高斌与副总河张师载二人也被绑来陪斩,因事先并未言明是陪斩,高斌吓得魂飞魄散,全身瘫软,当场昏迷在地。因这次决口事件非常典型,又是乾隆皇帝亲自指挥堵塞,所以乾隆诗文中六次提到这个地方。

张家马路决口处

张家马路决口事件是清代具有重大影响的黄河决堤事件之一,张家马路同市区的大马路一样都是地名,然而张家马路位于何处一直悬而未决,许多文章往往以“铜山境内”取而代之。

这处决口遗迹是如何找到的?

乾隆皇帝执政长达60年,期间黄河决口11次,清嘉庆十年进士姚元之对此有专门统计,其《竹叶亭杂记》记载:“乾隆朝江南地方黄河漫口次数:乾隆七年七月铜山县石林口等处漫口,本年十二月合龙。乾隆十年七月阜宁县陈家浦漫口,本年十月合龙。乾隆十五年六月清河县豆班集漫口,本年七月合龙。乾隆十八年八月张家马路漫口,本年十二月合龙。乾隆十九年八月孙家集漫口,二十一年十月合龙。乾隆三十一年八月韩家堂漫口,本年十月合龙。乾隆三十八年八月陈家道口漫口,本年十月合龙。乾隆三十九年八月老坝口漫口,本年九月合龙。乾隆四十五年六月睢宁县郭家渡漫口,本年九月合龙。乾隆四十六年六月魏家庄漫口,本年八月合龙。乾隆五十一年七月李家庄等处漫口,本年十月合龙。”

其中,徐州张家马路决口带来的水灾非常严重,波及下游多县,有奏折讲波及二三十县,导致小麦大面积无法播种,百姓叫苦连天,更关键的是决口给漕运也带来了困难。

因此案,管河同知李焞和武官守备张宾在徐州张家马路决口处被斩首示众,乾隆的老丈人高晋五花大绑陪斩,差点丢了性命,《清史稿·本记十一》:“谕将贻误河工之同知李焞、守备张宾斩于铜山工次。命策楞等缚高斌、张师载令目睹行。”详细介绍请参阅往期公众号文章:

乾隆的老丈人登云龙山

张家马路决口处的团结桥

在黄河与大运河关系上面,张家马路决口后,时任吏部尚书的孙嘉淦曾谏言主张另开河道,引水入大清河。不过,乾隆皇帝对此建议没有采纳。

从孙嘉淦的主张中可以了解这次水灾的严重性,“上下两江二三十州县之积水不能消涸”。《清史稿志一百一》记载:“自顺、康以来,河决北岸十之九。北岸决,溃运者半,不溃者半。凡其溃道,皆由大清河入海者也。盖大清河东南皆泰山基脚,其道亘古不坏,亦不迁移。前南北分流时,已受河之半。及张秋溃决,且受河之全,未闻有冲城郭淹人民之事,则此河之有利无害,已足徵矣。今铜山决口不能收功,上下两江二三十州县之积水不能消涸,故臣言开减河也。上游减则下游微,决口易塞,积水早消。但河流湍急,设开减河而夺溜以出不可不防,故臣言减入大清河也。现开减河数处,皆距大清河不远。计大清河所经,只东阿、济阳、滨州、利津四五州县,即有漫溢,不过偏灾,忍四五州县之偏灾,可减两江二三十州县之积水,并解淮、扬两府之急难,此其利害轻重,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减河开后,经两三州县境,或有漫溢,筑土埂以御之,一入大清河,则河身深广,两岸堵筑处甚少,计费不过一二十万,而所省下游决口之工费,赈济之钱米,至少一二百万,此其得失多寡,亦不待智者而后知也。计无便於此者。”上虑形势隔碍,不能用。

在这11处决口之中,清代史料记载最多的是徐州张家马路决口,达50余次,《清实录乾隆朝实录》17次,乾隆诗文6次。如今许多写大运河和黄河的文章也谈到张家马路决口。乾隆对这次决口采取了拨款、调配物资、用人等一系列措施,历经50余天决口终被堵上。

乾隆《即事》诗介绍了张家马路决口情况,决口处正对黄河河道,溃堤长达300余米。诗文见《御制诗集卷八十九》

即事

伏汛报安两总河,开新复故念初过。

秋期转眼应临矣,南望殷殷敬倍多。

自注:“又据萨载、李奉翰奏,南河伏汛,因上防节次长水,徐城志椿长至一丈三尺余,因将毛城铺、峰山等四闸次第启放,四路分泄,而张家马路迎溜顶冲,正堤埽工塌卸百余丈,溃伤堤顶,随督工员,一面于越堤帮筑,里戗一面,于正堤上首挑进黄沟一道,掣溜使水势灌满内塘挂淤,扵正堤下首开出清沟四道,使澄清之水下归正河,溜势顺注等语。今岁当开放新河,初复故道之后伏汛化险为平,实堪庆慰,现在秋汛踵临,因批谕该督等倍加敬慎,以期倩防周宻,益保平安。”

决口处的团结桥修建于1975年

由《清史稿》《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可知张家马路的大概位置,张家马路位于铜山境内,位于徐州大龙湖至铜山区房村之间,也只有这一段决口的黄河水患才能流至灵璧县和虹县。《清史稿·志一百一》:“十八年秋,决阳武十三堡。九月,决铜山张家马路,冲塌内堤、缕越堤二百余丈,南注灵、虹诸邑,入洪泽湖,夺淮而下。”其中“灵”指的是灵璧县,“虹”指的是泗虹,安徽省泗县与泗乡两县在清代合称“泗虹”,简称虹县,《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之四百四十七》记载:“据尚书刘统勋奏称,徐州铜山县黄河冲开缕堤,越堤一百四十余丈,溜势全行掣过,夺河之形已成。督臣鄂容安住工,率领员弁抢护。此处河形直趋灵璧、虹县、睢宁,俱系七月间报灾之处。”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四百四十七》也有这方面的记载:谕曰、安徽巡抚卫哲治摺奏、本年九月、徐州堤工漫决。上江所属宿州、灵璧、虹县、泗州、盱眙、一带地方。俱经被淹。现在积水不能宣洩。二麦难以播种等语。前此上江各处。仅报偏灾。今宿、灵、虹、泗、等七州县卫。被灾甚重。不得仍照偏灾之例办理。著该督抚等、将被灾户口。详悉查明。照淮徐例、银米兼赈。

团结桥上的汉画像石
     

《清实录》记载决口位置位于小店村附近,《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四百四十七》:“乾隆十八年,癸酉,九月。戊辰,月食。策楞等奏,铜山县小店汛。七月间溜逼南岸,曾经淮徐道张宏运查勘,下埽后溜势无定。至九月初间,堤外柳滩全行刷去,大溜直逼堤根。该管同知李焞、守备张宾并未及时分报,直至堤头坍卸始行具报,以致漫溢,贻误疎防,罪无可宽。请将李焞、张宾一并革职拏问。”

小店附近至今流传一个传说,说乾隆年间刘统勋在水口杀贪污犯堵决口。

刘统勋,山东高密人,1749年任刑部尚书,不久迁任刑部尚书,1752年以查验粮仓不实被免职留用,1753年9月,张家马路黄河决口,他奏陈疏防之策,绘图以进,乾隆皇帝据图令其赶来徐州,堵塞决口。《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四百五十一》:“现在铜山张家马路,有舒赫德、刘统勋分驻漫口东西,督率进埽。谅可不日竣工”。

刘统勋治水的传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被王正文先生主编的《铜山县张集乡民间文学集成》记载,故事叫《人头堵决口》,主角是刘同勋,有两个贪官。这些和史料对张家马路决口事件的记载基本吻合,刘同勋即刘统勋。

依据《人头堵决口》传说还不足以断定水口水库这儿就是张家马路决口遗址,必定这是一个传说。

在研究张集镇地名沿革过程中,发现张集镇在明代叫“黄钟集”,以“黄钟大吕”命名,宋朝的时候朝廷曾下旨在这里采办石磬。在黄河南岸还有一个村庄叫“黄钟集渡口,明代诗人邱云霄在此留下一首诗。

黄钟集渡口

野草沿江四月花,惊心隔水夜来蛙。

柳堤月下自孤棹,茅屋江边凡几家。

青山点点南徐出,白鸟飞飞古渡斜。

路入风尘数千里,人从斗外望京华。

    揭秘这个地名的关键证据是清初的一份地图,靳辅《黃河新险工图》标注了张家马路,靳辅在康熙时期根据黄河走向,判断这儿以后如不严加看护会出大问题,因此把这儿列为新发现的险工。张家马路直冲黄河,岌岌可危。

靳辅《黃河新险工图》

张家马路位于黄家店和小店之间。图中小店和黄家店这两个村庄目前还在,黄家店在清同治时期已改名黄家庄,后来又改名为黄庄。

根据靳辅在奏折中对杨洼的介绍,可知杨洼村不是张家马路。结合靳辅《黃河新险工图》和百度地图,张家马路决口的位置正是杨洼村与小店村之间的水口水库,这里的大堤直冲黄河。

水口水库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在黄河决堤形成的决口基础上建设的我市11座水库之一。







谢谢收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