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伤寒悬解卷五 太阳下篇二十五章 太阳坏病结胸痞证 1 太阳坏病,最典型的表热与里虚证,就表热误下,则成结胸,里虚误下,而成痞证。俱是外感表证,因表热与里虚不同,则成误下变证不同,故太阳表病,变象最多,救逆最多。善治者治其皮毛也。 提纲一章 1 发于阳中风也,此多传阳明,表证已解,离表传里,传入阳明,内热即实,是以可下,内热不实,下早为坏,故为阳明之坏病。 发于阴伤寒也,始终不可下,误下败中,里阴上填,则胸痞成,此为太阴之坏病。 太阳百一十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 1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则表阳之热内陷胸膈而作结胸;病发于阴,而误下之,则里气之浊阴上填胸膈,故作胸痞;所以成结胸者,因下之太早,表陷里逆故也。所以成胸痞者,禁下而误下也。 2 发于阳者,风泄卫气,此为中风;发于阴者,寒伤营血,此为伤寒。 中风表热,而反下之,表热内陷,胃伤火逆,表热与火逆,结于胸膈,是为结胸。 伤寒里虚,而反下之,脾阳伤败,浊阴上逆(心下清虚之地),堵塞心下,则成胸痞。 2 病发于阳,此为中风,当汗而反下之,则表热不解,内陷胸膈,下伤胃气,相火不降,客居膈上,表陷火逆,热结胸膈,是为结胸。 表证未解,反误下之,则作结胸,是为太阳坏病,区别,表证已解,未实下早,是为阳明坏病。 3 病发于阴,此为伤寒,始终禁下,而反下之,脾阳伤败,阴邪上填心下清虚之地,填塞心下,而成胸痞。 发于阴而反下之,若是见痞,则为太阴之坏病,若不见痞,则为太阳之坏病。脾阳伤败,不障阴邪,心下作痞,故为太阴坏病。(太阳二,发于阳者中风,发于阴者,伤寒。本条中风下早结胸,伤寒误下成痞) 4 结胸上热下寒(余觉无下寒),故用陷胸汤,泻上焦之湿热。痞证上热,又兼下寒,故用泻心汤,泻上热温下寒。结胸证,阳明与少阳有之者,阳旺而生上热,误下而有结胸也。痞证者,唯太阴有之者,阴旺下寒也。总因里误治误下,而成坏病,而见阴阳之分也。 按;在单独定义一下。 一,结胸者,是因外感之盛而又加误下伤里,表热之内陷与胃逆之客热,结于胸膈也。此外感加误下,误下者,误下是中气新伤,而非中气本虚。 二,痞证者,是因外感,又里气本虚,犯禁下之忌,脾阳伤败,阴邪上填,寒逼其热,则成痞证(胸膈痞结,痞塞证) *附加一点,以供参考学习。 表未解,医反下之,阳邪内陷,实则结胸,虚则心下痞。 这几句黄师的书中没有,是从赵以德《金匮》妇人杂病吐涎心痞条抄过来的,说是《伤寒论》提纲,余在书中也没找到。余觉此句比较有用,可以用来说明结胸与痞证。 同样是表病,因里气虚实不同,则发于阳发于阴之不同,同样是误下,阴阳不同而成结胸与痞证之不同。实则表病中风,下则结胸,虚则表病伤寒,下则成痞。结胸则里不虚,是误下新伤,心痞是本虚,本虚禁下而误下,中气伤败则阴气上逼。但二者俱因有表病而误下。 本条误下成结胸与心痞之不同也对比太阳六十四,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发汗后反恶热者,实也。(汗出后虚实之不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