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讲座 | 《石门颂》临摹解析(19)

 陇上撷英斋 2020-02-02

同旁之变(四)

绞丝旁
带有绞丝旁的字可以分为两组来看。一组是三个“纪”字(见图一至图三),写法各不相同。第一个“纪”字绞丝旁上方两个近似“口”部比较紧,呈三角形,下方三点左侧点画放出;第二个字将起笔的第一个“口”变长,形成左右错落之势;第三字则以圆转为主,不仅绞丝旁如此,就连右侧原本是竖弯钩也处理成带弧度的笔画。需要指出的是,后人依据字来进行对比分析,实质上在整个书写过程中几乎来不及思考,全是一种近乎“本能”的应变。此外,也是顺应笔势所为,一笔压一笔,所以最初的起笔非常关键。另一组是不同的三个字,“经”字(见图四)整个字中,笔画比较轻细柔媚,存在楷化之迹,比较严谨;“绝”字(见图五)则非常率意,看起来很飘逸,最有意思的是下半部分中点拉长,改变了整个体势和疏密关系;“纵”字(见图六)最富特色,营造出独特的扁沓字形和独特的疏密关系,上密下疏,颇堪玩味。
三点水
三点水旁仅有三个点,主要是通过长短、粗细以及相互的距离形成一种“组合”关系,以实现变化。“注”字(见图七)非常有特点,三点水中的点变成了短画,上下两点基本以中间点对称,都带有弧度。这种笔势,在何绍基的字中是最熟悉不过的了。“湶”字(见图八)中短笔画较多,三点水顺势排开,愈发显得疏朗。两个“流”字(见图九、图十)的区别在于在三点水旁,关键是在于第一点,一个是轻入重出、一个是重入轻出,视觉效果立刻改观。“凉”字(见图十一)三点水旁比较细,显得柔和。偏旁本身是字的一部分,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显得太突兀,整个字就不协调了。“清”字(见图十二)比较粗壮有力,其“月”部的两侧皆圆的处理极为少见,且疏密对比强烈,此字中共有三处密集之处,“青”部含上下两处,三点水旁亦是一处,收笔处聚集,形成了“精神挽结处”,正好与“青”部的三横互相呼应。
心字底
心字底的变化主要在于长笔画的弧度以及三点的组合对比,尤其是点画的方向不同。两个“恶”字(见图十三、图十四),第一个心字底起笔点用笔轻盈,收笔点尖入方收。第二字不仅起笔点与第一字不同,而且收笔点方入尖收,形成了强烈的动态感。尤其要提一下的中间部分的处理,一个似“西”、一个似“曲”,竖画不出头。第一个先写一横,第二个先写一竖,一个是开口,一个是闭合,不同之处非常明显,真可谓“一笔一画成一字之规”。两个“忠”字(见图十五、图十六)一松一紧、一疏一密,关键是右侧两点运笔的差异,可谓是毫厘之变,却有意外之趣。“患”字(见图十七)疏密对比强烈,尤其是右侧的两点,比较短促,行笔迅疾,从而避免了字上方两“口”过于齐整而带来的沉闷之感。“愁”字(见图十八)中点画较多,容易累赘繁复,所以在必要的情况下实现了“粘连”——也可能是风化效果——此字上方点画皆为断开状,唯独“心”部三点与长笔画相粘连,非常紧凑、有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