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不同插花类型,品中式插花之美

 风吟楼 2020-01-31

插花艺术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是中华艺术百花园中一枝绚丽的奇葩。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钟自然山川之灵秀,寓世间万象之精华,在五千年悠久文化积淀的基础上,经过与绘画、书法、造园、诗词、陶瓷工艺等的交流切磋,撷英取华,融会贯通,开拓创新,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它属于东方插花艺术的范畴,中国是东方插花艺术的起源国。

基于社会地位、生活环境及接触事物的不同,各阶层人所反映的思想意识、人生态度及审美情趣也各不相同,这些区别反映在文化艺术上必然形成不同的风格特点,依此区分,中国传统插花可有如下类别:

宫廷插花

顾名思义,主要是为皇宫内服务的插花。是专为帝王、嫔妃、达官、富豪宴赏、玩乐、装饰环境及做宣传工具而插作的。从唐代罗虬《花九锡》一书中可得知:“重顶幄(障风)、金错刀(剪截)、甘泉(浸)、玉缸(贮)、雕文台座(安置)、画图、翻曲、美醑(欣赏)、新诗(咏)。

宫廷插花十分讲究严格的程序和排场,从使用的工具、选用的花材、容器、配件到题材,造型的认定以及作品的陈设都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必须符合皇室的各种等级观念与制度,并满足其审美情趣。因此必须选用昂贵上成的容器,如官窑、名窑的瓷器,仿古青铜器等;格高韵胜的花材如牡丹、梅、兰、松、竹等。造型丰满硕大而工致,色彩艳丽,精美豪华而庄严肃穆与隆盛为其主要风格与特点,显示皇家豪门的权势,富有和威严。

寺庙插花

中国插花虽源于民间并经历了较长的发展历程,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平,但是真正形成典型的水养插花的概念,具备一定的艺术造型还是在佛教传入我国之后。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民间插花最早最易与佛事活动相结合,并随着佛教的盛行,以佛前供花的形式逐渐发展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寺庙插花。


专用于各种宗教活动及寺庙的陈设,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质朴、清雅、简洁、自由为其主要的风格特点。由于追求超尘脱俗,清静无为的主旨,因此所选用的花材也仅限于莲花、百合、柳枝等具“极乐净土”表征的花材,构图虚灵、简单对称,多以瓶花、盘花为主,陈设于佛堂、禅房之中。

此外还常在盛大宗教活动,用于寺庙中举行大型插花展览,以供香客观赏,如唐《苏轼文集》中记载:“东武旧俗,每岁四月,大会于南禅、资福两寺,以芍药供佛。而今岁最盛,凡七千余朵,皆重趾累萼,繁丽丰硕。”由此可以想见,当时非同一般的寺庙插花盛况。另外在许多传世的佛经、佛像中都不乏伴随佛事活动的插花之作。

民间插花

中国最早、最原始的广义概念的插花即由民间产生。虽然多以自然花枝或花束形式相互馈赠,或祭祀,或自娱装点等等,几乎没有构图造型可言,然而却体现出古拙粗放,简练朴实的风格与特点,是广大人民群众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写照。但在长期的封建社会统治下,各种文化艺术都是为了封建统治者服务的。重要的文化艺术创作也是在王朝政府直接控制下进行的。



宫廷插花和寺庙插花随着统治者奢侈生活的需要及对艺术宣传教育作用的重视而受到提倡,得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而民间插花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得不到相应的发展,直至唐、宋之时和明清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民间插花也随之活跃、发展与大。古代民间插花已盛行于饮食业中,并相当普及和广泛。另外,民间插花还常作为绘画、戏曲、小说的传作主题与插图等形式表现出来,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市民大众的生活与精神状态。取材广泛,设色多艳丽缤纷,内涵丰富,率直,多为酬神、祭祖、崇宗、祈福或驱鬼之意,表现了朴实纯真、简洁明快与喜庆热闹的风格。

文人插花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的艺术创作及其作品占有重要地位,在各门类艺术中均如此,插花亦不例外。远在南北朝时期,因战争频繁,政局动荡,人们饱尝战乱之苦,渴望生活安定,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与安慰,尤以文人墨客这种心绪表现更为强烈。他们或虔诚于宗教,或隐居于山野,或以花木为友,借花明志。涉足插花领域正是他们最好的一种自我消遣。

由于文人墨客直接参与插花活动,将插花与诗、书、画、印相关联,有助于创作出富有诗情画意的意境,从而也就形成了文人插花独有的风貌与特色,即注意主观感受,强调个性的发挥;不注重排场,讲究神韵,故而多选用清新脱俗,格高韵胜的花材,并以精取胜,善以线条造型,如松、竹、梅、兰、菊、水仙等;容器也以高古朴实、典雅无华的陶、瓷、铜、竹等器为多,尤以瓶器为正宗。造型简洁明快,重天然意趣,表现朴实自然、清新隽逸、孤高恬淡和平和悠远的精神风韵。既有浓郁的诗情,又有深广的花意,因此我国传统的文人插花成为东方插花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传统插花的佼佼者。中式插花的发展历史悠久,你是否也想领略一下中式插花的魅力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