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最早是在1982年出现在人们的认知中,是由Marshall和Warren首先分离出一种微嗜氧,最起初并不是叫“幽门罗螺杆菌”而叫“弯曲菌样微生物(CLO)”,后来改名为“幽门弯曲菌(pylobacter pylori)”,最后在1989年才根据其生化和形态学特点再次更名为幽门螺杆菌。 关于幽门螺杆菌的历史大家也有所了解了,是不是很想知道这幽门螺杆菌是为什么导致胃炎发生的呢,下面就带大家深入了解这个问题。 ![]() 幽门螺杆菌引起胃炎的主要机制有: 1、Hp呈螺旋形,具有鞭毛结构,可在黏液层中自由泳动。 2、Hp在黏液上具有靶位,可与上皮细胞及黏液的糖蛋白和糖脂靶位结合。 3、与黏膜细胞紧密接触,可与上皮细胞“接触垫座”(attachment pedestal)样结构,而使微绒毛脱落,细胞骨架破坏。 ![]() 4、产生多种酶及代谢产物,如尿素酶及其产物氨,过氧化物歧化酶,蛋白溶解酶,磷脂酶A2和C,我们的实验证实Hp阳性个体胃黏膜和胃液氨明显高于Hp阴性个体,说明尿素酶在胃内水解大量尿素产生大量氨,而氨在动物实验可造成显著的胃黏膜损害。 5、细胞毒素(cytotoxin)可引起细胞的空泡变性。 6、Hp感染后引起胃上皮细胞释放IL-1,8等细胞因子和TNF2等因子,引起中性粒细胞从血管内移行到胃上皮处并被激活,它可以释放代谢产物和蛋白溶解酶,使胃黏膜损害,同时它还可以引起单核细胞,嗜碱性细胞,嗜酸性细胞等激活,进一步加重胃黏膜的损害。 7、免疫反应:Hp感染后可以通过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产生抗体)和诱发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引起或加重胃炎的形成。 虽然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众多,但大家也不要过度紧张,因为现在消除幽门螺杆菌的有很多,其中在医学上,使用四联法在十四天左右97%的幽门螺杆菌都是可以清除的 如果你还有胃肠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留言或私信向我提问,我会在线为你进行解答。 |
|
来自: 昵称34168126 > 《中医思维16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