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司马懿大军步步紧逼,面对重兵环伺,姜维指挥有方,大军成功撤回蜀汉,但魏军收获颇多,“获其图书、粮谷甚众”,司马懿不由再次感叹:真乃天下奇才也!对于诸葛亮的治蜀之功,司马懿与诸葛亮可谓是惺惺相惜,他打心眼里佩服这位竞争对手,不希望他如此早的去世。
现代的成都是一个休闲城市,敲背和搓麻将成为广大市民的首选娱乐方式,但是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蜀汉时期,人们可没那个闲工夫耍,家家户户都在忙着织造一个叫做“蜀锦”的东西。 蜀锦,是诸葛亮献给成都的一份厚礼,它不仅是魏蜀吴三国达官贵人的最爱,还远销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欧洲等地,成为诸葛亮数次北伐的军费来源。 为了保证蜀锦的质量和数量,诸葛亮在成都专门设立锦官府,负责管理蜀锦事宜。
上述措施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而要完成这些举措,没有人才是万万不行的,为了发现人才、考核人才,诸葛亮又开设了一个衙门------将作监,负责将作监的官员称为将作大匠。 总之,诸葛亮为了保持蜀汉的良好运转,可谓煞费苦心,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建兴十年,蜀国出现了一件蹊跷事,追本溯源,它居然是由吐丝的春蚕引发的!甚至差点对蜀国造成灭顶之灾。 同往年一样,桑农叟海喆开始了紧张忙碌的春蚕繁育工作,看着蚕宝宝吐出来的雪白的蚕丝,叟海喆喜上眉梢,在他眼里,吐出来的不仅仅是蚕丝,更是金钱,是一家人的生活来源。 但是,经验丰富的叟海喆很快就眉头紧锁了,他发现,很多蚕宝宝得了脓病,但奇怪的是,又不完全是脓病,因为蚕宝宝死亡后身体有斑点,通体发红且甚是僵硬。这更像是脓病和僵病的混合体。 叟海喆不敢耽搁,即刻上报锦官,就在短短的五天内,居然有七家上报此事。锦官遂感事情重大,便派下三名官员查勘此事。 在这七个农户家中,共查到死亡春蚕512只,其中死于未知疾病的为425只,在这三名官员中,有一名叫楚离的人,是养蚕方面的一把好手,用现在的话,他就是一名技术专员。
不得不说,诸葛亮的这项人才政策对国力提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蜀国出现了众多发明,比如木牛流马、诸葛弩、地雷等。魏国及吴国看到那个疲敝的益州日新月异,也纷纷效法,分别设立将作监。 单说楚离见此情景,预感到这是一个从未出现的病种,便将叟海喆家所有春蚕及桑叶带回锦官城加以推究。 为了验证是否出现虫传虫的现象,他去不同的农户家买了新的春蚕,单独放在十个筐内,与原有发病的筐子错层搭放。
原来它会在虫子之间传播!若是发生大面积感染,其后果不可想象! 事不宜迟,楚离将这一情况即刻奏报掌管锦官的费祎。 不幸的消息接踵而至,原来,叟海喆的媳妇觉得那些坏死的虫子吃剩的桑叶倒掉甚是可惜,就直接喂牛了,不成想,吃了两次这样的桑叶,牛也死了! 在蜀汉,牛的地位可比人高多了。 不过,费祎依然觉得这是偶发事件,不必恐慌。 一千多年前,虽然没有数据建模的说法,但是楚离站在专业的角度分析,大的疫情肯定就要爆发了! 他选择了写一篇策,投往魏国和吴国的将作监。
饶是如此,蜀国动作还是慢了一拍,魏国、吴国先后出现类似病例。为避免大面积爆发灾祸,吴、魏两国对边境口岸严加盘查,断绝蜀锦的采购,以最大程度确保本地桑农利益。 另外,为防止造成更大面积的死虫,蒋琬、费祎等人采纳了楚离的建议,在锦官城边设立集中处理点。 根据五行,春蚕发红,当为心处坏死,心属火,而水克火,艮为山,有止的意思,玄冥属水,镇守北方,故费祎将此处命为玄冥山。
好在这场灾祸随着气温的升高,到了夏四月烟消云散,来去无踪,就像世间从无发生过一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