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在兴国】热热闹闹过大年 | 兴国传统习俗之过年(下)

 刘沟村图书馆 2020-01-31

       年货准备好后就该到过年的时候了,从小年开始,新年的庆祝就正式了,围绕吃喝玩乐,家家户户逐渐热闹起来。

交  春

       兴国人认为年的交替并不在春节,而是立春的那天。兴国叫“交春”。交春一般都是在年前年后的几天内,所以一般来说立春也是兴国春节的一部分。这一天对兴国人来说是个大日子,甚至比春节更重要。家家户户都贴“迎春接福”,以“三牲”祭祖,给家人做一桌丰盛的菜。到了立春的时候在门前点一挂长长的鞭炮一直响过立春的时刻。春接进家门,新的一年也就开始了。立春在农历中不见得是一年一春,有的年份一年两春,有年份没有春,没有春的年份叫做”頖年“兴国人不喜欢,一般的大喜事都不会选择这种年份。


扫   屋

       以前的人生活一般过得比较粗糙,家里一年都难得清扫一次房子,但是小年前是必须扫房子的,拿一根竹篙绑上些稻草或者是竹枝把屋里屋外都清扫一遍是兴国人过年必须的一项工作。扫房子其实还包括其他一系列的清扫工作,家里的家具也得清洗一遍,木头的家具还要扛到水塘或者河边用沙子擦拭,让一年沾染的污秽一洗而尽。灶前的锅头、埯鼎都要揭下来擦洗,不管平时多随意,过年必须是清清爽爽迎贵客。

杀 年 猪

       在兴国的农村,以往很多人家里都会养一头猪过年,小年前把猪杀了跟邻居分了过年吃。这种猪一般都是养一年的,大多都很肥,到了过年都要变成桌上的菜。老人常说,人过年,猪过难啊。小时候我最不喜欢家里杀年猪,养了一年的猪多少还是有感情的,粗暴地把它杀了心里挺难受。所以每次听到猪最后的嚎叫声时我心里都非常难过。那时候杀猪有温暖的事情,就是送旺子,杀猪接起来猪血做成血旺后会给邻居家都送一碗,如果有年长的老人还会割一块较好的猪肉送给他,最起码都会为老人汆一碗肉片汤送去。现在想起来都会为那时候浓浓的人情味所感动。


杀 头 牲

       鸡鸭在兴国叫做“头牲”,过年杀鸡鸭在兴国也是有讲究的,扁嘴的二十九杀,尖嘴的三十杀。扁嘴的鸭子和鹅是年二十九杀好。尖嘴的鸡是要三十到祖宗面前杀祭拜祖宗的。以往在没有冰箱的情况下杀好的鹅鸭都是要马上煮熟以防变质,所以以往兴国人过年吃的鹅鸭几乎都是回锅的。

贴 春 联

       贴春联大多是在年三十,春联都是自家买几张红纸让村里会写字的人帮着写,我父亲的毛笔字不错,所以我家的春联都是自己写。每年三十前几天帮邻居写春联也是父亲最忙的事情。如今父亲不在了,但是这个传统一直在我家延续,春联由全家人写,不管大人小孩、不管字好字坏都得来上一副。就算写不好也没关系,毕竟是自己写的啊。每扇门上都贴上春联,整个家都显得红红火火,按兴国话说叫“贴红了”,兴国老俵讲究的就是这个。

敬   神

兴国人的宗族观念是非常强的,有喜事必须要祭拜自己的祖先。年三十祭祖是一年中非常隆重的一次,上午必须到祠堂里在祖宗的牌位前杀鸡。杀好的鸡褪毛煮熟后做成供鸡,和猪肉,鱼、酒、茶、供样饭一起装在篮子里在祖宗面前作揖供样,再放上一挂长长的鞭炮,在这些都进行完后年饭才能开席。


团   年

团年是过年的中心工作,家里的女人们要为家庭成员准备一顿丰盛的团年饭。三十那天,全家人都会凑在一起忙活起来,男人们贴春联,女人们在灶前忙着,孩子们在院子里追追打打,这就是兴国过年最典型的景象。

团年饭是有讲究的,有几个菜是必须有的。一个是红肉,兴国的客家人喜欢红色,喜事必有一碗红猪肉,用五花肉回锅后染上红曲粉焖烂,既好看又好吃。鱼和鸡鸭也是必有,所谓“三牲”。还有几道有寓意素菜,芹菜寓意勤勤俭俭、大菜(芥菜)蕴含发大财之意、萝卜代表罗罗勃勃子孙满堂。素肉丸寄寓团团圆圆。鸡鸭鱼肉加上之前准备的年货凑成一大桌,一家老小围在桌前吃得既温暖又热闹。

守   岁

年饭一般吃的时候都比较长,团年饭吃完后就已经是半夜了。早年守岁是没有春晚一说的,都是在全家人围在一起一边烤火一边吃果子聊天,快到零点前生香点蜡敬拜祖宗,在桌上摆上果盒、酒水十二点一过整个村子都会被鞭炮声笼罩。这挂迎新年的鞭炮叫“出行”的鞭炮,驱邪弊害保佑一年都平平安安。这时候就可以开始拜年了,喝上一杯水酒,跟家里人互道一声新年快乐就可以上床睡觉了。

拜   年

       拜年其实更多的是小孩的事情,小时候大年初一小孩们都会很早起来穿上新衣服到邻居家拜年。那时候的小孩都是在邻里之间混大的,跟邻居家都熟。不管去谁家拜年都能得到一个压岁钱,红包有大有小,几毛钱就算是很多的了,一圈下来也能弄个好几块。孩子们就在一起比谁的红包多,谁的压岁钱厚实。

      年初一是一年中最闲的时候,兴国有句话叫“年初一的闲时”大人们都在家里烤着火笼等小孩子来拜年,所以我记忆中最深的是到谁家里都能闻到一股很浓的烤袜子的味道。那时候过年经常会下雪,东跑西跑去拜年经常把鞋袜弄湿,一回到家里就赶紧凑到大人的火笼上面一边打着抖一边烤鞋袜。

        亲朋好友之间的拜年是从初二开始的,一般在初六之前就会走完。初七以后去拜年总会觉得不怎么礼貌,俗话说“拜年拜到初七八,两滴猪肉肥腊达,拜年拜到初十边,两只酒坛拱上天“。太迟拜年家里的酒菜都吃得差不多了,酒菜不丰盛主人觉得不好意思,好面子的兴国老俵一般都会早早地就会上亲戚家登门拜年。

 玩 爆 竹

半大的孩子拿来压岁钱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买鞭炮,女孩儿玩小鞭,男孩则喜欢大点的,一群孩子买了鞭炮后再去弄一支点着的香一路跑一路放鞭炮。记忆中的年初一到处都是鞭炮声。没结婚的小伙子就更喜欢玩了,嘴里掉根香烟,手上抓着大爆竹,看见漂亮姑娘就往人家身边丢,吓得人家四处跑,一边吹着口哨一边笑得龇牙咧嘴。我却例外,从小胆子不大,从来都不喜欢玩爆竹。

闹 元 宵

每年过年的最后一个重头戏就是元宵了,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会煮食元宵,张灯结彩特别热闹。吃元宵的同时观灯是更为重要的事情,元宵节旧时兴国的乡里都会闹灯,狮子灯,蚌壳灯,螃蟹灯样样都有,还有人多人花钱请到家里舞,这种算是小场面了。最热闹的要算是舞龙了,村子里的舞龙还各有不同,社富一带的草龙一般较小,旧时城岗一带的红龙最为壮观。扎好的草龙上点上香,长长一条沿着整个村子游走舞动,在龙头的带动下几十个壮实的小伙子举着龙身龙尾飞奔场面十分震撼。这时候整个村子的人都会出来观灯,在这一场一年中最热闹的聚会后年就算告一段落。家家户户回到家,明天一早又要开始新一年的劳作了,盼望一年能风调雨顺,来年春节再热热闹闹过大年。


       年年春节年年乐,生活节奏的加快中一些传统的民俗不免会在现在的生活在变淡。这也不是奇怪的事情,现代的生活方式也会孕育新的民俗。互联网和手机的普及让现在的春节更多的热闹在电波中。

    《印象兴国》整理兴国的民俗为的是让一些传统的东西继续生活在热闹中。一家之言难免疏漏,地方的不同民俗的表现也各有不同,不详之处还请大家多指正。很多人觉得兴国的民俗太少,反过来想想是不是我们传承得不够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