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姚君弘曰:汉方医学简介(四):治疗(下)

 昵称54539248 2020-02-02

原创 姚君弘 臓体均衡手法医学

姚君弘曰:汉方医学简介(四):治疗(下)

3、证的概念

证,是汉方医临床诊断治疗的重要特征,是汉方医为患者选方、用药时的主要参考。

证的诊断包括了阴阳、虚实、气血水等内容,汉方医主要是根据对这些内容的判断进行判断和诊断疾病,其中虚实是诊断的关键,虚实以实(有体力)、虚(无体力)以及中间证三部分为主要的诊断内容。

姚君弘曰:汉方医学简介(四):治疗(下)

下面,以外感为例谈谈如何判断虚证、实证和中间证的诊断和治疗法则。

汉方医对外感的治疗一般按病程分为初期和中后期,按病证分为实证和虚证。

葛根汤 外感初期,适应证有恶寒、微热、颈项僵硬、汗出,主要治疗外感实证和中间证。

麻黄汤 外感初期,体力强于葛根汤证,适应证有恶寒、无汗者。

桂枝汤 外感初期,体力弱,虚证的汗出(动则汗出)。

参苏饮 胃肠弱兼肝郁气滞型外感。

真武汤 新陈代谢低下的外感中后期。

麻黄附子细辛汤 中老年外感迁延不愈,低热,畏寒,四肢逆冷,面色萎白。

汉方医认为,发烧是人体抗御疾病的反应。实证的外感恶寒、发热明显但不易出汗,治疗可以选用葛根汤、麻黄汤等温热作用的药物治疗;而对体弱的虚证的人,一般有自汗出的,如患外感时可选用桂枝汤作用较柔和的药物治疗。

病位:共分为表证、半表半里和里证。表,主要指皮肤、神经、肌肉、关节、头部;里,主要指消化管;半表半里,主要指消化管以外的内臓,即气管、肺、肝臓、心臓、脾臓、肾臓等。表里代表了疾病从表到里的发展过程。表证主要的代表方剂是葛根汤类;里证的代表方剂是人参养荣汤类;半表半里的代表方剂是小柴胡汤类。

病性:分为寒和热,寒和热简单地说就是温热感和寒冷感。其中热多属于实证;寒多属于虚证。热多用寒性药以泻其热,寒多用温补法以驱其寒。而女性寒证较多,主要表现为手足冷,冬天易发生冻疮,睡眠时身体蜷缩;热证主要表现为汗出,夏天很难过,没有冷气不能入眠,面红,运动后即使淋浴体温也很难下降,冬天也不着厚服装等。

病势:分为虚和实,虚证主要包括了虚弱体质、荣养不充的寒证;实证主要包括了热能过盛、分泌过盛、生成过剩的人。其中虚证多用补法,实证多用泻法;但无论补泻都不可偏颇。

4、临床常见病证的治疗

【头痛】

引发头痛的原因很多,一般多为慢性头痛,慢性头痛的主要症型是紧张型头痛和偏头痛。

紧张型头痛主要表现为头痛有紧束感,同时兼有肩、颈的肌肉收缩和紧张,主要是因为局部毛细血管血流不畅所致。

偏头痛主要表现为主要头痛有搏动感的剧烈疼痛,主要是周围血管扩张刺激了周围的神经而引发,双目在亮的地方睁不开眼(晃眼),疼痛时有呕恶感。

西医对头痛的治疗,医生除了要对疼痛的部位、疼痛的状态进行认真地询问,还要通过各种科学的检查方法和手段,对头痛的原因进行判断。而对于许多复杂急性头痛,如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瘤、脑膜炎、抑郁症、癌症的转移,以及伴有剧烈地呕吐的头痛等,一定要进行认真的鉴别诊断。西医对慢性头痛的病因不明,治疗则多使用镇痛剂、安定剂等以缓解疼痛、舒缓紧张等对症治疗为主。

汉方医对头痛病因认知是气逆上升、瘀血、水毒、寒袭等,对偏头痛与紧张型头痛的治疗,以及慢性副鼻窦炎的头痛、高血压的头痛、心因性的头痛、更年期障碍、月经异常等因素的多种头痛的治疗都是有效的。

[治疗]

~实证~

葛根汤:体力、胃肠较强健,颈肩僵痛兼有紧张型头痛。

葛根加术附汤:体力较葛根汤证强健,颈肩僵痛兼有胃肠畏寒紧张型头痛。

黄连解毒汤:体力尚健,潮热,肩僵痛,急躁,颜面红赤,口苦,头痛。

~中间证~

五苓散 :体力中等,口渴,尿量减少,肿胀,恶心,头重痛。

钩藤散:中年人,慢性头痛,高血压、眩晕。

桂枝茯苓丸:体格、体力中等而有头痛者,潮热,肩僵痛,下腹部痛,下肢逆冷,有瘀血证者。

五积散:体力中等,阳虚逆冷、易疲劳,头痛等。

~虚证~

吴茱萸汤:体力低下,头痛、四肢逆冷,呕恶,偏头痛等。

半夏白术天麻汤:体质虚弱,脾胃弱,下肢逆冷,紧张型头痛,头重,眩晕。

加味遥遥散:体质虚弱,更年期综合症的女性,头重、痛,潮热,肩僵痛,四肢困重,便秘。

【眩晕】

眩晕有三个不同的类型:

一是真性眩晕,即患者感觉天旋地转,脚下悬空发软,无法行走。此类一般是耳源性眩晕(美尼尔氏征)。

二是站立时有眩晕,如下蹲起立时会有两目发黑、眩晕。此类一般是低血压、低血糖、贫血等病症。

三是假性眩晕,如座姿时,或行走时,突然有一过性的眩晕感。此类一般是低血压、低血糖等病症。

西医对眩晕的诊断与治疗主要是根据内耳疾病、脑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等对症治疗。而对于耳源性眩晕(美尼尔氏征),仅取决于耳鼻喉科,从平衡感觉的影响是不够的;应该要从整体上对听力、呕恶、耳鸣等症状进行检查,明确病因以后再进行有目的地治疗。

对于假性眩晕或站立性眩晕的原因除了贫血、低血压以外,还有脑血管障碍、结代脉等血液循环不良的,也有因血糖变化而引起的脑神经病变等其它原因的。所以,对于眩晕的患者一定要对血压、血糖、CT、心电图等检查,以便尽可能的查明病因。

汉方医对眩晕的诊断与治疗,是将眩晕的病因归咎于“水毒”,治疗则着重调整体内“水”的平衡。所谓“水毒”是指体内的水行不畅导致平衡失调,造成水湿停滞,引发眩晕。“水毒”引起的眩晕还包括了浮肿、下利、尿量异常等。

对于“水毒”病因的治疗因使用“利水剂”,如与瘀血有关的眩晕则需使用“驱瘀血剂”进行治疗。

[治疗]

~实证~

通导散:体力较强,高血压性眩晕,此外,兼有便秘、痛经、更年期障碍、腰痛等。

女神散:体力尚佳,眩晕,潮热,头痛,不安,以及产前、产后的神经紧张症,月经不调等。

~中间证~

五苓散:眩晕,口渴,呕恶,下利,肿胀,头痛等。

半夏厚朴汤:咽喉、食道异物感,眩晕,动悸,呕恶。此外,对不安感、失眠等证也有一定的疗效。

加味逍遥散:更年期障碍,证多属虚象,易疲劳,眩晕,潮热,肩痛。

桂枝茯苓丸:体力中等,与更年期障碍相关的眩晕、潮热、头痛、肩痛、月经不调、四肢冷等。

~虚证~

真武汤:不安感兼眩晕,更年期障碍,手足冷,下利等。

当归芍药散:四肢冷,有贫血倾向的眩晕,月经不调,更年期障碍等。

半夏白术天麻汤:胃肠弱,四肢冷,头重、痛,眩晕,食后四肢困重等。

苓桂术甘汤:气短,动悸,头痛,尿量少,体力差时会出现眩晕,体力好时眩晕会减轻。

【眼睛疲劳】

双目视物不清,怕光,流泪,充血,双目干涩,兼有肩酸痛,头痛,自觉双目疲劳。造成眼睛疲劳的原因与现代人长期看电脑画面、用眼过度有关以外,还包括了不当的照明、精神紧张,以及与散光、老花眼,斜视、角膜、结膜炎等眼疾等有关。

西医对眼睛疲劳的一般处置是,如是使用过度就要注意合理的使用眼睛,如有眼疾则必须及时进行治疗。长时间看电脑屏幕眼睛疲劳时,可缓慢的眨眨眼睛;眼皮困重时,采用闭目休息,可使用含有维生素和镇痛剂的眼药水滴眼;如两目干涩的,可使用人工泪液滴眼液滴眼。远视、散光、老花眼,要佩戴眼镜予以矫正;斜视者,要进行手术矫正之治疗;感染性病变如结膜炎、角膜炎者,要使用抗菌素治疗;花粉症性眼过敏,可使用抗过敏眼药滴眼。

汉方医主要是对与全身的健康状况或与老化现象有关联的眼睛疾病进行辅助治疗,如与老花眼或白内障有关的眼睛疲劳等症,治疗主要是通过改善体质,增强视神经的活化机能。

[治疗]

~中间证~

钩藤散:适用于中年人高血压,慢性头痛兼结膜充血,眩晕,肩颈酸痛等。

麦门冬汤:自主神经失调精神紧张,两目干涩,气短,胸闷,面部潮红,支气管哮喘等。

~虚证~

牛车肾气丸:(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