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2日,“2019国际科技创新数据洞见——全球热点城市比较研究报告”在2019浦江创新论坛会议季活动暨大数据专题会“科技创新资源大数据国际研讨会”上,由上海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和爱思唯尔公司联合发布。  R&D研发投入:对标欧洲三都市,上海研发投入强度最高目前,国际上R&D的统计工作一般是以国家层面推动为主,R&D投入数据的国际比较也是基于国家数据的比较,国际城市间的比较研究极少。限于部分城市R&D数据滞后和空白,本报告选取上海和三个典型都市城市——巴黎、伦敦、柏林——来比对城市研发投入的发展状况。由于R&D的统计滞后期较长,相关数据统计周期为2013—2017年,数据来源为各城市或国家统计部门公开发布的数据和历年统计年鉴,检索日期为2019年5月30日。汇率采用世界银行发布的年均汇率。与欧洲三都市相比,上海的R&D指标表现出四个特点:投入增速最快,高达5.5%,且是唯一一个CAGR为正值的城市,总量与投入最多的巴黎的差距越来越小;投入强度最高,按照目标定位到2022年上海R&D投入预计将达到254亿美元,有望成为“领头羊”;经费执行部门的比例与欧洲城市接近,企业是研发的主体;GDP弹性系数较好,GDP对R&D的变动敏感。R&D投入指标是以2013—2017年的R&D经费支出费用指标来衡量。其中,巴黎最高,每年投入都在200亿美元以上。第2是上海,2017年达到178亿美元,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R&D投入为200亿美元左右。伦敦和柏林的投入相当,伦敦略高一些。4个城市中上海的发展势头最好,是R&D投入CAGR唯一为正值的城市,并且CAGR值为5.5%,增长速度很快,与巴黎的差距越来越小。2017年,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在描绘科创中心建设下一阶段奋斗目标时,明确给出一个数字指标:五年后,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GDP)比例的4%以上。2018年上海GDP同比增长6.6%,假设上海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6.5%,按照2018年的年均汇率,到2022年,上海R&D投入将达到254亿美元。以目前的发展趋势预测,届时上海将是四城市中R&D投入最多的城市。R&D投入强度指标是以城市R&D与城市GDP的比值来衡量,并且以2013—2017年的指标平均值来对标分析。R&D投入强度指标既是体现研发投入强度的指标,也是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反映,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入到创新国家的指标,可以说是一个“牵牛鼻子”的指标。整体上,4个城市的投入强度逐年走高。上海的研发投入强度最高,均值为3.75%,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为4.0%;柏林与上海相当,均值在3.56%,巴黎在追3.0%的指标线,而伦敦的指标最低,只有1.2%左右,上海是伦敦的3倍多。伦敦的研发投入强度最低,这涉及到伦敦R&D投入的一个特点:伦敦R&D在英国也处于低位水平。伦敦的R&D指标低,但城市竞争力一直位居全球前列,这一悖论可归因于伦敦存在着未被测度的“隐性创新”。英国国家科技艺术基金会(NESTA)在《英国的创新差距》报告中提出,“隐性创新”是未被R&D经费等传统指标所考量的创新活动,是一个创新型经济实体本身与传统创新指标测度结果之间真实的创新缺口 。从城市产业结构来看,伦敦是一个以服务型中小企业为主的城市,服务创新并不完全依赖于高技术创新与研发,而是更多地依赖具有专业特长和经验的人员,所以在人员培训、市场营销等方面投入更多 ,另外伦敦服务型中小企业大多没有正式的R&D部门,因此R&D投入测度的比重低于其它地区。这也说明R&D指标测度的主要是基于技术进步引发的产品或过程创新,不反映所有的创新形式。适应创新型城市建设要求,企业是R&D经费第一执行部门一般来说,创新性更高的城市,政府在R&D经费中的投入力度和支持力度都很强,但是企业才是经费的重要源头和主要对象。可以看出巴黎、伦敦和上海的第一经费执行部门都是企业。其中,企业是巴黎R&D活动的绝对主力,经费占比68.7%(2016年数据);伦敦近两年企业R&D经费投入增加的较大,2017年占比50.4%,同比增长19.1%,企业占比是最低的,但是增长较快;上海2013—2017年间各执行部门的比重有所调整,企业经费占比五年均值在62.6%左右,第二大执行部门为科研机构,占比均值在26.6%左右,高等院校是第三大执行部门,其占比呈上升趋势,说明高等院校在上海的研发活动中也起到重要作用。此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在企业的R&D投入中占据主导地位,占比均值接近80%,但2016和2017两年占比有所降低,说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R&D投入增速开始低于企业整体增速,也反映出中小型企业和服务类企业的增速在提升。上海R&D的GDP弹性系数较好,经济增长的敏感性高 弹性概念和弹性定义由A.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是用以研究因变量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对自变量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或灵敏程度的理论。R&D的GDP弹性系数是以GDP变动的百分比与R&D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来衡量,这一指标的意义在于测度GDP对R&D变动的敏感性,指标数值越大越敏感,越富有弹性。也就是说,富有弹性的城市继续加大R&D的投入带来的GDP增长量越高。计算弹性系数采用中点公式法:其中,△GDP表示基期年份和报告期年份的GDP值的变化,GDP表示基期和报告期的GDP平均值,GDP1表示基期的GDP值,GDP2表示报告期的GDP值;R&D同理。按上式计算,Ed=1表示R&D与GDP同步增长;当Ed>1时,表明GDP增长快于R&D增长,可以认为富有弹性;当0<Ed<1时,表明GDP增长速度慢于R&D增长速度。本报告中,将Ed>0.5划分为弹性较好区域。为了数据期的统一,计算基期是以2013年为准,报告期选择2016年数据。巴黎R&D的GDP弹性是1.18,说明GDP增长的变动超过R&D投入的变动,GDP的变动对R&D的变动最为敏感,也可以预测R&D的继续投入是带来GDP的很大改善;上海的研发弹性是0.85,弹性较好,可推测继续增大R&D投入将带来GDP较大的增长;柏林的研发弹性0.68,弹性也处于较好弹性区间,增大R&D投入对GDP增长的影响也比较大;伦敦的研发弹性0.25,弹性一般,增加R&D投入对GDP增长的影响有限。因此,对富有弹性和弹性较好的城市,如巴黎、上海和柏林,建议继续增大R&D的投入力度,以更好拉动GDP的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