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意中国94|冬至大如年,佳肴暖天寒

 风吟楼 2020-02-02

作者:戈多   主播:路一

诗词世界(ID:shicishijie)原创

百期经典“诗意中国”
百期经典文化传播“诗意中国”系列,由湖北之声与“诗词世界”联合出品。
FM104.6湖北之声《炜炜道来》分享艺术领域有趣的一切。每天13:00--14:00播出。

诗意中国冬至 来自诗词世界 00:00 43:01

“冬来无尽长夜,雪覆三尺深寒。”随着天气愈冷,寒夜变得更加漫长,在腊月到来之前,冬至便与我们相遇了。

在二十四节气里,冬至是极为重要的一个,也是民间的传统节日。而在阳历中,它还是一年里最后的一个节气。

这一天,全国各地的人们大多会按照各自的习俗,来迎接这个寒冷的节气,并且让它在热闹与美食的气氛里,变得温暖起来。

而我们,也离接下来的每一个节日,都更加接近了。

 0202

01


对于冬至,古人的解释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在北半球,冬至日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天,也是白天最短暂、黑夜最漫长的一天,所以被中国先民们称之为“至日”。

最开始,古人以冬至为年年岁岁的结束和开始的节点。

殷商时期,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相当于春节。到了周朝,则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苗族的历法里,也曾把冬至当做新年。

因此在民间,常流传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在这一天,人们往往会进行祭祀活动,

《周礼》中记载:“以冬至日,致天神人鬼。”

周朝的官民在这一天祭祀,祈求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饥饿死亡。

《易经》中载:“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礼记·月令》则言:“土事毋作,慎勿发盖,毋发室屋及起大众,以固而闭。”

它们都说的是冬至这一天,国家体恤百姓,不起用动员民众,关闭关口,与民休息,工商旅客都不远出,先王也不省视四方之事。

由此可见,早在数千年前,冬至便已成为一年中的重要日子。

而到了汉朝太初改历,将岁末推后至十二月(腊月),岁终祭祀才与冬至分开。这一天,也更多地变为了庆贺的日子。

《汉书》里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说的是冬至之后,白昼会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所以应该庆贺。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到了魏晋,冬至称为“亚岁”,人们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到了唐宋。冬至又同岁首并重。

《晋书》中曾载:“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南宋的《东京梦华录》中则所描更多。

“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这些记载,足见古时冬至节气的重要,和人们对它的郑重,庆祝的盛大。这是古人们在见到了自然天气的变幻,在辛苦忙碌了一年后,为自己与自然共同设立的节日。

02



冬至固然是值得庆贺的节日,可于与之相遇的个体而言,若是境遇心境不同,眼中所见,心中所想,也决然不同。

千百年来,众多文人墨客的诗句里,便展现了这一点。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小至》

在杜甫的笔下,冬至时寒梅舒柳竞相开放,绣女在这一天多添了几针线.....全诗饱含着阳气回升后对春天的期盼。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辛酉冬至》

到了陆游这里,因为家贫年迈,即使是冬至节,也寂寥无比,只能简单度过,匆匆睡下,希望在梦中能看见美好。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而向来豁达的苏东坡,依旧是那么潇洒,他丝毫不介意在冬至遇上的寒天冷雨,在这寂寥的天气里一人独自游园,自得其乐。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邯郸冬至夜》

以乐天为字的白居易,也曾因为身在旅途,形单影只,无法好好的度过冬至,而对影自怜,想起家来。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

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

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

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清昼永,使眠熟。门外事,何时足。

且团奕同社,笑歌相属。

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

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满江红·冬至》

南宋词人范成大,则用细腻优美的笔调,将冬至过节的种种一一描绘,劝人先别管其他,且好好欢度佳节。

从古至今,冬至这个节气都是重要且需好好度过的,所以诗人们才会在这一天感慨颇深。

即使到了今天,冬至的节日味道,也未减少太多。

03



“小饺暖尽心头寒,更胜金银百十千。” 除了祭祀与庆祝,冬至这个节气,对于历来热爱美食的中国人来说,更是一个“吃”的节日。

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都会吃饺子。相传这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而流传下来的习俗。

东汉时,张仲景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也就流传了下来。

虽然故事带有民间杜撰的色彩,但直到冬天,饺子为人们口腹带来的温暖,却是绝非虚构。

在北方的冬至,人们在开着暖气的屋子里,将一个又一个皮薄馅大、白白嫩嫩的饺子下入锅中,等着水汽和香气一起弥漫开来,然后便可一家人围聚在桌前,享用这暖心暖胃的美食。户外天寒地冻,而室内温暖如春。

当然,他地的人也无需羡慕北方的,在各地皆有美食的中国,冬至这天,值得品尝的东西太多。

山东热腾腾的羊肉汤、江南甜糯的汤圆和赤豆糯米饭、江西酥软香甜的麻糍、台湾形状各异的蒸糕......种种美味,都是人们在冬至这天犒劳自己的“佳肴”

若是不喜旧俗的年轻人,选择去吃一顿红油滚滚的火锅,同样是极好的。毕竟在这一天,只要用美食满足了自己,吃的是什么,又何须过分计较?

此外,关于冬至的物候有三: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这代表着虽然阳气开始生长,但阴寒犹在,我们仍需注意保暖与养生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总之,在一年中最后的这个重要节气里,无论是祭祀、庆祝、享用美食......我们都可以把它当节日一样度过。

在冬至的夜晚,我们不妨与家人团聚在桌前、也可以邀上三五好友寻一食府、又或是一人一大碗......尽情享用一顿暖胃舒心的美食,作为对这个寒冷日子里的重要节气,最应景的回应与仪式。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世界”原创发布,作者:戈多,音频版由FM104.6湖北之声《炜炜道来》节目汇编制作播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