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卖草席出身的皇帝,不只是一个刘备

 beck_guo 2020-02-02
 

卖草席出身的皇帝,不只是一个刘备

历史上有两位卖草席出身的皇帝,其中一位是大名鼎鼎的皇叔刘备,第二位的知名度就要远小于刘备,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刘裕的名气之所以要比刘备小并不是因为刘裕的功绩不如刘备,而是刘备借了《三国演义》的东风,各种评书、戏剧在民间广泛流传。实际上刘裕所开创的事业要远超刘备。

刘裕生活的年代是在东晋后期,他的父亲是一个朝廷的小官,据说刘裕出生后母亲因为难产而死,父亲因为请不起乳母,几度想把这个刘裕扔了,但是终因父子天性没舍得这个孩子。刘裕长大之后家境更是贫寒,和刘备一样“以卖履为业”,后来加入了北府兵,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今天我们来梳理一下刘裕创业成功有哪些原因

01

皇权与世家大族的矛盾让寒门士族有了崛起的空间

东晋是一个皇帝与世家大族共同统治的朝代,东晋立国之初就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世家大族的王敦王导兄弟与身为皇帝的司马氏共同管理天下。皇帝与世家大族的矛盾一直贯穿着整个东晋时期。而以刘裕为代表的寒门士族就在这两者的矛盾中不断的发展壮大。

这其中首先要了解北府兵的概念,东晋孝武帝时期 , 陈郡谢氏组建北府兵。谢氏也是魏晋时期的重要的世家大族,“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的“谢”就是此时的谢氏一家。北府兵是东晋最重要的武装力量,北府兵虽然由谢氏控制,但是北府兵的中坚力量是由寒门士族组成。

淝水之战中谢玄带领的北府兵击败了前秦的军队,淝水之战后谢家的势力和声望达到了顶点,这就引起了东晋孝武帝的猜忌。为了限制谢家的权利,太元十二年 ,罢免了谢玄徐州刺史的职位 , 以同母弟司马道子为徐 、 扬二州刺史 。北府兵从此就脱离了谢氏的控制,而后续上任的刺史,都没有统兵的能力,都不能像谢氏一样有效的统领北府兵,北府兵的权利就下移到了以刘牢之为代表的寒门士族手中。

这其中的标志性事件是东晋孙恩起义,孙恩起义之后,东晋朝廷派北府兵镇压,并让谢琰担任北府兵的主帅,此时虽然距谢玄被解除北府兵的兵权已经过去十余年,但是谢家作为北府兵的创始人,余威仍在。但是在镇压孙恩起义的过程中,谢琰战死,北府兵就完全掌握在刘牢之手中,从此之后世家大族再也不能染指北府兵的兵权。

同时,正是在评定孙恩起义的过程中,刘裕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当时谢琰战死,刘牢之毫无战功,只有作为中下级军官的刘裕成功阻击孙恩十万大军进攻京口,并在蒜山击溃孙恩的前锋部队。刘裕也从一名参军直接提拔为下邳太守,获取了创业的第一笔政治资本。

02

北府兵主帅刘牢之的悲惨人生

刘牢之掌握北府兵之后,不断在各个利益集团中反复投降倒戈,从王恭(兖州刺史)手下倒戈向司马元显,从司马元显倒戈向桓玄,后来打算从桓玄倒戈向高雅之。

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刘牢之作为一个寒门士族,长期服务于高门士族,他的思维方式就是找到一个合适的高门士族作为人身依附。从东汉之后朝局一直被世家大族把控,刘牢之作为寒门士族崛起的新兴的政治势力,并没有找到自己参与政治的方式和角色,所以他只能不断的在高门士族中游走。

而当时的高门士族都这些武将出身的寒门士族特别看不起,史书记载,王恭对刘牢之竟然以部曲(相当于地位地下的奴婢)相待。而刘牢之毕竟掌握了当时整个国家最精锐的武装,他也想获得和世家大族同样的权利和尊重,所以他不断的投降倒戈就是想寻找接受自己的高门士族。而世家大族长时间的思维惯性让他们很难接受门第不高的寒门,并且对于手握兵权、惯于倒戈的刘牢之也多有猜忌和防范。所以当刘牢之投靠桓玄之后,桓玄想效仿孝武帝解除谢玄的兵权一样,解除刘牢之的兵权,这就导致了刘牢之打算再次倒戈高雅之,而刘牢之的多次倒戈,引起了手下人的不满。

参军刘袭曾当面对刘牢之说: “事不可者莫大于反,而将军往年反王兖州( 指王恭) ,近日反司马郎君( 指元显) ,今复欲反桓公。一人而三反,岂得立也。”

众叛亲离加上桓玄已经知道刘牢之要反,进退两难的北府兵主帅逃到新洲自缢身亡。

03

政治斗争的胜出者

刘牢之死后,桓玄对北府兵的高级将领进行大规模的清算,一大批北府宿将被杀。当时的刘裕已经是北府兵的重要高级将领,但是桓玄却放过了刘裕,可以从桓玄和刘皇后之间的对答中找到桓玄不杀刘裕的原因。

皇后刘氏对桓玄说: “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终不为人下,不如早除之。”

玄曰: “我方平荡中原,非裕莫可用者; 俟关、河平定,然后别议耳。”

桓玄对刘裕的才能有着深刻的认识,在当时能够平定天下战乱的只有刘裕和他的北府兵。桓玄想利用刘裕来稳固自己的统治,一旦天下平定,刘裕就像谢玄、刘牢之一样,落一个兔死狗烹的结局。

而刘裕对自己的处境也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刘裕作为一个底层军官成长起来的将领他没有刘牢之那样想一味依附高门贵族的思维惯性,而刘牢之的结局就摆在眼前,要想在东晋的政治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依靠高门贵族是不现实的,只能由自己来掌握命运。刘牢之叛逃之前,刘裕就准确的预判了刘牢之的结局以及桓玄对待自己的态度,并且开始联合何无忌、刘毅等北府兵的旧将,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宋书《武帝本纪》有这样的记载:

 何无忌谓高祖(刘裕)曰:“我将何之?”高祖曰:“镇北(刘牢之)去必不免,卿可随我还京口。桓玄必能守节北面,我当与卿事之。不然,与卿图之。今方是玄矫情任算之日,必将用我辈也。”

刘裕对天下的格局有深刻的理解,如果桓玄保留了东晋皇帝“守节北面”(向北称臣指没有叛君),那他们就不具备反叛桓玄的理由,并且当时有很多士族还是希望维持司马氏的统治,而如果桓玄一旦自己称帝,他们就可以联合反对桓玄的力量,除掉桓玄。而机会终于等到,元兴二年十二月 , 桓玄代晋称帝,刘裕联合北府将领有何无忌 、 刘毅 、孟赦 、魏泳之等人,讨伐桓玄。桓玄建立的桓楚政权也在北府众将的联合绞杀下,存在了不足两百天,而桓玄也在逃亡的路上被杀。

此后刘裕又击败了自己北府军内部的主要竞争对手刘毅,成功上位,成为宋(南朝)的开国皇帝,至此创业成功,开创了江左六朝疆域最辽阔的时期,称为“南朝第一帝”。

04

结语

刘裕所开创的刘宋打破了自东汉以来世家大族统治的局面,寒门士族登上了政治舞台。当时的世家大族生活奢华,整个上层社会崇尚清谈,以务实政务为耻,而刘裕为代表的寒门士族则注重实干,为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一股务实之风,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宋书》、《晋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