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瓷器拍卖成交记录供参考: 2、2016年拍卖100件精品瓷器(值得收藏) 唐 五瓣花口凹底秘色瓷盘——法门寺塔基地宫出土 “秘色”一词在历史中最早的余韵,来自于晚唐诗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那“千峰翠色”的秘色瓷,从它诞生时起,似乎就拥有着摄魂夺魄的魅力。以至于五代人徐寅作《贡余秘色茶盏》一诗,不吝用“明月染春水”、“薄冰盛绿云”、“古镜破苔”、“嫩荷涵露”等最惹人遐思的辞藻来称颂它,五代各种史书记载吴越王多次向后唐、后晋进贡越窑(据考证在今日的浙江上林湖越窑)秘色瓷器,有些用金银镶饰,一次多达两百余件。 唐 五瓣秘色瓷——法门寺地宫出土 秘色瓷作为最早的一种专为皇家烧制的瓷器,与一般越窑青瓷不同,其烧制数量极少且不再民间流传, 我们说尽管秘色瓷在唐代独领风骚,它精美而高贵,为皇家所专享,再加上烧制数量很少,又不在民间流传,以至于自唐中期后世的上千年中,世人只闻其名不见其物,甚至有人曾质疑这种瓷器是否存在,直到法门寺塔基极为偶然的发掘,才让困扰了国人千年之秘色真相大白于天下。 1987年4月,位于陕西省扶风县的法门寺正在进行一项古代佛塔的修复施工。当忙碌的工作人员在清理塔基时,意外发现了唐代佛塔地宫。伴随地宫中器物一件件面世,人们发现了一块碑,叫做《监送真身时随真身供养道具及金银宝器衣物帐》碑。顾名思义,这是一部记录地宫中埋藏物品的账目,而秘色瓷就在这个账目中。在随后的考古发掘工作中,从地宫中出土了14件精美的瓷器。据地宫出土的《物账碑》记载:唐懿宗“恩赐……瓷秘色椀(碗)七口,内二口银棱,瓷秘色盘子、叠(碟)子共六枚。经专家核实考证,它们居然就是消失世间千百年来世人苦苦寻觅的秘色瓷!它之神秘,在其颜色和釉料,在其工艺和审美,也在其人们对有着深厚大唐文化和盛世长安悠悠古韵的无限向往。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精巧端庄,胎壁薄而均匀,湖水般淡黄绿色的瓷釉,玲珑像冰,剔透如玉。 ▲法门寺出土 八棱秘色瓷净瓶 故宫藏 而秘色瓷之所以被抬高到一个神秘地位,主要是因为它在制作技术上难度很高。青瓷釉色如何,除开釉料配方,全靠对窑炉火候的把握。 用现代科学解释,秘色瓷的产生,营造窑炉中的还原气氛是关键。在这种气氛中,釉料中的氧化铁被还原,釉色呈现较纯净的青色。反之釉料中铁元素还是氧化状态,釉色青中泛黄,就还是普通青瓷。 当然,秘色瓷所用的瓷土也更细腻,釉料经提纯也减少了杂质,并通体施釉,装在特制的匣钵中入炉烧制,这才诞生了青瓷中的极品。 唐法门寺塔基地宫出土 唐秘色瓷碗——法门寺出土 “秘”色之“秘”,具有多重含义,有言秘色瓷烧制用的瓷胎、釉料配方乃至烧制配方都属绝密;或言秘色指的是釉色,是越窑青瓷中能达到如玉似冰效果的极品;有人认为,秘色与佛教中的密宗有关,用于晚唐极盛的佛教供养;更有一种普遍的看法,秘色指的是秘密等级,即秘色瓷为最高等级的瓷,臣庶不得用,只能由皇帝和地方诸侯使用。只是十一世纪中期后,秘色瓷就不再在任何史料上见载,其后漫长的岁月都无人识得真面目。只剩下“秘色”这个中国陶瓷史上最神秘最高贵的符号,仍遗留在历史记载中,让人憧憬怅惘。 五代秘色瓷莲花碗--苏州博物馆藏 苏州博物馆所藏五代秘色瓷莲花碗,不是普通日用器,而是一件供奉佛祖的珍宝。它被专家一致认为是秘色瓷中的稀有精品,其发现时间甚至早于陕西法门寺地宫秘色瓷30年。1956年,苏州市开始对虎丘塔进行维修工作,而一批珍贵的文物就是在这次修缮中发现的。这件最珍贵的秘色瓷莲花碗就是从第三层窖穴中发现的,当时只能确定是青瓷中的精品,但没有确定是秘色瓷,真正确定是秘色瓷,是在法门寺地宫秘色瓷的出土证实以后。 该秘色瓷莲花碗通高13.5厘米,由碗和盏托两个部分组成。碗为直口深腹圈足,盏托盘口外翻,束腰,圈足外撇。整个器物造型规整,结构巧妙,通体饰以青釉,光洁如玉,清澈碧绿,自露胎处可见胎色呈灰白色。碗身外壁、盏托盘面和圈足都饰有大瓣莲花浅浮雕,整个造型恰似一朵盛开的莲花,高雅出尘,可谓秘色瓷中的精品,也看出五代时的超人的工匠技艺和古人的审美。 “秘色瓷”这么珍惜罕有的器物,不仅是当时中国上层贵族的奢侈品,也伴随着大唐强大的文化辐射力,漂洋过海,来到了当时处于平安时代的日本,下面是日本藏家的一件藏品。 但见四五个侍女正在吃饭。桌上放着几只中国产的青磁碗盏,由于经济困难,饭菜十分粗劣,甚是可怜。——见丰子恺译《源氏物语》第六章《末摘花》 日本藏家提供的六瓣花口内凹底秘色瓷盘 丰子恺只简单的将这些来自中国的餐具翻译为“青磁碗盏”,虽然那个年代不能推定,这些万里而来的越窑青瓷中一定有秘色瓷的存在(即使是中国,法门寺出土前无人能识,出土时才有可靠的秘色瓷物证)。但在平安朝贵族心中,秘色瓷无疑是最高级唐物的化身。秘色青瓷成为宫中仪式中必不可少的贵重物品,受到王孙贵族的竟相追捧。 1987年,法门寺出土了一批身份确凿的秘色瓷(也是迄今唯一公开的一批,未有公开的肯定也有),我们才能一睹已经消失千年的“秘色”真容,它呈现温润的青绿色,仿佛春天树枝上的一抹新绿般悦目清心。釉层轻薄莹润,淡雅柔和,宛如美玉一般青翠秀丽,呈现出一种如冰似玉的温柔之美;釉质晶莹润泽,色调清新,色泽纯正,清澄如山峰下的一泓秋水,明亮似天空中的皓月。 唐秘色瓷碗——法门寺出土 唐秘色瓷碗——法门寺出土 唐晚期秘色瓷双系瓜棱盖罐 唐秘色瓷民间收藏(网络) 唐秘色瓷碗——法门寺出土 唐秘色瓷民间收藏(网络) 五代秘色瓷五重瓣莲花水盂 五代秘色瓷牡丹粉盒 唐秘色瓷牡丹粉盒 民间藏品(网络) 这件日本藏的瓷器曾经在澳门被拍卖 在中国,秘色瓷虽然技艺失传,但对秘色之“青”的审美却在文化中一以贯之, 唐徐夤曾在《贡余秘色茶盏》诗中称赞秘色瓷说,“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这一泓绿水曾在唐人眼前荡漾,千年后又在我们心中泛起波澜;感受秘色之青,方知青色之变幻万千,可融人为于自然之中,亦可融自然于人为之中,巧夺天工,令人意醉神迷。 从市场和网路观察,也不时能见到类似非典型器,青色偏白较多,不妨可以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