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诗词抬到文化瑰宝的地位,结局就是凋零

 梧桐树边羽 2020-02-01

有朋友提问:诗词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这是个空泛的,大而化之的问题。碰到我这个比较较真的人,这种问题是不好回答的。

诗词是瑰宝?

要像平时一样列个一二三四五出来,什么是语言的结晶,是想象力的升华,是历史的记录,是情感的抒发,是智慧的体现,这个是容易做到的。

无非是舔着脸夸呗,谁不会?

可是这种回答毫无意义。

首先我们搞清楚,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吗?

是吗?你说是就是,但是如今有谁珍惜了?如果真是瑰宝,那得人人爱护、人人学习呀?应该人人都想获得欣赏创作诗词的能力,才是瑰宝应有的待遇吧。

可现在呢?诗人活成了笑话,诗坛成了沽名钓誉的领地,作品也是乱七八糟,只为吸引流量,还在认认真真地普及、学习、研究古诗词的人除了以此为业的,还有谁?

题主提到的是诗词,必然就是指古诗词。因为现代诗说是诗马马虎虎可以,说词(严格格律体)是不够格的。

现代诗人对旧体诗词弃之若垃圾,对格律只差没有破口大骂了(因为生活好了,人的涵养比民国时期好了)。这样的态度,你给我说将中国古诗词视为瑰宝?谁信?

诗到底是什么?

话说回来,诗是什么?诗是韵文。

韵文就是有节奏的、押韵的、短小精悍的文章。写得好的流传百世,写得烂的转眼就被遗忘。有一些精品诗词可以被珍藏流传,可是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垃圾,别拉低了瑰宝二字的名声。

写得好的,能打动人的文艺作品,才是值得人类珍惜的珍宝,而不论他是不是诗词。

其实文艺层面的东西让人视为瑰宝的恰恰诗歌是分量最少的。

诗歌讲究的是意境——意象堆砌、盘活之后的境界。而境界这个东西虽然存在,但是却是虚的,从来无法实体化。反倒是书法、国画之类的文艺作品可以通过价格来体现价值,而且越来越值钱,而诗一旦离开用诗来作为科考晋升的途径时,就毫无价值体现的意义——百无一用是书生,诗人更是全废品。

别沦陷在自我美颜的境界中了。中国曾经的大诗人,都不是靠诗生存的。

到了近代才有所谓职业诗人、诗协这些东西的产生。但是诗人经常饿得自杀,诗协也不是靠写诗过日子。

追根揭底,诗只是一种语言上提炼,抒发感情的文章,用来给人闲暇的时候满足想像的工具而已。

何必一定要称自己为瑰宝?

这一切,王安石早已看透:诗词,末技耳。

创作诗词的态度

肯定有很多朋友会懵圈——你不是讲格律知识,赏析古诗词么?怎么又写这种文章?是不是脑子有病,精神分裂?

其实本人对诗词的观点从来都是一致的。

写诗这回事,不当回事才是事。

有感而发的作品,才能真正成为精品。我并不否认诗词的文艺性功能,相反我很欣赏,但是我坚决批判这种把诗词抬到高到不得了的境界,想和普通创作者做切割,以示自己水平高的态度。

这叫作捧杀——诗也好,词也好,都是在成为高级文人文字游戏之后就失去了创造的活力,慢慢枯竭。

我们要做的是让诗词文化下沉,在如今整体文化素质上行的时期,让诗词规则普及,让大家能够以我们市井的活力,拯救被抬上神坛而枯竭的文艺创作。

活下来才是传承

我最反对的,就是那些口里喊着保护民族文化,一心仿古,深怕现代文化污染了古典诗词美的态度。古诗词走到今天,面临着的是能否在世俗文化洪流中生存下来的问题,而不是高高在上,直到饿死。

好的诗词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但也和其他文化瑰宝一样,没什么特殊的。

京剧是不是瑰宝?变脸是不是瑰宝?黄梅戏是不是瑰宝?

你否认一个试试?

大家都是瑰宝,其实也就都不是瑰宝。

就看谁能活得更久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