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几位自学中医的人(下)

 圣贤教育666 2020-02-02

前两篇文章里,我给大家介绍了几位自学中医的人,他们如金庸笔下的武林高手一般,都有着不俗的修为。但是,正可谓强中自有强中手,正当我们为这座高山喝彩不已的时候,却蓦然发现山后还有一座高峰直上云颠。我们最后介绍的这位自学中医的高人是谁呢?答案揭晓了,下面我们隆重推出------,抱歉,我还不知道他的名字呢。这位老兄也是我在华夏中医论坛上发现的,网名叫医道宗源。

 这位老兄被我放在最后介绍,自然功力非同一般。我当时看到他在华夏论坛上写的帖子的时候,立马就被迷住了。他对伤寒的研究,可以说是远远高于一些专业人士,让我们大开眼界。在这里,我摘录一个他发表在论坛里的医案,让大家看一下他是如何在短短几天里把一个被各大医院视为无救的孩子给治好的。

注:以下内容为引用。未征得医道宗源先生的许可,先在这里道声歉。

姓名:李*。男,12岁。安徽宣城金坝乡祝公村人

病史:这孩子从9岁(20079月)暑假结束前几天在山塘洗过冷水澡后,到开学开始出现症状。最先是老师发现双眼眶发暗、浮肿;随后出现双脚酸软无力,然后逐渐发展到双踝关节,再到双膝关节,再至臀部;感觉酸软异常,几近全身瘫痪,翻身、移动都无法自主完成,需要大人帮忙。


但并没有出现筋骨、关节痛、关节变形、肿胀等症状表现。三年多来,从当地的宣城二院检查治疗,住院9天,发烧9天,症状没有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二院遂建议转院。随后辗转到合肥、南京、上海等大医院求治,前后历时3年,抽骨髓检查4次,都未能确诊。在医院试用强的松,从6粒渐渐加到12粒,无显效,并因为面部肿大而停止使用。

西医无效后。开始在南京、上海各地求治中医,无效。后辗转到河南郑州某医院作风湿治疗,使用舒经通络、祛风除湿之类的汤药。之后出现气促、呕吐等症状,停药。改用红花、桃仁之类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无效。医生建议出院。

前后治疗3年多时间,众多病例中都没有查出病因。多家医生建议其家长放弃治疗,考虑再生一个孩子。
如此,出院回家,卧床等死。

这些年来,每天4点多钟就开始发热,干热,无汗。诸药无法退热。每次只有等其自己退热。

其父母基本都已经放弃了这个孩子,另外生了一个孩子,都已经6~7个月大了。
只有这孩子的奶奶依然不愿放弃,到处求神问卜、讨偏方、秘方,寄希望于万一。
如此,小婶遂建议她找我试试,或许有些希望。

接诊:66日上午,我第一眼看到这孩子的时候,他躺在床上,状况很差。他母亲抱着二儿子,带我走到他床边,这孩子只是用淡漠而空洞的眼神扫了我一眼,然后偏头向里,不闻不问。

面色:面青,萎黄,消瘦。神疲,气色晦暗。
目:青白而暗,
口唇:淡红不华。



言语:低弱无力。


发热:热状,低热反复。这些年来,每天下4点多钟就开始发热,干热,无汗而烦躁。诸药无法退热。每次只有等到半夜11点多,自己退热后,才开始出汗,汗出如水而凉。以前则汗出如洗,然后渐次汗少。

目前已经出现全身发热时双足反而冰凉的厥逆的症状。
全身酸软,不许触碰。触碰则嚎哭,说碰到的地方就会有种酸的发痛,酸的无法描述,也无法忍受的难受。不能自主移动,更不能翻身。
体力:很差。
脘腹:痞满,纳差,不思饮食,常常吃23勺饭,就说肚子胀不过。已经多日饮食极少,都是在父母的责骂下才勉强就着眼泪吃几口,然后就说胀的吃不下
胸:有时胸闷,气喘。左胸心部略高于右侧,自言感觉左胸有些肿
胁:消瘦见骨,无压痛。
目:右眼有胀感。
睡眠:较差。

大便:数天一次。
小便:有时黄。

舌脉
舌苔:舌苔淡白,舌质淡白而薄瘦,边齿痕。
脉象:三部脉弦紧而细硬,往来犹见涩象。

说实话,见到此症还是比较惊心的。尤其是三部脉见三部脉弦紧而细硬,往来犹见涩象。再加上很久饮食极少,胃气亏衰。贼邪未去,家国衰惫;养正无力,祛邪不能。尤其是三部脉见象,是胃气极度亏虚而出现的欲见真脏之兆。

腹满、纳差,吃几口饭就哭胀得厉害,亦可见脾胃衰惫之象。

分析:
此症,初时寒湿犹在筋骨,本来可以数汗而愈,由于诊断、治疗的一误再误,以至不起,良可慨叹。
3
年错乱整体情况已经乱作一团麻,必须一一抽丝剥茧、逐渐疏理条达。
此症中有寒湿困脾中阳衰惫肝木乘土;另有久病营阴耗损气血严重不足;同时还兼见肝肾阴阳俱虚之象。
此病数症错杂,随初时由寒湿所致,然迁延日久,误治,失养,脾土困顿衰惫,肝木乘之,遂至脾脉垂垂而肝脉弦紧而硬,已见将败之象。
此时当以外治寒湿、救脾扶中为当前第一要务。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安附?故,法当健脾补中,以温补中阳为要,兼顾醒脾燥湿化痰。然,当此之时,用药必然会出现其他症状的变化。最典型的,就是发热必然会进一步加重。其次,可能会出现传经,出现新的症状。

第一方,以小建中汤合补中之意,攘外安内、扶正祛邪。于此处着眼,并不急于以风寒痹阻经络腠理为念。
汤药:党参12 茯苓12 生白术12 陈皮柴胡升麻姜半夏桂枝12 炒白芍党参炙甘草木香砂仁炙黄芪12 制附子红参一支,另煎,渐次加量兑入【之所以逐渐加量,一方面是考虑久虚不受急补,若急补而出现壅滞,则另又生变矣。另一方面,考虑的是红参用后,必然会导致发热加重,热重,还就会更难受的】。三剂,日夜连服,浓煎,代茶饮。不拘次数。
无饴糖(买不到),用上好米油(极其浓稠的米粥)代替。(以后但凡使用麻黄之剂,均喝药后跟一碗稀粥的。)

先用药3剂,2天内用完,以期沉疴醒转,故预期药后,当有所恢复。
同时,配用成药:补中益气丸,每次12粒,汤药同下。【个人喜欢这样汤药和丸药配用,这样用的好处是,当攻邪时,汤药补益之力会消耗的很快;而丸药的缓释,正好可以接上第二梯队的实力补充。】

6
6日中午12点,药煎好,服用第一遍。
下午135分,孩子问有没有吃的东西。这是从昨天(5日)中午至此,方才打开胃口索食。给了半碗稀粥【不敢予以饱食。原因很简单,担心一次饱食会导致胃的损伤,同时会导致脾胃气机痞塞、中焦不运。如此,则旧病未去,又添新疾矣】,腹胀感有所减轻。
下午640,病家打电话来说,发热比昨日有所减轻。【这里出现的发热的症状减轻,是必然的。其实这孩子连续发热3年多,其实都是身体自己在努力调和的表现。但自身又不能调和,所以出现发热、汗出,反复至今。如今身体已是强弩之末矣,再不能调和也就大厦将倾了。这时,平肝健脾,先纠正一下脏腑之间的相克,这也是调和营卫的。所以症状会有所缓解的。】

禁忌:不要贪凉、生冷、油腻、海鲜、萝卜等。 

67日,是第二日,早上,孩子家打电话来说:晚饭吃了一个包子。药后,身上的酸胀感加重,臀部酸痛的不能碰,翻身难。奶奶和妈妈整夜给他摸摸身体。【这里症状加重,正是身体正气得到补充之后,再次奋力散邪的表现。所以相关的症状也会随之加重。这些都是在药前就已经能够预计到的。】
嘱其不要担心,继续用药,不可怠慢。

68日,早上再去查看。其家人诉说,昨天(即7日)下午3点多开始发热,大热,汗出,至晚上7点多,热退身凉,精神好些。想看电视了。今天早上吃了半个包子、几口饭。喝药后有些腹胀,口渴,不欲饮。昨夜已经能自己翻身了。
诊察:
面色:开始明润。
目:白睛略有清爽,胀感减轻【查胀感,也可以审查肝气逆的情况的。】。
声音:较为清亮。
体力:略有恢复,可以自行翻身,但自行移动还有些勉强。
睡眠:较差。
脉:浮数,略涩,较前日略有恢复。
舌苔:中后部有黄腻,舌质淡红,边有齿痕。

昨日另外有事,未及时查看病情,今日看时,孩子的舌脉已经都从阴转阳,病邪还走阳明、太阳。此乃病邪复归太阳化热欲出之象也。甚善。
但由于病久,阴伤较重,恐转热证发热、大汗伤阴耗液而更伤其垂垂之阴,故需用养阴生津之品,合昨日之药以顾护其正,随其热自化大汗而托乎寒湿。
用药:
方一、生地9生白芍9五味子6南沙参9麦冬9葛根10天花粉7知母7黄芩5黄柏5生甘草5山萸9地骨皮9。浓煎代茶饮,不拘时服。
方二、麻黄二桂枝一汤加生石膏50。【药都在后备箱中有备急用的,临时分称出来,用方就比较方便和及时了。】

此时已见阴证转阳,当从太阳着眼,但由于阴虚较重、较久,当先以养阴为妥。以防随后发汗而大汗亡阴之弊。前人曰走马看伤寒,诚不我欺也。
于此,则不能径自发汗,实堪虑其气脱伤津之弊也。故于补益、发散之中权衡,随其变化,把握分量,发乎手而应乎心也。

先用方一,上午1130分,开始出现低热,持续到下午2点,发热比较明显,小屁股酸胀加重,足心尚可。【这段时间没有刻意退热,因为这个热势,是我们需要的。】

中午吃了点苹果,半碗稀粥。

下午开始使用方二,也是少量、频服,促其发汗。
下午220,身热,大汗出,汗出如浆,凉,粘手。【这时的汗和前几日的汗,都不一样了,以前的汗,如水,凉意侵手。现在的汗,凉意减轻很多,出现粘手的表现,这是体内以及肌肤腠理之间被淤积的津液、痰湿等,邪化而得到的东西。正是这些东西,导致其身体酸痛不可忍的。当这些粘汗完全透出以后,酸痛就会消失了。在有些大症中,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是不一样的。这些从临床反馈回来的东西,是坐堂先生们看不到的。所以,我一直并不把坐诊看做是临床的。若读者有心,可以仔细看看这个病例中的的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在此症中的,基本包含了汗的绝大部分的内涵了。】
2
25分,热渐退,汗渐止。
4
40,余热较轻,手足润。

果然,随其营卫之和合,气壮津回,一汗如洗,其汗粘腻。随其汗出热退,孩子渐觉轻松,所苦多年的,开始减轻。【这些都和用药前的计算相吻合了。】
傍晚,依照其变化,对其家人说:明日再发热的时候,热势当有所减轻的,这样,明天的状况,可能恢复的比今天更好。
何以敢如此言诺?无他,此即寒湿之邪从汗解而衰之故也。
今天未用成药。【何以故?恐壮热势。】
饮食:晚上未吃。
大便:无。
小便:深黄、暗。

69日,早上去诊察,见孩子可以自行翻身俯卧,双手双臂基本可以自主活动,但还不能握紧拳头(握拳不紧,呈空心拳状),仅有食指和小指较酸。上午未再发热。
面色及声音皆有好转
中午吃一大碗稀饭,少许青黄豆,不胀。
可以自行翻身,并时常自主移动、调整体位。
脉象:发烧时脉浮数,较促。退烧时,脉缓,略濡。

舌苔:黄浊,少津。边齿痕。

今日果然如昨日所言,清晨只是略有浮躁,少许有些发热,给两次麻杏石甘汤成药即安【很多人都对麻杏石甘汤有误解,其实这家伙可以同时散郁热、清实热。是仲景用来处理太阳、阳明发热的典型用药。从太阳郁热,就用麻黄散郁;到阳明实热,就转白虎。而麻杏石甘汤正是处理:从太阳出、而入阳明,又没有尽入阳明的热势的。我是懒人,有成药就懒得用煎药的。嘿嘿】,没再出现大热。

用药:
方一:炙黄芪9党参9生地9炒白芍9焦白术10炒山栀3麦冬9五味子5南沙参9陈皮7葛根7当归7炙甘草6桂枝7大枣5砂仁6。用法如前,做茶饮。【嘿嘿,这个方子就比较杂了。打了两天仗,该补充的方面都很多啊,于是就成这样了。】
成药:补中益气丸。

下午,停用方一,改用麻黄桂枝各半汤加石膏30。再少量与之,每次一两小口。不为发汗,而在准备,在等。等发热。
至下午将近4点,又开始作热势而发汗。就其势加量服药,发汗散邪。药后,其汗如水,温热,不再粘腻。【这里注意一下的变化,此时的汗水,开始变温了。不再是以前的清凉如水的感觉。这种变化,表示寒邪已轻了。】


然其汗出,上身到臀部即止,下身从大腿至脚心,汗出均匀。
这些汗出的部位都不再,而唯独臀部无汗的部位酸胀明显。
反复思考,分析当是久卧在床,经气不利所致。遂用刮痧法,从后颈至足跟,沿太阳经一路刮下,以助其泄热,兼通经气。
刮痧后,臀部酸胀减轻。

今日用药,上午主要还是以休养生息为主。此正是老子所谓我不正而民自化也。下午则借其身体将要再作燥发热的时机,乘势用药发散,这是最省力的法子。【其实,个人一直主张用药只是起到引导作用就好,用最小的力,来达到最大的效果。这点收到太极拳借力打力的影响很大。我们身体都有自己自行调和恢复的能力,很多表现出来的所谓的症状,都是身体自我调节的表现,例如自汗、盗汗等,都是。不过是有些情况下,身体自己能够一段时间就恢复正常了。有些时候,身体再怎么努力也恢复不了。这就需要外力来辅助一下了。所以,乘它行的时候,略加一些外力(即药力)来助其势、导其行即可。大可不必完全去依赖药力如何如何。更加的不喜欢西医的那套不论正邪一并轰杀,甚至治病先摧毁自身的免疫力的法子。老天,如果你的国家废除了自己的正规军,而全部依赖雇佣军,会怎样?迟早必反的。】

从始至此,其势发展变化皆出于掌指之间,寒热进退自有章法,闲散中依旧理法井然。
至此,其诸症方始各自归析。此时亦不可妄自进补矣,虑其从症而变也。故,去补养而专用汗法、清法,以从其所宜也。虽然日而数变,皆未出算计之间。孙子曰:多算者胜,少算者不胜。而况不算者乎?

610日,早晨前去诊察,进门看时却很吃了一惊,这孩子竟然拥着被子端坐在床头了。看其坐姿,以为是坐靠在小椅子或小凳子上,其实却是自己安坐,并无依附。
其奶奶说:昨夜孩子已经能够翻过身来并拱起小屁股了。
气色,明润好转,神气渐旺,精神很好。
目,不胀了。
言语清亮,中气较好。
小便淡黄。

舌脉
发热时脉浮数,较促。退热后,脉缓,略濡。
舌苔薄黄,少津已缓解,边齿痕。

方药:
方一:生地9麦冬10石斛10南沙参10知母9炒山栀5葛根9天花粉10生白芍7炙甘草6藿香7焦白术6。浓煎,代茶饮。
成药:补中益气丸,如前法。

方二:麻黄桂枝各半汤。

早晨喝米汤一大碗。
8
25左右,开始手足心略热,汗出。未退热,继续用方一。
8
45分热退汗止。
开始交叉使用方一、方二。
10
点,脉略促,无热,汗出较多。汗出如水,温热,量多。臀部汗出,还有些粘手,其他部位汗出基本不黏手了。全身酸胀无力的感觉消失。
腹胀饮食都比昨日改善很大,无胀满。有放屁时感觉有便意。11点多,要大便,其母亲抱在木桶上,片刻,拉出大量
极黑臭晦稀粪

中午孩子吃饭后要求洗澡换衣服,考虑到大病初愈沾不得水气,并容易受凉,故不允。不耐反复恳求,考虑再三,只得命其母用温开水擦拭、更衣。随后下床站立10余分钟,顾念其初愈体虚,不耐久劳,乃命复卧。

下午安睡。
此症条分缕析,其善已显,自不待言。守法如前,分别调理,合而为治。

下午兀自能起身下床而立了。昨天还预计至少要到今天晚上乃至明天(11日)才能坐起来的。

呵呵,效果很满意。

*********************************************************************************

纵观数日之变,反复顾及其虚,不得不清补兼济,大破常规。不论其各症如何变化,皆随势利导,损其有余,补其不足,可矣。此症可为伤寒阴证转阳之典型,其中颇为可观。
然,其子虽能速起,也不过应此症而已。阳虚、久虚之体,其后必有复发之势。故,调养不可不谨,根本不可不治也。
*********************************************************************************

治疗结束。
给两贴小建中、两贴十全以善后。

*********************************
个人喜欢这种全局性的战争,喜欢那种多方参与、多方协调配合、协调作战的感觉。有挑
战性。

     这个孩子的治疗到此算是战役结束,整个治疗记录真看得人惊险刺激、精彩纷呈、酣畅淋漓。其呈现出的医术除了精湛二字外,我想不到更合适的字来形容了。这则医案,就算很多业内专家看了,也应自叹不如。作为一个学中医的人,我更是从这篇文章中得益甚多。可惜的是,这位医道宗源老兄不大愿意写医案,看起来这样过瘾的医案仅此一例,是我等粉丝的憾事。

当然,医道宗源老兄也有东西来弥补我的遗憾,他在论坛里发了很多研究医学古籍的帖子,给我们打开了另外一扇了解中医的窗户。注意,汉唐以后的书在他的眼里是不算古籍的,他研究的都是汉以前的书,很多内容我等愚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就当我准备结束这个主题的时候,又在网上看到了一位自学中医的人,网名杏园春晓,他虽然距离医道宗源的高度还有不小的距离,但也是学有所成了。他在网上写了一些他治病的医案,读来也颇有几分功力,让人钦佩不已。

2014年已经近在眼前了(此文写于2013年底),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学习中医的队伍中。中医看起来玄奥难道,学起来也是很有乐趣的。学着学着就会发现,自己慢慢的明白有些病是怎么回事了,慢慢的就感觉自己会治病了,慢慢的也会变得心态平和,不急不躁了。

补记:这几年,又陆陆续续的知道了几位自学中医颇有成就的人,如厦门的陈一端兄,青岛的黄翔等等。他们对《伤寒论》的研究,都有很高深的造诣。我见过陈一端兄,他不管走到哪里,都随身带着一本医书,书上每一页都用铅笔密密的划着线,空白处还写了好多字。从中可看出其学习用心之深,我自叹弗如。黄翔兄我也很佩服,一本《伤寒论》滚瓜烂熟,张口即诵,也是用功颇深。据说,他光买医书的花费是以万计的。

他们这些人,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