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不是小溪而是大海”这是贝多芬听完巴赫的作品后对他的评价。 其实,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无论你做出怎样的选择,都逃不开“近代音乐之父”巴赫的影响。对于学琴者而言,巴赫就像是钢琴路上的一道坎儿,不管你想不想,都还是要遇到并且迈过的。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德国作曲家和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家,他以器乐作品(例如勃兰登堡协奏曲和戈德堡变奏曲)以及人声音乐(例如圣马修激情和B小调弥撒)而闻名。 自19世纪巴赫复兴运动以来,他通常被视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钢琴作品一直影响到至今,启迪着后世的学琴者。 对于巴赫,我国享誉世界的钢琴大师郎朗是这么说的:“如果你能记住巴赫的谱子,我跟你保证,其他任何人的作品你都能记住。” 视频里郎朗对巴赫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在他看来,如果他没有学习巴赫,他的记忆力绝不会像现在那么快,巴赫不仅让他促进了他的记忆能力,同时也让自己的左右脑分开来,使自己的左右手反应更加灵活,为他的钢琴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你要问了,巴赫的魅力这么大,我究竟要怎么学习才能将他的作品为己所用、发挥所长呢?很简单,你需要注意这三点,保准有所受益。 很多人在看谱弹琴的时候都会注意到渐强、渐弱这类的速度记号,并且按照谱子的指示一字不差、按部就班的学习弹奏,当然,在进行初学一首曲子的时候,是必须一步一步根据谱子的内容学习的,重视每一个细节才能牢固的掌握一首音乐。 但是,在你已经精准熟悉了一首巴赫音乐作品之后,不妨可以开始弱化书上标注着的强弱记号,试着用自己的判断来演绎这首乐曲,尝试让乐曲中充斥着你个人的情感。 这样做的原因是在巴洛克时期的乐器是不能弹奏出强弱变化的,我们现在琴谱上的记号是后人标注的,因而准确性也有待考察,在这种情况下,掌握了一首巴赫的曲子后,不如试着自己去感悟一下谱子里所蕴含的强弱,用心挖掘曲子里隐藏着的感情,培养起个人音乐思考的能力,方能促进自己的进步。 巴赫时代,重量弹奏法已经得到了运用。巴赫在演奏的时候,手指紧贴琴键,动作很小,不易察觉,但是声音却很有穿透力,他的手指随时准备着下一个音。巴赫的弹奏法是又浅又轻的触键法,手臂、手掌、手指利用其自然重量自然落下。 这样可以使弹琴者更好的技巧训练,达到音色饱满,触键到底,弹奏省力的效果。在学习巴赫作品时,结合重量弹奏法不仅可以助于自己更好的掌握曲谱,也有利于自己对钢琴的学习。 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的区别在于旋律的多少,复调音乐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旋律交织在一起音乐,这些旋律相互依赖又相互对抗,相互支持又相互抗衡,相互支持有相互竞争。 巴赫就是复调音乐的大师,要想熟练的get到巴赫曲目里的精髓就必须重视到复调音乐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借助二部三部创意曲集来进行学习,掌握对位技巧。 巴赫一生有许多重大的音乐成就,为后世遗留下了众多音乐财富,深深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音乐大师,每一位想要弹好钢琴的学琴者都离不开他的音乐帮助,他将自己的全部都投身于音乐之中,置身于音乐的殿堂里,感受音乐的灵魂。 其实,学琴就应该是这样,用心才是真正的秘诀,即使拥有多么精妙的技巧方法,都不能也不可以忘记去努力,正如巴赫所言:“我在艺术上下过一番功夫,谁如果像我这样下一番功夫,他也会达到这样的境地。” 无论你学习哪一类教材、已经进阶到哪一阶段,都请不要忘记了“用心”才是学习钢琴的核心准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